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发布日期:2023-04-11 09:02:12 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七月份的灾害有,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洪涝,台风。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下文是关于“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运孙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2、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3、洪水灾害: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和祸患,简称洪灾。
4、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给社会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5、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旁凯链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6、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是指由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巨大损失的灾害。
7、森林生物灾害:是指极少数外来或本土的昆虫、病原体、孙知啮齿动物或杂草等林业有害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森林中的木本植物,进而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或功能,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损失的灾害。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上以自然力量为主要原因,并给人类及其活动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的突发性、局部性、无法抗击或难以应对的现象。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然灾害类型地理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风暴、台风、滑坡、泥石流、雪崩等。
这些灾害类型的发生都与地球的自然力量密切相关,是地球表层系统自身的一种反应。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和震动的现象,通常由地震波引起。
地震的震源位置在地下的地震带,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导致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所引起。
地震会造成土地破裂、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火山岩熔融并喷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板块运动边界和地幔热柱上,火山口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出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气体、火山灰等,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威胁。
3. 洪水洪水是指由于降雨、融雪或水库泄洪等原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升,超过了堤防或容量限制,进而造成周边区域的淹没。
洪水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农田水土流失、建筑物损毁等灾害。
4. 干旱干旱是指在长时间内,地表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土地干燥、作物枯死等现象。
干旱通常是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减少或水资源过度开采等原因引起的。
干旱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困难,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5. 风暴风暴是指风力较大、狂猛的气候现象,通常伴随有暴雨、雷电和强烈的气象灾害。
风暴常常造成树木倒伏、房屋被毁、交通中断等情况,对人类安全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6.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的形式,是指在海域上以强风、暴雨和巨浪为特征的天气系统。
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对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威胁。
台风可以引发海啸、风灾、洪水等自然灾害。
7. 滑坡滑坡是指山体、岩土体等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运动的现象。
(完整版)常见的自然灾害

(1)读下图,本次旱情主要集中分布于
_长__江___中__下__游___平__原__(地形区)。①为 __湖__南____省,②为__江__西____省,湖北省 的行政中心为__武__汉____市。
(2)读下列两图可知,与西部相比,我国东部发生旱灾、洪水灾害的频率__高___/大___, 受灾地区主要分布于__季__风____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这是因为影响我国的__夏______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非工程措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严格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洪水的预报和监测;
干旱灾害
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 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的现象。
旱灾:干旱持续时间较长, 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 称为干旱灾害。
分布:我国主要在南方和东 部地区;
合作探究
思考:位于长江中下游的苏南地区为何多发洪涝灾害。
合作探究
思考: 1、洪涝灾害具有哪些危害? 2、尝试说说你的防灾减灾措施?
归纳小结
• 洪水成因:水的收入>支出 (洪水来量、滞洪能力、泄洪能力等角度)
• 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水系特征;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违规占用河道等使河道(湖泊)体积减少的角 度考虑。 (植被破坏、围湖垦田等角度)
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的。
(3)举2例说说旱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严重影响:________。 ①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作物会干枯 ②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常见的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
1、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自然界)中, 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积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等气象灾害。
形成与分类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二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三是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
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
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
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形成原因

常见的自然灾害形成原因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突发性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台风和龙卷风、洪水、干旱和暴雨等。
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普遍自然灾害。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破裂和释放出的地震能量引起的。
地壳的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的板块在地下不断运动并相互碰撞,当板块运动较大时,会引起地壳破裂,从而产生地震。
其次,火山爆发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地幔中的熔岩和气体被释放出来,产生巨大的能量并伴随着喷发现象。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由于地壳的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导致地幔的熔岩被释放出来。
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巨大的火山灰、火山岩和岩浆,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破坏。
接下来,台风和龙卷风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台风和龙卷风都是由于大气中的不稳定气旋引起的。
气旋是由于气压、温度和湿度不均匀引起的,当地面上的气压差异较大时,会形成气旋,从而产生强烈的风暴。
台风是在海洋上形成的大型气旋,而龙卷风是在陆地上形成的小型气旋。
这两种自然灾害都会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严重的灾害。
此外,洪水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之一。
洪水是由于降雨量超过地表水系统的容量而引起的。
降雨量过大时,地表的土壤和河流无法承载这么多的水分,导致水体溢出,形成洪水。
洪水可以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暴雨洪水等。
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冲毁道路、桥梁和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失。
最后,干旱和暴雨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形成原因。
干旱是由于气候变化、地壳运动或人类活动引起的,造成地表水源枯竭和水分供应不足。
而暴雨则是由于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引起的,降雨量突然增加并引发洪水等灾害。
这两种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总而言之,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火山的喷发、大气中的气旋、降雨量超过地表水系统的容量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有哪些1.地震: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造成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地壳运动、板块交界处的应力积累和释放,以及地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2.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冲破地壳,喷发到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
火山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
3.洪水:洪水是指在短时间内,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水位迅速上升,淹没周边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
洪水的原因可能是强降水、冰雪融化、湖泊决堤等。
4.台风:台风是一种具有旋转性的热带气旋,由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形成。
台风过境时,可带来强风、暴雨、洪水等灾害。
5.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旋转气旋,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龙卷风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湿度、风切变等因素有关。
6.干旱:干旱是指在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壤干燥、植被枯萎等现象。
干旱的原因可能是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异常等。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等地,由于强降水、冰川融化等原因,造成山体滑坡,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沿坡面流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8.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表沙尘吹起,形成强烈的尘土天气。
沙尘暴多发生在沙漠地区,也可由人类活动引发。
9.海啸:海啸是指海底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原因引起的海面大规模波动。
海啸可以迅速传播,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10.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森林、草原等植被燃烧的一种自然现象。
森林火灾的原因可能是雷击、人为纵火、野外用火等。
11.霜冻:霜冻是指气温低于0℃的天气现象,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植物死亡等。
霜冻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
12.冰雹:冰雹是指在雷暴天气中,冰块随着强风被带到地面的一种自然现象。
冰雹的直径可达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对地面设施和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13.霾:霾是指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的一种现象。
夏季常见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夏季常见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夏季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季节。
我们应该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今天店铺搜集了一些夏季常见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欢迎大家阅读。
夏季常见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一、雷电雷电的危害(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体,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产生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其产生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
(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自救对策1.防止雷击措施(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锹等。
(4)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5)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6)雷雨天在室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入被其伤害。
(7)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切忌继续登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尽可能找房屋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8)雷雨天气时,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他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

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自然灾害及防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灾害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时不时就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损失。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了解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应对可能面临的危险,还能增强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使得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然因素,比如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流域的地形地貌等。
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被侵占等。
洪涝灾害的危害巨大。
它会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影响交通和通信;还可能引发疫病的传播,威胁人们的健康。
那如何防御洪涝灾害呢?首先,我们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雨情和水情。
对于河流流域,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比如修建水库、加固堤坝等,提高防洪能力。
在城市中,要完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灾害。
造成干旱的原因包括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
在气候方面,某些地区常年降水稀少,容易发生干旱。
而人类不合理的用水、过度开垦等行为也会加剧干旱的程度。
干旱的危害不容小觑。
它会使农作物减产,造成粮食短缺;影响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还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
防御干旱灾害,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
比如,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修建水利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等。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那里温度高、水汽充足。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就容易形成台风。
台风的破坏力极强。
狂风能吹倒建筑物、折断树木;暴雨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风暴潮则会冲毁海堤,淹没沿海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汶川地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激发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造成的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
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
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第一,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第二,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我们来看一下,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7-9月常受到台风的侵袭,从这两幅图上可以看到被台风摧毁的大树和农田,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快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强降温的天气过程,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具有影响范围广、有明显的路径、季节性强的特点。
寒潮发生时,会导致气温骤降,出现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农作物冻害,危害农田和牧场;强降雪或暴雨也会对交通、电力造成巨大危害。
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形成的,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的特点,洪水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道路,阻塞交通,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巨大。
如图所示,洪涝灾害常常会淹没房屋、农田等,摧毁我们的家园,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台风具有持续时间短,季节性强(7-11月)的特点,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给我们带来灾害。强烈的台风能拔树倒屋,掀翻万吨巨轮,损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还会破坏海堤,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导致洪水泛滥;台风引发的强降雨还会导致洪涝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极大。
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等固体物质来源;
暴雨或冰雪融水短时间内提供充足的水源。
分别介绍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三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危害,让学生加深对这三种主要地质灾害的理解,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解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是为了有效地防御灾害,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微课讲稿)
环节
PPT截图
微课脚本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好,这一讲的内容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常常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发生在我们国家的特大自然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由于降水异常偏少,2012年6月淮河江苏段水位降至历史最低,一些渔船停在干涸的河床上,当地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形成旱灾。
但是我国西北内陆的荒漠地区,常年干旱,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也不下一场雨,但这只是一种干旱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旱灾。因为当地基本没有农业生产,荒无人烟,干旱没有造成损失,所以不能称为旱灾。
“撒哈拉沙漠常年高温干旱”和“贵州普定干旱,水稻绝收”,它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前者是“自然常态”现象,撒哈拉沙漠人烟稀少,干旱造不成损失,所以它不是自然灾害。而后者是“自然异变”现象,正值农作物生长季节,发生干旱,造成水稻绝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损失,所以这属于自然灾害。
总体上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好,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总结微课内容。
左图是寒潮过后,人们在抢救牲畜。右图是受寒潮带来的冻雨的影响,电力设施倒塌。
结合图片,介绍和分析四种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主要的地质灾害
除了气象灾害外,我国也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2008年汶川发生级地震、2009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2010年甘肃舟曲遭受泥石流重创、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我们称为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往往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特点。地震毁坏建筑、交通线等,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危害巨大。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震后的照片,感受一下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滑坡则主要发生在山区,具有发生范围小和偶发性的特点,下滑的山体和土体,堵塞河道、掩埋房屋、农田和交通线等公共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分类
这节课我们来主要了解一下我国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这些自然灾害都有什么特点它们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类进行介绍,承上启下。
主要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由大气的异常变化引起的。
如果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人类活动,造成旱灾。干旱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因为缺少水,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同学们可以在图中找到滑坡体,滑坡损毁了道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泥石流具有发生范围小、流速快、破坏性强、偶发性的特点。在泥石流发生后,往往会造成农田、城镇、村庄、公路、桥梁、水电站的损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呢一般来说,泥石流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条件:
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