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语文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我喜欢》优质课教学设计_31

《斟字酌句品韵味中的好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文本解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韵味”为主题安排的两篇主体课文是:其一《唱脸谱》,课文是《唱脸谱》的歌词,活灵活现的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充满京腔京韵。
其二《我喜欢》作者融入自然,人生感悟与细腻描写中给人以启迪。
两篇拓展阅读课文《推敲》《千锤百炼为一“绿”》均为古代典故、佳话,分别从锤炼语言,遣词造句的角度,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味”教学目标: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交流感受文中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韵味”2、以“韵味”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难点:1、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去感受作者抒发内心的情感,体会独特的“韵味”2、分享伙伴自读课文成果,自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阅读学习记录表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师:同学们好,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去学习两篇课文,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品味出别样的“语言”韵味,学习古人斟字酌句品韵味中的好故事。
(板书课题)二、带学生一起理解什么是“群文阅读”(课件出示)三、群文赏读:快速浏览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完成下表:三、交流分享:分享提示:说明所学篇目,主要内容,抓的是哪个词哪个句品出了什么韵味?同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1、《推敲》找出贾岛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句,你能体会出什么?动作:骑,低头,伸,张开,点,叨咕,弯,做推状,做敲状。
语言: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神态:沉思默想,侧头蹙目,眨眼凝神。
师:孩子们,你认为哪个字好呢?为什么?(点拨:敲:动作轻,声音轻,情景和谐)最后古诗就运用了“敲”字。
师小结:(贾岛为了一个字的选择,如此专注痴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千锤百炼为一“绿”》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详写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略写创作整首诗。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语文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_9

《悟对子之韵,品生活之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对子,并学习对子的特点,尝试对对子。
2.体会汉字的神韵和汉语的韵律美,感受对对子的韵味。
教学重点:学习对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前导学单、课堂学习资料2.学生:查阅资料,并完成课前导学单,同时完成一部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引出课题1.孩子们,听说你们反应特别快,胡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个词,你说一个词,我们说的要两两相对(意思相近或相反;词性相对)。
准备好了吗?一字对:黑对白、绿对红、牛对马、鸟对虫两字对:成功对失败、牛郎对织女、和风对细雨三字对:刀子嘴(豆腐心)、花果山(水帘洞)四字对:雪中送炭(褒义)锦上添花(贬义)落井下石五字对: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2.这就是对子,也叫“对联”。
让我们齐读课题:“悟对子之韵,品生活之味”。
(师生互对,感受什么是相对,激发学生对对子的兴趣,导入课题。
)二、交流展示,了解对子1.把你课前搜集的对联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选出你最喜欢的对子。
2.请同学代表站到讲台前,把你们最喜欢的对子贴到黑板上,大家一起分享。
(请学生带着大家读,教师一句话点评,积累精彩对联,找寻成就感。
)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对联,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男女生读、指名读,边读边欣赏对子的特点。
)4.这是对联吗?(仔细看,这就是一幅对联)为什么?墨黑泉白,墨土泉白,这是史上最短的对子仅有一个字,当然还有最长的对子, 1612字(ppt出示图片)。
5.还有的对子,被称为“绝对”,至今无下联。
例如,在成都市望江公园里,有这样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的上联:(认识各种各样的对联,感受对联的丰富性、趣味性。
)三、共讲故事,明确目的1.你们看,对联多有趣呀!其实,每一幅对联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呢。
谁知道它的来历?(ppt出示)(学生知道学生讲,学生不知道老师讲,讲生动。
北师大(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韵味 语文天地》优课教学设计_0

《我喜欢》仿写教案教学目标:1.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和品味这些美好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宽写作思路,通过仿写,能写清楚自己喜欢的事物。
练习“有情有意”地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
难点: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和品味这些美好的事物。
练习“有情有意”地表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自然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奇与美妙。
老师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让你们喜欢的事物。
谁来谈谈你们都喜欢什么?(生各抒己见)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
那么,你们猜猜老师喜欢什么?(音乐、笑脸、发言)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么多的喜欢走进今天的习作课堂,一起仿写《我喜欢》。
2.板书课题。
读课题。
3.出示“笔下生花”,指名读习作内容。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品味,仿照《我喜欢》试着写一写。
二、质疑导学:课前,围绕本次习作,你提出了哪些问题?指名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过渡:,要想写好仿写,首先要关注原文。
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抒情散文《我喜欢》,用心灵来感受作者对生活的喜欢和热爱。
请同学们把书打到P34页,让我们一起朗诵这篇美文。
三、美文欣赏,学习写作方法。
美文欣赏。
1.这篇散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2. 这篇散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交流,3、4号汇报,1、2号补充。
评价加分,雅文小组)学生上台板书:写作方法:排比段式语言优美修辞手法有情有意形散而神不散借物抒情想象丰富写作内容:四季景色自然景色社会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人生态度师总结:我们在本次习作中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抒情方式。
板书:写作方法过渡: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作的材料来自哪里?(来自生活、来自平时的观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语文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趣识对联【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的对联,了解对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同、音韵相协、意思相关的特点。
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美,尝试简单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对联的特点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根据故事尝试拟写对联学习准备:1、上网学习、收集对联,对对联有初步的感知。
2、分为几个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一、知对义1、谁能背诵关于春节的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啊,大年三十,人们为了过年喜庆,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红的对联,寓意来年吉祥如意。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有趣的对联。
要想走进对联的世界,首先要会对对子,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
(自由练读--一生读--齐读)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拍起手来请再读一遍,读出节奏感。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其中有个字在不断地出现?(对字)对了,这个“对”字可大有学问!哎,大家发现没有,对字两边的字数都是?(板书:字数相等)这些很明显的相对的词语我们一眼就能看见,你还能找到除此之外的其它相对的词语吗?仔细辨别一下。
这么多词语都是相对的,那什么是词语相对呢?(预设:生:对反义词;仅仅是对反义词吗?)相应位置上的字,词语也要相对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
3、师:现在我们也来尝试着“对一对”分别出示画面和文字,学生共同填写,老师随机点拨。
秋月() ,晚霞(),海洋对()师:经过我们的合作,智慧的碰撞,一首对韵歌诞生了。
(出示)生:(齐读)秋月白 ,晚霞红,二、识对联。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对对子,下面看看在我们朗读的是什么呢?(出示材料后朗读)生(读材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读完后异口同声地说,“是对联”。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是对联,那么谁能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咱们分组讨论,3分钟后再交流(生小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幅对联爆竹声中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语文天地》_5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1.畅所欲言,谈体会。
2.初显身手,学创作,在对比临写中体会书法作品的无穷魅力。
3.对对子比赛,积累语言,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关键:1、体会古人在遗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
2、在想象吟泳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
教具准备:书法作品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畅所欲言1.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1)生读一读,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
(2)想一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3)引导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在生活中多观察感悟。
二、初显身手1.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2.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字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
3.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
组织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
三、作业设计总结自己在这次书法赛中的表现,认真选择字帖,完成一幅钢笔书法作品。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
2.揭题:对对子。
二、生练习,找规律1.师出示:(1)杨柳岸:__村。
(杏花)(2)明月松间照,___石上__。
(清泉流)2.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
3.生练习,快速答题:鸟归沙有迹,_____。
(帆过水无痕)山间明月,______。
(海上日出)白马秋风塞上,______。
(杏花春雨江南)。
黄菊倚风村酒熟,_______。
(紫门临水稻花香)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1.生交流诵读自己收集到的对子。
2.师出示简单对子,由生试对:冬去山明水秀,撸撸撸撸撸?。
(春来鸟语花香)爆竹传笑语,_______。
(腊梅吐幽香)春回大地,______。
(福满人间)天增岁月人增寿,________。
(春满人间福满门)四、总结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
五、作业设计收集古诗词中的对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语文天地》_6

《对对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2、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对韵歌”,让学生朗读,找出特点。
2、板书课题“对对子”,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二、尝试对对子
1、学生尝试对一字对
2、学生尝试对二子对
3、学生尝试对三字对
4、学生尝试对多字对
三、认识对联的特点
1、出示对联,学生观察其特点,小结归纳。
2、学生尝试对联配对。
3、学生尝试区分上下联。
4、学生尝试将混淆的对联配对,并区分上下联
四、尝试填写对联
1、活动一:看谁对得快
2、活动二:听故事对对联
3、活动三:填写对联
五、师总结。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我喜欢》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的能力。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1我喜欢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
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段导读:用“我喜欢”的排比句式,写出“我”喜欢冬天的阳光的原因。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
2[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句导读:“天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嫩芽儿的喜爱之情。
]段导读:写“我”喜欢春风。
3我喜欢夏日的永昼❶,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
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
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huàn)净❷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4段导读:写“我”喜欢夏日的永昼。
我喜欢看秋风里摇曳(yè)的芒草。
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
段导读:写“我”喜欢看秋风里摇曳的芒草。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从冬、春、夏、秋四个季节说起,分别写自己所喜欢的季节以及各具特点的不同景物,并表明喜欢的理由。
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
[②这句话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
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鬣(liè)毛在风中飞扬。
我梦见成群的野雁在河滩的丛草中歇宿。
我梦见荷花如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
最难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lán)映着初升的红日,遂❸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
6[③这几句话是什么句式?好处是什么?]1知识点详解☜2①这句话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莓”比作“红灯笼”,“殷勤”又将草莓拟人化了,生动、形象。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 韵味 我喜欢》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我喜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4、培养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教师: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学习的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韵味”。
什么叫韵味呢?(略)所谓韵味,是一种含蓄的意味,一种内在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去感受。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学习含有韵味的文章呢?(略)好,我们今天就采用朗读和想象这两件法宝来继续学习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一篇韵味十足的散文——《我喜欢》。
2、指名上黑板听写词语:殷勤炫耀山峦遂心清澈幼稚,集体评议。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欢。
)4、师:四季就像四位天使,每年都会如约而至,她们给我们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上节课我们已领悟了作家张晓风对四季景物的独特感受,下面请四大组同学分别把你们的感受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表现出来。
二、品读感悟师:作者笔下的四季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呢?(一)学习课文5-7自然段1、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1)读文时,应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把自己当成作者,从作者所描绘的语句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2)根据自己对语句的理解,边想象边读,要读出喜欢之情,作者的独特感受和文章的韵味。
2、创设情境:教师采访“小张晓风”,学生自由谈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联》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学生对联项目学习的视频
一、回顾项目活动
我们在寒假中,走进对联,经历了寻对联、知对联、研对联、创对联,同学们兴趣盎然。
今天我们带着自己喜欢的对联,进一步走近对联。
二、看一看,知晓对联特点;
谁想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对联。
我们就一起分享自己的对联,思考有什么特点,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用自己的对联进行讲解。
特点字数相等、长短不同——最长360字;最短墨——泉
词性相同、平仄相对——针对自己的对联讲一讲
结构相似、断句相同——读一读自己的对联,读出结构断句
内容相关、意义相连——针对自己的对联讲一讲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项目学习中积累的对联,探究对联特点,更加激发学生兴趣。
】你能说说这些对联描写的什么事,展现什么情?——人的一生很多情景都在用对联
三、填一填,了解对联应用;
(一)活动一: 填一填
给括号里填上数字,读一读,说说是描写什么人的,展现什么情?
答案:
※走遍万里河山,搜尽奇异美景;拍出一腔热枕,展示亮丽风采。
——摄影师艰辛热情敬业
※付出九牛二虎力;不作七拼八凑文。
——作家坚持原创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提示拓展:
这对联的来源自1991年《中国教育报》征联,河北有位老教师看着他一生钟爱的书架上的各种书籍,自然工整地书出下联。
——你能说说这些是什么书吗?
十卷诗赋应该是来自诗赋全集十卷。
九章勾股来自《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着,第八章“方程”,第九章“勾股”。
八索取自《春秋左氏传》。
八王之法的文字读物。
七纬:书名。
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依据附丽经义制作的《尚书纬》、《诗纬》、《易纬》、《礼纬》、《春秋纬》、《乐纬》、《孝经纬》的统称,也称“七经纬”。
六艺:《易》、《尚书》、《诗》、《礼》、《乐》、《春秋》。
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三字:就是三字经
两雅:大雅和小雅
一心:按本人理解应该是作者自己的一身,及一心一意的为教育事业奋斗,培育英才。
一心可能是指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穷人自尊
——拓展:数字特点展现了自己“缺衣少食”的生活现状,猜猜他的横批是什么?讲解引申“没有东西”,也就是“南北”。
据说这个穷书生就是以后的北宋两朝丞相的吕蒙正,也有人说送物品的县令就是郑板桥。
无论哪个版本都展现了人们对对联的喜爱。
——由此你能想到哪个对联?(“甲乙丙,丑寅某”“一二五六,七八九十”)(二)活动二:写一写
金圣叹自幼聪慧,一次去应童子试,看见篱笆下开着一朵鲜花,连忙跑去摘下,边走边
闻,不知不觉进了考场,忽见主考官(老宗师)坐在堂上,连忙将鲜花藏入袖中,谁知老宗师早已看得一清二楚,随口说道:“小童子暗藏春色。
”幼小的金圣叹已知事情败露,只好回答:“(老宗师)(明察秋毫)。
”老宗师听到对自己的夸奖,不禁大笑起来。
谁能给大家说说金圣叹这个人,“明清第一怪才”,希望大家还可在再去读读他的对联故事。
(三)我们从时间、空间,从人物、情感、故事等各个方面交流了对联,你有什么发现或是感受?(应用广泛 展现文化)
在这里,我引用《中国楹联报》的一句广告语,这副对联你又发现什么了?(冠顶,还特别具有艺术性)
【设计意图:对联运用广泛学生有所感觉,但很少从对联内容上去考虑。
结合学生思考的薄弱点,进行活动创设,深入理解对联的广泛应用。
】
四、 连一连,感受对联趣味
我们现在连一连,看看对联有趣在什么地方。
◆ (双关法) (回文法) (顶针法) (比拟法)
◆ (比喻法) (夸张法) (拆字法) (反复法)
双关:利用汉字的同音异义特点,似说甲,实指乙,一语双关,含而不露。
回文: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顶针:是指对联的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或词,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或词,使相邻的两个
分句,首尾相连,一气呵成。
比拟: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比喻: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去说明,形象直观,生动而贴切。
夸张:把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极力渲染。
拆字:把文字拆开,把偏旁组合,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关系,进而写成的对联。
反复: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让某些词语在句中反复出现。
【具体内容】
1.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回文法)一处景观
(写的是南方的黄山、北方的香山,运用回文的手法,写出了黄山秋日之美,香山天蓝、
云白、山色宜人,对比出两种景观。
)
2.咸蛋剖开两叶舟内载黄金白玉;石榴打破一花罐中藏玛瑙珍珠
写的是(食物),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形容(其色彩和形状的美好,让人馋涎欲滴。
)
3.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写的是(天地大自然)。
运用的是(比喻兼夸张),表达了(大自然的清远寥廓,人的一种阔达豪情,情趣盎然。
)
4. 秋月月月月台上赏月;夏天天天天井中聊天(顶针法)一种悠闲
(写了秋、夏两个季节人们的休息方式,运用了顶针法,描写人们秋日经常在月台上赏月,夏日经常在井台聊天,展示了一种悠闲生活。
)
5.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谐音法)一部历史
「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文不如武
「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文胜于武
表面看写的是橹和帆,笛和萧,实际上写了四个历史人物的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对联特有的创作手法,从内容、手法、表达情感几个方面思考、批注、赏析,进一步感受对联的趣味,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灵活。
】
五猜一猜,明白对联来源
(一)这么有意思的对联从哪里来的呢?你猜一猜吗?逐条给出,猜测起源
1.我们中华民族喜欢偶数,对称。
例如四合院、室内家具、朝臣上朝等融会了民族的对称美。
2.古老文学中对偶句很早就出现。
在《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楚辞离骚》中“为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在《论语》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3.在近体诗律诗中更加强调了平仄和押韵,形成对仗,被称为“格律”。
最后杜甫定格成型。
4.对联几乎全部继承律诗的格律做法,只是在字数和分句数目上更加灵活多样。
我们可以把律诗算作对联的直系源头。
明清成为对联的出成熟时期。
想学习创作好对联,应该具备深厚的古典诗词根底。
(二)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著名的诗句对联吧。
(三)尝试创作
轻风()细柳——明月()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照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吹细柳淡月染梅花;轻风拂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妆细柳淡月饰梅花;
应该说都相当不错,但还不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扶”、“失”都是极普通平常的字,但只要用得恰当,就能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结束语:
我们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对联就是在诗中演变而独立成为新的语言形式。
这个那时以为我们对诗的喜爱,对文化的追求,让生活更加有情趣有韵味有文化有诗意。
板书:
对联
实用性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