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

高考64篇理解性默写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①《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②《鱼我所欲也》1.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3.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曹刿论战》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4、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5、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6、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一】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 ; , . 1, “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填空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填空版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部分(1)《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2)《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3)《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9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10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11.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12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13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14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15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16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17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18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19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20.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21.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22.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6)《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7)《离骚》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高考语文64篇理解性默写大全

⾼考语⽂64篇理解性默写⼤全《登⾼》1.写远望所见,⼀幅⽓势磅礴的长江秋⽇图的句⼦是:(⽆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由⾼到低,写诗⼈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3.极写⾃⼰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是:(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忧国伤时的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锦瑟》1.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是:(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2.运⽤典故,表现⼀种可望不可即的哀伤境界:(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3.⽤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如梦、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之情:(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4.回忆往事怅然若失,让⼈为之哀惋不已的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虞美⼈》1. 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是:(⼩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2.对⽐⼿法,反衬出⼈⽣⽆常,物是⼈⾮的句⼦是:(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运⽤⽐喻夸张写出愁思绵绵⽆尽的句⼦是:(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4.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活的⽆限追思的句⼦:(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念奴娇·⾚壁怀古》1.诗⼈想象⾚壁之战中周瑜运筹帷幄,谈笑⾃若的两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念奴娇.⾚壁怀古》写诗⼈⾯对⼈⽣旷达洒脱的两句(⼈⽣如梦,⼀尊还酹江⽉)3.赞美⾚壁美景,引发对历史⼈物感慨的两句(江⼭如画,⼀时多少豪杰)4.写苏轼⾃嘲⾃伤,年华逝去:(多情应笑我,早⽣华发)5.写⾚壁⼭⽯陡峭,长江⽔浪巨⼤的两句(乱⽯拍空,惊涛拍岸)6.写⽔浪巨⼤,浪花如雪的两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7.写长江⽔滚滚⽽逝的两句(⼤江东去,浪淘尽)8.以江⽔喻指时间,英雄⼈物都消逝在历史长河中(浪淘尽,千古风流⼈物)9.写周瑜指挥⾚壁之战正直青春年少(⼩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1.登⾼远望,遥想孙权:(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2. 楼台还在,英雄不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3.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铁马,⽓吞万⾥如虎)4.刘义隆想建⽴霍去病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国家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被⼈们淡忘了的句⼦是:(佛狸祠下,⼀⽚神鸦社⿎)6.借⽤廉颇的典故,表明⾃⼰年⽼却还希望为国⽴功:(廉颇⽼矣,尚能饭否)7.《永遇乐》中写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曾经也是普通⼈的两句:(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8.写诗⼈回忆当年⾦兵南侵战⽕烽烟的两句(望中犹记,烽⽕扬州路)《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写⼭峰之⾼、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氛:(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蜀道难》中,开篇以蜀地⽅⾔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是:(噫吁嚱!危乎⾼哉)4.运⽤夸张⼿法写⾃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句⼦。
完整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以已”。
在后边又说了然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此后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看法是同样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此后演变为了一个成语“平步青云”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 ?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用贤于弟子,弟子不用不如师”的看法是同样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如何的: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医生之族耻学于师的原由: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4)《阿房宫赋》1、先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消亡的教训责备唐敬宗广建宫室。
2、经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此后代哀之 ; ;后代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代而复哀后代也。
”3、不汲取经验教训让人惋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代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代而复哀后代也。
(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停如缕。
”这都是经过音乐惹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述听者的感觉。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64篇理解性默写整理《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6.《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鱼我所欲也》1.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3.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承上启下的句子:。
2、中心论点是:。
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是的句子是:,。
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
《曹刿论战》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4、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5、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 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2. 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妾、客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曰:“,,。
”3. 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的句子:乃下令:“,,;,,。
”出师表 (诸葛亮)(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或者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7)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原句)①;②,③ 7.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4.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5.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
6.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8.三峡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8.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9.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9.马说(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曰:“!”(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9)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10)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11)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12)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1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14)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15)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
,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10.陋室铭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6、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11.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2.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3.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4.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7. 写潭中景物中树木藤蔓的句子是:,,。
12.岳阳楼记1.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2.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
3.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4.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5.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
6.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以物喜”:,,,。
“以己悲”:,,,。
7.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8.《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
9.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
10.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1.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13.醉翁亭记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4.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5.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6.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7.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8.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9.根据句意填空: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14.爱莲说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5.记承天寺夜游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送东阳马生序》中,全文的中心是(或:写作此文的目的):。
《送东阳马生序》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语句是:,。
2.人们愿意借书给自己,那时因为作者很守信,这些句子是:,,3.表现作者在寒冬腊月中勤学品质的句子是:,,,。
4.表现作者向“乡之先达”谦恭、虚心地求学的句子是:,,;,,,,。
5.作者回忆“从师”经历中感叹岁月艰辛的句子是:,,。
,,。
6.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
《观沧海》2.《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4.《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5.《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对朋友,也是对自己的叮咛的句子是:,。
8.写出(《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句子是:,。
9.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这首诗相似的诗句是:,。
10.《饮酒》中体现心与物遇,进人物我两忘境界的句是:,。
11.《行路难》中表现作者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语句是:.,。
12.《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
13.《行路难.》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句子是:,。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是:( ,。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有哲理的一句(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是:,。
表达诗人人生观的句子是:,。
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用典故的句子是:,。
1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两句诗是:( ,。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
)《望岳》1、诗中的名句是:,。
2、“,。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3、虚实结合的诗句:,4、表明诗人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诗句:,5、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6、用了设问修辞,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的诗句:?。
《春望》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