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高催乳素血症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高催乳素血症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高催乳素血症诊疗专家共识由于女性催乳素(PRL)血症首先累及卵巢功能,是妇科生殖内分泌临床的常见病,女性高PRL血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有其特点,为此,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对2009年共识进行更新,形成了此《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治共识》,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高PRL血症的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L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称为高PRL血症。

正常育龄期妇女血清PRL水平一般低于30 ng/ml(即1.36 nmol/L)。

规范化地采集血标本和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测定对判断高PRL血症至关重要。

各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室的数据界定血清PRL水平的正常范围。

高PRL血症的发生原因高PRL血症是1种临床病理生理状态,而不是1种疾病。

高PRL 血症可由多种生理、药理、病理情况引起。

1生理性2药理性通过拮抗下丘脑多巴胺或增强PRF刺激而引起高PRL血症的药物有多种。

见表1。

3病理性包括下丘脑或邻近部位疾病,垂体疾病(如垂体腺瘤、空泡蝶鞍症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减,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肝性脑病,异位PRL分泌,胸壁疾病或乳腺慢性刺激,多发性内分泌瘤病Ⅰ型等。

4特发性指血PRL水平轻度增高并伴有症状,但未发现任何使血PRL水平升高的原因。

可能为PRL分泌细胞弥漫性增生所致。

有报道,本症随诊6年后20%自然痊愈,10%~15%发展为微腺瘤,发展为大腺瘤者罕见。

高PRL血症的临床特征1临床表现(1)月经紊乱及不孕,(2)异常泌乳,(3)肿瘤压迫症状等。

20实验室检查育龄期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时应常规行血清LH、FSH、PRL、雌二醇、睾酮、孕酮测定。

测定血PRL水平时,采血有严格的要求:早晨空腹或进食纯碳水化合物早餐,于上午9~11时到达,先清醒静坐半小时,然后取血,力求'一针见血',尽量减少应激。

解读结果须结合临床。

同时测定其他5项生殖激素有助于鉴别月经紊乱的其他病因。

高PRL血症患者血LH、FSH水平正常或偏低,血雌二醇水平相当或低于早卵泡期水平,睾酮水平不高。

ENDO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南

ENDO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南

南2023-11-07•疾病概述•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策略•预防和管理•临床案例分享目•总结和展望录01疾病概述高催乳素血症指血催乳素水平升高,伴有或不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

分类按照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指无明确原因的催乳素升高,继发性指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催乳素升高。

定义和疾病分类高催乳素血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4%,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原发性。

发病率年龄、性别、生育史、哺乳、月经周期、精神压力等可能与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有关。

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催乳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同时也受神经、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理生理机制催乳素分泌调节高催乳素血症可能导致女性月经紊乱、不孕、溢乳等生殖系统症状。

对生殖功能的影响高催乳素血症可能对骨密度、心血管健康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02临床表现和诊断症状和体征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能出现溢乳现象,即自发性的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

溢乳月经紊乱卵巢功能减退其他症状患者可出现月经不规律、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等情况。

患者可能出现不孕、早孕流产、阴道干燥等症状。

患者可能伴有头痛、眼花及视野缺损等症状。

诊断标准和流程血催乳素水平升高01通过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判断是否患有高催乳素血症。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催乳素升高02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如服用某些药物、妊娠、哺乳、垂体或下丘脑肿瘤等,引起的催乳素升高。

诊断流程03医生会先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再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MRI等,以排除垂体或下丘脑肿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催乳素升高。

鉴别诊断高催乳素血症与垂体或下丘脑肿瘤的鉴别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可引起催乳素升高,但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等。

通过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催乳素血症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催乳素升高的鉴别如服用某些药物、妊娠、哺乳等,引起的催乳素升高,通过询问病史和相应的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33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年9月第44卷第9期
提纲
• • • • • 泌乳素生理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高泌乳素血症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妊娠期甲磺酸溴隐亭的应用
34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年9月第44卷第9期
35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年9月第44卷第9期
治疗方案
• 特发性
– 除外上述生理性、药物、垂体肿瘤或其它器质性病变所导致 的PRL升高 – 大多数表现为PRL轻度升高,病程较长,但可恢复正常
20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年9月第44卷第9期
来自下丘脑的PRL刺激因素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肾上腺功能不全
药物因素 神经安定剂:酚噻嗪类、氟哌啶醇 抗高血压药:钙通道阻滞剂,甲基多巴 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溃疡药:H2受体拮抗剂 鸦片类药 抑制多巴胺释放,从而导 致对垂体的抑制降低、增 加泌乳素合成 经由自主 神经系统 视交叉 神经源性 胸壁损伤 刺激乳房 哺乳
正常
腺瘤
“柄效应” 垂体炎
抑制信号 刺激信号
21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年9月第44卷第9期
诊断流程
可疑患者
是否 确实 存在 提示 高泌 乳血 症的 临床 表现 不 明 确 重新考量 临床表现, 考虑其他 诊断
22

复查是 否确实 存在 PRL升 高

病史是 否找到 生理性、 否 药物性 或病理 性因素
12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年9月第44卷第9期
PRL随年龄的变化
120 100
泌乳素水平
80 60 40 20 0



【2019年整理】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2019年整理】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
高催乳素血症是年轻女性最常见的垂体-下丘脑 轴内分泌紊乱。检测人群的不同往往造成高催 乳素血症的发生率的报告不尽相同,国外文献 报道:
未经选择的正常人群中约为 0.4%
计划生育诊所就诊的人群中 发生率为5%
单纯闭经的患者中约有15%
闭经伴有溢乳的患者中约有 70%
无排卵患者中占15%,无排 卵伴有溢乳者中占43%,无 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3%
产后泌乳过程变化
– 在产后最初的4~6周内,基础PRL水平在授乳的妇女持续升 高,每次哺乳动作触发垂体PRL的快速释放
– 在下一个4~12周,基础PRL水平和刺激状态PRL水平均下降; 如果坚持严格的授乳,基础PRL水平会持续升高,并有产后 闭经
应激情况下变化
– PRL是应激导致的垂体释放激素之一,应激诱导的PRL升高 基本上是2~3倍的上升,持续少于1小时
~10%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催乳 素增高占19.5%,男性不育症 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 约为5%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二)
垂体PRL腺瘤是导致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其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功能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功
能性肿瘤的10%~15% 催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
– 原发性和/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见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
– 获得自主性高功能的PRL分泌细胞单克隆株 见于垂体PRL瘤、GH腺瘤、ACTH腺瘤等以及癌肿之异源PRL分泌
– 传入神经通过增强的刺激可加强PIF作用 见于各类胸壁炎症性疾病,如乳头炎、皲裂、胸壁外伤、带状疱疹、结 核、创伤性级肿瘤性疾病等
– 昼夜节律:入睡后渐渐升高,早晨醒来前可达到24小时峰值,醒来 后下降,下午2点降至一天中谷值

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

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
HPRL使卵巢颗粒细胞黄素化的维持作用减 弱,黄体期缩短,还可能影响卵泡的发育, 形成卵泡黄素化不破裂(LuF),导致月经 紊乱、不孕或/和早期流产
PRL分子结构
“小”PRL:分子量为22000,单节型激素,具有高 亲和性与高生物活性
“大”PRL:分子量为50000,为两节或三节型激素 ,亲和性与生物活性均低,但可中转化成单节型“小 ” PRL
其他:
压迫症状:头痛、头胀、视野缺损长
低雌少激数素状没态有:性临欲床低下症、状骨质!疏松、性征缺如
PCOS表现:
2、HPRL的病因诊断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药物影响? 原因不明?
1)生理因素:
妊娠与哺乳: 孕期:可升高10倍以上(胎盘分泌,<200ng) 产后:
不哺乳:产后4周降至正常 哺乳:产后3-6个月正常(仅哺乳时增高)
异常PRL分泌(支气管癌、肾癌、畸胎瘤)
垂体肿瘤的分级
分级
特点
0级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正常
1级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区可发现局灶突起 或其他微小的改变
2级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扩大,无侵蚀
3级 弥漫性肿瘤,直径>1cm,蝶鞍扩大,局灶侵蚀/破坏
4级 侵蚀性腺瘤,直径>1cm,广泛骨结构破坏,“幻影” 蝶鞍
应激:
升高数倍,但持续时间<1小时 饥饿、刺激乳房、性交、妇产科手术可使其升高
2)病理因素:
垂体肿瘤:20-30% (男:女=1﹕14.5) 下丘脑PIF不足或下达至垂体受阻:空蝶鞍综合症
5.5-23.5% (不需处理) PCOS:6-20%,继发于雌激素的刺激 其他:
原发甲低,慢性肾、肝功能不全,带状疱疹, 淋巴性垂体炎等

高泌乳素血症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指南妇科门诊修订版

高泌乳素血症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指南妇科门诊修订版

高泌乳素血症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指南妇科门诊修订版目录高泌乳素血症诊疗规范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1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称为高PR1血症。

正常育龄期妇女血清PR1水平一般低于30ng∕m1(即1.36nmo1∕1)[1]o规范化地采集血标本和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测定对判断高PR1血症至关重要。

有报道,25~34岁妇女中高PR1血症的年发病率为23.9/10万[1],高于男性。

继发性闭经及闭经泌乳患者中高PR1血症各占10%~25%及70%~80%°高PR1血症中异常泌乳约占90%。

月经正常的妇女中5%~10%可有泌乳,月经正常伴泌乳的妇女中27%有高PR1血症。

-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紊乱及不孕、异常泌乳、肿瘤压迫症状:1其他垂体激素分泌减低、2神经压迫症状:如头痛、双撷侧视野缺损、肥胖、嗜睡、食欲异常和颅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等.其他:雌激素水平低导致骨量丢失加速、低骨量或骨质疏松。

低雌激素状态引起生殖器官萎缩、性欲减低、性生活困难2辅助检查:若血PR1<100ng/m1(即4.55nmo1/1),应先排除诸多生理性或药理性因素、甲状腺及肝肾病变等引起的高PR1血症。

通常血PR1水平高低与PR1瘤体积大小相平行。

若血PR1水平持续高于IOOng/m1,有临床症状者应行鞍区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明确有无占位性病变。

如有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而采用双位免疫放射法测定PR1仅<100ng/m1(即4.55nmo1∕1)应怀疑垂体大而无功能瘤压迫垂体柄所致,应将血样稀释100倍后再测定以排除测定系统的误差⑴;如血PR1水平在31~100ng∕m1(即1.41-4.55nmo1∕1)伴有症状,各种检查均未找到原因,可归为“特发性高PR1血症工3鉴别诊断(1)PoCS: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症状以月经稀发最多见。

非肥胖PCOS患者血1H水平升高,肥胖患者常有糖脂代谢异常、血雌二醇相当于中卵泡期水平。

高PRL血症诊疗规范

高PRL血症诊疗规范

HPRL诊断
HPRL病因诊断 1、病史采集 2、实验室检查 3、影像学检查
HPRL影像学检查流程图
PRL水平升高 表现正常 随诊或动态增强 MRI除外微腺瘤 诊断不明确 鞍区CT了解钙化 和骨质情况
可疑征象
MRI平扫 异常征象 常规增强MRI 诊断明确 HPRL
可疑
动态增强MRI
HPRL的诊断流程
HPRL手术治疗
经蝶鞍入路的手术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5% 和2.2%,并发症主要涉及内分泌功能、局部解 剖和医源性三方面。 1、内分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和暂时性或永久 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 2、解剖: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损伤、脑 脊液鼻漏、鼻中隔穿孔、鼻窦炎、颅底骨折等, 其中颈动脉海绵窦损伤时最严重并发症,可危 及生命。 3、其他:深静脉血栓、肺炎。
HPRL的原因 病理性
下丘脑PIF不足或下达至垂体的通路受阻:下丘脑、垂体柄病变, 如颅底脑膜炎、结核、梅毒、放线菌病、颅咽管瘤、类肉瘤样病、 神经胶质细胞瘤、空泡蝶鞍综合征、动静脉畸形、帕金森综合征、 精神创伤、外伤和手术; 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假性甲减、桥本甲状腺炎; 自主性高功能的PRL分泌细胞单克隆株,鉴于PRL瘤、GH腺瘤、 ACTH腺瘤等及异位PRL分泌的肺癌、肾上腺样瘤、胚胎癌、子宫 内膜异位症等; 传入神经刺激增强PRF 作用:胸壁炎症、如乳头炎、皲裂、外伤、 带状疱疹、结核、创伤性及肿瘤性疾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肝性脑病; 妇产科手术:人流、引产术、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术、输卵管 结扎;
HPRL药物治疗
溴隐亭只可使垂体PRL腺瘤可逆性缩小、抑制肿瘤细 胞生长,长期治疗后肿瘤纤维化。但停止治疗,会恢 复生长,导致HPRL再次出现,需要长期治疗;只有少 数病例长期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便秘,多数 可短期内消失。逐渐增加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大剂 量时可能发生雷诺现象和心律异常。最重要的不良反 应是初始治疗时体位性低血压、意识丧失,避免起始 时突然起立、热水淋浴、盆浴。不要同时服用升高PRL 的药物。长期超过30mg/d,可导致腹膜后纤维化。 10%患者对溴隐亭不敏感,或有严重头痛、头晕、 胃肠反应,便秘,应更换药物或手术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131014.总结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131014.总结

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断共鸣田秦杰高催乳素血症的定义各样原由惹起外周血清PRL 水平连续高于正常值的状态称为高PRL 血症。

正常育龄妇女 PRL 水平不超出25 μg/L ~30μg/L(各实验室有自己的正常值)。

规范的血标本收集和准确靠谱的实验室测定对判断能否为高 PRL 血症至关重要,特别是 PRL 水平轻度高升时,需要重复测定确诊。

(详细见附件一“血催乳素测定的实验室规范” )。

诊断高 PRL 血症的诊断包含确立存在高PRL 血症和确立病因。

确诊高催乳素血症医生一般能够经过特异的临床表现或其余疾病检查过程中检查PRL 水平而发现可疑患者,从而经过对临床表现和血PRL 水平的综合剖析而确诊高PRL 血症。

临床表现1. 月经改变和不孕:高PRL血症可惹起女性月经失调解生殖功能阻碍。

当PRL轻度高升时( <100 ~ 150 μ g/L )可因惹起黄体功能不足发生频频自然流产;而跟着血清 PRL 水平的进一步高升,可出现排卵阻碍,临床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及不孕症。

2. 溢乳:高 PRL 血症时在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出现溢乳的为27.9% ,同时出现闭经及溢乳者占75.4% 。

这些患者血清PRL 水平一般都明显高升。

3.其余:高 PRL 血症往常存在体重增添。

长久高 PRL 血症可因雌激素水平过低致使进行性的骨痛、骨密度减低、骨质松散。

少量患者可出现多毛、脂溢及痤疮,这些患者可能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余异样。

垂体前叶腺瘤的压迫症状PRL 腺瘤是病理性高 PRL 血症的最常有病因。

肿瘤占位的临床表现包含头痛、视力下降、视线缺损和其余颅神经压迫症状、癫痫发生、脑积液鼻漏等。

15~20% 患者存在垂体腺瘤内自觉出血,少量患者发生急性垂体卒中,表现为突发强烈头痛、呕吐、视力降落、动眼神经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蛛下腔出血、昏倒等危象。

血 PRL 异样高升因为血 PRL 水平受很多生理要素和应激影响,所以测定血PRL 水平有严格的采血要求(应于寂静清醒状态下、上午 10~11 时取血测定),PRL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一次检查即可确立,当 PRL 测定结果在正常上限 3 倍以下时起码检测 2 次,以确立有无高PRL 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催乳素血症是年轻女性最常见的垂体下丘脑 轴内分泌紊乱。检测人群的不同往往造成高催 乳素血症的发生率的报告不尽相同,国外文献 报道:
未经选择的正常人群中约为 %
计划生育诊所就诊的人群中 发生率为%
单纯闭经的患者中约有%
闭经伴有溢乳的患者中约有 %
无排卵患者中占%,无排卵 伴有溢乳者中占%,无排卵 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
减低(见于长期高) 部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见多毛、脂溢及
痤疮
男性 性欲减退 精子数目减少导致不育 女性样乳房发育 阳痿 骨质疏松 垂体前叶腺瘤的压迫症
状 头痛 颅神经病(如视野缺损) 垂体功能低下 癫痫发作 脑脊液漏
血异常升高
由于血水平受许多生理因素和应激的影响,因 此确诊高有严格的采血要求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酚噻嗪 类、丁酰苯类等神经精神类 药物、胃复安
多巴胺能和儿茶酚胺耗竭剂: 如甲基多巴、利血平
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如阿片 肽
多巴胺吸收阻断剂:二苯氮 类衍生物(如丙咪嗪、安定)
组胺和组胺受体拮抗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性激素类药物 麻醉药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催乳 素增高占%,男性不育症患 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约 为%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二)
垂体腺瘤是导致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其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功能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功能
性肿瘤的%~% 催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的
% 催乳素腺瘤多为良性肿瘤,依照大小可分为微腺瘤(≤)和
大腺瘤(>) 催乳素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百万,患病率约为~百万 最近的研究表明,催乳素腺瘤总体的患病率可能远不止
此而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倍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可归纳为生理性、药理性、病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生理性:前述
药理性:任何影响代谢的药物等都可能通过拮抗释放抑制因子() 与增强释放因子()而减弱类受体水平的作用,而促进分泌,导致 高催乳素血症,但一般都在以下。常见包括:
安静(休息小时)、上午~时采血测定水平升 高超过正常
轻度升高的患者需两次重复测定确定
需注意一些临床表现和血水平不一致的情况 水平升高,而没有高血症的临床表现:考虑巨
泌乳素血症 检查标本在测定前应该经聚乙二醇()沉淀可
鉴别 临床高症状明显,而实验室检查测定值却很低
病史采集
需要针对性地从高催乳素血症地生理性、病理 性和药理性原因(具体见前)这三方面了解病 人地有可能相关的病史,包括: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年月 首届北京协和垂体瘤论坛
泌乳素的正常生理(一)
催乳素()的分泌和调节 由垂体前叶的催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 其合成与分泌受下丘脑多巴胺的张力性
抑制作用
催乳素的生理功能

是产后乳汁产生和哺乳期所必须
的激素
催乳素的正常生理(二)
催乳素的生理变化(一) 昼夜节律:入睡后渐渐升高,早晨醒来前可达到小时
首先确定诊断存在高催乳素血症 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血水平而确诊高催乳素血症
需要确定病因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排
除生理性或者药物性因素导致水平升高、寻找病理性 因素 最常见的病因为垂体腺瘤
临床表现
女性 月经量减少、月经稀发、
继发或原发性闭经 不孕或习惯性流产 性欲减退 溢乳 体重增加 进行性的骨痛、骨密度
峰值,醒来后下降,下午点降至一天中谷值 随年龄变化: 刚出生的婴儿高,个月后逐渐下降,到个月时降至正
常水平 在青春期轻度上升达成人水平 绝经后的第一个个月内妇女体内的水平逐渐下降% 男性: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平均血清浓度约下降% 月经周期变化 部分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中期水平高,而在卵泡期水平
高催乳素血症的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因素引起外周血 清催乳素()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状态
在正常育龄妇女通常认为至少须经二次 严格按要求进行测定的血清值均大于
这一定义是依据血清测定值而判断,因 此首先需要保证实验室测定技术的准确 可靠(具体见附件“血清催乳素水平的 测定规范”)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
其他:异烟肼、达那唑、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病理性:常见原因包括: 下丘脑不足或下达至垂体受阻,使垂体细胞所受的正常性抑制性
调节解除 见于下丘脑或垂体柄病变(常伴有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垂体
柄由于外伤或手术而受损,如颅底脑膜炎、结核、梅毒、放线菌 病、颅咽管瘤、类肉瘤样病、神经胶质细胞瘤、空泡蝶鞍综合症、 损伤、手术、精神创伤等 原发性和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见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 获得自主性高功能的分泌细胞单克隆株 见于垂体瘤、腺瘤、腺瘤等以及癌肿之异源分泌 传入神经通过增强的刺激可加强作用 见于各类胸壁炎症性疾病,如乳头炎、皲裂、胸壁外伤、带状疱 疹、结核、创伤性级肿瘤性疾病等 肾脏降解受损 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或肝硬化 肝性脑病时,假神经递质形成,从而作用减弱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特发性: 临床上除上述生理性、药物、垂体肿瘤
或其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升高,均考 虑为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但对部分伴月经紊乱而高于者,需警惕 潜隐性垂体微腺瘤的可能,这些患者随 访可发现渐升高,影像学复查出现阳性 变化 大多数表现为轻度升高,病程较长,但
诊断
临床上对于存在提示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或在检 查其他疾病过程中发现血催乳素水平异常的患者均应 怀疑高催乳素血症。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包括两步:

催乳素的正常生理(三)
催乳素的生理变化(二) 妊娠期变化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逐渐上升,到足月时可以上
升倍,超过 产后泌乳过程变化 在产后最初的~周内,基础水平在授乳的妇女
持续升高,每次哺乳动作触发垂体的快速释放 在下一个~周,基础水平和刺激状态水平均下
降;如果坚持严格的授乳,基础水平会持续升 高,并有产后闭经 应激情况下变化 是应激导致的垂体释放激素之一,应激诱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