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考要求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以洪涝、干旱、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各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1)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2)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3)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4)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5)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6)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2)中部地区:灾害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次之;(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技巧]图示法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地域差异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上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等,台风主要发生在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解析本题以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强度大:高于世界平均的频率
1、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1)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 发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 区面积广,滑坡泥石 流多发; (3)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4)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表现:
思考题:
找出我国旱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低温 冷害、台风灾害的多发区?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口 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使得成灾人 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成 灾面积与播种 面积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 种也集中在东部。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3、我国东、西部灾情的差异
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
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青藏高原灾害带: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自然灾害为主
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以下是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1.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主要
分布在五个主要地震带,包括青藏高原地震带、欧亚大陆
边缘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东北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
东部和南部地区较为严重。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长江流
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3.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
建、台湾、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高风险的地区包括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东部沿海。

4.干旱灾害: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
蒙古、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匀,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干旱问题日益突出。

5.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山
地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和广西等地。

陡峭的山地和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6.山火灾害:山火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和山地。

内蒙古、东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
林和草原是山火的高发地区。

7.沙尘暴灾害: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风力较大,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自然灾害的大致分布范围,具体的灾害发生还会受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时需考虑具体的地方条件和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

地震1.成因:中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北东边界,构造断裂活动强烈。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2.分布: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3.危害: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4.措施:加强地质勘探,做好监测预报;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宣传地震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

滑坡泥石流1.成因: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

泥石流——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分布: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于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故岩石破坏,且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故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3.危害: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附近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崩塌,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滑坡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经济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灾害间接危害人类.泥石流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4.措施:防预滑坡的主要措施——①排水:应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在地下水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地质条件,设置地下排水工程;②支挡: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可选用重力式抗滑挡墙、阻滑桩及其他抗滑结构.抗滑挡墙的基底及阻滑桩的桩端应埋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土(岩)层中.必要时,应验算墙顶以上的土(岩)体从墙顶滑出的可能性;③卸载:在保证卸载区上方及两侧岩土稳定的情况下,可在滑体主动区卸载,但不得在滑体被动区卸载;④反压:在滑体的阻滑区段增加竖向荷载以提高滑体的阻滑安全系数.防预泥石流的主要措施——①选择良好的居住地,建造抗灾度高的房子;②做一些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拦砂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③植树造林,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洪水1.成因:(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长短、降水强度的大小.2、地形因素: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排水不畅.3、位置因素:河流上游的水大量汇流到河流中下游地区,中下游水量太大,易发洪水.4、河流因素: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干流水量大;一些河段形成“地上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灾害.(二)人为因素1、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在河道中,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在湖泊中,湖泊变浅,蓄洪能力下降,易发洪水.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易发洪水.3、河堤年久失修,分洪、蓄洪工程不足.2.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暴雨洪水),我国的华北平原(暴雨洪水)、东北平原(融雪洪水)、四川盆地(暴雨洪水)及珠江流域(暴雨洪水)洪水灾害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8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9
(6)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 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地区主 要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地区主要为小麦 条锈病,长江流域主要为小麦赤毒病,华 南主要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 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 的蝗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稻螟,显示 了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
18

( 3) 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 的南重北轻特征,华中、西南、华东三个 地区是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区域,灾种组合 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风雹和台风灾害 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灾情 相对较轻的区域,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 灾害为主。
19
减灾措施措施:
减灾工程建设: 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1)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 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 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我国地处东亚 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受季风气候影响的气 候特征是一致的。
17
( 2) 旱灾与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害存在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旱灾受灾最严重的省 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受灾最 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总体呈 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 风雹灾害呈现全国 普发态势;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其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 减的格局。
2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1)气象灾害。①干旱: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建国以来,有四个明 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 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 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②暴雨:暴雨是我 国东部多见的自然灾害,有两个暴雨集中的地带, 一是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至东南沿海地区;二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另外沿三大纬 向山系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的南麓, 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部地区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西部地区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 干旱、半干旱;高原、 陵 山地 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畜牧业经营 方式 主要受灾灾 种 风险 灾情表现
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为主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 靠天养畜 畜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农业灾害风险大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自然灾害为主
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
等自然灾害为主
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思考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致灾特点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 壳运动,以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自然灾害的 地域分异 旱灾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低温冷害 东南沿海:台风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 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 少,分布比较稀疏。
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地域分异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 原为多发区 原因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地震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 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 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
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
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读图观察:
中国重 大自然灾害 的地域分布 有何特征?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 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产 的影响
6.青藏高原灾 害带
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 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 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 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 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 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 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台湾省、华北、西北、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 西南为多发区 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 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西南为多发区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 多,降水历时长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濒临西北太平洋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口 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 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与 播种面积有 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滑坡、 泥石流 低温冷害 台风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 南腾冲画一条人口界线,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 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 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 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一下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 何区域分异特点? 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黑河
讨论问题:
西 北 部
灾种:雪灾、旱灾、虫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
人口稀少,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密度大, 以种植业为主、 灾情主要表现为 牲畜灾情。 腾冲 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 灾情严重
东 南 部
我国东、西部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 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提示 1、什么是自然灾害的点位? 2、中国自然灾害在种类和发生频率方面有 何特点? 3、中国自然灾害在灾情上有何特点? 4、中国自然灾害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 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