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知识
戏曲的相关知识

6.戏曲的历史和地位:戏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戏曲在中国社会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念、做、打、舞五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下面是戏曲的一些相关知识:
1.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主要分为京剧、豫剧、黄梅戏、昆曲、评剧、河南坠子等多种类型。
2.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表演时需要进行唱、念、做、打、舞五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其中唱指的是唱腔,念指的是念白,做指的是角色的表演和动作,打指的是音乐的演奏和打击乐器,舞指的是角色的舞蹈动作。
3.戏曲的角色类型:戏曲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几种类型。其中生角色通常扮演男性角色,旦角色通常扮演女性角色,净角色通常扮演武将或官员等,末角色通常扮演小角色,丑角色则是戏曲中的喜剧角色。
4.戏曲的服装和化妆:戏曲的服装和化妆非常精美,通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准备。不同类型的戏曲角色有不同的服装和化妆要求,比如京剧中的花脸、老生等。
戏曲的知识

戏曲的知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1. 分类:戏曲大致可以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等多个剧种。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起源:戏曲起源于民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经过演化、发展,戏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表演形式:戏曲是综合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器乐、戏服等元素。
演员以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剧情,通过特殊的音乐和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4. 传承与发展:戏曲一直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剧种和流派。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戏曲,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了对戏曲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5. 著名剧目:戏曲有许多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桃花扇》等。
这些剧目在戏曲演出中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6.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戏曲在表演方式、唱腔和曲调上都有各自的特色。
如京剧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而越剧则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总之,戏曲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和文化。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戏曲基本概念
1、戏曲的定义及特点
2、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3、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传统
4、戏曲的艺术表达和特色
二、戏曲的历史发展
1、中国戏曲的起源和演变
2、戏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阶段
3、戏曲的影响和传播
三、戏曲的基本功法
1、唱腔的表演技巧和特点
2、表演动作和身段的基本动作
3、表演台词和声音的技巧
4、舞台表演和布景的要求
四、京剧、越剧、评剧等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和表演技巧
1、京剧的特点和魅力
2、越剧的表演艺术和传统
3、评剧的表演传承和流派
4、湘剧、黄梅戏等其他重要戏曲剧种的特色
五、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
1、名家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点
2、经典剧目的故事情节和演出特色
3、名家演出的经典唱段和表演技巧
4、名家角色扮演的表演技法和形象塑造
六、戏曲的传承和创新
1、戏曲的非遗文化保护和传统传承
2、戏曲的现代演艺市场和表演形式
3、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和推广模式
4、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方向
七、戏曲的相关知识
1、戏曲的音乐和乐器
2、戏曲的服饰和化妆
3、戏曲的表演道具和舞美
4、戏曲的文学创作和曲艺变化
八、戏曲与现代社会
1、戏曲艺术与当代文化
2、戏曲剧目在当代社会的表演意义
3、戏曲表演在当代市场的推广和接受程度
4、戏曲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戏曲手写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戏曲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基本功法和主要剧种的演出特点、名家剧目的解读和分析、戏曲的传承和创新、戏曲的相关知识以及戏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下是戏曲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戏曲的分类戏曲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沪剧、粤剧等。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地区,流行于北方地区。
京剧以唱功、功夫为主要表演方式,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
京剧的表演服饰、化妆和音乐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2.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强调唱腔的表现力和唱腔技巧,以及角色的精神内核。
3. 越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浙江地区。
越剧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以其细腻的唱腔、灵动的表演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4. 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剧种之一,以说唱、打击乐器等表演形式著称。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5. 黄梅戏: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湖北黄梅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域。
黄梅戏以唱腔为主要表演方式,音乐节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
6.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说唱、念白为主要表演形式。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语言清晰,表演技巧独特。
7.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区流行的一种戏曲剧种,以粤语为演唱语言,表演形式以唱、说、做、打为主要。
二、戏曲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演员在表演中需要通过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巧。
1. 唱: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唱腔和音乐技巧,通过歌唱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唱腔进行表演。
2. 念:念是戏曲表演中的朗诵形式,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轻重缓急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

戏曲的基本知识大全1. 中国曲艺中国曲艺,又称民间曲艺,是中国文化符号,指在中华大地上演唱、演奏的由民间传承而来的文艺活动,又称为民间音乐,古老而高雅,是传承自古今的、最为普遍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
它的传承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关抒情婉转、心情多变的滋味,流传至今。
2. 京剧京剧,即京戏。
它属于中国表演艺术的顶端,也是话剧的主流剧种,始于1644年明末清初,也就是明末“宣德元年”(也就是1644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
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并结合当地方言演出形式而形成的一种集歌舞、器乐、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的文剧形式,集曲艺、杂剧、话剧、武术于一体,并吸收古代汉剧和杂剧的精华,形成具有特色的独特表演形式。
3. 清代鼓曲清代鼓曲,同京剧一样是出自明末清初,不同的是它更多使用鼓乐演奏,整套曲调更为激情昂扬。
据考证,清代鼓曲是由宋朝传入江南地区,发展壮大,历经以后到明末清初才进入北方多地。
清代鼓曲不仅集元中乐、西安乐、邹乐等多种本地乐种之大成,更是交融着当地民歌、业州调、秦腔的独特表现能力,加之节奏较为明快,易于吸引观众情感,早已成为地方上的表演艺术完美结合体。
4. 越剧越剧是中国古老戏剧之一,起源于明朝,最初发展于浙江沿海地区,因出自越国而得名。
越剧融合了大量汉越文化元素,把汉族湘口腔、文字、音乐、歌剧,以及黄梅戏、豫剧、京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武艺术新风格,并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表演艺术之一。
5. 民歌民歌,是由广大劳动群众所创作的现代民间音乐,又称歌舞,原先随着歌声演唱,后者也善于演奏。
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活泼节奏以及鲜活的话语,把所有民间文化历史经验集中表现出来,入乡随俗,散漫于各地,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民歌文化,也是广大群众最直接、最机敏的表达方式。
6. 童谣童谣,也叫作童谣歌,是一种最早发源于古代民间的多声部歌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以下是一些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1.戏曲的起源和历史: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在发展过程中,戏曲受到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艺术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戏曲的种类: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其中,京剧、豫剧、越剧等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剧种,被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3.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表演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
戏曲表演中有四个基本行当:生、旦、净、丑,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程式和技巧。
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4.戏曲的音乐和唱腔:戏曲的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
声乐部分主要是演员的唱腔和念白,器乐部分则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唱腔特点,这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戏曲的服装和道具:戏曲的服装和道具也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戏曲服装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也与戏曲的表演内容紧密相关。
而道具则用来辅助演员的表演,营造出更加逼真的舞台效果。
6.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戏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和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的观众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通过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戏曲知识点总结

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戏曲是一种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演艺形式。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最早的戏曲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逐渐形成。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起源于清代,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黄梅戏:黄梅戏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由湖北省黄冈地区的地方戏发展而来。
黄梅戏以其柔和、细腻的表现方式,以及温婉典雅的唱腔而著称,被称为“江南第一声”。
3、越剧:越剧是中国戏曲的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上海地区,以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形式和细腻婉转的唱腔而闻名于世。
越剧以其浓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细腻的表演技巧,被誉为“东方曼妙之声”。
4、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粤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方式和独特的音乐特色而著称,被誉为“南国昆曲”。
5、豫剧: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清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豪放、激昂的表演形式和浑厚、深沉的唱腔而著称,被誉为“中原昆曲”。
6、秦腔、沪剧、晋剧、川剧、湘剧、闽剧、滇剧等,各地戏曲剧种在不同地区形成并发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戏曲文化。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中,戏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演艺形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戏曲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瑰宝。
二、戏曲的表演形式1、唱、念、做、打:唱指由主要角色演员用唱腔来表演,念指对白的念白表演,做指角色的身段动作表演,打指表演中使用的击打动作,包括武打和打击乐器。
这四种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基本要素,也是戏曲艺术的核心。
2、唱段、念白、大面、小面:唱段是戏曲中由主要角色演员演唱的乐曲,念白是角色之间的对白表演,大面是全体演员演出的大型场面,小面是由少数演员演出的小型场面。
戏曲的相关知识

戏曲的相关知识戏曲的相关知识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形态多样的表现形式。
以下是关于戏曲的一些相关知识:一、戏曲的分类戏曲的分类主要根据地域和表演形式来划分。
按地域分类,中国传统戏曲主要分为四大类:京剧、豫剧、越剧和粤剧。
按表演形式划分,则可分为文戏和武戏两大类。
1.文戏文戏是指以唱、念、做等方式表演的戏曲形式。
代表性的文戏包括京剧、昆曲、黄梅戏等。
文戏的表演形式考究,需要演员们在唱腔、音乐、舞蹈、唱词等方面都有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
2.武戏武戏是指以跑、跳、打、闪、招等方式表演的戏曲形式。
代表性的武戏包括越剧、昆曲等。
武戏的表演形式更加强调肢体语言和动作的规范和精度,需要演员们掌握一定的武打技巧。
二、戏曲的表演特点戏曲的表演特点主要有唱腔、音乐、表演和舞蹈四个方面。
1.唱腔唱腔是指戏曲中的唱唱腔,代表了唱词的旋律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戏曲类型拥有独特的唱腔,例如京剧的“三板”、“四板”、“二黄”等,越剧的“鲁藤”、“大调”、“小调”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唱腔。
2.音乐音乐是戏曲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营造出戏曲的氛围和场景。
音乐包括器乐和歌舞乐两种类型。
器乐主要表现出不同角色的心情和个性,歌舞乐则主要表现出舞蹈和唱腔中的旋律和动作。
3.表演表演是戏曲的核心,是演员将角色与观众沟通的桥梁。
表演需要演员们具备高超的演技和形象塑造能力,能够通过言语、肢体语言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4.舞蹈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营造出戏曲的氛围和场景。
舞蹈既表现了角色的情感,也体现了他们的修养和气质。
三、戏曲的历史戏曲的历史起源自中国古代的雅乐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了戏曲这一形式。
戏曲在元代出现,经过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改革,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艺术之一。
在申遗中,京剧、昆曲、粤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秦腔等中国传统戏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正变得越来越活跃并仍在不断创新,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
越
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
剧
等特色剧种之大成。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 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
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
昆 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唱腔圆润柔美, 曲 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
伴奏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代表作:《牡丹亭》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是
豫 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建 剧 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史略》 2、《中国戏曲》 3、《中国戏曲文化》 4、《关于中国戏曲面临的难题》 5、《论方言声调与地方戏曲调的互动关系》 6、《戏曲声腔的传播》 7、《谈谈地方戏的语言研究》 8、《、老旦等
戏 曲
净:俗称花脸
常
识
丑:文丑、武丑
脸谱一般用于净、丑
3、脸谱
其颜色具有象征意义
戏
红色象征忠烈正义,是以关羽为根据的;黑色象征鲁莽直率,
曲
是以张飞为根据的;水白色象征阴险疑诈,是以曹操为根据
常
的;油白色象征飞扬肃煞,是以马谡为根据的;紫色象征刚
识
正稳练,是以徐延昭(《大保国》、《二进宫》)为根据的;
曲 艺 术
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 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
特
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
色 • 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
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
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
色。
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借以表现俯身闻花,但表
演中并没有真正的 鲜花。
程式化
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
戏 曲 艺
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 形成的。
术
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
特
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
色
戏曲的表演程式不限于表演身段,大凡剧本
形式、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
个方面带有规范性的表现,形式,都可泛称
中国戏曲
戏曲是一种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 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充分利用舞台手段,具有综 合性、虚拟性和程式化特征的艺术表演。
1、清代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
2、程砚秋《戏曲表演的基础──“四功五法”》;“中国戏曲(京剧或其他地 方剧)的表现形式,它是根据舞台形式而组成的,基本上是一种歌舞形式, 它是要通过综合行的唱、念、做、打的手段,在固定范围的舞台上反映历 史的或近代的广阔生活。” 3、
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
方言影响戏曲剧种的风格。
(1)阻碍因素 戏曲的流传使其走出了原始方言区,若运用乡音方言则会影 响方言区外观众对戏曲艺术的领悟理解。因而完全采用方言 表演是不可能之事。即使是原始剧目的表演,演员在唱念中 舍弃一些方言中过于俚俗的土语土音,戏曲中词汇也会更多 融入书面语。
戏 (2)地方化
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 的艺术魅力。 代表作:《朝阳沟》
晚清形成于河北唐山,由河北东部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
评 剧
成,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 之新 意,因而被称为“评剧”。音乐曲调流畅自然,伴奏器乐以板胡
为
主,语言通俗,有大众化特色。 京代剧表是作中:国《的杨“三国姐粹告”状,》已有200年历史。它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
戏
(2)各个地方剧种都是在方言的基础上滋生出各种风格的声
曲 腔音乐。
的
“昆山腔”、“秦腔”等是对戏曲声乐的地域特色的概括,其实质
产
是地域语言的语音特色,所以丰富的地方戏曲腔的产生都是由
生 于方言的歧异产生的。
越剧是在嵊州语音的基础上形成的唱腔艺术。昆曲的语音基
础是吴侬软语。黄梅戏最初是用安徽安庆语言歌唱、说白,
(1)戏曲的衰落
(2)普通话与方言
戏 曲 1)普通话在全国的大力推行。 的 戏曲“以字行腔”,戏曲的通语化不能照搬普通话的声韵调。 未 方言腔调的保留,其实是保留了地方语音色彩和个性化的声腔音乐。 来 2) 方言很长时间内不会消失。
方言在艺术表演上上有着其独特魅力。
(3)戏曲未来
梅兰芳:“运用、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的传统技巧 和形式”“根据技巧的表现原则来创造适合现代人物 的新唱腔、新格式、新手段和新程式来”
郎如豹》)为根据的;金银色象征神佛精灵,是以达摩和金
翅鸟为根据的。”
(《翁偶虹戏曲论文集.脸谱艺术》)
服装: “宁穿破,不穿错”
(1)式样
(2)颜色
4、行头
(3)花纹
道具:
戏 曲
(1)帮助刻画人物 (2)用作舞蹈工具
常 识
(3)表现时间、地点
(4)用作背景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戏具谓之行头。 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曲 由于某种戏曲在不同地域表演,其腔调逐步受当地语音的影响而
的 发生变化,语音的变化就必然带来字音调值的差异,这就对咬字
流 行腔和演唱风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逐渐形成地方性差异。
传
马骥德《曲律》“声各小变,腔调略同”。
(3)通语化 历史上,我国戏曲艺术一直在试图摆脱方言的束缚而寻求更 大的发展空间。 “南音以土音杂之,只可施之一方,不能通之天下”,因而随着昆曲在 全国各地的流行,在戏曲语言上向南曲作家与演员提出全域性的要 求,即作家所作的曲文与演员的唱、念语音必须采用天下通行语,为 各地观众能够听懂接受。
5、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
宋元南戏
戏曲历史 元杂剧
明清传奇
《张协状元》 《窦娥冤》 《牡丹亭》
近 现
京剧及地方戏曲
代
戏曲种类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比较流行著名的 剧种有: 秦腔、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越调、曲剧、昆曲、粤 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 河北梆子、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等。
戏曲
戏 曲 统称在中国境内繁衍、存在着的各地区传统戏剧样式。
1、宋代始有“戏曲” 这一称谓: 南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
2、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宋有戏曲”。
3、清代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 元代始也。 ”
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必合言语、动作、歌唱 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意义之始全。 ”
之为程式。
戏曲研究
文学
音乐
戏曲
语言
美学
戏曲与方言
1、戏曲的产生 2、戏曲的发展 3、戏曲的未来
(1)任何一种戏曲,其起源都局限于一定地域,采用当地的 方言、当地的民间歌舞而成。戏曲起源于地方方言。它的创作 者、表演者与观看者都是属于同一方言区,戏曲最初的音韵、 词汇、语法都是与当地方言深层契合的。
粉色象征忠勇暮年,是以杨林(京剧《三家店》《秦琼表功》
中人物)为根据的;黄色象征枭勇凶暴,是以典韦为根据的;
蓝色象征刚强骁勇,是以窦尔墩(《连环套》、《盗御马》)
为根据的;绿色象征顽强暴躁,是以青面虎(《通天犀》,
又名《雪溅万花楼》中侠士许起英)为根据的;灰蓝色象征
老年残暴,是以郎如豹(“八大拿”中《黑海坞》,又名《拿
京 种之一,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 剧 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
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用胡琴和锣鼓、京二胡、
月琴等伴奏。
经典:《霸王别姬》
唱:唱腔技法
念:念白
戏
1、四功
曲
做:身段和表情
常
识
打:武打动作
生:老生、小生、武生
旦:正旦(青衣)、闺门旦、
代表作:《梁祝》
黄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 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
梅
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戏
代表作:《女驸马》
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 称“昆山腔” 。昆曲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 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雅华美,
综合性
戏曲是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戏 曲
中国戏曲集文学、音乐、美术、
艺
舞蹈、武术等于一身,是世界
术
剧坛上综合化程度最高、构成
特
要素最为复杂的古老戏剧样式。
色
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全
面运用歌、舞、说、研等艺术
表现手法,充分利用舞台手段。
虚拟性
•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
戏
理的灵活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