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版)

合集下载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1、如果是非医疗性推拿(按摩)服务,也就是常说的保健按摩,只需要提供卫生许可证就行了。

2、如果从事针灸、治疗性推拿按摩经营的机构,应该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向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管理部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如果核发的是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应当持该证向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如核发的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需办理营业执照。

保健性质推拿、按摩和治疗性推拿、按摩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其实分辨也很简单,保健性质推拿、按摩不得在提供服务时使用工具或器械(比如牵引带、火罐、刮痧版等等)也不得提供针刺、灸法等损伤性服务。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发布施行《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已于2001年12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张文康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根据医疗美容项目的技术难度、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程度,对医疗美容项目实行分级准入管理,《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正本)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正本)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正本)(2002年1月22日卫生部令第19号公布根据2016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8件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

医疗美容管理服务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整形美容医疗管理服务,促进美容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医疗服务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整形美容医疗管理服务是指整形美容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服务管
理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在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实施前,运用医疗健康管理经验、设计智
能软件系统和先进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临床营养治疗的各类项目,开展对医疗美容行为安
全性和疗效的有效评估,以及对医疗行为过程中的可能风险所进行的特殊管理服务活动。

第三条整形美容医疗管理服务应当遵循临床医学正规、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第四条为确保整形美容医疗管理服务的安全、可靠,整形美容机构应当组建专业医
疗美容管理团队,由专业医师、技术护士组成,定期开展培训和技术更新,确保管理项目
得到有效执行。

第五条整形美容医疗管理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细则,按照下列内容开展:
(一)检查预约:确立健康档案,完成检查信息采集,清晰标明检查项目、检查方式、检查时限;
(二)病情论证:根据调查结果,凭借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现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安全控制:确定医疗美容项目的类型、次数、方式,对医疗美容行为的安全性
进行有效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和控制;
(四)技术支持:提供专业医疗美容服务支持,包括专业医疗营养治疗、国家认定的
医疗美容技术等,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
(五)社会服务:开展免费或有偿咨询、培训、宣传等社会服务活动,提高患者的健
康意识,促进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

附注: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是指针对现阶段医疗美容行业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医疗美容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涉及到医疗美容机构的申办、设施设备、医疗美容人员的资质要求、医疗美容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对医疗美容机构的申办进行了规范。

医疗美容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注册资金、办公场所、设施设备等。

同时,医疗美容机构必须有合法有效的执业许可证书,并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年检,以保证机构的合法性和正规性。

其次,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对医疗美容人员的资质要求进行了明确。

医疗美容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医学、美容知识及技术能力,持有相关证书,并且符合健康要求。

医疗美容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医疗美容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医疗美容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同时,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还对医疗美容项目的审批和管理进行了规定。

医疗美容项目属于医疗行为,必须经过审批后才能进行。

医疗美容项目的审批要根据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的原则进行,保证医疗美容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一些高风险的医疗美容项目,还需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此外,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还强调了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

医疗美容服务的消费者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消费意识,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选择合适的医疗美容机构和医疗美容项目。

医疗美容机构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服务信息,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最后,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对医疗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处罚措施。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医疗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将依法加以处罚,包括责令整改、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许可证等,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在医疗美容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医疗美容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医疗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合法、规范、安全的方式提供服务,促进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管理办法10]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管理办法10]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管理办法10]医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医疗制度改革,降低公司行政费用,提供合理的医疗福利条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管理原则和范围第二条公司按照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精神,按属地化、社会化原则,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

第三条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公司和员工共同缴纳。

其中,公司缴费率控制在员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员工缴费控制在本人工资收入的2%。

视情况,按规定相应调整费率。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章病假第五条员工享有有薪病假。

请假程序及请假标准见员工请假办法。

第六条员工请病假须出具公司认可医院的医疗证明。

第四章帐户分立及支付第七条公司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约30%)计入当地统筹基金,其余以职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年龄段确定不同比例计入职工个人帐户。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则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第八条规定当地确定的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起付标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和最高支付限额(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由个人帐户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自付。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职工个人也应承担一定比例。

第九条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不由统筹基金支付,公司可参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解决。

补充医疗保险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

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第五章医疗费报销范围第十条公司应按照当地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公布的就医和购药清单确定可报销或不可报销范围。

公司定期向员工公布。

第十一条一般而言,公司暂确定以下标准: 1. 下列费用属报销范围:药品费、住院费、理疗费、注射费、手术费、检验费、某光透射费、照片费、计划生育费、接生费(独生)、针灸费、敷料费、住院煎药费、危重输血费、公司体检费。

2. 下列费用不属报销范围:挂号费,出诊费,门诊煎药费,押瓶费,装配假眼、牙齿、假肢、皮钢背甲、腰围、眼镜、胃托、鞋垫、拐杖、助听器,...。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一、经营许可规定:《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或个体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设备条件,须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核准并取得经营许可证。

同时,办法还明确了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当具备的场所、设备等相关要求,并规定了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办理经营许可证的程序和要求。

二、服务质量管理:为了确保医疗美容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办法规定了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当依法执行相关规定,合理选择和使用设备和药品,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服务。

同时,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还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服务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三、医疗美容服务过程管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当在提供服务前向消费者充分告知服务项目、服务风险、费用等相关信息,并签订服务合同。

对于一些有特殊适应症、禁忌症或者需要特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项目,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当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并征得消费者的知情同意。

四、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处理:办法要求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设置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对于发生不良反应或者意外事件的,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还需及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监督检查和处罚措施:为了加强对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检查、抽样检测等方式对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并可以暂停或撤销经营许可证。

以上就是《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通过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一、医疗美容服务的定义与范围1.医疗美容服务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设备进行美容修复、改善、抗衰老和疾病治疗的非手术和微创美容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美容、形体美容、牙齿美容等。

2.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美容院等,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相关资质。

3.医疗美容服务应遵循“科学、安全、有效、文明”的原则,不得夸大疗效、虚假宣传,不得进行没有科学依据的医疗美容项目。

二、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的管理要求1.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设立美容医疗科室,配备合格的美容医生和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

2.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流程和规范操作规程,保障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3.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保持医疗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效。

4.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美容服务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治疗过程,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5.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回应消费者投诉,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三、医疗美容服务的风险提示和知情同意1.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提供充分的风险提示,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疼痛、不适、感染、出血、瘀伤等风险,并向患者解释可能的治疗效果和预期效果。

2.患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知悉可能的风险和效果,并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和适宜的治疗方案。

3.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应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强迫或误导患者接受不必要或有风险的医疗美容项目。

四、医疗美容服务的监督与执法1.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的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2.监管部门应提供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加强与医疗美容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

3.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严重违法违规的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进行罚款、吊销执业许可证等处罚,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修正本)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修正本)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正本)
(2002年1月22日卫生部令第19号公布根据2016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8件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
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b5E2RGbCAP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
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
塑。

p1EanqFDPw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

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DXDiTa9E3d
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
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
1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2016年1月19日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一级诊疗科目为医疗美容科;
二级诊疗科目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

医疗美容项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
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
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
下列条件:
(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
(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
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销。

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九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当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章执业人员资格
第十一条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

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四)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不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两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

第十四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第四章执业规则
第十六条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
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第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
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
医疗美容项目。

第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

美容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

第二十条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

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一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的从业人员要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未经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就医者病情及病历资料。

第二十二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第二十五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的
审核。

发现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开展某医疗美容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应及时通知该机构停止开展该医疗美容项目。

第二十六条各相关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医疗
美容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工作。

第二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和《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外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学科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医疗美容活动不受本办法调整。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办法施行后一年内,按本办法规定对已开办的美容医疗机构和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并重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