【公开课教案】《虞美人》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王昭君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理解《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研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王昭君《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 课堂活动准备,如讨论问题、小组活动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向学生介绍王昭君以及她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分析诗歌- 分发王昭君的《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探索创作背景- 讲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心境、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学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 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5. 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的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诗歌作品和诗人,进一步扩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王昭君《虞美人》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2024年)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2024年)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学生们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但在部分实践环节中 ,仍有少数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 题。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 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应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024/3/26
22
2024/3/26
壤。
古代女性地位
通过虞美人的故事,可以进一步 探讨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 地位以及她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
境。
忠贞与爱情观念
虞美人作为忠贞烈女的代表,她 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对于忠贞与爱 情观念的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对
于这些观念的现代思考。
2024/3/26
12
与《虞美人》相关的其他作品欣赏
2024/3/26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精品)x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反思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6
3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 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
《长恨歌》
同为描写唐朝宫廷生活的作品,《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 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可以与《虞美人》进行对比欣赏。
《琵琶行》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身世之悲 ,其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与《虞美人》有异曲 同工之妙。
《桃花扇》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其中对于忠贞与爱情的探 讨与《虞美人》有相似之处。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拓展延伸教材资源
02
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丰富教学内
容,拓宽学生视野。
探讨教材资源的创新应用
03
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续写、评论等,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6
多媒体资源运用技巧展示
2024/2/3
精选多媒体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资源。
10
03 学生特点分析及 应对策略
2024/2/3
11
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分析
学生年龄段
本课程面向的是初中生,年龄在 12-15岁之间。
认知水平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 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对于抽
象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学习风格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
注意事项
在分层分类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
04 资源整合与利用 方案
2024/2/315教材资源挖掘及拓展延伸途径探讨
2024/2/3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01
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活跃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见 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24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部分内容难度偏大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来说,部分内容理解起 来有一定困难。建议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差异化教学。
2024/2/3
学生参与度不均
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但 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 高。建议通过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全 体学生的参与度。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选课背景和教学目标《虞美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美丽和才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必修的一篇古诗文,教学内容涉及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美学鉴赏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诗歌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

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1. 教学内容:(1) 《虞美人》的文本分析和鉴赏(2) 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分析(3) 唐代文化背景介绍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角色(4) 课文的阅读和理解(5) 课文的朗诵和表演2. 教学组织形式:(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3)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4) 学生个别或集体朗诵和表演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步骤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理解《虞美人》的运用和作者情感表达(2) 能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认识和分析(3) 能够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2.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文学素材的接触和理解(2) 学生对诗歌的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鉴赏(3)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把握3. 教学步骤(1) 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并准备好课前的思考问题:1. 阅读诗歌后,你对虞美人的外貌和内在特征有哪些描述?2. 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功效?3.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4. 你对唐代文化背景和虞美人在文学中的地位有何了解?5. 如何朗诵或表演这首诗歌呢?(2) 教学正文环节1. 文本分析和鉴赏教师通过投影、板书等方式,对《虞美人》的原文进行逐行解析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6. 小结: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
学生齐读: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雄....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然傲立在淘尽风华的历史长河中,犹若一具丰碑,像他一般的,毅然,稳健而儒雅的端立着。此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感动,夹杂着隐隐的酸涩。 ——《若无李重光》
课 题
虞美人
类型
市公开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应用: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诗词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知人论世,批文入情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吟咏诗韵,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谐哀婉之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李煜作为失败君王和出色词人之间的矛盾,了解“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文化现象。
五、拓展“君有几多பைடு நூலகம்”
《相见欢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清平乐》
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愁之长远、愁之深重。
(2)间接抒情
提问:每句诗、每个词是如何表现“愁”的?
1.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了:了结,完结。
问:美景当前,谁人不爱,但李煜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可见绝望悲苦之极。(乐景衬哀情、反衬、情境交融)
3、吟咏
1.齐读
2.听读
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见幻灯片)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
3. 指导 诗眼:愁
基调:低沉凄楚
4.个读
5.齐读
四、品愁
(一)直接抒情
1. 提问:哪句是直接抒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君:作者自称。
2、提问:请从手法来赏析。
5、“牵机”毒酒
6、《虞美人》绝命词
二、李煜
1. 生平
五代十国时南唐最后的国君,字重光。史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2、风格:
降宋之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媚。
降宋之后:主要书写思乡之情和亡国之恨,风格哀婉凄楚。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小楼昨夜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楼:囚禁之所
东风:春风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作业布置
默写本词;熟读拓展诗词;搜寻古诗中写愁绪的名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导入:
1、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
2、书画 诗词音律
3、“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百代词宗” “千古词帝”
4、“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4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两次提到“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殊涵义吗?
表现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怀的主题。 “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5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