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
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分析论文

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分析论文1西医学认识病因病理PRL是由脑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类激素,其分泌受到下丘脑的双重调节。
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对PRL的分泌起抑制作用,多巴胺是主要的生理性PRL抑制素,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5-羟色胺等则可刺激垂体分泌PRL[1]。
当下丘脑多巴胺活性下降时,其抑制PRL分泌功能被解除,PRL即过度分泌,直接导致本病的发生。
血清泌乳素升高可有多种病因和影响因素:①生理性:如运动后、妊娠、产后、哺乳、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等。
②药物性:如应用氯丙嗪、灭吐灵、吗丁啉、甲氰咪胍及口服避孕药等。
③病理性:如下丘脑—垂体柄病变、垂体肿瘤、炎症、严重肝病、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等。
④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由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2]。
其中垂体肿瘤,特别是垂体泌乳素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
傅佳峰[3]在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研究中提出,一般情况下PRL值越高,提示有垂体泌乳素瘤的可能性越大,但要特别注意一些大型无功能垂体肿瘤由于压迫垂体柄,阻断多巴胺通路,减弱了对PRL分泌的抑制,也会出现本病,但血PRL多小于100ng/ml,以资鉴别。
另外,就诊患者中,诊断为功能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亦不占少数,现认为与患者的情绪状态、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等非特异性因素有关。
与临床表现的联系PRL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引起并维持泌乳,故非生理因素导致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多有泌乳,可伴有乳胀。
PRL还通过中枢及卵巢两条途径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产生影响。
高水平PRL可通过短路反射刺激下丘脑分泌多巴胺增高,影响雌激素对LH的正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LH分泌下降,从而降低了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抑制了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使机体不能形成排卵前的雌激素高峰和LH 峰,并直接抑制卵巢合成雌二醇和孕酮,并可以干扰受精和胚胎发育,导致不排卵,出现月经失调、闭经、不孕、习惯性流产等[4]。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09-07-28发表者:贾金英 (郑州大学一附院中医科)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贾金英一什么是高泌乳素(PRL)血症?非孕期、非哺乳期出现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称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在人体主要由垂体细胞分泌,怀孕以后人绒毛和蜕膜也能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护和促进人体生殖功能,并参与调节代谢和刺激免疫功能。
二血PRL多少算高?血PRL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生理情况下有昼夜周期性,正常妇女血PRL最高值是在睡眠和凌晨,清晨开始下降,醒时最低,进餐时最高。
一般规定上午8~10时空腹抽血检查。
由于每个实验室应用试剂及单位不同,正常范围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化验的结果后面都会附有正常参考值范围。
常见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25ng∕ml或200~800IU∕L之间,你就诊时你的大夫会告知你的泌乳素是否异常。
三诊断至少两次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即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但由于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很多,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也有异,所以临床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应详细询问病史(如:月经史、末次妊娠及产后哺乳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头痛或视力异常等),有利于对本病病因进行初步判断。
四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1 异常溢乳:多数在体检挤压乳房时才发现,也有乳汁自溢者。
虽然异常泌乳是高PRL血症的标志,但临床发现约30%的异常溢乳者不伴PRL升高,而高PRL血症患者也非都伴发溢乳。
此外,溢乳量的多少并不一定和血清PRL高低一致。
2 月经异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少或闭经,但有资料显示,在溢乳症妇女中,约1∕3月经仍正常。
3 生育障碍(不孕、孕史不良或习惯性流产):如果血清泌乳素持续升高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不规则排卵或完全无排卵从而导致不孕。
,而高PRL血症常常合并的血雌、孕激素不足又容易引起胚胎发育不良和习惯性流产。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策略PPT课件

04
并发症与预后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与 Nhomakorabea理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泌乳素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高泌乳素血症,避免 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预后评估与管理
评估指标
监测泌乳素水平、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 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管理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加强患 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05
病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女,35岁,因月经不规律就诊, 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诊断为高泌乳 素血症。
病例二
患者男,42岁,因性功能减退就诊, 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诊断为高泌乳 素血症。
不孕
由于泌乳素升高影响促性腺激 素的正常释放,导致排卵障碍
,从而影响受孕。
头痛、视野缺损
泌乳素瘤增大压迫邻近组织所 致。
诊断标准与检测方法
诊断标准
血泌乳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 上限2-3倍,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 泌乳素升高的原因,如妊娠、哺 乳、药物等。
检测方法
采静脉血,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 ,并可进行垂体影像学检查,如 MRI,以明确是否存在垂体泌乳 素瘤。
治疗经验分享
01
02
03
药物治疗
针对高泌乳素血症,可采 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 溴隐亭)抑制泌乳素分泌 ,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垂体泌乳素瘤患者, 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对于不宜手术或药物治疗 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 。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ppt课件

催乳素腺瘤多为良性肿瘤,依照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0mm)和 大腺瘤(>10mm) 催乳素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6~10/百万,患病率约为60~100/百 万
最近的研究表明,催乳素腺瘤总体的患病率可能远不止此而要在此 基础上增加3~5倍
ppt课件
7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可归纳为生理性、药理性、病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生理性:前述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等都可能通过拮抗PRL释放抑制 因子(PIF)与增强PRL释放因子(PRF)而减弱DA类受体水平的作用, 而促进PRL分泌,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但一般都在100ng/ml以下。 常见包括: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酚噻嗪 类、丁酰苯类等神经精神类 药物、胃复安 多巴胺能和儿茶酚胺耗竭剂: 如甲基多巴、利血平 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如阿片 肽 多巴胺吸收阻断剂:二苯氮 类衍生物(如丙咪嗪、安定)
开始服药时不要做那些可使血压下降的活动,如热水淋浴 或泡澡
个别病例发现腹膜后纤维化,是否与药物使用相关尚不明确
ppt课件
22
药物治疗:溴隐亭
临床效果:
在70%~90%病例效果满意
表现为血PRL降至正常、泌乳消失或减少、垂体肿瘤缩小、 恢复规则月经和生育,在男性也可恢复性欲和生精、教正男 性不育
ppt课件
无排卵患者中占15%,无排 卵伴有溢乳者中占43%,无 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3% ~10%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催乳 素增高占19.5%,男性不育症 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 约为5%
6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二)
垂体PRL腺瘤是导致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其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功能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功 能性肿瘤的10%~15% 催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 的45%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泌乳素血症,又称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过多,造成血液中催乳素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
该病常见于育龄女性,也可出现在男性和儿童身上。
高泌乳素血症多与垂体腺瘤有关,但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
为了规范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学者们制定了一份《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本文将围绕这一共识内容进行论述。
一、诊断标准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高乳素血症的血清催乳素浓度应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两倍以上;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乳素血症,如垂体瘤、乳腺疾病和垂体功能亢进症等。
二、常见病因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是垂体腺瘤,占据了大多数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
其中以微腺瘤和宏腺瘤最为常见,但也可以见于其他类型的腺瘤,如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癌等。
此外,其他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还包括药物使用(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垂体炎症和垂体瘢痕形成等。
三、治疗原则对于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在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中,微腺瘤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为主,如多巴胺能药物和抗催乳素药物;而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介入。
对于其他病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治疗则主要针对疾病本身进行。
四、药物治疗1. 多巴胺能药物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常见选择,如溴隐亭和卡比多平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液中催乳素的浓度。
在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抗催乳素药物抗催乳素药物也是常用于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主要有溴隐亭和立普娅等。
这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和释放,达到降低血液中催乳素水平的效果。
五、手术治疗对于垂体腺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宏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采用经鼻腔或经蝶窦镜手术,通过切除腺瘤来恢复垂体的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术后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随访。
女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

女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
摘要
高泌乳素血症是女性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本文
将介绍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警示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特别
关注的事项。
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诊治建议,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
该类患者,并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
一、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垂体前叶分泌的泌乳素过多,导致血清泌乳素浓度升高。
女性精神
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可能会出现高泌乳素血症。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生理期异常、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乳房增大、月经不规则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二、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1. 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病程、用药情况、性生活史等;
2.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垂体肿瘤的体征、乳腺增生的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泌乳素浓度、垂体功能测定、乳腺彩超或MRI检查等。
三、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1. 停药观察: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暂停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观察症状
变化;
2. 药物治疗: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泌乳素抑制剂;
3. 手术治疗:对于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四、警示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1. 定期复诊: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以检测血清泌乳素浓度,观察症
状变化;
2.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作息;
3. 心理护理: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需要得到及时
的心理护理支持。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世纪20年代,生理学家正式命名了催乳素(prolactin)。
1971年,有学者首次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到人血清中存在催乳素,不久又成功地进行了人催乳素的分离、鉴定、分子测序和基因定位。
30多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和对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明确了临床上引起HPRL最重要的原因是垂体催乳素腺瘤。
目前,对HPRL和垂体催乳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69年起,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bromocriptine)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溴隐亭对HPRL有较好的疗效,1973年溴隐亭正式上市,该药可使70%~90%的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下降,并可抑制泌乳、缩小肿瘤体积、恢复月经和生育能力。
这是垂体腺瘤治疗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随后,一些疗效更佳的高效、长效和不良反应更少的新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相继问世。
越来越多的垂体催乳素腺瘤被采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而传统的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在催乳素腺瘤的治疗中逐渐减少。
然而,随着经蝶窦途径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推广、神经导航和三维立体定向等技术的运用,垂体催乳素腺瘤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垂体功能损伤也在减少。
同时,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放射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X刀、γ刀、质子刀等技术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方法等,这些技术和方法较传统治疗照射范围小、疗效出现快、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垂体功能低减发生率低。
在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轻度HPRL是否需要治疗、催乳素大腺瘤的治疗选择、有无生育要求的HPRL妇女的治疗、催乳素腺瘤妇女妊娠的合理处置、男性催乳素大腺瘤的诊治、催乳素腺瘤患者的长期治疗和随诊等问题均逐渐凸现,如何使催乳素腺瘤患者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本共识旨在综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诊治经验和意见,同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规范催乳素腺瘤和HPRL的诊治,让患者和临床工作者分享催乳素诊治的最新成果和经验,提高我国催乳素腺瘤、HPRL的诊治水平。
高泌乳素血症诊断及处理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与处理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孟作龙【作者简介】孟作龙,主任医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白银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
甘肃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银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白银市卫生行业首席专家,白银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糖尿病防治西部之星胡杨奖获得者。
出版医学专着3部,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奖5项。
一、基本概念溢乳症:是指男子或非哺乳妇女出现的真性乳汁分泌,不包括假性溢乳。
其病因十分复杂,在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溢乳原因是垂体分泌催乳素的肿瘤(PRL瘤)。
溢乳-闭经综合症:女性溢乳患者中不少伴有闭经、不孕等,称为溢乳-闭经综合症。
溢乳-闭经综合症与高催乳素血症密切相关,三种表现可具有不一致性。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清PRL基础值高于正常的生化特征,PRL正常参考值:女<25ng/ml,男0 ~ 20ng/ml。
高PRL血症见于:垂体催乳素瘤,肢端肥大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恶性肿瘤(如支气管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可异位分泌催乳素。
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利血平、口服避孕药、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致催乳素水平升高。
新生儿期,妊娠期,流产后,吸吮乳头可致催乳素生理性升高。
溢乳的生理分期:分为乳腺发育、乳汁生成、乳汁分泌的维持和乳汁排出4期。
每期都需要多种激素的参与和协调作用。
二、催乳素(Prolactin PRL)简介1.生化特征PRL为含3个二硫键的单肽蛋白质类激素,人PRL由Pro-PRL(大分子PRL)而来,由198 AA残基构成。
其生物活性主要由小分子PRL决定,Pro-PRL占放免测定总活性的8%~20%。
PRL的分泌量为400ng/d,半衰期为50min左右,肝脏和肾脏分别清除75%、25%。
GH与PRL在结构上相似,都是含有二硫键(GH含二个、PRL含三个)的单肽蛋白质类激素。
人类二者的结构之间大约有50%同系现象,功能上分化,但兼有重叠的生理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PRL的生理功能:广泛复杂
使乳腺分泌组织发育和生长:启动和维持泌乳
PRL可影响性腺功能:
男性:PRL可增强Leydig细胞合成睾酮 女性: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液中PRL水平变化明显
其他:
PRL和自身免疫相关。 PRL在渗透压调节上也有重要作用。
.
5
HPRL对自然排卵的影响
HPRL抑制下丘脑 GnRH 的分泌,使垂体 LH分泌的频率的下降
.
13
何谓高泌乳素血症(HPRL)?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外周血清PRL水平持续高于 正常值的状态
育龄妇女:25ug/L-30ug/L 轻度升高:31ug/L-50ug/L 中度升高:51ug/L-75ug/L 重度升高:﹥100ug/L
PRL﹥100ug/L(除外药物影响)多为病理性
.
14
HPRL的发病率:
月 个 三
期 春 青
.
人 年 成
1年 后 绝经
10
昼夜变化大:脉冲式分泌:q90min
.
11
从妊娠至产后的PRL的变化
泌乳素水平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孕8周35足月 Nhomakorabea7
9
11
13
15
月
时间
.
12
二)HPRL的诊断
首先:确定HPRL? 然后:病因诊断
生理性? 药理性? 病理性? 特发性?
发生率: 0.4% 单纯闭经:15% 闭经泌乳:70% 无排卵: 15% 无排卵+溢乳:43% PCOS: 3%-10% 轻中度升高 有性功能减退和不育的男性:5%
.
15
1、证实HPRL的存在
详细采集病史:临床表现 血液检查:PRL测定及相关内分泌检测 鞍区MRI/CT:推荐MRI 会诊和咨询:多科会诊 (妇产科、内分泌、神内、影像科等)
HPRL使卵巢颗粒细胞黄素化的维持作
用减弱,黄体期缩短,还可能影响卵泡
的发育,形成卵泡黄素化不破裂(LuF
),导致月经紊乱、不孕或/和早期流
产
.
6
PRL分子结构
“小”PRL:分子量为22000,单节型激素,具有高 亲和性与高生物活性 “大”PRL:分子量为50000,为两节或三节型激素 ,亲和性与生物活性均低,但可中转化成单节型“小 ” PRL “大大”PRL:分子量为100000,亲和性与生物活性 差 “异型”PRL:分子量为25000,比“小”PRL的免 疫反应差,但大量成在于血浆中
药物所致HPRL的特点: 一般<100 ng/mL,停药后3-6个月可自行恢复
.
24
4)特发性HPRL血症:原因不明
对象:所有除外上述生理、药物、垂体肿瘤或其 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PRL升高
特点:大多数仅轻度升高( <100 ng/mL ),病 程长,部分可自行恢复。
注意:
如月经紊乱伴PRL> 100 ng/mL 者:应警惕微腺瘤的 可能(10-15%可能为微腺瘤)
.
18
HPRL的临床表现:
月经异常与不孕不育:85%月经紊乱
泌乳:
闭经+泌乳:75.4%
非妊娠(哺乳)期泌乳:27.9%
其他:
压迫症状:头痛、头胀、视野缺损长
低雌少激数素状没态有:性临欲床低下症、状骨质!疏松、性征缺如
PCOS表现:
.
19
2、HPRL的病因诊断
生理因素? 病理因素? 药物影响? 原因不明?
4级 侵蚀性腺瘤,直径>1cm,广泛骨结构破坏,“幻影” 蝶鞍
鞍 只延伸到鞍上池
上 延伸到第三脑室隐窝 延 伸 延伸到整个第三脑室前部
.
23
3)药物影响:
所有影响多巴胺的药物种类:
抗精神病药:维思通、氯丙嗪、舒必利,氟哌啶醇、氟西矴 降压药:甲基多巴、利血平、异搏定 激素类:雌孕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 胃药:灭吐灵、甲氰咪胍
PRL明显升高而无症状者:应判断是否为“巨分子
PRL”(约占20%)
.
25
二、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与效果
.
26
HPRL的治疗指针
微腺瘤在生长(7%可生长为大腺瘤)
大腺瘤
局部或向周围的侵蚀,或对相邻组织的 压迫
有临床症状:性欲减退、月经失调、不
孕更、重泌要乳的、多是毛处、决阳于痿病早人泄的、需骨质求疏!松
原发甲低,慢性肾、肝功能不全,带状疱疹, 淋巴性垂体炎等 异常PRL分泌(支气管癌、肾癌、畸胎瘤)
.
22
垂体肿瘤的分级
分级
特点
0级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正常
1级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区可发现局灶突起 或其他微小的改变
2级 肿瘤位于垂体内,直径>1cm,蝶鞍扩大,无侵蚀
3级 弥漫性肿瘤,直径>1cm,蝶鞍扩大,局灶侵蚀/破坏
.
7
调节泌乳素的因子
下丘脑抑制因子:
多巴胺 r-氨基丁酸
下丘脑释放因子:?
.
8
PRL正常值
一般低于1.14-1.37nmol/L(25-30ng/ml)
有些实验室正常值为<500mIU/L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
9
PRL随年龄的变化不大!
泌乳素水平
120 100
80 60 40 20
0
儿 生 新
.
16
诊断HPRL时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的检查变异性很大,应在同一实验室 测定
重复测定PRL
排除其它诊断:原发甲低、妊娠、肾衰、肝 硬变等
排除“大分子” PRL的存在(无功能PRL)
PRL过高超过试验室测定范围(HOOK效应
)
.
17
血液检测注意事项
检测要求:
患者早晨进食碳水化合物 10点来医院,静坐40分钟到1小时,避免入 睡 11点前后取血
.
27
治疗目标
.
20
1)生理因素:
妊娠与哺乳:
孕期:可升高10倍以上(胎盘分泌,<200ng)
产后:
• 不哺乳:产后4周降至正常 • 哺乳:产后3-6个月正常(仅哺乳时增高)
应激:
升高数倍,但持续时间<1小时 饥饿、刺激乳房、性交、妇产科手术可使其升高
.
21
2)病理因素:
垂体肿瘤:20-30% (男:女=1﹕14.5) 下丘脑PIF不足或下达至垂体受阻:空蝶鞍综合症 5.5-23.5% (不需处理) PCOS:6-20%,继发于雌激素的刺激 其他:
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诊治共识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方超英
2014.12 深圳
.
1
内容
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及诊断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与效果 泌乳素瘤的促孕和孕期管理
.
2
一、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及诊 断
.
3
一)泌乳素的生理
PRL:由垂体前叶分泌的多肽蛋白激素
上世纪20年代发现并命名 1 971年成功分离并鉴定 是人体内合成的蛋白激素(由1981AA组成) 其基因定位在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 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出 半衰期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