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

复发最可能在停药后1年内。一项研究显示复发风 险几率是18%每1mm肿瘤大小。高达28%的患者 可能出现性腺功能减退,提示这类患者需长期随 访监测和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2年,血清泌乳素水平正常,无可见 的肿瘤残余患者,逐步减量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或 者直接停药后的随访应包括一下方面:
泌乳素腺瘤的管理
我们推荐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有症状的泌乳 素微腺瘤和大腺瘤,以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 减小肿瘤尺寸,恢复性功能(1|⊕⊕⊕⊕) 。 我们推荐优先使用卡麦角林而不是其他多巴胺 激动剂,因为卡麦角林把血清泌乳素水平降至 正常的效果更好,并且使腺瘤萎缩的几率更大 (1|⊕⊕⊕⊕) 。
卡麦角林效果优于溴隐亭的原因不明,可能是 卡麦角林对于多巴胺受体结合位点有更高的亲 和力。卡麦角林的副作用更低,其药物依从性 可能更高。
多巴胺激动剂抵抗包括:
在最大可耐受剂量下血清泌乳素水平未降至正常和肿 瘤体积未缩减50%大小。
药物治疗未能恢复患者生育能力
还有些患者会出现不一致的反应,如肿瘤体积缩小达 到标准而血清泌乳素水平未降至正常,反之亦然。
另外一些患者表现为需要高于标准剂量的药物剂量才 能达到所要的反应。
多巴胺激动剂抵抗与药物不耐受有区别,后者是 指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无法使用药物。
没有关于不同的多巴胺激动剂对肿块消除效果 的临床试验。然而,多方面的研究表明溴隐亭 能使2/3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约50%,而卡麦角 林能使之缩小90%。
我们提议无症状性微腺瘤患者不予多巴胺激动剂 治疗(2|⊕○○○) 。
我们提议对于微腺瘤引起的闭经患者给予多巴胺 激动剂或者口服避孕药物治疗(2|药物引起的有症状患者,提议 停药3天,服用其他可选药物,继之行 血清泌乳素检测(2|⊕⊕○○) 。 如不能停药,且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与 初始治疗不相符合,则推荐垂体MRI检 查,以鉴别药物性和垂体或下丘脑肿块 所致的症状性高泌乳素血症 (1|⊕○○○) 。
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分析论文

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分析论文1西医学认识病因病理PRL是由脑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其分泌受到下丘脑的双重调节。
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对PRL的分泌起抑制作用,多巴胺是主要的生理性PRL抑制素,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羟色胺等则可刺激垂体分泌PRL[1]。
当下丘脑多巴胺活性下降时,其抑制PRL分泌功能被解除,PRL即过度分泌,直接导致本病的发生。
血清泌乳素升高可有多种病因和影响因素:①生理性:如运动后、妊娠、产后、哺乳、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等。
②药物性:如应用氯丙嗪、灭吐灵、吗丁啉、甲氰咪胍及口服避孕药等。
③病理性:如下丘脑—垂体柄病变、垂体肿瘤、炎症、严重肝病、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等。
④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由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2]。
其中垂体肿瘤,特别是垂体泌乳素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
傅佳峰[3]在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研究中提出,一般情况下PRL值越高,提示有垂体泌乳素瘤的可能性越大,但要特别注意一些大型无功能垂体肿瘤由于压迫垂体柄,阻断多巴胺通路,减弱了对PRL分泌的抑制,也会出现本病,但血PRL多小于100ng/ml,以资鉴别。
另外,就诊患者中,诊断为功能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亦不占少数,现认为与患者的情绪状态、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等非特异性因素有关。
与临床表现的联系PRL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引起并维持泌乳,故非生理因素导致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多有泌乳,可伴有乳胀。
PRL还通过中枢及卵巢两条途径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产生影响。
高水平PRL可通过短路反射刺激下丘脑分泌多巴胺增高,影响雌激素对LH的正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LH分泌下降,从而降低了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抑制了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使机体不能形成排卵前的雌激素高峰和LH 峰,并直接抑制卵巢合成雌二醇和孕酮,并可以干扰受精和胚胎发育,导致不排卵,出现月经失调、闭经、不孕、习惯性流产等[4]。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09-07-28发表者:贾金英 (郑州大学一附院中医科)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贾金英一什么是高泌乳素(PRL)血症?非孕期、非哺乳期出现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称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在人体主要由垂体细胞分泌,怀孕以后人绒毛和蜕膜也能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护和促进人体生殖功能,并参与调节代谢和刺激免疫功能。
二血PRL多少算高?血PRL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生理情况下有昼夜周期性,正常妇女血PRL最高值是在睡眠和凌晨,清晨开始下降,醒时最低,进餐时最高。
一般规定上午8~10时空腹抽血检查。
由于每个实验室应用试剂及单位不同,正常范围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化验的结果后面都会附有正常参考值范围。
常见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25ng∕ml或200~800IU∕L之间,你就诊时你的大夫会告知你的泌乳素是否异常。
三诊断至少两次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即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但由于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很多,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也有异,所以临床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应详细询问病史(如:月经史、末次妊娠及产后哺乳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头痛或视力异常等),有利于对本病病因进行初步判断。
四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1 异常溢乳:多数在体检挤压乳房时才发现,也有乳汁自溢者。
虽然异常泌乳是高PRL血症的标志,但临床发现约30%的异常溢乳者不伴PRL升高,而高PRL血症患者也非都伴发溢乳。
此外,溢乳量的多少并不一定和血清PRL高低一致。
2 月经异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少或闭经,但有资料显示,在溢乳症妇女中,约1∕3月经仍正常。
3 生育障碍(不孕、孕史不良或习惯性流产):如果血清泌乳素持续升高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不规则排卵或完全无排卵从而导致不孕。
,而高PRL血症常常合并的血雌、孕激素不足又容易引起胚胎发育不良和习惯性流产。
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对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分析

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对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对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分析引言早期对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通过刺激垂体垂体前叶分泌泌乳素的能力,可以帮助鉴别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特别是在鉴别分泌性和非分泌性垂体瘤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在高泌乳素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对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在高泌乳素血症病因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及其诊断价值,以及分析其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该兴奋试验在高泌乳素血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机制和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促进高泌乳素血症的准确诊断和治疗,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还可以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推动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在高泌乳素血症病因诊断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案。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在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通过对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尽早得到有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也可以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和诊断方式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通过这些工作,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 正文2.1 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简介甲氧氯普胺兴奋试验是一种常用于高泌乳素血症病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从而导致血中催乳素水平升高。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ppt课件

催乳素腺瘤多为良性肿瘤,依照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0mm)和 大腺瘤(>10mm) 催乳素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6~10/百万,患病率约为60~100/百 万
最近的研究表明,催乳素腺瘤总体的患病率可能远不止此而要在此 基础上增加3~5倍
ppt课件
7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可归纳为生理性、药理性、病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生理性:前述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等都可能通过拮抗PRL释放抑制 因子(PIF)与增强PRL释放因子(PRF)而减弱DA类受体水平的作用, 而促进PRL分泌,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但一般都在100ng/ml以下。 常见包括: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酚噻嗪 类、丁酰苯类等神经精神类 药物、胃复安 多巴胺能和儿茶酚胺耗竭剂: 如甲基多巴、利血平 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如阿片 肽 多巴胺吸收阻断剂:二苯氮 类衍生物(如丙咪嗪、安定)
开始服药时不要做那些可使血压下降的活动,如热水淋浴 或泡澡
个别病例发现腹膜后纤维化,是否与药物使用相关尚不明确
ppt课件
22
药物治疗:溴隐亭
临床效果:
在70%~90%病例效果满意
表现为血PRL降至正常、泌乳消失或减少、垂体肿瘤缩小、 恢复规则月经和生育,在男性也可恢复性欲和生精、教正男 性不育
ppt课件
无排卵患者中占15%,无排 卵伴有溢乳者中占43%,无 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3% ~10%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催乳 素增高占19.5%,男性不育症 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 约为5%
6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二)
垂体PRL腺瘤是导致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其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功能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功 能性肿瘤的10%~15% 催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 的45%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A课件

目录
• 引言 • 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 • 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 •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和康复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高泌乳素血症的 诊疗现状和进展
规范高泌乳素血症的 诊疗流程和操作
提高临床医生对高泌 乳素血症的认识和诊 疗水平
无排卵
由于激素水平异常,导致 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
不孕不育
生育能力下降
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
流产风险增加
已经怀孕的患者流产风险增加。
胎儿发育异常
怀孕期间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影响 胎儿发育。
性欲减退
性欲低下
对性生活的兴趣降低。
性唤起困难
难以产生性兴奋或性高潮。
性生活疼痛
性交时感到疼痛或不适。
性行为
性行为过程中,特别是性 高潮时,泌乳素水平会短 暂升高。
病理性病因
下丘脑疾病
下丘脑是调节泌乳素分 泌的重要器官,下丘脑 疾病可能导致泌乳素水
平异常升高。
垂体疾病
垂体是泌乳素分泌的主 要器官,垂体疾病也可 能导致泌乳素水平异常
。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垂 体对促甲状腺激素的抑 制作用减弱,导致泌乳
06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和康复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 是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以便早期发现高泌乳素血症。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 助于预防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 。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患高泌乳素血症的 风险,因此应保持适当的体重 。
避免长期压力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泌乳素血症,又称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过多,造成血液中催乳素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
该病常见于育龄女性,也可出现在男性和儿童身上。
高泌乳素血症多与垂体腺瘤有关,但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
为了规范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学者们制定了一份《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本文将围绕这一共识内容进行论述。
一、诊断标准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乳素血症的血清催乳素浓度应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两倍以上;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乳素血症,如垂体瘤、乳腺疾病和垂体功能亢进症等。
二、常见病因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是垂体腺瘤,占据了大多数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
其中以微腺瘤和宏腺瘤最为常见,但也可以见于其他类型的腺瘤,如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癌等。
此外,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还包括药物使用(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垂体炎症和垂体瘢痕形成等。
三、治疗原则对于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在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中,微腺瘤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为主,如多巴胺能药物和抗催乳素药物;而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介入。
对于其他病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则主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
四、药物治疗1. 多巴胺能药物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选择,如溴隐亭和卡比多平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液中催乳素的浓度。
在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抗催乳素药物抗催乳素药物也是常用于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主要有溴隐亭和立普娅等。
这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和释放,达到降低血液中催乳素水平的效果。
五、手术治疗对于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窦镜手术,通过切除腺瘤来恢复垂体的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术后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随访。
女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

女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
摘要
高泌乳素血症是女性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本文
将介绍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警示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特别
关注的事项。
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诊治建议,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
该类患者,并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一、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的泌乳素过多,导致血清泌乳素浓度升高。
女性精神
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可能会出现高泌乳素血症。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生理期异常、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乳房增大、月经不规则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二、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1. 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病程、用药情况、性生活史等;
2.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垂体肿瘤的体征、乳腺增生的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泌乳素浓度、垂体功能测定、乳腺彩超或MRI检查等。
三、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1. 停药观察: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暂停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观察症状
变化;
2. 药物治疗: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泌乳素抑制剂;
3. 手术治疗:对于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四、警示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1. 定期复诊: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以检测血清泌乳素浓度,观察症
状变化;
2.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作息;
3. 心理护理: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需要得到及时
的心理护理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PL的流行病学
在非选择的正常成人中发病率为0.4%,在育龄妇女中为9-17% 在一个家族为单位的流行病学调查中HPL发生率为5% 闭经患者中发病率9% 泌乳患者中发病率25% 闭经+泌乳患者中为70% 有性功能减退和不育的男性患者中为5%
“大大”PRL:分子量更大,为100000,与受体结合力差, 属低亲和性
异型PRL:分子量为25000,比“小”PRL的免疫反应差, 但是大量存在于血浆中
泌乳素调节因子
下丘脑抑制因子 (Prolactin inhibiting factor PIF) 多巴胺(Dopamine) -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
压迫症状
头痛、头胀 视野缺损:肿瘤压迫视交叉神经,可以出现视野缺损
的症状
证实HPL的存在
详细采集病史 鞍区MRI/CT
血液检查 会诊和咨询
治疗
微腺瘤在生长(7%可生长为大腺瘤) 大腺瘤 局部或向周围的侵蚀,或对相邻组织的压迫 高PRL血症引起的性欲减低、月经失调、溢乳、不孕、
溴隐亭(Bromocryptine)
为多巴胺促效剂,对功能性或肿瘤所引起的PRL水 平升高均可抑制
使正常排卵月经恢复 副作用甚少(如恶心、眩晕和便秘) 缺点为停药后或妊娠结束后又出现复发现象,再用
药仍然有效
溴隐亭效果
PRL恢复正常占82%,90%的患者可恢复月经 5%的患者不能耐受溴隐亭 10%患者应用溴隐亭无效
诊断
首先确定存在高泌乳素血症 确定病因
生理性 药理性 病理性 特发性
高泌乳素血症病因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100 ng/mL 病理性
下丘脑PIF不足或下达至垂体受阻 原发性和/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获得自主性高功能的PRL分泌细胞单克隆株 传入神经通过增强的刺激可加强PIF作用 PRL肾脏降解受损 肝性脑病时,假神经递质形成,从而PIF作用减弱
溴隐亭用法用量
从小剂量开始渐次增加,1.25mg/日开始,递增到需要的 治疗剂量
常用剂量为每天2.5mg~15mg,分2~3次服用,大多数病例 每天7.5mg已显效
达到疗效后可分次减量到维持量,通常每天1.25mg~2.5mg
溴隐亭的维持和停药
大量的文献报道都认为难以避免终生用药,是否能够停药 的问题文献不多
下丘脑释放因子 (Prolactin releasing factor PRF)
PRL正常值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500mIU/L 一般低于1.14~1.37nmol/L(25~30ng/ml)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PRL随年龄的变化
泌乳素水平
120 100
80 60 40 20
0
儿 生 新
存在明确 原因,进 行相应处 理
PRL腺瘤 其他鞍区病变
HPRL者影像学检查流程
MRI表现正常
高PRL患者 MRI平扫 可疑征象
异常征象
常规增强
诊断明确
随诊或动态增强 检查除外微腺瘤
怀疑微腺瘤做 动态增强
诊断明确
了解钙化和骨质 情况做鞍区CT
临床表现
溢乳 影响卵巢功能
各种程度闭经 不育 性欲减低和性欲高涨的失调 绝经期症状 第二性征缺如
月 个 三
期 春 青
人 年 成
1年 后 经
绝
泌乳素的24小时节律变化
从妊娠至产后的PRL的变化
泌乳素水平
300
250
200
150
100 孕8周
足月
50
0 1 3 5 7 9 11 13 15 时间
HPL诊断时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的检查变异性很大,应在同一实验室测定 大“大” PRL的存在 PRL过高超过实验室测定范围 除外原发甲低、妊娠、肾衰、肝硬变等 重复测定 测定要求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泌乳素
泌乳素(PRL)垂 体前叶分泌
多肽蛋白激素
其基因在人类第6 号染色体上
PRL的分子结构
“小”PRL:分子量为22000,单节型激素,具有高亲和性 与高生物活性
“大”PRL:分子量为50000,为二节或三节型结构,低 亲和性、低生物活性,但在中转化成单节型“小”PRL
病史是 否找到 是 生理性、 否 药物性 或病理 性因素
是, 反证 确定
停药(不可轻易 停用神经精神科 用药)48-72小 时后PRL↓ 生理因素不存在 时PRL ↓
其他实验室 检查以确定 是否存在妊 娠、甲减、 肾功能低下 等原因
是
否,或 PRL> 100ng/ml
MRI/ CT
阳 性
特发 性高 阴性 PRL 血症, 随访 观察
溴隐亭治疗PRL腺瘤是使肿瘤可逆性地萎缩,并不能消除 肿瘤细胞,需长期维持
小剂量溴隐亭维持治疗PRL水平保持正常、肿瘤基本消失 者5年后可试行停药,若停药后血PRL水平又升高,仍需 长期用药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常见有恶心、呕吐、头晕 直立性低血压通常只发生于治疗初期 当剂量大于每日7.5mg时,偶有手指血管痉挛、鼻
特发性
除外上述生理性、药物、垂体肿瘤或其它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 PRL升高
大多数表现为PRL轻度升高,病程较长,但可恢复正常
诊断流程
可疑患者
是否
确实
存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提示 高泌
是
乳血
症的
临床
表现
不 明 确
重新考量 临床表现, 考虑其他 诊断
复查是 否确实 存在 PRL升 高
不 明 确
随访监控 症状,定 期复查 PRL水平
多毛、阳痿和过早的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
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首选 外科治疗(泌乳素瘤) 其他治疗方式
垂体肿瘤的分级
分级 0级 1级
特点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正常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区可发现局灶突起或其他微小的改变
2级 3级 4级 鞍上 延伸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扩大,无侵蚀 弥漫性肿瘤,直径>1cm,蝶鞍扩大,局灶侵蚀/破坏 侵蚀性腺瘤,直径>1cm,广泛骨结构破坏,“幻影”蝶鞍 只延伸到鞍上池 延伸到第三脑室隐窝 延伸到整个第三脑室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