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语法(附解析)

合集下载

吉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语文试题共6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5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2)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亦君子乎 (2). 会当凌绝顶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但愿人长久, (6). 千里共婵娟。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凌、绝、柳、婵、娟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

因为..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

①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

②一路上我设想猜测过它的容貌。

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③ 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___”改为“____。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细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细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细解析)一、基础知识1. 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A. 取缔(tì)冲耳不闻(chōng)吊以轻心(diào)寒喧(xuān)B. 酷肖(xiào)念念有辞(cí)迫不及待(jí)仓桑(cāng)C. 黝黑(yǒu)浑身解数(xiè)义愤填膺(yīng)涣散(huàn)D. 恫吓(xià)眼花瞭乱(liáo)谈笑风声(shēng)视查(chá)【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有误,应为取缔(dì),“充耳不闻”“掉以轻心”“寒暄”;B项有误,应为“念念有词”“沧桑”;D项有误,应为恫吓(hè),“眼花缭乱”“谈笑风生”“视察”。

故选C。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B.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如果我们不会自行减压,学习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

D. 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用于形容拥堵现象;B项有误,“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与此处的语境不符;C项有误,“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此处应该用“事倍功半”。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类阅读真题汇编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类阅读真题汇编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类阅读真题汇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现代文阅读父亲和那道坡宋向阳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

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

“你对车倒挺上心啊。

”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

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

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

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

”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

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

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

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

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

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

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

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

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

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

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

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

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

2018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题目: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如果我们了解阵地战的战术,就会发现:在敌人冲过战壕的时候,首先要快速地向敌人扔出手榴弹,然后才能拔刺刀上前格杀敌人。

因为敌人冲到近前就可以用枪扫射,在茫茫的硝烟尘土中,手雷是最有效的武器。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可以用机枪在较远的位置阻止敌人的补给。

如果我们将这个战术运用在生活中,那么就是——不要先让别人接近、靠近自己,更不要让别人见到你的真实情况,而是要在安全的距离,先向对方扔一颗“手雷”——让对方了解你的强项,引导了解你的利益。

然后你再出招,制约对方的发挥。

一位灵活而且富有创造力的经理玩转这一点,就会把招数发挥到极致。

有一次,他沉默地坐在会议桌后面,先让人失去了耐性,接着用一个瞪眼的动作,让自己的强项暴露在别人眼前。

然后他接着说:“我们的优势不在价格,也不在质量。

而是……”他留了一个悬念,大家都被他吸引住了。

他接着说:“我们的优势在服务。

”随后,他又展开精彩的措辞。

通过这样的外语,把自己的优势扔给对方,在引导了解对方的情况后,再用精彩的话语把对方巧妙地扳回来,达到最终的谈判效果。

此刻,我突然想到了剧场中的小品,剧中出场的演员都会在落幕时,用快速而又充实的台词把情节推进到游人眼前。

我们可以吸取这一点,通过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地让自己进化,达到有利谈判的效果。

为达到这一效果,有一种比较好的渠道,那就是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观察。

在读书中,我们会认知到一个道理,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

学习是积累,有充足的积累,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候做出比别人更好的表现。

观察是汽油,有了观察的能力,我们才有更多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对方。

古语有云:“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只有保持着发掘和积淀的本领,才有可能达成良好的谈判效果,做个灵活而又富有创造力的生活高手。

问题:1.在敌人冲过战壕的时候,先向敌人扔出的武器是什么?2.在生活中采取的“扔一颗手雷”的方式是什么?3.什么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4.学习是什么?答案解析:1.手榴弹。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扩展、压缩、句式、修辞、标点及答案解析(11页)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扩展、压缩、句式、修辞、标点及答案解析(11页)

扩展、压缩、句式、修辞、标点1.【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

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

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拿握和运用情况。

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

B项的标点使用不正确』应该把 .客观实际"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2.【2018年中考湖南邵阳卷】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A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B句没有使用修辞;C句运用了借代、反复和对比等修辞;D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据此,答案为Bo3.【2018年中考山东聊城卷】按要求答题“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

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

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春节一一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 ( 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锐不可当(dmg ) 持之以衡 万恶不赦(sh e )长吁短叹 相形见绌(zhu o )寻章摘句 D .牟取(m o u ) 啜泣 踉踉跄跄(I eng ) 遮天敝日2. ( 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姑妈是宽宏大量 的人,难道还在我们小孩子身上计较不成?B .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 .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 .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3. (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4. ( 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B .①②③⑤④C .④②①⑤③D .④②①③⑤ 5.( 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

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________________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 A .脸颊(xi d ) 讪笑B .怂恿(s ®g )瓦砾 C .孱水(ch cn )羁伴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201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归纳总结

201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归纳总结

201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归纳总结【福建省龙岩市】5.综合性学习(9分)某语言学者对闽西方言的使用与保护问题作了一个摸排调查。

下面是他收集到的零碎资料,请分析、梳理和整合这些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图片暂缺)材料二:有位老华侨回到阔别已久的龙岩,熟悉的乡音,绵绵的乡情,使他情不自禁和诗一首:少小离家古稀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发小相见喜相泣,一曲山歌丝竹醉。

材料三:学生:“老师,为什么我感觉这首诗不压韵呢?”老师用客家话朗诵了一遍,说:“这下你感觉押韵了吗?”“感觉到了,很好听!”“方言是我们祖先的声音,是声音的活化石,最能体现古诗词的韵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四:一位旅客说:“我真希望在冠豸山机场的广播里,除了听到普通话和英语外,还能听到我们的家乡话!”⑴依据上面漫画,说出方言使用弱化的三个原因。

(3分)⑵从上述材料中筛选、提炼出保护方言的意义。

(3分)⑶请提出保护和传承方言的三个措施。

(3分)【答案】⑴(3分)①父母亲不与孩子讲方言,没有使用方言的家庭环境;②学校不许学生讲方言,没有营造健康的方言语言环境;③有些部门、单位重视推广普通话,禁止说方言,社会上没有形成尊重方言的习惯。

(意思答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⑵(3分)①方言使人感到亲切,给人家的温暖;②乡音能使人得到感情慰藉;③家乡话使人记住乡愁,不忘故土;④方言有特殊的韵味,感染力强;⑤方言是声音的活化石,记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⑥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思答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⑶(3分)①父母应改变观念,在家里养成方言交流的习惯;②学校要尊重方言交流,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③学校开设方言课,开展方言文化活动;④用录音、视频、文字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方言进行收集、保存;⑤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戏曲、讲座等方式适度传播、宣传方言。

(意思答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福建省南平市】二、综合性学习。

2018年济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济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济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济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点击查看
想要知道其他地区试题请点击《2018年山东各市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

济南中考考生对成绩有异议的处理方式
考生和家长如对成绩有异议,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提出查卷申请(而不是直接到保密室查试卷)。

查卷申请要经过考生所在初中学校签字、盖章,报所在县(市)区教育科,由教育科报送济南市中招办。

在收到查分申请后,中招办工作人员会向考生出示各小题的得分情况,而非出示试卷(考生和家长看不到试卷)
暑假安全问题注意事项
1、不要轻信陌生人,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防盗门。

2、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万一迷路不要惊慌,要呆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时拨打110,请求警察叔叔的帮助。

3、观看比赛、演出或电影时,排队入场,对号入座,做文明观众。

比赛或演出结束时,等大多数人走后再随队而出,不可在退场高峰时向外拥挤。

4、睡觉前要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关好,防止煤气中毒。

5、不得玩易燃易爆物品和有腐蚀性的语文药品。

6、不偷不抢,不拉帮结伙,打架斗殴。

7、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遇到敲诈勒索、拦路抢劫及时告诉父母或打电话报警。

不接受陌生人不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防止被拐骗、拐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汇编系列——语法(附解析)1.【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5.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 “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 “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对语法知识判断错误。

第一个“悲伤”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填词人李子恒深谙古代汉语),在句中做谓语;第二个“悲伤”是名词,不是形容词。

第二个“悲伤”做第一个“悲伤”的宾语。

A项分析正确,“委屈”在句中作“离开”的状语。

C项判断正确,“并且”是表递进的关联词,“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是在“开始想家”的基础上的递进。

D项分析正确,“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此题出得非常好,一道小题涵盖了对句子成分、词性、复句、短语等语法知识的考察,对考生甚至是对老师都是依次全面的语文基础检测,区分度相当高,希望各地都要多出些这样的题,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语文味”会越来越淡,甚至会被英语语法教学超越,岂不痛哉!悲伤,是一个表抽象概念的名词,是种情绪反应,多数高等哺乳动物均有此反应,人类最为显著,是悲痛哀伤之意。

“我悲伤着你的悲伤”出自苏芮的著名歌曲《牵手》,《牵手》是歌手苏芮于1993年在飞碟唱片时期专辑同名主打歌曲,是苏芮又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由李子恒填词。

李子恒(1957年1月3日-),1 / 23为台湾知名音乐创作人,擅长填词与谱曲,从事音乐创作30年,写词又作曲在流行音乐界闯出一片天地,目前发表的词曲作品400首,制作唱片70多张。

李子恒用音乐反映出了他对大地、对人类的关怀,藉音乐让更多人感受台湾的人情与风味。

歌词的前四句为“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2.【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13.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跑”“公里”“非常”“哪里”“关于”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同、量词、副词、代词、介词。

B.“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

C.“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答案】13.D【解析】D项,“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分析错误,应该是“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此题主要考察常见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常见复句类型及关联词一重复句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 / 23②我们不要空话,而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如: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3 / 23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如: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

如: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

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如: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4 / 23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

如: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

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

如: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如: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

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

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

如:1.符号法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5 / 23|(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这道题出得非常好,综合考查了句子成分、修辞手法、词语色彩、病句的辨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呵呵,点赞!这样的题目多多益善!3.【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音、形、义于一体。

汉字中的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构成的。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却被如来佛祖的两位大弟子索要好处费,令人哑然失笑。

鲁迅评价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C.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关于年龄的称谓很多,如“黄发”,形容老人;如“弱冠”,指未成年男子。

【答案】D【解析】D中“弱冠”指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所以指未成年,错误。

6 / 23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