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级消防员理论考试要点

合集下载

初级消防员理论复习题+答案

初级消防员理论复习题+答案

初级消防员理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 )。

任何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严禁谎报火警。

A、立即报警B、立即疏散物质C、立即扑救D、立即逃生正确答案:A2、闪光警示灯用于灾害事故现场警戒、_( )__。

A、照明B、警示C、救人D、疏散正确答案:B3、蛋白泡沫灭火剂用( )表示。

A、PB、FPC、ARD、AFFF正确答案:A4、液态喷溅致密性防护的化学防护服为( )化学防护服。

A、二级B、三级C、一级D、四级正确答案:A5、消防供水管路附件是供水系统中的连接配件,下列不是供水管理附件的是( )。

A、集水器B、滤水器C、分水器D、吸水管扳手正确答案:D6、软梯一般长为15m,重量小于15kg,荷载_( )_kg,每节梯磴荷载150kg,最多可载8人。

A、1000B、3000C、2000D、4000正确答案:A7、火灾不仅给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以及公民的( )。

A、身心健康B、生活秩序C、居住条件D、作息时间正确答案:B8、防化防护手套允许间隙地深入最高( )°C.最低-25°C的液体中。

A、100B、150C、200D、250正确答案:B9、侦察小组不少于() )人。

A、3B、2C、1D、4正确答案:A10、缓降器使用人员体重范围为_( )_kg。

A、110—140B、50—80C、140—170D、80—100正确答案:B11、大流量移动消防水炮的流量大于( )L/s.A、300C、100D、50正确答案:C12、救援人员选择使用绳索开展高空救援时,应对绳索及附件进行安全检查,选择制作不少于A、3B、1C、4D、2正确答案:D13、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器材整理和放松拉伸,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分钟。

A、20B、10C、15D、25正确答案:C14、处置马蜂的危险性中,正确的一项是( )。

初级消防员理论试题(附参考答案)

初级消防员理论试题(附参考答案)

初级消防员理论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力量,是指能够为灭火救援战斗提供人员、技术、装备支持的( )。

A、应急救援队B、社会力量C、志愿消防队D、专职消防队正确答案:B2、出入口标志牌用于灾害事故现场。

有出口、_( )_两种,图案、文字、边框均为反光材料。

A、井口B、入口C、缺口D、路口正确答案:B3、训练前,要对受训对象进行针对性的() ),讲清注意事项,强调安全纪律。

A、安全教育B、思想教育C、法纪教育D、口头提醒正确答案:A4、进入有火焰、高温和浓烟的区域进行侦察是,应利用水枪( )进行掩护。

A、开花水流B、点射C、直流D、喷雾射流正确答案:D5、消防头盔不可以防止下列( )情况的冲击和穿透。

A、燃烧火焰B、热辐射C、可燃物D、坠落物正确答案:C6、断线钳刃口硬度:_( )__。

A、HRC45~60B、HRC50~60C、HRC55~60D、HRC55~70正确答案:C7、救援人员高空救助时,可根据作业环境,铺设() )、设置() ),提升安全防范效果。

A、安全网B、救生气垫C、安全绳D、水带正确答案:A8、在强风情况下,火势发展的速度很快,火灾的危险性也更为( )。

A、平淡B、一般C、突出D、严重正确答案:D9、消防员隔热防护服主要用于消防员在火场温度不大( )°C的高温区灭火救援时穿着。

A、800B、500C、1000D、650正确答案:A10、消防工作的目的主要是:( ),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A、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B、消除火灾隐患C、减少或损失D、消灭火灾正确答案:A11、直流水可以扑救( )火灾。

A、可燃粉尘B、浓硫酸C、紧密仪器D、木材正确答案:D12、要避开喷火冒烟的阳台、窗口正面,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个以上梯蹬,梯上最多不得超过人,并采取固定措施。

A、4B、2C、3D、1正确答案:B13、水型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__( )初起火灾。

消防员初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题库(

消防员初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题库(

灭火救援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理论复习题(初级消防员)基础理论部分1.消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消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2.消防工作的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3.消防工作的原则。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4.“五个第一时间”的主要内容。

“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排烟降毒;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5.执勤战斗保障的主要内容。

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建立健全战勤保障制度,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做好执勤战斗的装备、物资、生活、医疗和技术等各项保障工作。

6.执勤战备等级。

公安消防部队实行等级战备制度,战备等级分为经常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

7.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俗称“着火”,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点火源8.燃烧的类型。

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等。

9.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的物质燃烧过程的区别。

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的物质,其燃烧过程是不同的。

固体和液体发生燃烧,需要经过分解和蒸发,生产气体,然后由这些气体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燃烧。

而气体物质不需要经过蒸发,可以直接燃烧。

10.完全燃烧的概念。

完全燃烧是指可燃物中的C变成CO2(气)、H变成H2O(液)、S变成SO2(气)、N变成N2(气)。

11.可燃物的定义。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或是有机物,均称为可燃物。

12.闪点的定义。

闪点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13.自燃的定义。

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靠自身发热或外来热源引发的自行燃烧现象。

初中级消防员考试试题含答案2018

初中级消防员考试试题含答案2018

1初中级消防员理论考试单选题库1、燃烧的类型归纳起来有( D )A、有烟燃烧B、无烟燃烧C、熏烟燃烧D、闪燃、着火、自燃、爆炸2、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B )A、闪燃B、燃点C、沸点D、自燃点3、气态火焰的构造( A )A、内焰、外焰B、焰心、内焰C、外焰、焰心D、焰心、内焰、外焰4、阴燃是( A )物质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金属5、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B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6、下列物质中( B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H2OB、COC、CO2D、HCN7、( A )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

A、镁粉B、钾C、动物油D、过氧化钠8、( C ) 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

A、氧气B、松节油C、蜡D、漂白粉9、乙类可燃液体的闪点( B )A、<28°B、≥28°,<60°C、>28°<60°D、≥28°,≤60°10、木材的燃烧属于(B)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11、( B ) 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交换12、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是( B ) 。

A、1%—3%B、4%—16%C、18%—23%D、27%—36%13、液化气钢瓶爆炸属于是( A )。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固体爆炸14、粉尘爆炸属于( B ) 。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固体爆炸15、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 B )。

A、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C、氧化反应D、分解反应16、( B ) 的闪点<28°。

A、木材B、甲醇C、煤油D、柴油17、( D ) 的闪点>60°。

A、汽油B、乙醚C、煤油D、机油18、( C ) 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液体。

19、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氧浓度低于(A)时,不能维持燃烧。

2018年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解析]课件.doc

2018年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解析]课件.doc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知识考试试卷(2018)一、选择题(160题,每题0.5 分,共80分)1. 长期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D ,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等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

A. 偶然性B. 突发性C. 必然性D. 经常性2. 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B 方针。

A.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 .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D. 以防为主, 以消为辅3.燃烧是可燃物与 A 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 氧化剂B. 还原剂C. 催化剂D. 稳定剂.4.燃烧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 B 。

A. 14%B.21%C. 78%D.87%.5.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E或粉尘爆炸危险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 爆炸下限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6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B. 离起火点越近,破坏性C.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D. 能产生有毒气体7.下列燃烧产物中, B 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 CO 2B.COC. H 2OD. 灰分8.按燃烧物的特性分,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A 。

A. A 类火灾B. B 类火灾C. C 类火灾D. D 类火灾9.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C 。

A. A 类火灾B. B 类火灾C. C 类火灾D. D 类火灾10.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D 。

A. A 类火灾B. B 类火灾C. C 类火灾D. D 类火灾11.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 。

2018年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附答案解析]

2018年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知识考试题[附附答案解析]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知识考试试卷(2018)一、选择题(160题.每题0.5分.共80分)1.长期实践证明.消防工作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D .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等很强的全方位系统工作。

A.偶然性B.突发性C.必然性D.经常性2.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B 方针。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3.燃烧是可燃物与 A 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 B. 还原剂C.催化剂D. 稳定剂 .4.燃烧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 B 。

A. 14%B.21%C. 78%D.87%.5.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E或粉尘爆炸危险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6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具有极强的破坏性B. 离起火点越近.破坏性C.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D. 能产生有毒气体7.下列燃烧产物中. B 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 CO2B.COC. H2OD.灰分8.按燃烧物的特性分.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A 。

A. A类火灾B. B类火灾C. C类火灾D. D类火灾9.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C 。

A. A类火灾B. B类火灾C. C类火灾D. D类火灾10.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 D 。

A. A类火灾B. B类火灾C. C类火灾D. D类火灾11.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 。

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D.一般火灾.1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

初级消防员19个消防知识点

初级消防员19个消防知识点

初级消防员19个消防知识点消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消防员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角色之一、初级消防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

以下是19个初级消防员应该了解的消防知识点:1.火灾的危害性:了解火灾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预防火灾的重要性。

2.火灾的成因: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如电器故障、明火、可燃物等。

3.火灾的扩散原理:了解火灾的传播途径和扩散规律。

4.火警报警装置的种类和作用:了解火灾报警器的种类和作用,如烟感、温感报警器等。

5.火灾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了解建筑物内部的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6.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了解灭火器、灭火器具、消防栓等消防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7.灭火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火灾的灭火方法,如使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8.灭火器的检查和维护:了解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方法和要求。

9.火灾疏散逃生演练:了解进行火灾疏散逃生演练的目的和要求,并能参与实践。

10.火灾现场救援方法:了解火灾现场的初步救援方法,包括疏散人员、救治伤员等。

11.火灾烟雾防护:了解火灾烟雾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如佩戴防烟面具等。

12.火灾事故的报告和记录:了解火灾事故报告和记录的要求和程序。

13.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了解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的目的和方法。

14.防范火灾的基本措施:了解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包括安全用电、禁燃管理等。

15.建筑火灾防控:了解建筑火灾防控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16.电气火灾的防控:了解电气火灾的防控措施,如用电安全、线路维护等。

17.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了解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的特殊要求和措施。

18.危化品火灾的防控:了解危化品火灾防控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19.交通火灾的防控:了解交通火灾的防控措施,如安全驾驶、车辆维护等。

以上是初级消防员应该了解的一些消防知识点,初级消防员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提高自身对火灾防控的认识和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级消防员 考试重点

初级消防员 考试重点

考点一:识别消防控制室设备1.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2.消防设备联动控制器:3.消防电话总机:4.消防应急广播:5.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用手比划线框,同时说出每个设备的名称,)考点二:火灾报警控制器操作1.开机顺序:主电源开关——备用电源开关——控制器电源开关。

2.关机顺序:控制器电源开关——备用电源开关——主电源开关。

3.自检: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报警功能是否正常。

(指示灯、显示屏、声音)4.消音:消除当前警报声,保证再有报警信号输入时能再次启动报警。

5.复位:能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恢复到正常监视状态。

考点三:检查报警控制器电源状态1.正确判断电源状态:控制器处于开启状态时,主电源、备用电源以及工作电源必须同时都要打开,如果关掉其中一个就会出现故障报警。

2.电源故障判断:主备电故障如何判断:一般方法应为故障指示灯亮、故障报警声响,结合液晶屏上显示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判断。

3.电源切换:自动切换:主电停止工作,备电自动开始供电。

手动切换:当切换到主电源工作时,关掉备用电源:当切换到备用电源工作时,首先要打开备电、然后关掉主电源(先开后关)。

考点四:值班与交接班1.值班记录:《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在填写时,应注意:(1)值班期间系统情况正常,则打“钩”,存在问题或故障的打“扠”:(2)如果没有火警、故障等情况,则“报警、故障部位、原因及处理情况”一栏填“无”:如果有火警,故障等情况发生,需要填写清楚下列六条:①报警类型:火警②报警部位:1区102③报警时间:10:58④报警原因:展板上手报报警⑤处理方法:⑥现场人员反馈信息:2.交班记录:(1)由交班人员填写交班时的系统状态(正常或者故障)。

(2)接班人员应根据上一班次的值班记录,对记录情况逐一核实,确认无误,与交班人员共同签字。

考点五:处置火灾与故障报警1.区别报警信号:1)火灾报警信号:发出类似“消防车”的火警声、火警指示灯亮“红色”、显示屏有“火警”的文字提示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消防员理论考试要点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1.火是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国家标准将火灾定义为A 类、B 类、C 类、D 类、E 类、F 类六种不同的类别。

4.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5.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行政性、经常性和技术性。

6.我国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7.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8.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9.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是“消”的先决条件。

10.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1.公安消防机构是专门的消防工作监督管理部门。

12.任何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二章燃烧的基础知识1.燃烧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2.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3.链反应机理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4.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5.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

6.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7.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和相互作用。

8.燃烧按其发生瞬间的特点不同,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

9.因为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无法维持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10.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11.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12.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3.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14.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15.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危险性越大。

16.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17.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18.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19.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20.一氧化碳、醇类为不完全燃烧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为完全产物。

21.烟气的危害性: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

22.火焰由焰心、内焰和外焰三个部分构成的。

23.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硫黄火焰呈蓝色,磷和钠火焰呈黄色。

24.含氧量达到50%以上,火焰几乎无光;含碳量达到60%以上,火焰带有大量黑烟。

25.热传播的途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26.热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不需要任何介质。

27.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热辐射是火灾发展阶段的主要形式。

28.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第三章危险化Array学品基础知识1.爆炸品是指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如受热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2.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下限如何,混合物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3.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开杯试验不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

4.自燃的物质有:黄磷、三氯化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有:金属钠、氢化钾。

5.氧化物质是指本身不一定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6.腐蚀性物品是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7.自燃液体、固体是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

8.爆炸品的危险特性有爆炸性、敏感性、殉爆、毒害性等。

9.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

10.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

1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12.气体具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气和压缩空气除外)。

13.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将危险品分成九大类;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十六类。

14.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三方面:分解爆炸性、易燃性、伤害性。

其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过氧基含量和分解温度。

15.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不一定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

第四章消防水力学基础知识1.水温升高1℃,单体体积的水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为水的比热容。

水比任何液体的比热容都大。

2.若将1L常温的水(20℃)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100℃,则要吸收热量336KJ。

3.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35%时,火焰就将熄灭。

4.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容重。

5.黏滞性在液体静止或平静时是不显示作用的。

6.水中的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

7.当水蒸汽温度继续上升超过1500℃以上时,水蒸汽将会迅速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8.水与硅化镁、硅化铁等接触,会释放出自燃物四氢化硅(SiH4),其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发生自燃。

9.水的灭火作用主要有冷却、窒息、稀释、分离、乳化等,但冷却起主要作用。

10.水结成冰,由液体变成固体,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体积随之增大。

11.液态水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通常状况下,二者的特性为:压缩性小,膨胀性小。

12.消防水枪可分为直流水枪、喷雾水枪、开花水枪、多用水枪、脉冲水枪等。

13.由水枪喷嘴起到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38c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称为充实水柱(又叫有效射程)。

14.喷雾水枪分为离心式喷雾水枪、机械撞击式喷雾水枪和簧片式喷雾水枪。

15.脉冲水枪有效射程大于10m。

第五章电气消防基础知识1.电路一般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四部分组成。

2.电流分脉动、交流和直流电流三大类。

凡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稳恒电流,简称直流;凡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流;凡电流大小随时间变化,但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脉动电流。

3.电压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4.电场力将电荷从A点移到B点所做的功WAB和电量q的比值称为电压。

5.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单位为伏特,用V表示。

6.电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用字母Ω表示。

导体的电阻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几何尺寸和导体的温度等因素。

7.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8.通常所说的交流电的大小是指它们的有效值。

9.万用表不用时,最好将挡位旋至交流电压最高档,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损坏。

10.万用表不用时,不要旋在电阻挡。

11.静电是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物点。

12.串联电路的特点:①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等;②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③总电阻等于分电阻之和;④各电阻分得的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⑤各电阻分得的功率与其阻值成正比。

13.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路有若干条通路;②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③各用电器相互无影响;④每一元件两端的电压U都是相同的;⑤总电阻R与所有元件电阻的关系为:1/R=1/R1+1/R2+…+1/R n。

14.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实际上都是接闪器。

第六章建筑消防基础知识1.凡是直接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或从事文化、体育、社会等其他活动的房屋统称为“建筑物”,如厂房、住宅、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

2.凡是间接地为人们提供服务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而设置的设施称为“构筑物”,如隧道、水塔、桥梁、堤坝等。

3.按建筑结构分类:①木结构建筑,②砖木结构建筑,③砖混结构建筑,④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⑤钢结构建筑。

4.框架结构是指承重部分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的梁、柱、楼板形成的骨架,墙体不承重而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5.建筑高度分类:6.医院、高级旅馆、省级单位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省级以下单位属于二类。

7.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五种类别。

8.构成建筑物主要部分都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和屋顶等六大部分。

9.建筑火灾发展过程分成初起、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

10.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轰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

11.建筑材料按材料化学构成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12.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 、C 、D 、E 、F 七个级别。

级材料有无机矿物材料;A2级材料有金属材料;B 级材料有有机物填充的混凝土和水泥刨花板;F 级材料有木材、人造板、竹材、纸制装饰板等。

级材料是指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

15.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

16.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17.建筑构件失去隔火作用指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

18.墙体的耐火极限与其材料和厚度有关。

19.我国现行国家有关标准选择楼板作为确定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基准。

20.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建筑耐火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耐火等级。

21.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建筑耐火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耐火等级和二级耐火等级。

22.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裙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3.一、二、三、四级耐火等级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物;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其防火墙体耐火极限均为3h。

24.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

25.每个防烟分区所占据的建筑面积一般应控制在500m2以内。

26.防火间距指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27.防火分区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防火分区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

28.防烟分区指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分隔而成,且具有一定蓄烟的空间。

第七章建筑消防设施基础知识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