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湘教版选修5.doc

2019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湘教版选修5.doc

2019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组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然后进行汇总,在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分组活动2】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

由此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如下图所示:【实践活动】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点拨】1.(略)因地而异,据具体材料分析。

2.近l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次。

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l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1999年至2001年严重的持续干旱,加上台风、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1000亿元。

【承转】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读图分析】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特点表现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以①____________、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②____________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③__________;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④__________,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⑤____________;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⑥______________灾害;东南沿海多台风和⑦__________等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次之;西部⑧____________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⑨________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⑩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⑪______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沿江灾害带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_____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型多样,全球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B.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C.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地域分异不明显D.空间上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灾害带考查点2 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2.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灾害带基本没有地震灾害B.沿江灾害带以寒潮灾害最多C.山前灾害带多冰雹灾害D.滑坡、泥石流只分布在沿江灾害带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湘教版选修《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word学案

湘教版选修《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word学案

课题: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预测】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各地自然灾害成因【学法指导】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_______ _____。

2.)___________ ____。

3.)________ ______。

4.)______ ________。

3.我国主要有三大自然灾害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2.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3.分组讨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类型和灾害多发的原因。

4.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差异。

【达标测评】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3.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程度越高),回答4~54.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5.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6.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洪涝灾害、台风、冷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周期性;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思考2.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

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答案①地与②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①地与④地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

雪可造成房屋压塌,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 断,电力、电信受阻等。雪冻灾害中,受影响 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
思考感悟 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灾情大小与抗灾防 灾能力强弱的差异及原因。 【提示】 ①我国东部地区的灾情高于西部 地区。原因: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 而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密度小。 ②我国东部地区抗灾防灾能力强,而西部地 区抗灾防灾能力弱。原因:东部地区社会经 济水平高,而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低。
(1)材料中体现了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包 括哪些? (2)材料中造成经挤损失接近全国一半的是 __________,转移安置人口较多的是 __________,倒塌房屋较多的是__________. (自然灾害种类)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中的农业灾情特别严 重?
气象灾害__高__于__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 (1)西北、华北地区:_春__秋__多__干__旱____。 (2)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_洪__涝__灾害. (3)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 森林火灾 ,__________ 也时有发生。 (4)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 _地__震___。
灾害、华西秋雨灾害、西藏亚东地震灾害等, 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 大影响。经核定,2011年,各类自然灾害造 成全国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含失踪 112人),939.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 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其中绝收289.2 万公顷;房屋倒塌93.5万间,损坏331.1万 间;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
③从成因上看,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
一定的关联性
特点 原因
地域 差异 大
①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中、 低两个纬度区,跨多个温度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地处亚欧大 陆东侧、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 备的国家。使我国既有陆地灾害, 又有海洋灾害; ③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特 点十分显著,降水在空间上多集中 在东部季风区,时间多集中在夏秋 季节,且降水年际变化大

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1 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1 湘教版选修5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归纳的方法,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2.体验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在中国地图上整理、归纳各个灾害实例,总结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培养、强化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方面的国情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灾害、研究灾害的学习动机,认真思考人类面对灾害的科学态度与应对策略。

2.通过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使学生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3.通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难点]各地自然灾害成因[教学媒体与教具]课前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复习提问】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所产生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自然灾害,称为人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变异本身无所谓成灾或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

高中地理 2. 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高中地理 2. 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⑨________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⑩______________。

b5E2RGbCAP 带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类型多样,全球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B .成灾人口和农业灾情严重C .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地域分异不明显D .空间上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灾害带 考查点2 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2.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沿海灾害带基本没有地震灾害 B .沿江灾害带以寒潮灾害最多 C .山前灾害带多冰雹灾害D .滑坡、泥石流只分布在沿江灾害带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 .洪涝B .干旱C .低温冻害D .滑坡、泥石流 考查点3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4.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不正确的是(>A .东北平原——旱灾多发B .台湾省——地震多发C .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D .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方法技巧练方法 列表法记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有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东部季风区以旱涝、盐碱化、地震等灾害为主B .西北干旱区以干旱、风沙、盐碱化等灾害为主C .青藏高寒区以低温冻害、盐渍化灾害为主1.我国沿海多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内陆多暴雨、洪涝、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我国北方比南方多春旱、风沙、寒潮、低温冻害等灾害,但伏旱、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少。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基础巩固]1.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解析:选D。

题干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率高、强度大。

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解析:选B。

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分布作答。

3.我国的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 )A.东北和西南B.西北和华北C.西南和西北D.东南沿海解析:选A。

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大林区。

4.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少于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灾害损失大于东部地区C.东部地区灾害强度小于中部地区D.东部地区灾害频率高于中部地区解析:选D。

我国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5.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A.沿海灾害带B.沿江灾害带C.山前灾害带D.三大自然灾害带解析:选A。

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沿海灾害带。

6.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B.暴雨、干旱C.滑坡、泥石流D.海水入侵和洪涝解析:选B。

暴雨和干旱是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

7.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A.严重期为主B.平静期为主C.分布呈规律性D.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解析:选D。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所以D项正确。

8.读我国部分地区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回答下列问题。

(1)此区域既是我国__________灾多发区,又是我国________灾害集中区,此外,此区域范围内的重大自然灾害还有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①洪涝、②干旱和③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④24.5次,⑤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和⑧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⑨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多⑩台风、⑪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⑫类型多,强度大,⑬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⑭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答案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二是发生频率高,三是分布范围广,四是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⑮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沿海灾害带⑯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沿江灾害带⑰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山前灾害带⑱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思考3.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冰冻灾害2.8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种类多B.频率高C.分布范围广D.地域差异大(2)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A.严重期为主B.平静期为主C.分布方向呈规律性D.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答案(1)B (2)D解析(1)材料中指出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较大的气象灾害的次数,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2)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所以答案D正确。

反思归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种类迁移应用1读“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该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样B.灾害种类少C.灾害发生次数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小答案 A探究点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33相关内容,了解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并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沿海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2)试分析我国沿江地带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3)为什么山前地带多自然灾害?答案(1)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

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2)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

在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面高度多在洪水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滞洪能力不足,又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

(3)从地质结构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

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

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地带。

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

反思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1)从发生时间看,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①周期性。

多数灾害具有多发期与少发期、平静期与严重期交替的特点。

②频率高。

我国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都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③群发性。

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几种灾害往往同时发生,如西南地区在多雨季节,往往会有暴雨、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分布范围广。

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发生。

②地域差异大。

有的地方灾害种类多、强度和危害大,有的地方则种类少、强度和危害小,如东部地区的灾害类型、灾害损失比西部地区大得多。

③区域性。

地域分布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④呈带状。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带有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

迁移应用2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①地形、地质状况②人口密度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④气候、气象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第三级阶梯内南北有哪些灾种差异,而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多旱灾和虫灾,然后再分析其形成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答案 C解析 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答案 D解析 黄淮海平原主要为旱灾和洪涝灾害严重。

3.下列省区中,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是( ) A.四川、云南 B.云南、西藏 C.河南、四川 D.云南、广西 答案 A解析 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山高谷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

4.沿江灾害带与山前灾害带相同的灾害种类有( )A.风暴潮B.滑坡、泥石流C.干旱D.暴雨答案 B解析两个灾害带相同的灾种主要是滑坡、泥石流。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答案成因:地势低平(地势平坦、坡降小),水流不畅;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不利影响: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需要修建的防护堤长。

解析图示区域属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坡降小,水流不畅。

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

农业生产破坏植被,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当洪水暴发时,因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需要修建的防护堤长。

课时作业[基础过关]1.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是( )A.种类多B.频率高C.分布范围广D.地域差异小答案 D解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强度、频率东中西部差异大。

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答案 B解析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分布作答。

3.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C.南北温差大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答案 D解析我国水旱灾害多发与夏季风的关系非常密切。

4.我国的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 )A.东北和西南B.西北和华北C.西南和西北D.东南沿海答案 A解析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大林区。

5.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少于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灾害损失大于东部地区C.东部地区灾害强度小于中部地区D.东部地区灾害频率高于中部地区答案 D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6.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A.沿海灾害带B.沿江灾害带C.山前灾害带D.三大自然灾害带答案 A解析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沿海灾害带。

7.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B.暴雨、干旱C.滑坡、泥石流D.海水入侵和洪涝答案 B解析暴雨和干旱是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

8.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A.严重期为主B.平静期为主C.分布呈规律性D.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答案 D解析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是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所以D项正确。

[能力提升]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9~10题。

9.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地带1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点位密集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多变C.自然灾害多发D.人口密集答案9.D 10.C解析第9题,该题的图示明显,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分布特点。

第10题,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点位密集是因为此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

1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B.海啸、风暴潮、干旱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台风、洪涝、暴雨答案 D解析地震、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海啸、风暴潮为海洋灾害。

每年春夏的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暴雨、洪涝灾害和7~9月的台风灾害是广东常见的自然灾害,低温冷害、干旱、生物灾害等也常有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