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习题集答案(3)

《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习题集答案(3)

《预防医学》第三篇统计方法习题集·答案(供2016级护理学本科专业使用)预防医学教研室2018年9月第一部分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答案:E E D E A1.[参考答案]常见的三类误差是:(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

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

(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

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

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2.[参考答案]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靠性”。

(1)代表性:就是要求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符合总体的规定。

(2)随机性:就是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相同的几率被抽作样本。

(3)可靠性:即实验的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即由科研课题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所推测总体的结论有较大的可信度。

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只有观察一定数量的个体方能体现出其客观规律性。

每个样本的含量越多,可靠性会越大,但是例数增加,人力、物力都会发生困难,所以应以“足够”为准。

需要作“样本例数估计”。

第二部分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答案:A B D E B1.[参考答案]3.43+2.96+4.43+3.03+4.53+5.25+5.64+3.82+4.28+5.25 4.26 (mmol/L)10X==4.28+4.43 4.36 (mmol/L)2M==2.[参考答案](1)编制频数表: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表甘油三脂(mg/dL)(1)频数(2)累积频数(3)累积频率(4)110~222 125~466 140~111717 155~163333 170~276060 185~127272 200~138585 215~79292 230~59797 245~3100100合计100——画直方图:图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的频数分布(2)计算均数和中位数:(110 +7.5) 2 +(125 +7.5) 4 +(245 +7.53182.9(mg/dl)100X ⨯⨯⨯== )501000.53317015179.4mg/dl 27M P ⨯-==+⨯=()从上述直方图能够看出:此计量指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选用均数较为合适。

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医学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方差B. 标准差C. 均数D. 百分位数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医学研究中的常见随机误差来源?()。

A. 测量误差B. 抽样误差C. 实验设计偏差D. 仪器误差答案:C3. 在医学统计分析中,卡方检验主要用于()。

A. 比较两组连续变量的均值B. 比较两组分类变量的分布C. 检验两组数据的一致性D. 评估变量间的相关性答案:B4.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B. 评估变量间的关系强度C. 预测未来数据的趋势D. 以上都是答案:D5. 灵敏度和特异度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A. 治疗效果B. 诊断试验C. 预防措施D. 病因关系答案:B二、填空题1. 在医学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方差,标准差2. 医学研究中,为了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重复测量,随机化,盲法3. 医学统计分析中,用于评估两组连续变量间差异的非参数检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4. 逻辑回归分析可以用来处理变量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关系。

答案:线性,非线性5. 医学研究中,为了评估治疗效果的一致性,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

答案:Meta分析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通过使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解释临床数据,帮助研究者得出科学的结论。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统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如随机对照试验,以减少偏倚和误差。

其次,在数据收集阶段,统计学原理可以指导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缺失数据。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为了探索某一疾病在不同国家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是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所致,常用A、理论流行病学B、遗传流行病学C、描述流行病学D、移民流行病学E、血清流行病学正确答案:D2.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A、罹患率B、发病率C、患病率D、二代发病率E、死亡率正确答案:C3.某学者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选取了120例该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使用标准疗法的对照组,随访观察时,观察者与患者均不知道两组接受的措施,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60名患者中有40人有效,对照组60名中有20人有效,经统计学检查,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结果推出的结论为:A、资料不足,尚不能下结论B、该药对该疾病有效C、该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低于标准疗法的疗效D、标准疗法无效E、该药对该疾病无效正确答案:A4.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1.1)/万。

判断该市1983年乙脑的流行强度属于A、流行B、暴发C、长期变异D、大流行E、散发正确答案:E5.热射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A、机体蓄热导致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B、头部受强热辐射直接照射致脑组织水肿C、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D、外周血管扩张致脑供血不足E、机体脱水后补充大量淡水正确答案:A6.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A、容易出现失访偏倚B、相对于队列研究,样本含量要求很大C、相对于试验研究,不容易产生医德问题D、回忆信息时,易出现信息偏倚E、不能分析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正确答案:D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B、侧重研究传染病的流性特征和防治措施C、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D、只研究疾病的防治措施E、侧重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正确答案:C8.属于交叉设计对照和自身对照共同缺点的为A、仅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B、仅适用于病程长且病情稳定的疾病C、组间可比性差D、需要样本量大E、都能做自身前后比较正确答案:B9.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患者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这样在人群中A、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会升高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C、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D、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E、该病的发病率会上升正确答案:B10.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使下述哪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明显改变:A、地方病B、心脏病C、肿瘤D、传染病E、意外死亡正确答案:D11.男,45岁。

预防医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抽签的方法属于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二级抽样E、分层抽样正确答案:A2.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A、5%B、不能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C、97.5%D、95%E、50%正确答案:E3.正态分布是以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正确答案:B4.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首发于以下哪个国家A、中国B、英国C、美国D、日本E、墨西哥正确答案:A5.学习环境卫生的主要目的是()A、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E、认识全球环境问题正确答案:A6.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患率最高的为A、慢性阻塞性肺病B、高血压C、肥胖(不含超重)D、冠心病E、糖尿病正确答案:B7.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之一,现欲研究加拿大华人食管癌发病率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关系,并对疾病的分布作综合性描述,最适宜采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A、遗传流行病学B、横断面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移民流行病学E、出生队列研究正确答案:D8.变异系数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属于A、相对比B、动态数列C、集中趋势指标D、构成比E、率正确答案:A9.某医师用电针灸加中药治疗抑郁症病人,治疗16例15人治愈,用西药治疗23人,21人治愈,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用:A、Σ(A-T)2/TB、确切概率法C、Σ(|A-T|-1)2/TD、(|A-T|-1)2/TE、Σ(|A-T|-0.5)2/T正确答案:B10.对某高校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性质属于:A、现况调查B、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现场实验研究E、病例分析正确答案:A11.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传染病B、急性病C、慢性病D、常见病E、血吸虫病正确答案:A12.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是A、吸烟、饮酒、静坐生活方式B、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C、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D、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E、吸烟、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正确答案:E13.变异系数是A、描述计量资料绝对离散程度的指标B、描述计数资料各部分构成的指标C、描述计量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D、描述计量资料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E、描述计数资料平均水平的指标正确答案:D14.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包括,除了A、流行病学上安全B、感官性状良好C、净化消毒设施完善D、水量充足,取用方便E、所含化学物质对人体无害正确答案:C15.衡量一个地区防治结核病总效果,用该病的()更好A、死亡率B、以上都可以C、发病率D、患病率E、病死率正确答案:C16.《皇帝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的思想,从环境卫生的角度考虑,说明了()A、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B、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C、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D、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E、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正确答案:A17.定量资料,配对t检验的无效假设(双侧检验)为()A、μ1=μ2B、μ1≠μ2C、μd=0D、μd≠0E、μ=μ0正确答案:C18.关于标准差与标准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误可描述正态(近似正态)分布B、标准误是表示抽样误差C、标准误可用来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D、样本含量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越小E、标准差可反映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正确答案:B19.某病患病率指标是A、相对比指标B、构成指标C、绝对数D、动态数列E、频率指标正确答案:E20.欲研究某种药物对高血压病的疗效,临床观察300名病人的血压情况,确切地说,研究总体是()A、这种药物B、所有的高血压患者C、这300名高血压患者D、所有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E、这300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正确答案:D21.劳动强度过大,工作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姿势不良,劳动工具不合适,精神方面或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紧张,这样一些有害因素可统称为A、生物性职业有害因素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D、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E、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正确答案:B22.下列有关标准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卫生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2004~2005学年第(1)学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期末考试试卷(卫生统计学课程)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时间:200 年月日午—(北京时间)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A1、A2型题1. 某7人体重(Kg )资料分别为66 ,48,53,49,55,52,48,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A. B. 49.0 C. D . 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A. 极 差B. 四分位数间距C. 方差D. 标准差E. 变异系数3. 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ˆ 2.0 3.0yx =+,该回归方程表示x 每增加1个单位,y 平均增加几个单位A. 1B. 2C. 3D. 44. 设从5.11=μ的总体中作五次随机抽样(n =5),问哪一个样本的数据既精确又准确A. 8,9,10,11,12B. 6,8,10,12,14C. 6,10,12,14,18D. 8,10,12,14,16E. 10,11,12,13,145. 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A.散点图B. 直条图C. 百分条图D. 普通线图E. 直方图6. 临床上用针灸治疗某型头痛,有效的概率为60%现用该法治疗5例,问其中至少2例有效的概率约为A. B. 0.087 C. E. 以上都不对7.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A. 1,1,2B. 2,1,2C. 1,2,2D. 2,2,2E. 1,2,18. 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 分布,经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为:A. 18B. 9C. 3D. 81E. 279. 对于同一资料的直线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下列论断有几句是正确的相关系数越大,回归系数也越大。

相关系数与与回归系数符号一致。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一、最佳选择题(每题共有A、B、C、D,请选出最适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理论上,正态分布总体N(μ,σ)中有95%变量值X在______范围内。

A.x±1.96σB.μ±1.96σC.μ±1.96xD.x±1.96x s2.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样本含量n越大,则理论上____越小。

A.样本标准差B.中位数C.标准差的抽样误差D.第95百分位数3.血清滴度(X )资料常用几何均数表示平均水平是由于_____。

A.按等比级数分组B.X近似正态分布C.lg X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D.X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4.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

A.抽样误差更大B.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C.更充分利用数据信息D.更适用于分布不明及偏态分布资料5.标准正态分布是指。

A.N(μ,σ)B.N(0,0)C.N(1,1)D.N(0,1)6.以中位数表示集中趋势,资料。

A.不能用于正态分布的B.不能用于严重偏态的连续分布的C.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D.可用于任何一种属性(分类)7.直方图可用于。

A.2001年5种疾病发病率比较B.10个年龄组患病率比较C.身高和患病率的关系分析D.描述O型血者血红蛋白含量分布8.标准正态分布中,单侧u0.05值为。

A.1.96B.0.05C.1.64D.0.0259.随机抽查某地成年女子身高,算得均数x=160cm,标准差s=5cm,则可计算变异系数CV= 。

A.160/5B.5/160C.(160/5)cmD.(5/160)cm10.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1到1.96的面积为__%。

A.>95.0B.81.64C.84.14D.68.2711.如果一批数据全是负数,则。

A.x>0,s≥0B.s<xC.x<0,s<0D.s>x12.表示。

xA.总体均数标准误B.总体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C.样本均数标准误D.样本均数标准误的估计值13.实际工作中,两均数作差别的统计检验,要求数据近似正态分布及。

预防医学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预防医学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统计流行病部分自测题与答案统计学部分选择题:第十三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1.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2.对于由一个错误实验设计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其补救办法靠A.统计方法 B.数学方法 C.重做实验 D.重新设计,重做实验3.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4.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5.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其值可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B.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一定不会发生D.必然发生事件的概率为16.调查某地高血压患病情况,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结果在1000人中有10名高血压患者,990名非患者,整理后的资料是A. 数值变量资料B. 二项分类变量资料C. 有序分类变量资料D. 以上都不是第十四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2.变异系数越大,表示A.相对变异程度越大B.平均数越大C.标准差越小D.样本含量越大3.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A.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5.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A.统计量与参数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6.常用的平均数指标不包括A.算术平均数B.几何均数C.均数D.极差7.常用离散趋势指标不包括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 50P8.下列有关中位数(M )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B.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位次居中的观察值C. n 为奇数时,M=2/)1(+n XD. n 为偶数时,M=()12/(2/++n n X X )/29.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排除了有关疾病等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C.习惯确定只包含95%或99%的人的界值D.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限或双侧界限10.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四分位数间距=P 75-P 25B.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C.四分位数间距即中间50%观察值的极差D.可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11.正态分布的资料有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B.算术均数=中位数C.几何均数=中位数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12.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A.μ+1.96σB.μ-1.96σC.μ+2.58σD.μ+1.64σ13.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参考值范围一般指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14.某病患者5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8,5,10,>13,则平均潜伏期为A. 5天B. 8天C. 6~13天D. 11天15.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在区间(-2.58,0)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A. 45%B. 47.5%C. 49.5%D.49.95%16.测得200例正常人血铅含量(g g 100/μ)为X,令Y=log(X),Y 服从正态分布,则该地区正常人血铅值的95%上限为: A. Y S Y 96.1+ B. Y S Y 645.1+ C. )96.1(lg 1Y S Y +- D. )645.1(lg 1Y S Y +-第十五章 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1.已知A 药对某病有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医学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主要用来描述()。

A. 总体参数B. 样本数据C. 个体差异D. 随机误差答案:B2. 在医学研究中,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样本量B. 控制偏倚C. 减少随机误差D. 提高治疗效果答案:B3. 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卡方检验是合适的?()A. 比较两个连续变量的均值B. 比较两个分类变量的分布C. 检验一个连续变量的方差D. 检验两个样本的一致性答案:B4. 在医学统计分析中,多元线性回归可以用来评估()。

A. 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B. 两个或多个变量对一个变量的影响C. 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D. 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答案:B5. 以下哪项是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疾病发生率B. 疾病死亡率C. 疾病预后D. 疾病流行趋势答案:A二、填空题1. 在医学统计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

答案:方差2. 为了减少样本误差,提高统计效能,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分层随机抽样3. 在医学研究中,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

答案:独立样本t检验4. 用于评估医学治疗效果的统计指标是________。

答案:治疗效果差异5. 用于描述个体在群体中的分布情况的统计图表是________。

答案:直方图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医学统计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统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正确设计研究方案,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其次,通过统计分析,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疾病风险和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再次,统计学还能够识别和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误差,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统计学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尤为重要,它能够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A.个体B.病人 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 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E)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D.慢性病 E.血吸虫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A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A.空气 B.水C.森林D.土壤E.食物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D.迟发性反应E.致敏作用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D.协同作用E.拮抗作用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D)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B.烟尘和二氧化碳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E.砷化物和硫化氢5.飘尘的直径在( C )A.100微米以下B. 10微米以下C. 5微米以下D. 1微米以下E. 0.4微米以下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A.扩散 B.沉降 C.转移D.氧化E.植物吸收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 B )A.肺泡 B.上呼吸道C.细支气管D.毛细支气管E.食道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B )A.江河B.泉水 C.雨雪水D.井水 E.湖水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A.扩散 B.沉降 C.转移D.氧化E.植物吸收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 B )A.肺泡B.上呼吸道 C.细支气管D.毛细支气管 E.食道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A)A.黑脚病B.氟骨症C.斑釉牙D.甲状腺功能低下 E.甲状腺肿大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E)A.生活污染 B.工业污染 C.交通污染D.农业污染E.以上都是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B)A.CO2B.SO2 C.COD.PAHE.光化学烟雾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 B)A.CO2 B.SO2C.COD.PAH E.光化学烟雾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A )A.二氧化硅 B.锰烟 C.木尘D.二氧化硫E.锌烟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 D)种。

A.100 B.105C.110D.115 E.1205.职业病诊断应由( B)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A.2B.3 C.5 D.7 E.96.-----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 C)A.病史 B.体格检查结果 C.职业史D.生产环境监测结果 E.实验室检查结果7.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 E )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监督所D.卫生行政部门 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8.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 A )数量。

A.脂肪B.总热能 C.蛋白质D.脂肪与总热能 E.脂肪与蛋白质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 C )%左右。

A.30 B.40 C.50 D.60 E.7010.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 A )A.接触机会 B.接触方式 C.接触程度D.接触的水平E.接触的吸收11.下列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A ) A.亚硝酸钠 B.苯胺C.一氧化碳D.笨肼 E.丙烯醛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A )A.职业性 B.污染性C.生活性D.药源性 E.母源性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 D )A.点彩红细胞增多 B.网织红细胞增多C.多嗜性红细胞增多 D.干扰卟啉代谢 E.红细胞脆性增加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A )A.职业性 B.污染性 C.生活性D.药源性E.母源性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 D )A.点彩红细胞增多 B.网织红细胞增多C.多嗜性红细胞增多 D.干扰卟啉代谢E.红细胞脆性增加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A)A.有机盐 B.蛋白质 C.无机盐D.脂肪 E.碳水化合物3.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E )A.蛋白质的含量 B.蛋白质的消化吸收C.蛋白质的利用D.氨基酸模式 E.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4.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A )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B.亚油酸.C亚油酸和α亚麻酸D.α-亚麻酸E. 花生四烯酸7.奶类含量低的营养素是( B )A.钙B.铁C.蛋白质D.脂肪E.乳糖8.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A )A.副溶血性弧菌 B.沙门菌C.大肠杆菌D.葡萄球菌 E.肉毒梭菌A.夜盲症 B.坏血病C.佝偻病 D.贫血 E.脚气病问题(18~20)18.长期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是( A)19.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是( B)20.长期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疾病是( C )21.长期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疾病是( E )A.粮谷类 B.豆类 C.动物肝脏 D.奶及奶制品 E.蔬菜、水果问题(22~25) 22.钙的最好来源是( D)23.优质蛋白的最好来源是( B ) 24.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是(E)25.我国居民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A )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D )A.吸烟、饮酒、饮食、运动B.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C.病从口入、不良嗜好、品德败坏、屡教不改D.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 E.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保健服务设施差、服务低2.家庭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影响,在于(E )A.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B 影响疾病的治疗、转归 C.家庭成员健康信念相互影响D.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健康E.以上各条均影响家庭成员健康5.健康促进的概念为(A)A.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相关组织、政策及经济干预的综合B.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D.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E.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 6.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为( C )A.控烟、控酒、控高血压、控爱滋病、控性病B.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人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中西医结合C.制定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务方向D.以农村为重点、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E.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健康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7.健康促进的核心是( E )A.教育B.行为改变C.增权 D.环境改变 E.社会干预8.以下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 E )A.适量运动 B.饭前便后洗手 C.戒烟 D.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E.求神拜佛8.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并不是指( A)A. 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疗其全部己有的疾病 B. 卫生保健进入家庭学校工厂和社区C. 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D. 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间,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E. 通过所有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使他们在能接受和能提供的范围内,享受到基本卫生保健11.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事业重点选择上,要把( A)A. 农村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B.城市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C. 西部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D. 中西部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E. 西部和东北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12.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服务模式上,强调( B)A. 积极发展医疗专科服务B.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C. 积极发展综合三级医院服务D. 积极发展优质门诊服务E.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医疗服务13.下面哪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D)A.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B.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C. 基本治疗D. 专科医疗4、可接触硫化氢的作业AA、制革B、电镀C、喷漆D、补牙E、炼焦7、慢性汞中毒无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A、神经衰弱综合征B、口腔炎C、震颤D、易兴奋症E、腹绞痛(考)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的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饮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流行病学安全、感官性状良好、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

菌落总数≤100CFU/m;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与水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0.3mg/L,管网末梢水中≥0.05mg/L职业病的诊断原则?①职业史:职业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②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为支持诊断寻求佐证③临床表现:特别要了解症状发生与接触有害因素之间的时序关系④实验室检查:接触性生物标志和效应性生物标志(考)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慢性中毒①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周围神经病、铅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损害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②消化系统: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隐痛、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者可见蓝灰色“铅线”;中度以上中毒病例可出现铅性腹绞痛③血液系统:血红素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导致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④其他:肾脏受损(考)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①易兴奋症:早期主要表现为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继之出现情绪和性格改变。

②震颤:汞毒性震颤即为意向性震颤,即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些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而在安静或睡眠时震颤消失。

③口腔炎: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牙龈胀痛、发红、感染溢脓,可见汞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