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6个自然灾害带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6个自然灾害带。

大难并不一定是大灾的必然结果
今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但2001年至今投入20亿元在三峡库区 建立监测网络,迄今已连续7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许多防灾减灾专家担心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重救灾轻防灾”, 认为应急“做好了有政绩”,但在防灾方面却抱有侥幸心理,不肯投入。 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舟曲这个西部山中小城聚集了如此 多的人口。人口大量聚集,迫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伸手。对自然无度开发 则换来自然的无情报复。 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近百 处主要江河流域的国家级蓄滞洪区中,居住着1600万人!24万处地 质灾害隐患点,影响着3500多万人! 在这种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困境和无奈中,在频发的自然灾害 面前,如何让步履匆匆的发展脚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显然是我们必须思 考的重大课题。 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 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Xx5.2.1
中国的自然灾害
Xx5.2.1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6个自然灾害带。 (二)教学难点: ★我国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的原因及我国自 然灾害地域分布的规律。 (三)学法指导: 应注重结合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气 候形成、地貌特征等知识,结合影响自然灾害的 “三要素”进行分析,理解掌握我国灾害多样且灾 次频发的原因及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的规律。
冰雪灾
12省份受灾,新疆、内蒙古最严重雪灾(1月初)受灾人口467万 新疆北部(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升温与雨雪天气交错导致雪融性 洪水灾害(3月) 吉林延边州 强降雪(1月初及3月份)防汛(预防积雪快速融化引发 的山洪等灾害)
凌汛
黄河内蒙古段“历史最严重”凌汛(春季开河期产生的冰凌可抬高 水位,导致冰塞、冰坝)防凌(启动分洪区分水等)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一)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二)滑坡。
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
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条件: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部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
(三)崩塌。
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活动时间:崩塌一般发生在暴雨及较长时间连续降雨过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强烈地过程中;开挖坡脚过程中之中或稍后一段时间;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大爆破之后。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区为我国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区。
(四)地震。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分布在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地区。
(五)、热带气旋灾害。
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鲍鱼、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六)、风暴潮。
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与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通过交互影响,使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发生,因此形成风暴潮。
西太平洋是生产风暴潮最多的地区。
风暴潮的类型:台风型;冷高压配合黄、渤海气旋型;横向冷高压型;强孤立黄、渤海气旋型;强蒙古低压型;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风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门;温州、台州、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
(七)海冰。
海冰是有害水冻结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以下是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1.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主要
分布在五个主要地震带,包括青藏高原地震带、欧亚大陆
边缘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东北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
东部和南部地区较为严重。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长江流
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3.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
建、台湾、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高风险的地区包括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东部沿海。
4.干旱灾害: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
蒙古、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匀,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干旱问题日益突出。
5.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山
地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和广西等地。
陡峭的山地和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6.山火灾害:山火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和山地。
内蒙古、东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
林和草原是山火的高发地区。
7.沙尘暴灾害: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风力较大,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自然灾害的大致分布范围,具体的灾害发生还会受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时需考虑具体的地方条件和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9
(6)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 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地区主 要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地区主要为小麦 条锈病,长江流域主要为小麦赤毒病,华 南主要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 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 的蝗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稻螟,显示 了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
18
( 3) 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 的南重北轻特征,华中、西南、华东三个 地区是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区域,灾种组合 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风雹和台风灾害 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灾情 相对较轻的区域,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 灾害为主。
19
减灾措施措施:
减灾工程建设: 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1)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 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 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我国地处东亚 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受季风气候影响的气 候特征是一致的。
17
( 2) 旱灾与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害存在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旱灾受灾最严重的省 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受灾最 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总体呈 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 风雹灾害呈现全国 普发态势;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其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 减的格局。
2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1)气象灾害。①干旱: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建国以来,有四个明 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 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 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②暴雨:暴雨是我 国东部多见的自然灾害,有两个暴雨集中的地带, 一是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至东南沿海地区;二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另外沿三大纬 向山系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的南麓, 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气象灾害</p>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p>(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p>(2)雨涝:内涝、渍水;</p>(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p>(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p>(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p>(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p>(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p>(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p>(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p>(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p>(11)雪害:暴风雪、积雪;</p>(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p>(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p>(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p>(15)雷电:雷击伤亡;</p>(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p>(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p>(19)酸雨:作物等受害。
</p>,、海洋灾害</p>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p>(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p>(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p>(4)海水;</p>(5)赤潮;</p>(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p>(7)厄尔尼诺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近百处 主要江河流域的国家级蓄滞洪区中,居住着1600万人!24万处地质灾 害隐患点,影响着3500多万人!
在这种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困境和无奈中,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 前,如何让步履匆匆的发展脚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显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重大课题。
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 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 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 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 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 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
Xx5.2.1中国的自然灾害
Xx5.2.1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6个自然灾害带。
(二)教学难点: ★我国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的原因及我国自
然灾害地域分布的规律。 (三)学法指导: 应注重结合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气
候形成、地貌特征等知识,结合影响自然灾害的 “三要素”进行分析,理解掌握我国灾害多样且灾 次频发的原因及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的规律。
冰灾
渤海“30年来最严重”冰灾(1月)渔港、渔船封冻
台风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沿海地区预防台风灾害(今年 夏秋)“近几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偏多偏强”(国家防总)
灾情反映国情 困境孕育出路
—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
8月7日深夜,甘肃舟曲。一 场特大山洪泥石流横冲而下,顷 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 永远逝去。这一刻,距青海玉树 大地震115天。
(1)洪涝在两省多发的原因是: (2)两省成灾面积较大的原因是: (3)由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 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大难并不一定是大灾的必然结果
今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但2001年至今投入20亿元在三峡库区建 立监测网络,迄今已连续7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许多防灾减灾专家担心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重救灾轻防灾”,认 为应急“做好了有政绩”,但在防灾方面却抱有侥幸心理,不肯投入。
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舟曲这个西部山中小城聚集了如此多 的人口。人口大量聚集,迫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伸手。对自然无度开发则换 来自然的无情报复。
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历史 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 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 东南沿海台风肆虐、青藏高原震 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 城……
灾难警醒中国。自然灾害过去是、 现在是、将来仍会是中华民族的 心腹大患,我们需要有比世界上 任何一个民族更多的忧患意识。
2010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清单:
注:图中数字代表受灾人数
近期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
来源:南方周末 2010-04-01
旱灾
西南五省区(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百年一遇”旱灾受 灾人口1805万、耕地9654万亩(截至3月23日)应对:水库供水、应急调 水、人工增雨等
甘肃受灾人口72万、土地1628万亩(截至3月15日)
干旱:全国有25个省份遭受重旱。 洪涝:全国七大流域暴雨洪水都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极值。 地质灾害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 地震:11个省份遭受地震灾害。 台风:5场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 一连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个个难解的困惑 挥之不去:灾害为何这样与中国如影随形?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旱涝已成常事; 地势从海拔8000多米到海平面有着三大台阶的跨越,地质 灾害易发,地震多发。”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主任胡鞍钢说。 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 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不少人尚不清醒:抢占河道,挤占 行洪道,随意填埋河湖水面扩大城市规模,无序开山凿石挖矿 修路……
冰雪灾
12省份受灾,新疆、内蒙古最严重雪灾(1月初)受灾人口467万 新疆北部(伊犁、阿勒泰、塔城等地)升温与雨雪天气交错导致雪融性 洪水灾害(3月)
吉林延边州 强降雪(1月初及3月份)防汛(预防积雪快速融化引发的 山洪等灾害)
凌汛
黄河内蒙古段“历史最严重”凌汛(春季开河期产生的冰凌可抬高水 位,导致冰塞、冰坝)防凌(启动分洪区分水等)
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 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问题探究: 我国多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灾害点位该”图是说指明自了然灾什害么以问分题散?点的形式在空间
的分布,我旨国在自着然重灾强害调“自类然型灾多害、在频空率间高上、的强分度布大。”
读安徽、江苏两省洪涝损失统计表(1991年), 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
统计数据
农作物受灾面积
966.67万公顷
成灾面积666.67Fra bibliotek公顷( (12))倒绝夏 安塌收房面季 徽屋积降 、水 江多 苏且播集种中面31,积4869地比万.6势重7间万低高公平,顷;人口众多,抵御 洪涝死灾亡害人的数能力较差; 1163 (3)直成接经灾济人损口失与农业灾4情84严亿重元,经济损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