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合集下载

中国近十年重大自然灾害

中国近十年重大自然灾害

2010年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

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

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

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

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

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

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

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

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

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doc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doc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祸事情1950年7月,淮河洪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洪流。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祸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洪流。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祸事情”2008年度我国十大自然灾祸事情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严峻人员伤亡和财产丢失2、南边雪灾:年头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祸影响21省(区、市、兵团)3、飓风“黑格比”严峻影响两广区域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区域产生严峻洪水灾祸5、新疆呈现前史上第二个严峻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区域产生严峻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丢失严峻8、9月下旬四川产生严峻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祸9、宁夏严峻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产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祸(五个“前史稀有”)10、2010自然灾祸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祸事情1950年7月,淮河洪流。

因为泥沙淤积,河槽高涨,加上国民党戎行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堰的大举损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紧迫,河南、皖北许多当地一片汪洋,水灾吞没土地3400余万亩,哀鸿1300万。

淮北区域受灾沉重,为百年所稀有。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祸在1959年7月,华东区域长江发洪水。

据灾祸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馑,洪水直接带来的逝世人数估量达两百万,并且其他区域也多少遭到影响。

自然灾害分类及影响

自然灾害分类及影响

泥石流
• 产生泥石流应具备哪些条件?
(1)地形 (2)松散堆积物 (3)暴雨
• 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 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 造成很大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防御
1.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
2.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 ◆ 实施一些防御措施
(2)火山产生的原因 (3)火山评价
•从灾害的角度看,火山喷发有哪些危害? •从资源的角度看: •旅游,矿产,肥沃土壤等
火山基础知识
Hale Waihona Puke 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冲毁阿尔梅罗城
日本富士山
火山灰 火山灰形成的肥沃土壤
3、滑坡
滑坡
• 什么是滑坡?
• 产生滑坡的地区地形有何特点? • 滑坡有那些危害?
色 球 耀 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 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通常,黑子 数目最多的 地方和时期, 也是耀斑等 其他形式的 太阳活动出 现频繁的地 方和时期。 这体现了太 阳活动的整 体性.
探索: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下图表示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 变化和太阳黑子的相关性。分析回答: 1.不同纬度带的降 水量与黑子相对数之 间,有怎样的相关?
三、气象灾害
• 1、台风 • 2、干旱 • 3、寒潮 • 4、干热风
1、热带气旋(台风)
(1)形成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 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提供持续水汽输入 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 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共20页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共20页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2019年特大洪水2019年非典疫情2019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9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9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 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最新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资料

最新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资料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

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

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

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中国作为一个地处东亚的大国,也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困扰。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展开。

首先,我们将回顾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然后分析其成因以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并介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采取的措施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影响中国地域广袤,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常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下面我们将以地震、洪灾和台风三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为例进行描述,并简要介绍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1. 地震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地震活动频繁。

近年来,如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地震事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所造成的房屋倒塌、交通中断、能源供应中断等问题,给中国经济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洪灾中国是四大洪水频发国之一,洪涝灾害经常发生。

特别是长江、黄河等流域地区,因为地势低洼和气候湿润,洪灾给当地居民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破坏。

洪灾所导致的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失踪,使许多家庭一夜之间陷入绝望;农田被淹、房屋损毁等,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经济发展受阻。

3. 台风中国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台风的侵扰,尤其是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经常造成城市建设设施和农田的破坏。

此外,渔船翻沉和人员伤亡也时有发生。

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灾害防控和减灾工作。

二、中国的防灾减灾措施为了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目前推行的几个重要措施:1.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中国政府在地震、洪灾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预测和预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过建立遥感监测、地质勘探和气象观测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基础的早期预警系统,通过提前预警可以为政府和民众提供宝贵的时间用于疏散人群、防护设备准备和物资调配等工作,从而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中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1975年8月,河南大水。

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1978—1983年北方大旱1991年安徽江淮水灾长江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疫情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7、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川滇两省损失严重8、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9、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10、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9、2009年自然灾害(五个“历史罕见”)10、2010自然灾害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950年7月,淮河大水。

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高涨,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时对沿淮堤坝的大肆破坏,这年汛期,淮河流域全面告急,河南、皖北许多地方一片汪洋,水灾淹没土地3400余万亩,灾民1300万。

淮北地区受灾惨重,为百年所罕见。

1954年7月,长江、淮河大水。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致使江河水位猛涨,汉口长江水位高达29.73米,较历史最高水位的1931 年高出14.5米。

虽然沿江人民做出了极大努力保卫荆江大堤,从而保证了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但却淹没农田4755万亩,1888万人受灾,财产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由于农产品减少,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1955年的工业生产。

1、1959到1961三年自然灾害在1959年7月,华东地区长江发洪水。

据灾害中心数据, 因为淹水和接下来歉收所带来的饥荒,洪水直接带来的死亡人数估计达两百万,而且别的地区也多少受到影响。

这场灾害被列为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的第七名。

在1960年,55%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其中60%的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

大英百科全书1958年至1962年年鉴也报告了异常天气。

这些天气包括香港在1959年六月的5天之中超过30英寸的总降水,这也代表了同期整个华南天气状况。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年产量又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5%,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

直到大跃进结束之后的1962年,粮食产量才开始回升。

1960年,全国大面积受灾,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最为严重,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历史背景当时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的政策性失误,其影响最大的为大跃进时的“浮夸风”和“大炼钢铁”。

这些做法导致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树木砍伐,农田荒芜。

其时农村地区因缺少粮食导致饥饿出现全国性的生育率急剧下降。

全国推崇以生产队为单位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导致“放开肚皮吃饱饭”,实行不计报酬的劳动导致劳动效率急剧低下。

在全国范围出现严重的饥荒的情况下,1958至1959年,中国政府仍然持续着往年的大量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粮食以快速发展军事工业。

全年出口粮食数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为415.75万吨。

伴随着集体化,中央政府下令实行一些的基于苏联生物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Trofim Lysenko) 的伪科学农业革新。

这些措施包括密植,指把种子远密于常规来播种并且假设这些种子间不会相互竞争。

实际上,它们当然相互竞争相互妨碍生长,而结果是产量降低。

另一个革新是基于李森科的同事Teventy Maltsev,他鼓励中国的农民实行深耕(深达一两米)。

他们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处,而这些泥土有助于让植物长出超大根系。

但是,无用的石块,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层熟土却被埋到了下面。

还有后果更严重的措施就是坚持一部分农田应该被休耕。

在集体化农业实施这些极端转变的时候又遇上了干旱和洪水等恶劣气候。

1963年8月,海河大水。

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7天下了5场暴雨,其中内丘县樟狐公社过程降水量2050毫米,暴雨面积大,过程总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5560平方公里,淹没104个县市7294多万亩耕地,水库崩塌,桥梁被毁,京广线中断,天津告急,220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

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

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

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8)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9)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10)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2008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1、南方雪灾: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区、市、兵团)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降温幅度之大多年少有、降水之多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时间之长多年未遇、灾害损失之重远超常年。

经核定,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兵团)受灾,因灾死亡132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874.2千公顷,绝收面积1690.6千公顷;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受灾较重。

由于灾害发生时恰逢春运高峰时段,灾害的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社会影响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1月21至28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分别针对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区)的灾情,启动四级应急响应,1月29日,根据上述6省的灾情发展,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月31日,针对四川省灾情,又再次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2、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级地震,此后地震灾区还发生了上万次余震,最高震级达6.4级。

此次地震属浅源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害性最为严重的地震,其伤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经济损失和救灾难度之大为历史罕见。

四川、甘肃、陕西、重庆、河南、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山西等省(市、区)共有417个县、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受灾,受灾人口462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510.6万人,因灾死亡69227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万人;倒塌房屋796.7万间,损坏房屋2454.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23.09亿元。

5月12日15时40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二级应急响应,5月12日22时15分提升为一级。

3、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2008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HAGUPIT)于9月1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9月21日下午加强为台风,9月22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

“黑格比”于9月24日早上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m/s)。

台风“黑格比”具有强度强、移动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共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省1501.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47人(含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157.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9.1千公顷;倒塌房屋4.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3.3亿元。

4、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降雨导致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8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洪涝受灾,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受灾较重,针对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

此次大范围洪涝过程共造成299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87人,失踪10人,紧急安置转移254.0万人;农作物受灾1429.9千公顷,绝收207.2千公顷;倒塌房屋12.4万间,损坏房屋36.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

5、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5月至9月,新疆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异常偏高,降水明显偏少。

其中,北疆地区气温偏高 1.6℃,天山山区偏高 1.8℃,偏高幅度均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全疆有64个气象站气温偏高幅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新疆全疆平均降水量5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4.0%,北疆地区平均降水量62.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2.6%。

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全区大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春夏连旱,旱情仅次于1974年,是历史上第二个严重干旱年。

全区有1867.6万公顷天然草场严重受旱,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8%,天然放牧场及打草场产草量普遍下降30-40%。

其中,阿勒泰地区各类草场受旱面积达433.3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的60%;塔城地区则遭受了30多年来未遇的罕见干旱,有373.3万公顷天然草场严重干旱,占该地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0%以上;伊犁河谷受灾严重的草场面积达185.5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54%。

受干旱影响,新疆粮食产区大面积受灾,尤其是北疆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受灾严重,一些地方几乎绝收。

7月22日,针对新疆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6、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秋涝10月下旬至11月初,长江沿江及其以南地区出现较大范围强降雨,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4倍,其中贵州东部和北部、云南西部、广西西部、湖南中部和西藏东南部地区雨量为100-200毫米,广西郁江及云南元江等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洪水量级达到历史同期最大,南方多条河流11月份集中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

此次秋涝过程造成云南、重庆、湖南、广西、贵州5省发生严重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421.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1人,失踪46人,紧急安置转移18.3万人;农作物受灾201.7千公顷,绝收37.6千公顷;倒塌房屋1.4万间,损坏房屋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

其中云南省因洪涝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楚雄、昆明、临沧、红河、大理、普洱、文山、昭通、曲靖、保山、玉溪、德宏、版纳等13个州市24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3人、失踪46人、受伤29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6.18万人;农作物受灾118.2千公顷、绝收26.8千公顷;民房倒塌3149户10484间,损坏30507间;死亡大牲畜1430头(只);灾区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