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7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丁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工业工程先修课程:工程技术基础II一、教学目标现代制造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系统了解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如何综合分析一个系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使学生了解多视角、多层次、多方法的含义;2、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过程;3、使学生对这个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结合实例。
教学重点是了解相关行业生产的基本过程。
教学课堂外,学生要按照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认真阅读,同时完成相应的作业。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和发展制造系统的意义第二节发展制造系统技术的基础第三节制造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四节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教学难点:制造系统的历程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1)了解制造系统的发展;(2)理解制造系统的基本技术基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制造系统?(2)制造系统的发展过程?第二章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制造过程第二节制造模式第三节制造系统教学重点: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教学难点:理解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1)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2)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的基本概念;(3)掌握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划分。
复习思考题:(1)制造过程的基本形式?(2)制造模式的基本形式?(3)制造系统包含什么?第三章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运行原理第一节现代制造系统的总体结构第二节单元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第三节车间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第四节工厂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教学重点:制造系统体系结构的多层次分析教学难点:IDEFO建模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1)了解系统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思想;(2)理解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方法;(3)掌握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流程。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342036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Manufacturing System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掌握制造中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制造系统基础、工程设计系统、制造生产系统和制造信息系统,通过《现代制造系统》的学习,能够对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包括的各部分内容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制造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在培养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将起着重要作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制造系统概念及所包括的内容;2.掌握物流系统相关概念;3.掌握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4.熟悉典型先进制造设备及工业机器人相关概念;5.掌握技术信息系统、产品数据管理(PDM)、信息系统建模方法;6.了解制造自动化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先进制造系统典型模式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授课方式):讲授、导读、研讨;2.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等的相关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工程制图、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质量工程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从系统、整体的角度了解和掌握现代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制造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制造信息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以及典型现代制造系统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掌握大纲要求的各项内容与要求。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作业、小测验、提问等)、期末成绩70%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先进制造系统》,戴庆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现代制造系统》,罗振璧、朱耀祥、张书桥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先进制造系统(修订版)》,刘飞、罗振壁、张晓冬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制造系统工程》,刘飞、张晓冬、扬丹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制造系统信息集成技术》,严隽其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制造系统》,郑力、邓恳、张伯鹏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主要研究制造系统基础、制造工艺系统、制造生产系统和制造信息系统,通过《现代制造系统》的学习,能够对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包括的各部分内容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制造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400111课程名称:现代制造系统英文名称: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8/3 (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8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为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握制造系统的本质,掌握制造模式的原理,理解先进的制造技术群,了解制造业中实用的单元技术和系统技术,从而掌握先进制造业的行业技术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以系统的视角,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物流技术基础知识等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生产工程基础、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基础物流中心与运作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1. 学习制造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先进制造系统的内涵,了解全球制造业的现状,理解我国目前制造业存在问题的本质,了解现代制造系统的最新发展。
让学生明确本专业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毕业要求指标点6.2)2. 学习现代制造系统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
掌握现代制造系统的组成、性能原理与运行原理,理解现代制造系统的决策属性,掌握制造系统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制造系统信息的体系结构。
培养学生能够系统分析并解决制造系统的复杂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1.1、2.2)3. 学习先进制造模式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典型先进制造模式的原理,理解先进制造模式的运行方式,重点掌握精益生产的原理、方法与应用,了解其他先进制造模式的应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精益生产的原理与方法,分析并设计制造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代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制造装备设计课程代码:MEAU3020英文名称:Moder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Design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开课学期:第7学期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再良大纲执笔人:陈再良大纲审核人:杨宏兵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得现代大学生能了解现在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从而去激励和推动我国从事制造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奋斗,为发展壮大民族工业,不断地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并在实践中勇于总结提高和创新,从而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制造技术水平,增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6课时)第一节高速与超高速加工一、高速与超高速加工技术二、高速与超高速加工关键技术三、超高速加工中心四、高速与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五、高速磨削加工第二节高能速约射流加工一、电子束加工二、离子束加工三、激光加工四、高压水射流加工第三节干切削加工一、干切削加工技术二、干切削加工技术的应用三、准干切削四、成熟的干切削工艺方法第四节电化学加工一、电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二、电解加工三、电铸加工第五节精密与超精密加工一、基本概念二、精密与超精密切削加工三、精密磨料加工四、细微加工技术思考题:1、什么是电主轴?其基本参数有哪些?2、何谓高压水射流加工?高压水射流切割有哪几种形式?3、什么是ELID磨削?说明其工作原理?4、试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原理、主要方法及其特点?第二章现代制造装备(18课时)第一节现代制造装备概述一、数控技术与制造设备的发展二、现代制造设备的发展特点三、现代制造设备的发展趋势第二节自动化加工设备一、数控机床的分类二、数控机床的组成与结构特点三、伺服系统与检测元件第三节典型的数控机床一、数控车床二、数控铣床三、数控坐标钻床四、龙门五面数控铣镗床五、数控磨床六、数控加工机床第四节加工中心一、定义二、工作原理三、组成与分类四、ACE-HIM500卧式加工中心第五节工具系统一、刀具系统二、夹具系统三、三坐标测量器第六节虚拟轴机床一、产生和发展二、虚拟轴机床技术三、虚拟轴机床应用前景思考题:1、数控机床有哪些分类方法?从机械结构来说,它有哪几部分组成?2、数控机床有哪些主要的辅助装置,他们对体现数控机床加工的优势有何作用?3、数控系统是如何进行差补的?第三章现代制造自动化(6课时)第一节 CAD/CAE/CAPP/CAM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二、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三、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四、计算机辅助制造第二节柔性制造系统一、柔性制造系统的加工系统二、柔性制造系统的物流系统三、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四、发展趋势第三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计算机集成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二、组成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递阶控制结构四、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第四节虚拟制造一、概念二、虚拟制造系统三、虚拟制造的研究与应用第五节网络化制造一、概念二、动态网络联盟三、基于Internet的产品制造技术思考题:1、阐述有限元发的基本思想和求解步骤?2、试分析创成式CAPP与CAPP专家系统的区别?3、试说明FMS加工系统的配置形式及特点、加工单元的要素?第四章现代生产与控制(6课时)第一节企业生产管理概述一、企业生产计划二、现代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第二节经营规划和生产规划第三节主生产计划一、基本概念二、规则第四节物料需求计划一、物料需求规划的产生二、物料需求规划的基本理论三、能力需求计划四、闭环MRP第五节制造资源计划一、基本概念二、制造资源计划的系统流程与组成三、制造资源计划思想的局限性第六节企业资源计划一、概述二、发展趋势第七节一、制造执行系统概述二、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思考题:1、企业常见的生产计划由哪些?各有何作用?2、分析主生产时界的控制意义?3、闭环MRP系统与MRP系统的根本区别是什么4、ERP在MRPⅡ的基础上有哪些扩充与发展?第五章现代制造物流与控制(6课时)第一节现代制造物流概述一、现代制造物流的产生与发展二、定义三、现代制造物流的战略第二节现代制造物流系统一、现代制造物流系统分析二、现代制造物流设计三、现代制造物流的组织、计划、与控制四、仓库系统的设计第三节物料搬运与存储设备一、物料搬运方式二、物料搬运设备三、物料存储设备第四节供应链管理一、概述二、供应链管理实现三、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实现第六章现代质量管理(6课时)第一节概述一、产品质量二、质量管理第二节全面质量管理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新特点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其中工具四、全面质量管理的经济观念与质量成本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概念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三、质量管理的发展与改进四、ISO 9000系列标准和国际质量认证体系。
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教学大纲-BF300280

《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教学大纲学分:2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18面向专业:农机,机师,交通运输大纲执笔人:赵泽超大纲审定人: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三维机械设计是在设计领域蓬勃发展的设计技术,本课程通过SolidWorks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三维机械设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及三维设计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的作用,了解当前机械制造领域出现和使用的最新技术。
本课程属于理论学习和软件设计相结合的课程,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创造能力,掌握利用SolidWorks进行机械设计的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要是掌握利用SolidWorks进行草图绘制、零件图设计、装配图设计和工程图设计,掌握特征建模技术和设计过程全相关技术,使得学生具有利用SolidWorks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的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采取课堂教学和上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时,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讲授,同时进行软件的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现代设计和制造技术简介(1学时)介绍三维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了解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简单介绍SolidWorks出现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三维设计的发展阶段及标志。
建议教学方法:通过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利用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对比,引起学生的兴趣。
思考题:1.三维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标志是什么?第二章:SolidWorks基础(1学时)SolidWorks的安装;SolidWorks特点;界面介绍;基本术语和概念;用户化定制;利用SolidWorks 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文件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用户化定制;设计树与属性树;建议教学方法:通过课件讲授和软件实际操作,使学生对SolidWorks软件熟悉,并可以进行草图设计和用户化定制。
《现代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附件5:JD/JL2005-B2004《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招收高中、中职校毕业生)一、课程任务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主要介绍现代制造技术的理念和方法,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主要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理念及发展趋势,如并行工程、虚拟制造、反求工程、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系统等。
另一部分主要介绍各种现代加工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激光加工、高速加工、精密加工、快速成型等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趋势;2、了解现代加工的各种方法的加工原理、加工设备和装备、工艺特点,初步掌握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二、学时分配(见下表)学时分配表三、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了解本课程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构成及发展。
课题一电火花加工掌握电火花的加工机理及设备;掌握电火花加工工艺;了解电火花加工设备基本操作。
课题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掌握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机理及设备;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掌握电火花线切割的编程方法;了解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基本操作。
课题三快速成形技术了解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应用;了解快速制模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了解快速成形机床基本操作。
课题四激光加工技术、先进设计与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其他先进制造技术了解激光加工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应用;了解激光打标机基本操作。
课题五先进设计与制造的理念和模式了解各种先进设计与制造的理念、模式及应用;了解现代制造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评估标准。
课题六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掌握精密、超精密加工的内涵,以及精密、超精密加工的意义。
、了解精密、超精密加工的工艺特点。
掌握精密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
课题七现代制造系统掌握现代制造系统的内涵,了解其发展;掌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组成和控制模式;掌握敏捷制造的原理和并行工程的定义;掌握智能制造和虚拟制造过程四、学习本课程的先导课程(知识、技能、)要求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后开设,对CAD、CAM等了解的更佳。
《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制造系统Modern Manufacturing System课程代码:08410058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 26 实验学时: 6 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数据库技术、系统工程、运筹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CAD适用专业:工业工程教材:《先进制造系统》,戴庆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现代制造系统》课程是一门面向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介绍先进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从当代制造工程发展的特点出发,根据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制造系统——制造模式——制造技术”三个层次来组织当代制造学科的基本内容。
通过《现代制造系统》的学习,能够对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包括的各部分内容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掌握制造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握制造系统的本质,掌握制造模式的原理,理解先进的制造技术群,了解制造业中使用的单元技术和系统技术,为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制造业推广应用提供行业技术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方面1.1 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的内涵,掌握AMS决策属性,掌握几种先进的制造模式: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大量定制、成组技术;1.2 掌握几种先进的设计技术:CAX、DFX、MD、PDM,几种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装配线、柔性制造系统。
课程目标2:能力与素质方面2.1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搭建工业机器人、搭建工业叉车;2.2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及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C0x006.现代制造技术基础

现代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总学时数:16 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学生课程性质:选修课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通过向学生演示和操作各种机械加工方法(车、铣、刨、焊、钳等)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通过演示慧鱼模型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控制,使学生了解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使用,认识到传统工业向自动化、信息化工业转变的关键技术所在,了解更多的先进制造技术知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了解机械加工方法和加工原理,如车、铣、焊、钳等加工方法,使他们对现代制造技术知识有所了解,并且通过操作数控机床和慧鱼模型了解先进制造和设计方法在制造行业的应用。
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作风和习惯,鼓励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工程素质。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1、金工生产实习(8学时)重点了解车、铣、刨、焊、钳等常用金属加工方法和生产特点,了解常用切削机床的结构特点和普通车床的传动系统,了解常用切削刀具金额机床夹具、量具的使用,了解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等作业件的制作。
2、慧鱼创意模型制作(4学时)慧鱼模型涵盖了机械、电子、控制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和高新科学,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模拟实际工业生产和大型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
3、数控机床实习(4学时)数控加工是应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器的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加工技术。
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以及简单的实操,了解数控加工的原理,了解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计算机远程通讯及计算机数控的基本知识。
四、成绩考核学生在实习中,每一个单项完成后都要提交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批改和给出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7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工程技术基础Ⅱ
一、教学目标
现代制造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系统了解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如何综合分析一个系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使学生了解多视角、多层次、多方法的含义;
2、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过程;
3、使学生对这个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结合实例。
教学重点是了解相关行业生产的基本过程。
教学课堂外,学生要按照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认真阅读,同时完成相应的作业。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和发展制造系统的意义
第二节发展制造系统技术的基础
第三节制造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
教学难点:制造系统的历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系统的发展;
(2)理解制造系统的基本技术基础。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制造系统?
(2) 制造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制造过程
第二节制造模式
第三节制造系统
教学重点: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
教学难点:理解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
(2)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3)掌握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划分。
复习思考题:
(1) 制造过程的基本形式?
(2) 制造模式的基本形式?
(3) 制造系统包含什么?
第三章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运行原理
第一节现代制造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二节单元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第三节车间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第四节工厂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体系结构的多层次分析
教学难点:IDEF0建模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系统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思想;
(2)理解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方法;
(3)掌握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流程。
复习思考题:
(1) 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那些?
(2) IDEF0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制造系统数学模型
第一节投入产出模型
第二节排队网络模型
第三节活动循环图模型
第四节Petri网模型
教学重点:投入产出模型、排队网络模型、活动循环图模型、Petri网模型
教学难点:排队网络模型和Petri网模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系统建模的基本思想;
(2)理解多方法建模的基本思路;
(3)掌握投入产出、排队网络、活动循环图、Petri网建模方法。
复习思考题:
(1) 投入产出模型、排队网络模型、活动循环图模型、Petri网模型不同点?
(2) 排队网络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五章制造系统性能分析
第一节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
第三节 Petri网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和Petri网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基于排队理论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能指标定义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2)理解制造系统性能主要指标;
(3)掌握基于排队理论分析方法;
复习思考题:
(1) 制造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2) 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六章制造系统综合设计
第一节制造系统设计的主要过程
第二节制造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制造系统综合设计不同层次的技术路线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系统综合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理解系统综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系统综合设计的基本思路。
复习思考题:
(1) 系统综合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 系统综合设计基本思路是什么?
第七章制造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一节制造系统运行管理中的决策问题
第二节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第三节物料需求计划(MRP)
第四节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第五节企业资源计划(ERP)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运行管理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难点: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区别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问题;
(2)理解制造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 主生产计划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2) 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关系是什么?
第八章制造系统的调度控制
第一节流水排序调度方法
第二节非流水排序调度方法
第三节基于规则的调度方法
第四节基于仿真的调度方法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调度控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非流水排序和基于规则调度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系统调度控制的意义;
(2)理解制造系统不同调度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
(3)重点掌握流水排序调度方法、基于规则的调度方法。
复习思考题:
(1) 制造系统调度控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 流水排序调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 基于规则的调度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本课程所采用论文的考试形式,针对某一系统,从系统分析、模型建立、性能分析、运行控制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论述。
本课程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1]庄品。
现代制造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罗振璧。
现代制造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执笔人: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