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素的提取_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原花青素的提取和对美容的作用(论文)

原花青素的提取和对美容的作用(论文)

原花青素的提取和对美容的作用【摘要】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从多种植物中提取的一类物质。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发生,PC的低聚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主要是因为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改善皮肤过敏、美容养颜、祛斑的作用。

本作品主要是在已知方法的基础上探求更简便、高效的方法来提取葡萄糖中的原花青素,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并且研究其对美容的作用。

【关键词】原花青素高效抗氧化保护美容0引言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起初统归于缩合鞣质或黄烷醇类,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提高和对此类物质的深入研究与深刻认识,现已成为独树一帜的一大类物质并称之为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主要分布在葡萄、银杏、大黄、山楂、小连翘、花旗松、日本罗汉柏、白桦树、野草莓、海岸松、甘薯等植物中,但研究发现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最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数十种植物的原花青素低聚体和高聚体进行了生物、药理活性的研究,发现原花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其具有的特殊抗氧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其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在化妆品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原花青素的结构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简称PC)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

原花青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们对它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几十年来,在涉及的众多植物中,葡萄中的花青素具有含量高、原料成本低的优势。

1961年,德国Kralf 的等人从山楂新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解出两种多酚化合物,1967年,美国Jsolyn M.A等人又从葡萄皮和葡萄籽提取物中分离出4中多酚化合物,他们得到的多酚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均可产生花青素。

早在50年代,法国科学家就发现可以在松树皮中提取大量的原花青素,其提取物中可含85%的原花青素。

紫甘蓝提取实验报告

紫甘蓝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紫甘蓝中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2. 了解花青素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学习实验室提取、分离、鉴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紫甘蓝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抗变异、抗肿瘤、抗过敏等生理功能。

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提取紫甘蓝中的花青素,然后通过纸层析法分离纯化花青素,最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花青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紫甘蓝、乙醇、甲醇、蒸馏水、NaCl、NaOH、盐酸、pH试纸、滤纸、层析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烧杯、漏斗、玻璃棒、移液管等。

2. 实验试剂:无水乙醇、甲醇、NaCl、NaOH、盐酸、醋酸、硫酸铵、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1)将紫甘蓝洗净,晾干,切成小块。

(2)将紫甘蓝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研磨充分。

(3)将研磨好的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

(4)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10分钟。

(5)取出烧杯,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分离纯化(1)将滤液倒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洗涤滤渣,收集洗涤液。

(2)将滤液与洗涤液合并,加入适量醋酸,调节pH至2.5。

(3)静置30分钟,使花青素沉淀。

(4)取上层清液,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硫酸铵,搅拌,使蛋白质沉淀。

(6)静置30分钟,取上层清液,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 测定花青素含量(1)取适量滤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520nm处的吸光度。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花青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结果:紫甘蓝提取液呈紫色,说明花青素已被成功提取。

2. 分离纯化结果:滤液经过分离纯化后,颜色较浅,说明花青素得到了一定的纯化。

3. 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紫甘蓝提取液中花青素含量为0.5mg/g。

六、实验结论1. 紫甘蓝中花青素可以通过溶剂提取法提取。

花青素的提取_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_孙建霞

花青素的提取_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_孙建霞

2008年第34卷第8期(总第248期)111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孙建霞,张 燕,胡小松,吴继红,廖小军(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摘 要 花青素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现已发现其具有多种功能。

有关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报道很多,文中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花青素,提取,分离,纯化花青素(anthocyanins)又称花色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也称花色苷。

最早而最丰富的花青素是从红葡萄渣中提取的葡萄皮红,它于1879年在意大利上市。

花青素的结构母核是22苯基苯并吡喃阳离子,属于类黄酮化合物。

自然界已知的花青素有22大类,食品中重要的有6类,即矢车菊色素(cyanindin,Cy)、天竺葵色素(pelar gonidin,Pg)、飞燕草色素(delphin 2idin,Dp)、芍药色素(peonidin,Pn)、牵牛色素(petu 2nidin,Pt)和锦葵色素(malvidin,Mv)[1],其结构如图1所示。

它们在植物可食部分的分布比例分别为50%、12%、12%、12%、7%和7%。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花、果实、茎、叶、根器官的细胞液中,分布于27个科,72个属的植物中[2]。

其中尤以葡萄皮、阿龙尼亚苦味果、黑醋栗、草莓、树莓、越橘等含量最为丰富。

图1 食品中几种重要的花青素结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廖小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511),国家/十一五0支撑计划(2006BAD27B03),国家863计划(2007AA100405)资助 收稿日期:2008-04-24,改回日期:2008-06-13自然条件下游离的花青素极少见,常与一个或多个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rhamnose)、半乳糖(ga 2lactose)、木糖(xylose)、阿拉伯糖(arabinose)等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花青素,花青素中的糖苷基和羟基还可以与一个或几个分子的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和脂肪酸通过酯键形成酰基化的花青素[1]。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色素,因其独特的色彩和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花青素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花青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提取工艺、生物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探讨花青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花青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全面的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

二、花青素的结构与性质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色素,其化学结构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和叶等部位。

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苯环通过一个吡喃环连接而成,呈现出独特的蓝色或紫色。

这些色彩不仅使植物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外观,而且赋予了植物诸多生物活性。

花青素的主要性质包括其稳定性、水溶性以及抗氧化性等。

花青素在水溶液中呈现鲜艳的色泽,且其颜色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使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起到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结构上,花青素具有多种类型,如黄酮醇、黄酮、黄烷酮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花青素在生物活性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如抗炎、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等。

花青素的结构与性质使其成为一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天然色素。

通过深入研究花青素的结构与性质,不仅可以揭示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还可以为花青素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花青素的提取与分离花青素作为一类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其提取与分离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

花青素的提取主要依赖于其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OPC)的提取与纯化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OPC)的提取与纯化

生研1002班姚远学号:2010001225葡萄籽中原花青素(OPC)的提取与纯化一、原花青素简介原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

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

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

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在生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花瓣和果实的颜色可吸引动物进行授粉和种子传播。

常见于花、果实的组织中及茎叶的表皮细胞与下表皮层。

花青素属于酚类化合物中的类黄酮类(Flavonoids)。

基本结构包含二个苯环,并由3碳的单位连结(C6-C3-C6)。

花青素经由苯基丙酸路径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生成,由许多酵素调控催化。

以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花翠素(Delphinidin)、芍药花苷配基(Peonidin)、矮牵牛苷配基(Petunidin)及锦葵色素(Malvidin)六种非配醣体(Aglycone)为主。

花青素因所带羟基数(-OH)、甲基化(Meth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数目、醣种类和连接位置等因素而呈现不同颜色。

[9]颜色的表现因生化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受花青素浓度、共色作用、液胞中pH値的影响(Clifford)。

橙色和黄色是胡萝卜素的作用。

1910年在胡萝卜中发现了β-胡萝卜素,以后共发现另外2种胡萝卜素异构体,分别是:α、β、γ三种异构体。

1958年β-胡萝卜素获得专利,目前主要从海洋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1]食品中几种重要花青素的结构自然界有超过300种不同的花青素。

他们来源于不同种水果和蔬菜如紫甘薯、越橘、酸果蔓、蓝莓、葡萄、接骨木红、黑加仑、紫胡罗卜和红甘蓝、颜色从红到蓝。

这些花青素主要包含飞燕草素(Delchindin)、矢车菊素(Cyanidin)、牵牛花色素(Petunidin)、芍药花色素(Peonidin)。

花青素颜色随PH值发生变化,从当PH值为3时的覆盆子红到当PH值为5时的深蓝莓红。

原花青素提取 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原花青素提取 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3、微波辅助提取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也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使 植物材料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破碎细胞,释放出其中的花青素。微波辅助提取 法的优点是加热均匀,且提取时间短。
二、花青素的分离方法
1、柱层析法
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可用于花青素的分离。该方法利用不同物 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常用的柱层析法包括 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等。
参考内容二
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和化学 特性。它们赋予植物丰富多彩的颜色,帮助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近年 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次演示将综述花青素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高速逆流色谱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溶剂 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来进行分离。该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纯度高、操作简便等优 点,但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且设备成本较高。
毛细管电泳法则是一种利用电泳原理来进行分离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分离效 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优点,但难以用于大规模生产。
沉淀法则是利用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原花青素形成共沉淀来进行分 离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但难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三、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原 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印迹技术等都有 望为原花青素的提取和分离带来新的突破。随着人们对原花青素的药理作用和生 物合成途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也将为原花青素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前 景。
2、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高效的纯化方法。该方法利用膜的孔径大小不同,截留不同 分子量的物质,从而实现纯化。常用的膜分离法包括超滤、纳滤等。膜分离法的 优点是纯化效果好、能耗低,但膜的孔径大小难以控制。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缩略语表 (VI)第一章前言 (1)1荔枝提取物营养价值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1)1.1 荔枝概况 (1)1.2 荔枝提取物的成分鉴定 (2)1.3 荔枝各部分提取物的活性研究 (3)2原花青素的研究概况 (4)2.1 原花青素概述 (4)2.2 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 (5)2.2原花青素的开发利用现状 (7)3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8)第二章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9)引言 (9)第一节荔枝皮原花青素提取最佳工艺研究 (9)1材料和方法 (9)1.1 实验材料 (9)1.2化学试剂 (9)1.3 实验设备 (9)1.4提取研究方法 (10)1.5 测定研究方法 (12)2结果与分析 (12)2.1 荔皮原花青素的提取溶剂的选择 (12)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14)2.3 正交试验结果 (16)2.4 提取次数试验结果 (17)2.5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18)3结论 (22)第二节荔枝皮提取物的主要营养及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22)1材料和方法 (22)1.1 实验材料 (22)1.2化学试剂 (23)1.3 实验设备 (23)1.4 实验方法 (24)2结果与分析 (27)2.1 荔枝皮提取物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27)2.2 不同品种荔枝皮提取物比较 (28)2.3 荔枝皮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29)i华中农业大学2010届硕士学位论文3结论 (29)第三节不同品种荔枝皮花色苷粒径与色度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9)1材料和方法 (29)1.1 实验材料 (29)1.2 实验设备 (30)1.3 实验方法 (30)2结果与讨论 (31)2.1荔枝皮花色苷的粒径分析 (31)2.2荔枝皮花色苷的色度指标分析 (33)2.3 荔枝皮花色苷清除羟基效果分析 (34)2.4 荔枝皮花色苷抗氧化活性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4)3结论 (35)第三章荔枝皮原花青素的纯化和初步结构鉴定 (37)引言 (37)第一节荔枝皮原花青素纯化及初步鉴定 (37)1材料和方法 (37)1.1 实验材料 (37)1.2 化学试剂 (37)1.3 实验设备 (37)1.4 实验方法 (37)2结果与讨论 (38)2.1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紫外光谱分析 (38)2.2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39)2.3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HPLC分析 (40)2.2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纯化分析 (40)3结论 (42)第二节不同品种荔枝皮原花青素HPLC、UPLC分析比较 (42)1材料和方法 (42)1.1 实验材料 (42)1.2 化学试剂 (43)1.3 实验设备 (43)1.4 实验方法 (43)2结果与讨论 (43)2.1 不同荔枝皮原花青素的HPLC色谱图 (43)2.2 不同荔枝皮原花青素的UPLC色谱图 (47)3结论 (49)第四章荔枝皮原花青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50)引言 (50)1材料和方法 (50)1.1 实验材料 (50)1.2化学试剂 (50)1.3 实验设备 (51)ii1.4 实验方法 (51)2结果与讨论 (55)2.1 荔枝皮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55)2.2 化学发光法测荔枝皮原花青素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56)2.3 β-胡萝卜素漂白法测定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 (61)2.4 荔枝皮原花青素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效果 (61)2.5 荔枝皮原花青素还原铁离子的能力 (63)2.6 荔枝皮原花青素螯合亚铁离子的能力 (63)2.7 荔枝皮原花青素不同组分含量与抗氧化性相关性分析 (64)3结论 (65)第五章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抑菌性能研究 (66)引言 (66)1材料和方法 (66)1.1 实验材料 (66)1.2供试菌种 (66)1.3培养基 (66)1.4 主要仪器 (66)1.5 实验方法 (67)2结果与讨论 (68)2.1 牛津杯法抑菌效果分析 (68)2.2 对真菌抑菌效果分析 (69)2.3 荔枝皮原花青素的抑菌和杀菌效果 (70)2.4 扫描电镜的超微结构 (71)3结论 (71)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73)1 主要结论 (73)2 讨论 (74)参考文献 (76)致谢 (81)iii摘要荔枝(Litchi chinesis Sonn.)是无患子科常绿植物所结果实,是亚洲特产水果,其营养丰富,味甜肉嫩,色泽鲜艳。

蓝莓花青素提取纯化、组成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蓝莓花青素提取纯化、组成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第4 l 卷 第 4期 2 0 1 6年 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 i n a Co n d i me n t
专 论 综 述
蓝 莓 花 青 素提 取 纯 化 、 组 成成 分 及 其 生 物活 性 研 究 进 展
冯贵涛 , 彭黔荣 , 杨敏h , 马义虔 , 吴艾碌
( 1 .贵州 大学 化 学与化 工学 院 , 贵阳 5 5 0 0 2 5 ; 2 .贵 州 中烟 工业有 限 责任公 司技术 中心 , 贵 阳 5 5 0 0 0 9 )
F ENG Gu i - t a o ,P ENG Qi a n - r o n g 弘 ,YANG Mi n H ,M A Yi — q i a n ,W U Ai - j i n g
( 1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i s t r y a n d Ch e m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Gu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Gu i y a n g 5 5 0 0 2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l u e b e r r y a n t h o c y a n i n s h a v e b e e n r e p o r t e d/ o r t h e i r b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s u c h a s r e d u c i n g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a n t i - i n f l a m ma t i o n a n d a n t i —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o f c a n c e r c e l l s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e x t r a c t i o n a n d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o f b l u e b e r r y a n t h o c y a n i n s ,t h e i r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b i o a c t i v i t i e s a r e r e v i e we d;t h e n e w me t h o d f o r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 f b l u e b e r r y v i n e g a r a n d i t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34卷第8期(总第248期)111 花青素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研究进展3孙建霞,张 燕,胡小松,吴继红,廖小军(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摘 要 花青素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现已发现其具有多种功能。

有关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研究报道很多,文中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花青素,提取,分离,纯化 花青素(ant hocyanins )又称花色素,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也称花色苷。

最早而最丰富的花青素是从红葡萄渣中提取的葡萄皮红,它于1879年在意大利上市。

花青素的结构母核是22苯基苯并吡喃阳离子,属于类黄酮化合物。

自然界已知的花青素有22大类,食品中重要的有6类,即矢车菊色素(cyanindin ,Cy )、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 ,Pg )、飞燕草色素(delp hin 2(peonidin ,Pn )、牵牛色素(pet u 2,Pt )和锦葵色素(malvidin ,Mv )[1],其结构如图1所示。

它们在植物可食部分的分布比例分别为50%、12%、12%、12%、7%和7%。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花、果实、茎、叶、根器官的细胞液中,分布于27个科,72个属的植物中[2]。

其中尤以葡萄皮、阿龙尼亚苦味果、黑醋栗、草莓、树莓、越橘等含量最为丰富。

图1 食品中几种重要的花青素结构 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廖小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511),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BAD27B03),国家863计划(2007AA100405)资助 收稿日期:2008-04-24,改回日期:2008-06-13 自然条件下游离的花青素极少见,常与一个或多个葡萄糖(gluco se )、鼠李糖(rhamnose )、半乳糖(ga 2lactose )、木糖(xylo se )、阿拉伯糖(arabinose )等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花青素,花青素中的糖苷基和羟基还可以与一个或几个分子的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等芳香酸和脂肪酸通过酯键形成酰基化的花青素[1]。

目前国内外有关花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青素资源分布的评价与资源库的建立、花青素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学研究、花青素的生理活性与功能研究、花青素的高效提取与绿色分离技术研究、花青素的结构稳定性与分子降解机制研究、花青素的应用与产品开发研究6个方面,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界中丰富的花青素资源。

本文重点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花青素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

112 2008V ol 134No 18(Tot a l 248)1 提取方法研究进展提取是分离、纯化和利用花青素的主要环节。

花青素提取方法是近年来花青素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一个方面,有关的研究报道较多,一些新的提取方法如微波、超声波、超高压等都得到了应用。

111 溶剂提取(solvent extraction)溶剂提取是花青素的常规提取方法,溶剂多选择甲醇、乙醇、丙酮、水或者混合溶剂等。

为了防止提取过程中非酰基化的花青素降解,常在提取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或者甲酸,但在蒸发浓缩时这些酸又会导致酰基化的花青素部分或全部的水解[3]。

另外,对于提取物中可能含有脂溶性成分的样品,需采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石油醚、乙醚等进行萃取[4]。

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且热溶剂容易造成花青素降解以及生理活性的降低。

国外提取花青素的传统方法是采用低温(4~8℃)或者常温(25℃)避光条件下1%HCl 甲醇溶液浸提16~20h ,或者采用015%、1%的三氟乙酸的甲醇溶液,4℃条件下浸提24h [6]。

考虑到食品中残留甲醇的毒性,也有用1%的HCl 乙醇溶液代替甲醇溶液[1,4]。

另外为了避免酰基化的花青素的水解,也可选择弱酸如酒石酸、柠檬酸代替盐酸[1]。

而国内则多采用热溶剂(50~70℃)浸提1~2h 的方式[7,8],溶剂可选择不同浓度的醇溶液或酸化的水溶液[7,8]。

112 加压溶剂萃取(pressurized solvent extraction ,PSE)加压溶剂萃取,又称加压液体萃取(pressurized liquid ext raction ,PL E )、快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 raction ,ASE ),它是通过外来压力提高溶剂的沸点,进而增加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萃取效率的。

目前PSE 技术对于食品中功能成分的提取主要集中在类黄酮、酚类物质以及其他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上。

该技术在花青素的提取方面也有报道。

Arapit sas 等人(2008)[9]采用此技术优化了紫甘蓝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最佳参数为:样品215g ,温度99℃,提取时间7min ,溶剂为V (水)∶V (乙醇)∶V (甲醇)=94∶5∶1。

113 超高压辅助提取(extraction assisted by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2008年Corrales 等人[10]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对葡萄中花青素的提取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与热(70℃)提取相比,高压(600M Pa )辅助提取花青素等多酚类的效率可以提高近50%,且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约为热浸提物的3倍。

同时发现,采用高压辅助提取比其他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酰化的花青素。

114 微波辅助提取(microw 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1986年Ganzleret 等人[11]首先报道了利用微波萃取从土壤、种子、食品、饲料中分离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样品制备新方法。

2007年,Sun 等人[12]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红树莓中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溶剂为浓度115mol/L 的HCl 和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体积比15∶85),提取液料比为5mL ∶1g ,提取时间为53min ,提取温度为71℃,提取次数2次,依此工艺,红莓花青素的提取得率为36319μg/g 鲜果。

115 超声波辅助提取(ultrasound assisted extrac 2tion ,UAE)超声波作为一种辅助提取手段主要集中在中草药成分、植物油、多酚、芳香成分、多糖以及其他功能成分的提取等研究领域。

2007年Chen 等人[5]以树莓为原料,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参数:液料比4∶1(mL ∶g ),提取时间200s ,超声波功率400W 。

2008年,Corrales 等人[10]开展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对葡萄中花青素的提取率影响的对比,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与热(70℃)浸提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花青素等酚类的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

2004年顾红梅等人[13]对紫甘薯中花青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也进行了研究,最佳提取条件为采用V (0.1%HCl )∶V (95%乙醇)=40∶60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40、在60℃下超声(40Hz )提取30min ,一次提取率可达到89145%。

116 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提取(extraction assisted by pulsed electric f ield)高压脉冲电场作为一种辅助提取手段,国内外已开展了对蛋白质、DNA 、多糖、谷胱苷肽、蛋黄卵磷脂、可溶性钙、多糖和酚类物质等成分的提取研究。

2007年L ópez 等人[14]在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发现,经PEF 前处理的葡萄皮能够增加整个酿造过程中酒的色度,花青素含量和总酚含量均比对照组高。

2008年Corrales [10]等人在对葡萄中花青素的提取研究中发现,与热溶剂(70℃)、高静压(600M Pa )浸提相比,PEF 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均具有较高2008年第34卷第8期(总第248期)113 的提取率,而且证明PEF 辅助提取适合提取单体葡萄糖苷形式的花青素,在进一步的抗氧化试验中发现,PEF 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其他提取方式。

张燕[15](2006)对PEF 辅助提取树莓中的花青素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PEF 能够有效提高树莓花青素的提取率。

117 亚临界水提取技术(sub 2critical w ater extrac 2tion ,SWE)在适度的压力下,将水加热到100℃以上、临界温度374℃以下的高温,水仍然保持在液体状态,它的极性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这种水称为亚临界水[16]。

K ing 等人[17]进行了亚临界水(水温为110~160℃)提取浆果(接骨木果、树莓、越橘、阿龙尼亚苦味果)果肉、果皮、果渣、茎组织中花青素的研究,与机械压榨、超临界CO 2等提取方法相比,亚临界水提取方法更有效,且提取物的成分、营养价值、抗氧化活性均优于乙醇提取物,并且高于沸点温度的亚临界水对提取物可以起到一种辅助杀菌作用。

2005年J u 等人[18]采用亚临界水和亚临界硫化水(subcritical sul 2f ured water ,SSW )对红葡萄皮中的花青素进行了提取研究,亚临界水和亚临界硫化水提取物(100~160℃)具有与传统热水或60%甲醇浸提物(50°C ,1h )相当甚至更高的花青素含量和ORAC 值(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

且亚临界硫化水提取物的花青素、总酚含量以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指数(ORAC 值)均高于亚临界水提取物,这2种方式的最佳提取温度分别为100°C 和100~110°C 。

同时发现虽然温度升高会使部分花青素降解,但提取物的ORAC 值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花青素的热降解产物也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2007年L uque 2Rodr íguez 等人[19]采用动态过热流体(乙醇2水溶液)萃取技术(superheated liquid ext raction )对葡萄皮中的花青素以及其他酚类进行了提取研究,优化了最佳提取参数:流体为体积分数018%的HCl 乙醇2水溶液(体积比1∶1),提取温度120°C ,时间30min ,流速112mL/min ,压力8M Pa 。

此法提取的花青素、总酚和黄烷醇含量分别为传统动态固液萃取的3、7和11倍。

118 超临界流体辅助提取(super 2critical fluid ex 2traction ,SCFE)SCFE 是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提取。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