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预测:哲理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
2020年高考作文哲理素材五篇

2020年高考作文哲理素材五篇2020年高考作文哲理素材篇一李冬梅有个人一直运气不佳,屡屡失败。
于是他对众人发誓,一旦功成名就,就卖掉自己的房子,将卖房所得都捐给穷人。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命运真的出现了转机,他很快就飞黄腾达了。
他想起自己的誓言,但他并不想失去那么多钱。
一番冥思苦想后他终于想出一条“妙计”——打了一则售房广告。
广告中称,他欲出售房屋一套,但要和一只猫一起捆绑出售。
房子售价一个银币,猫售价一万个银币。
很快就有一位买主上门买下了那套房子和那只猫。
售房所得的一个银币,他捐给了穷人,而卖猫得到的那一万个银币,他則心安理得地收入囊中。
生活中,如此君者并不罕见。
2020年高考作文哲理素材篇二玖玖乾隆刚登基,左都御史孙嘉淦便上书劝谏,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清代第一奏折”的《三习一弊疏》。
所谓“三习”,是说人为官时间久了,往往不由自主地生出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
耳习:耳朵听惯了奉承话而讨厌逆耳之言。
目习:眼睛看惯了讨好的行为而讨厌耿介之举。
心习:内心习惯了温顺服从而讨厌违抗拒绝。
孙嘉淦还详细分析了“三习”日积月累的养成过程。
耳习——开始时仅仅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顺耳的话也不爱听,最后连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都不行。
目习——刚开始是排斥不礼貌的人,而后讨厌那些对自己敬而远之的,再后来连对自己尊敬但不会办事的,都觉得厌烦了。
心习——原本认真地工作,可时间一长,便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再后来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都觉得准确,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产生。
“三习既成,乃生一弊。
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
”这就是“三习”导致的恶果。
《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可见这“一弊”的危害性有多大。
孙嘉淦切中了历朝历代兴衰的要害。
乾隆将他的奏折宣读于朝堂之上,与众大臣共勉。
2020年高考作文哲理素材篇三卡夫卡我爱一个姑娘,她也爱我,但我不得不离开她。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负重前行,强我中华

【导语】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实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作文在高考语文占分高达60,超过了整个语文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视,把握每一次写作文的机会。
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学写的,再来和自己对比一下,找找差距,继续加油。
【篇一】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负重前行,强我中华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凉山火灾后,人们自发送给当地消防部门各种礼物。
中国消防微博官宣“收到的匿名快递,谢谢你,我连盒子都舍不得扔。
”②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的奇迹。
③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19时,巴黎圣母院失火,塔尖毁之一炬,全世界为之惋惜悲鸣。
④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
⑤公交调度员王刚通过社交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
⑥中国领导人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您当选中国领导人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
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点评】负重前行,强我中华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的奇迹;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英雄华发只为金瓯无缺。
他们不惧艰难险阻,承担责任,用智慧和汗水抵挡困难。
领导人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彰显了一种博大胸怀,体现出大国领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矢志不渝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起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负重前行,让中国更强。
2020年高考作文十大预测与审题立意指导

2020年高考作文十大预测与审题立意指导预测一:理想信念题目1:追求一个人活着,必须要有所追求,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尽情地挥洒青春的激情。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分论点:有所追求,生活才会充实而有意义。
有所追求,人的潜力才会得到更好的挖掘。
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和阻碍,需要我们克服困难,通过努力达成追求。
题目2:理想与现实人们总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实达成理想。
分论点:拥有理想,但不沉溺于幻想。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
把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奋进,将改变现实达成理想。
题目3:毅力毅力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基石。
分论点:毅力是一块坚硬的盾牌,能为你抵挡失败的恐惧。
毅力是一挂警钟,促你时刻奋进毫不懈怠。
毅力是一盏指航灯,在茫茫旅途中给你指明成功的方向。
题目4:奋斗通过奋斗,才能征服困难,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分论点:只有努力奋斗过,才能迎来最后的成功。
只有努力奋斗过,才能感受生命的精彩。
只有努力奋斗过,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题目5:勤奋门德捷也夫说: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终身勤奋。
理想使人生活有目标,勤奋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
分论点:天才始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勤奋并不等于蛮干,只有方法适当,才能成功。
题目6:拼搏拼搏是一种进取和抗争的精神,它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实现理想的动力所在。
分论点:拼搏可以化逆境为顺境。
拼搏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
拼搏可以使人的生命价值更高尚。
题目7:信仰人活着就需要信仰。
有了信仰,再大的难事也有了坚持到底的理由。
有了信仰,就有了坦然面对的勇气。
有了信仰,就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安静。
题目8:行动理想要想变成现实,还要依靠切实的行动。
唯有行动起来,才能早日到达理想的彼岸。
分论点:行动是达成理想的必经之路。
有积极的行动,不断勇往直前的人,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行动可以带你走出困境,而面对危机毫无作为,则只能走向失败。
预测二:人生价值题目1:舍与得人生路上,我们必须学会舍与得。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玩物,不丧志范文

玩物,不丧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玩物丧志,人们耳熟能详,用来告诫、提醒那些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的人,不要因此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作家刘墉说,玩物丧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因为许多人由玩物的嗜好,进而成为行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又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玩物,不丧志“玩物丧志”用来提醒警告人们不要因玩物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而刘墉认为正是因为玩物,很多人成了行家。
对此,人们莫哀一是,议论纷纷。
我认为,“玩物丧志”所能鞭策人们在认真研或学习的过程中专心致志,九死不悔。
亦能提醒人们玩物,丧志了没。
所以我说,玩物,我们不丧志,我们要辨清方向,进而判断丧志与否。
我的偶像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我们有时需要崇拜它,有时需要打破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我的偶像她,是我六岁那年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是硬"逼"着我将她视为""的"法西斯";她,是陪我度过我学习生涯中的小老师;她,更是我心中真正的偶像!当别的与我同龄的小孩子在外面玩时,我却被她留在家中做我的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有时甚至是在下课期间;当别的孩子在看着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时,我却被她留在书店读我的枯燥无味的文学名着;当他们在用电脑听歌、玩游戏时,我却只能用它查自己所需的资料。
一年又一年,十二年之后,回首看,发现她给我的在用"逼迫"浇灌着的所种的成长之树的上面结满了充满意义的果实。
正处于充满叛逆的青春期的自己,可谓"天不怕,地不怕",遇到她。
却只能乖乖听话。
虽然她对我的严厉近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是,她对我所做的一切都能让我每次受到她不经意的过分要求时将怒火压下,用感恩取代。
2020届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论语》仁以为己任”及范文

2020届高考作文题目预测“《论语》仁以为己任”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苟无孔子及《论语》,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梁启超材料二: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化,看见的确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杨绛材料三:吾尝细读《论语》,精读《论语》而咀嚼之,觉得圣人无一句话不幽默——林语堂材料四: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余秋雨每位文学大家都同一本书得到的都是不同的收获。
对《论语》你是怎么看的,发表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请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升格作文】仁以为己任,天下则大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阅读《论语》的体会,题目是:《仁以为己任,天下则大同》。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中华五千年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还是近现代,我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奉行着一种思想:即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它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史。
《论语》中,“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道尽了古今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以仁为己任,天下则大同。
这部思想史,不同的人,读了它的感受都不同,汲取的力量也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的教化作用,美德的最高范本。
初读《论语》的时候,我遨游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句一句话中洋溢着“仁”的气息;一个个弟子的言行,栩栩如生。
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看到了圣贤积极入仕,效忠君主,爱护百姓的远大政治抱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是孔子对天下施行道义的殷切希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情怀……《论语》所传达的“仁”的思想,对历朝统治者和百姓,皆有教化作用。
因此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有了更深的感悟。
再读《论语》,已超越了感受阶段。
其实,《论语》中蕴含的“仁”的思想,成为后世人为官做事的基本准则,成为一种时代的文化精神。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还是利己

2020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还是利己【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
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
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
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
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
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之水 润己之心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之水润己之心【导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
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
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
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
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
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2020高考作文预测:哲理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

2020高考作文预测:哲理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所谓哲理,即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智慧。
命制哲理类作文,命题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呈现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现象等,对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进行考查。
哲理类作文在高考中多以故事、寓言、哲理小诗等形式命题,意蕴深厚,哲理性强。
考生要想挖掘出切合题意的哲理,就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材料特点,确定相应的方法去审题。
1.由果溯因,选定最佳立意哲理类作文中,有一类材料是通过一个故事对某一生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叙述,其语言虽平实,但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针对此类题目,审题立意时要先弄清故事的主旨,可通过“由果溯因”发问的形式来探究故事的本质。
可以这样发问:“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或“谁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解决了,观点也就有了。
每一个“为什么”都可能有几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就是一个立意点,最后通过比对筛选,选出最切合题意、最有心得的一个来写。
唯其如此,才能对生活事件或社會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才能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哲理,从而写出深意。
如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提出了一个问题:战机防护应加强幸存飞机弹痕多的地方,还是弹痕少的部位?审题时,可采取“由果溯因”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因果分析:为什么英美军方的做法是错误的?为什么沃德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人们习惯运用惯性思维,调查的是返航飞机,而忽略了被击落的飞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作文预测:哲理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范例所谓哲理,即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智慧。
命制哲理类作文,命题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呈现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现象等,对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进行考查。
哲理类作文在高考中多以故事、寓言、哲理小诗等形式命题,意蕴深厚,哲理性强。
考生要想挖掘出切合题意的哲理,就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材料特点,确定相应的方法去审题。
1.由果溯因,选定最佳立意哲理类作文中,有一类材料是通过一个故事对某一生活事件或社会现象进行叙述,其语言虽平实,但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针对此类题目,审题立意时要先弄清故事的主旨,可通过“由果溯因”发问的形式来探究故事的本质。
可以这样发问:“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或“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或“谁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解决了,观点也就有了。
每一个“为什么”都可能有几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就是一个立意点,最后通过比对筛选,选出最切合题意、最有心得的一个来写。
唯其如此,才能对生活事件或社會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才能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哲理,从而写出深意。
如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提出了一个问题:战机防护应加强幸存飞机弹痕多的地方,还是弹痕少的部位?审题时,可采取“由果溯因”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因果分析:为什么英美军方的做法是错误的?为什么沃德的结论是正确的?这是因为人们习惯运用惯性思维,调查的是返航飞机,而忽略了被击落的飞机。
如此,调查就不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即使加固弹痕多的部位,仍会有许多飞机被击落。
惯性思维虽然直观,但不科学,因而调查从一开始就出现偏差。
由此,鲜明地提出全文的观点“惯性思维有时会误大事,很可怕”“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要看到问题的核心本质”。
这样具有哲理的立意,就是通过因果逻辑思维分析得出的,它完全契合命题者命题的核心要求。
2.由浅入深,挖掘深刻内涵如果哲理类作文的材料是“寓意型”材料——材料内容有寓意,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那么审题时切忌停留在材料的表层,因为其材料的“寓意”埋藏的深度不一,必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解读过程,才能切入“本质区”。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得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细细推敲,层层深入准确把握材料的寓意,挖掘出深刻内涵来。
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一棵大树。
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
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
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道哲理类作文题材料提供的是一则寓言。
审题立意时,可抓住“大树”和“飞禽”“走兽”等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其象征义或引申义,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握这则寓言的寓意。
这则寓言说的是大树虽然没有翅膀、没有腿,不能像飞禽、走兽一样去旅行,但是它靠自身的智慧和努力,让飞禽、鸟兽将它的种子带到了世界各地,从而实现了自己周游世界的理想。
那么,由物及人,就能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1)从大树的角度:求人不如求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成就梦想要运用智慧与策略;转换思维天地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2)从飞禽和走兽的角度:帮助别人,温暖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3.由表及里,聚焦深邃哲理一种现象产生了,要探明其产生的原因。
探明了原因,就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就要求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深入事物的内部去纵向思虑,透析生活的表象,挖掘深邃的人生哲理,开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
如2015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哲理类作文题的材料中,“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一句是理解题意的关键所在,考生应该抓住此关键句,由表及里地分析材料蕴含的深邃哲理。
“特殊的微观结构”,强调了蝴蝶的内在独特性。
如果没有这种独特的微观结构,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缤纷的色彩”与“翅膀本是无色”形成对比,强调了结果,这结果是有原因的。
“光线的照射”,是蝴蝶翅膀呈现色彩的条件,是客观环境。
“只是……才……”强调了条件的重要性。
这样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自身的特殊结构,一是外在的光线照射。
可见,蝶翅借助阳光而多彩,光线的投射是蝴蝶翅膀变色的外因,而内部特殊的微观结构是蝴蝶翅膀变色的内部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材料反映了哲学中的外因与内因、现象与本质、主观能动与客观条件等关系。
由此,考生可以这样立意:(1)主观认识与客观真实的关系——主观认识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才能更符合客观实际;(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让表象遮蔽了我们的认知;(3)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取得成功。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审题训练。
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1)材料的关键语句是什么?(2)下列各项中,切合题意的有(),符合题意的有(),偏离题意的有(),并说明理由:A. 要有比湖水更宽广的胸怀B. 努力奋斗,才能开心快乐C. 生命中痛苦的咸淡取决于自己D. 分担忧愁,分享快乐E. 胸怀广博以容纳,更需一颗清心以净化F. 即便在苦痛之中,仍要保持对未来的美好期望G. 人人都可是点化自我与他人的禅师【参考答案】(1)材料的关键语句是: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2)切合题意:A、C、E(能扣住作文题材料的关键句立意)符合题意:D、F、G(立意基本符合作文题材料内涵)偏离题意:B(立意脱离作文题材料的关键句)哲理类作文思辨性非常强,因此,要想获得高分就必须在思辨上下功夫。
我们可以巧用“辩证法”,让说理更加到位、透彻。
1.“两面兼顾”,用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这就需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极端。
为了防止“一根筋”,可以运用“两面兼顾”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事物的两面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所侧重、有所突出。
要善于转化,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如:经过战斗的飞机,在战后分析时,弹痕多的地方,我们便理所应当地觉得应对其进行加强,而那些弹痕少的地方,就会被我们忽视。
于是我们就这样掉入了一个陷阱中。
要知道,能供研究的飞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安全返回的,恰恰是那些弹痕少的地方,保证了它们的安全,而那些地方一旦中弹,飞机就可能会坠落,根本没机会返航。
因此,弹痕少的地方才更有加强的必要。
这道理听来似乎与普通人逻辑不同,但的确有理,并最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為什么我们会掉入这样的“陷阱”?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研究,我们只根据一部分的研究对象就轻易得出结论,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结论对于整体而言是不成立的。
(摘自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以全面思维观事物本质》)考生认识到作文题材料中英美军方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他们所犯的错误是“以偏概全”。
写作时,其先对“应对弹痕多的地方加强防护,还是对弹痕少的地方加强防护”进行分析,得出“弹痕少的地方才更有加强的必要”。
之后,又指出,英美军方之所以会掉入这个“陷阱”,就是没能全面研究数据资料,只抓住一个方面,不及其余,进而提出文章的观点——“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研究”。
考生正是运用“两面兼顾”的方法,巧用全面的观点进行分析说理,才使文章具有了极强的思辨性。
2.“左顾右盼”,用联系的观点进行诠释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写作时,要防止说“过头话”,就要注意分析事物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进而揭示其本质。
为此,首先考虑从事物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论述,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先“舍”而后“得”,树的智慧在于舍得。
如果大树吝啬自己甜美的果实,不肯分给鸟兽,那么它永远不能到达远方去看这世界。
就像壁虎,如果在危急关头它不舍得自己的尾巴,便无法得到自由与新生。
而沙砾,因为懂得放弃自己的棱角、舍弃暂时的光明,才得以于蚌壳中蜕变为珍珠。
智慧的大树懂得舍弃,于是它的种子随飞禽、走兽们来到了世界各地。
智者若树,懂得舍弃。
“呼山不来,我去就山”,树的智慧在于变通。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知变通,只知一条胡同走到底。
就像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不顾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他们考好分数、读好大学……智慧的树虽然没有翅膀飞翔,没有脚奔跑,但它知道变通,同样到达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摘自2015年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智者若树》)这篇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大树的智慧”。
“大树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在于“舍得”和“变通”。
如何“舍得”和“变通”?考生由此运用联系的观点“左顾右盼”——树与鸟兽的联系、壁虎与其尾巴的联系、砂砾与其棱角的联系、家长与孩子的联系进行分析说理,使文章的观点得到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