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最新心血管科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评估报告

心血管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评估报告我院心血管病科中医优势病种确定为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眩晕(高血压),心悸(心律失常),对心血管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并进一步修订,加强了对重点病种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探讨,强调了从肾论治冠心病的重要性,完善了临床分型;对心悸(心律失常)增加了气虚血瘀的辨证分型及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治法。
总体来说,辨证使用院内制剂通脉降脂丸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提高,特色优势明显,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门诊住院病人大幅增加。
一、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一)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为本科室重点病种。
对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疗效观察与评价进行重点研究和总结。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我们认为,肾的生理功能失调是本病的发病根源,由其而致的瘀血、痰浊阻滞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时,以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为主,治其本虚;以活血通络,利水化痰,行气止痛为辅,纠其标实。
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使肾气得益,瘀血得祛,气滞得畅,痰饮得化。
结合针灸治疗,使冠心病得以改善、控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近一年来,共收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0人次,疗效情况:显效:82.5%;有效:12% 无效:5%加重:0.5%1、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情况本版方案较之2011年版强调了从肾论治冠心病的重要性。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发病年龄多在四十之后肾气渐衰之时。
我们认为心肾亏虚是冠心病的内在病因、为发病之本。
盖肾为诸阳之本,上助心阳搏动以通脉,中助脾阳运化以散精。
肾气衰损势必造成心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内结,进而形成痰浊瘀血,阻塞心脉。
提出胸痹心痛“病位在心,病因在肾”,“从肾论治”。
临床治疗以益肾气、滋肾阴、温肾阳以治其本,活血、化瘀、祛痰以治其标。
将中药深层导入心俞穴,增强活血化瘀中药循经靶向治疗作用,使活血化瘀中药和超声治疗互相辅助和增强。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精)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精)第一篇: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精) 2010年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估基本情况:2010年我科共收治膝骨性关节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例,腰椎管狭窄症例,颈椎病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股骨颈骨折例,胫腓骨骨折例;所有病例的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均为100%。
病种分析和整改: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所占比例比其他病种稍多,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到100%,说明我科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现行的诊疗规范已经比较成熟,也说明了当前社会患此病的人数较多,我院可加强开展一系列新的特色疗法,吸引更多的颈椎病患者就医。
治疗情况:1、膝骨性关节病:我科住院的此类病人诊断较明确,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关节镜清理术,所有病人均能改善疼痛症状,行走活动改善,治疗有效率100%。
2、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为按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部分症状重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有效率100%。
3、腰椎管狭窄症:我科此病种也是100%明确诊断,均为门诊治疗无效而住院,均采取诊疗方案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椎间盘镜下神经松解术,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其他病种由于病例少,未能进行总结及分析。
中医治疗的难点分析:目前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传统手法、牵引、理疗中药辨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大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
但是对于部分的顽症,以上中医治疗方法就不能完全解决或者无法解决。
针对难点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目标,组织专科协作组开展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评价研究,以形成疗效较为确切的中医综合干预治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医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所展现出的优势进行总结。
一、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对于消化病的治疗有着深厚的经验。
中医认为,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所引起,因此强调调理脾胃。
例如,对于常见的胃炎和胃溃疡,中医则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通过中药、针灸或推拿等手段来改善脾胃功能,并有效地缓解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等,中医治疗这些疾病时注重通过草药、针灸和推拿等手段来调理人体的气机。
中医认为,气机失调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调理气机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和病情。
同时,中医还注重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从而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中医治疗这些疾病常用的方法有草药、针灸和推拿等。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通过草药调理和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
四、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等,中医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草药和穴位刺激等手段来调理泌尿系统的功能。
中医认为,泌尿系统疾病与肾脏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草药调理和穴位刺激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
同时,中医也注重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五、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头痛、面瘫、帕金森病等,中医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人体的神经系统。
中医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通过针灸和推拿等手段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疾病的症状和病情。
同时,中医也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中医药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发展的珍贵财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
在中医领域,有一些病种特别适合采用中医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医优势病种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原因。
一、高血压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认为高血压是一种“血瘀”、“气滞”的病理过程。
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舒缓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并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而且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中医调理可以预防和延缓高血压的发展,这是西医所不具备的。
二、失眠中医强调心身合一的理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
失眠往往是由于心烦、气滞、血瘀等问题导致的。
中医通过调整人的气血运行、舒缓心情,可以帮助患者达到安神入眠的效果。
而且中医有丰富的中药和经络穴位的调理方法,可以个体化地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三、消化不良中医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消化不良往往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
而且中药中有很多可以辅助消化的药材,比如白术、山楂等,对消化不良有良好的疗效。
四、经常感冒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抵抗力,而不仅仅关注病原体。
经常感冒往往是由于人体的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被病毒感染。
中医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防御能力,提高免疫力,从根本上减少感冒的发生。
同时,中医也有丰富的草药和配方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感冒症状,比如银翘片、麻黄汤等。
五、慢性疼痛中医注重经络的调理,慢性疼痛往往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导致的。
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技术,刺激经络,使气血顺畅,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
中医还有很多可以调理气血的中药,如当归、活络丸等,可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总之,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既注重疾病的治疗,也注重身心的调理。
与西医强调症状的纠正不同,中医注重病因的查找和根治。
而且中医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针灸技术,可以满足个体化的治疗需求。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对中医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优势病种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提供依据。
1.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在其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血液流动,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其次,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差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最后,中医药可以通过减少心脑血管病发作的频率和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2. 慢性疼痛病慢性疼痛病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中医在疼痛管理方面的优势备受认可。
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通经活络的方法来缓解疼痛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中医药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气机运行等方法,有效地缓解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中医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方法,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减轻胃肠道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影响了众多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能够通过调理女性的气血、阴阳平衡等方式,缓解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的针灸疗法、中药调理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在优势病种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等方面,中医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概述: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病种的治疗当中。
但是,由于中医药的疗效常常需要长时间观察和临床验证,其疗效评估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对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优势与疗效。
一、肝病中医药在肝病方面的应用早已形成独特而完善的治疗体系。
针对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中医药疗法常常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肝阴亏虚、肝气郁结等不同病机,应用补肝益肝的中药,如柴胡、丹参等,以有效改善肝功能。
同时,针灸疗法对肝病的治疗也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如温经散寒、理气活血等针刺技法,能够有效缓解肝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中医药常常采用草药治疗和艾灸疗法。
中草药中的养阴清热、健脾舒肝的药物,如黄连、白术、柴胡等,能够有效缓解胃部不适和炎症。
艾灸疗法则通过灸热刺激胃部穴位,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有利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
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中药治疗中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时,常常应用活血化瘀、平肝降压的中药,如川芎、山楂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压。
针灸疗法方面,中医药常采用针刺心八穴、足三里等穴位以及耳针疗法,以调整心血管功能,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四、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帕金森病、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常常采用草药治疗和穴位按摩等疗法。
中医药中的平肝熄风、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抓药等,有益于改善神经功能。
穴位按摩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总结:中医药在优势病种的治疗中展现出明显的疗效和优势。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估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估一、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以评估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我们团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表明中医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二、西医客观指标评估我们团队还采用了西医客观指标来评估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患者的西医客观指标明显改善,如血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趋于正常范围。
这表明中医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西医客观指标方面也具有显著疗效。
三、生活质量评分评估生活质量评分是通过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以反映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我们团队采用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说明中医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四、安全性评价评估安全性评价是评估中医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我们团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密切观察和记录。
结果显示,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中医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一、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着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
我们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尽的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从而精确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我们发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这表明中医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具体而言,治疗后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中医证候均有明显改善。
二、西医客观指标评估西医客观指标评估是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西医检查结果,如血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
治疗后,患者的西医客观指标明显改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范围。
例如,治疗前患者可能有高血压,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治疗前患者可能有高血糖,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范围。
这些数据表明中医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西医客观指标方面也具有显著疗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研究目的
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 系统总结和分析。
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 参考和指导,促进中 医诊疗方案的推广和 应用。
评估不同诊疗方案在 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 适用性。
02
优势病种介绍
优势病种定义
优势病种是指在一定地区、一 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医治 疗具有明显优势,且临床疗效 较好的一类疾病。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 方案临床疗效总结 分析报告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引言 • 优势病种介绍 • 中医诊疗方案 • 临床疗效评估 • 总结分析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慢性病和复杂性疾病方面。
临床实践认可度
选择那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 可,且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更具有实践基础。
优势病种特点
病情复杂
治疗难度较大
优势病种通常病情较为复杂,可能涉 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病变,需要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
优势病种通常治疗难度较大,可能需 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 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
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了
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诊疗方案制定原则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制定中医诊疗方案时需
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
到最佳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评估报告心病科2010年中医优势病种确定为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眩晕(高血压),心
悸(心律失常),对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并进一步修订。
此版加强了对重点病种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探讨,强调了从肾论治冠心病的重要性,完善了临床分型;对心悸(心律失常)增加了气虚血瘀的辨证分型及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治法。
总体来说,临床疗效提高,特色优势明显,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门诊住院病人大幅增加。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 一、
(一)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为本科室重点病种。
对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疗效观察与评价进行重点研究和总结。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我们认为,肾的生理功能失调是本病的发病根源,由其而致的瘀血、痰浊阻滞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时,以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为主,治其本虚;以活血通络,利水化痰,行气止痛为辅,纠其标实。
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使肾气得益,瘀血得祛,气滞得畅,痰饮得化。
结合针灸、数码经络治疗、活血酊心脏超声导入治疗及体外反搏疗法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使冠心病得以改善、控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近一年来,共收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0人次,疗效情
:46.25%加重:0.72% 况:显效:17.5%;有效:35% 无效
1、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情况
本版方案较之2010年版强调了从肾论治冠心病的重要性。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发病年龄多在四十之后肾气渐衰之时。
我们认为心肾亏虚是冠
心病的内在病因、为发病之本。
盖肾为诸阳之本,上助心阳搏动以通脉,中助脾阳运化以散精。
肾气衰损势
必造成心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寒之邪内结,进而形成痰浊瘀血,阻塞心脉。
提出胸痹心痛“病位在心,病因在肾”,“从肾论治”。
临床治疗以益肾气、滋肾阴、温肾阳以治其本,活血、化瘀、祛痰以治其标。
并研发活血酊剂,通过高频心脏超声导入治疗,将中药深层导入心俞穴,增强活血化瘀中药循经靶向治疗作用,使活血化瘀中药和超声治疗互相辅助和增强。
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及解除小动脉痉挛、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有利于血瘀的吸收。
临床实践表明:应用益肾活血,化痰通络中药汤剂配合保心包穴位敷贴、体外反搏、活血酊剂高频超声导入等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合用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辨证使用中成药效果良好。
2、本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将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按照不同时期,不同伴随症状等具体情形,细化辩证用药。
将疾病的基本病机与某一时期的具体演变相结合,运用全面、动态的方法指导用药,将中成药按其寒、热、虚、实辩证应用于疾病的不同时期和证侯;同时紧密结合科室的特色疗法,发挥特色疗法治疗优势病种的科室传统优势,如从肾辨证论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并应用活血酊剂高频心脏超声导入治疗等,使方案的临床可操作性明显增强,疗效显著提高,科室特色和优势得到凸显和发挥,极大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但是,由于存在疾病一般发病过程与患者个体证侯表现内在规律的统一性、差异性等的不同,使本方案还没有完全适应临床要求;同时由于就诊患者人群特点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异质性,使依据专家经验和经典理论作指导的本方案与临床实际有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为临床证型分布不均、疗效差异大、对疾病整体把握较好对临床具体变证的分析指导不够精细等。
这将指导我们在
进一步优化完善时更加将方案的普遍性与患者的特殊性,将病的诊治与症状的辩证施治等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提高临床
疗效。
(二)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与对策
1、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伴发症时,如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目前仍停留在一方一药对某一症的观察研究居多,对重症患者整体病情的疗效,包括远期疗效不确切,缺乏大范围、大样本的荟萃分析;一些有效的中医治疗措施包括单方验方、特色疗法、治疗设备尚没有广泛普及;缺乏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体系的研究。
针对病房收治的患者,存在追求经济效益,往往西药中成药一大堆,以病人拒绝服用中药汤剂为由,不开具中药,忽视中医辨证施治,特别是疑难、危重胸痹患者,缺乏对中医治疗核心的理解,不善于辨证论治。
2、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治疗思路与对策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胸痹治疗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在本专科内,继续开展一些有效的中医治疗措施包括单方验方、特色疗法、治疗设备的学习、引进与验证工作;与兄弟单位开展协作,结合科室实际,就某证或症开展临床研究,以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开展胸痹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以往的临床研究均侧重于选择轻中度病情的胸痹患者,但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的介入将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
因此,提高中医心病专科对胸痹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从整体上提高胸痹的疗效、降低病死
率。
计划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胸痹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二、眩晕(高血压)
(一)眩晕(高血压)疗效评价
作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我们将眩晕(高血压)列为科重点病种。
对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临证加减、疗效观察与评价进行重点研究和总结。
近一年来共收治眩晕(高血压)患者140例,疗效如下:疗效情况:显效:17.5%;有效:35% 无效:46.25%加重:0.72%
1、眩晕(高血压)临床疗效情况
眩晕(高血压)的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为患。
临证多见虚实夹杂,病证在肝、肾,涉及心、脾。
多年来,我们在中医现代化学术思想指导下,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将眩晕(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瘀血阻窍、痰浊上扰、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六型。
对本病证型演变的一般性规律的认识也逐渐趋于一致,即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热毒、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型施以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活血通络、燥湿化痰、补肾益精、补养气血等治疗,并配合数码经络治疗仪、活血酊剂高频超声导入治疗、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体外反搏治疗、中医耳针疗法、中医穴位贴敷疗法、中药药枕疗法、中药足浴疗法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本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减轻头痛头晕,减少发作时间,延缓复发等方面。
但在临床中采用单一中药治疗有时有一定困难,主要问题如下: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高血压病出现的多数症状都有独特的疗效,副作用少,比起西医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药降压效果尚不理想,起效也较慢,半衰期
短,需多次给药,单次剂量常多达数片,患者依从性差,不适宜长期服药;而且对临床上大量存在的眩晕反复发作的患者以及处于缓解期患者辨证论治指导性不强;对当前一些临床疗效明显的中医适宜技术和特色疗法
的引进和挖掘方面没有充分体现等,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二)眩晕(高血压)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与对策
1、眩晕(高血压)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眩晕的发作期,中药作用不及西药迅速和有效,对发作较严重或急性发作期需中西医结合方能缓解,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体,中药降压及改善症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眩晕缓解期多属本虚标实,是中医药发挥特长的时期.避免诱因,采用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的方法可明显延缓复发,但目前大多临床研究治法各异,标准不一,为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推广带来难度。
2、眩晕(高血压)中医治疗思路与对策
继续开展针对急性期风、火、痰、瘀为主要病机特点的中药治疗眩晕(高血压)的研究,结合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活血通络、燥湿化痰、补肾益精、补养气血等治法指导,筛选一批具有良好的控制血压,改善症状的药物,继续观察院内制剂连葛胶囊的临床疗效;开展针对头痛缓解期痰、瘀、虚等伏邪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结合滋补肝肾、健运脾胃、补养气血等治法指导,研制服用方便的中药制剂。
中药改善高血压病症状为优势,西药降压效果为特长,应进一步明确不同降压中药在症状改善方面的特点,为临床“辨症”用药、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方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增效减毒作用。
三、心悸(心律失常)
(一)心悸(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1、心悸(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情况
2、本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二)心悸(心律失常)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与对策
1、心悸(心律失常)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2、心悸(心律失常)中医治疗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