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元素 教案

合集下载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学会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计量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表、阅读教材,学会分析、比拟、归纳、假设、推理等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原子结构表3-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几种原子实际质量的测定值:一个氢原子质量: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167kg=1.67×10-27 kg一个氧原子质量: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657kg=2.657×10-26 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993kg=1.993×10-26 kg【问题二】1.数学上往往采用什么方法将复杂的数据简化呢?2.这两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为什么使得计量结果如此复杂呢?【讲述】用宏观物质的质量单位表示微小的原子的质量,使得计量结果很复杂,我们要简化计量结果,必须选择适宜的单位,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才能使原子的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思考】1.观察图片,你获得哪些信息呢?2.“原子的质量很小,通常使用其相对质量〞,对你又有什么启发呢?【讲述】假设我们选择适宜的单位使氢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则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2。

聪明的科学家们早已想到了,他们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从而使氢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2,那么科学界是怎样规定相对质量的?它如何表示原子质量呢?三、相对原子质量【学生阅读】P56相对原子质量内容: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拟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教案标题:相对原子质量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摩尔计算。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以及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讲解:2. 解释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以碳-12的质量为12作为标准。

3.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4. 指导学生通过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进行计算。

示范:5. 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式。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

- 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H₂(2 x 1)+ O₂(2 x 16)=2H₂O(2 x 18)。

-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平衡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

6. 进一步演示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摩尔计算。

例如:计算1 mol CO₂中的碳原子数量。

-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 mol CO₂中含有1 mol碳原子。

- 因此,1 mol CO₂中的碳原子数量为6.022 x 10²³个。

练习:7.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式和进行摩尔计算。

总结:8. 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资源:- 元素周期表- 计算器评估方法:-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展示。

拓展活动:- 邀请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如测量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探究其他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关的概念,如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术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篇一: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学设计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根据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⑵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⑶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⑷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⒉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利用有关原子质量的测定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⑵简单了解我国微观领域的科研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⑶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⑷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元素扑克●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了解分组情况,划分小组,选出组长,确定竞争机制,进而调动上课的积极性,我给大家准备了几套元素扑克,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优秀,我就把扑克送给他。

我相信每一个小组都是最棒的,大家有没有信心?[板书]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教师](展示图片)清清的河水,晶莹的露珠,勾画出清晨的美丽,小小的露珠滑落,溅起一层层涟漪,这就是水的柔情。

从化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小小的露珠中却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过这个数据,你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教师小结]水分子的质量很小,那么构成它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就更小了。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高一化学教案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高一化学教案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Mg三种同位素丰度
从同位素的概念,我们还能更深入的认识相对原子质量。

我们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可是元素多数有同位素,元素原子的质量只好是这些同位素的某种平均值。

这就要根据元素在天然界存在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算出来的平均值来求相对原子质量了。

元素在天然界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又叫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总结一下: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分别跟丰度乘积之和,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可看成是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跟丰度乘积之和。

同位素是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称。

表示时,先把元素符号写出来,在左下角写上核电荷数,又叫原子序数。

在左上角写上质量数,比如氢的同位素:这叫核氢符号,看这些核氢符号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质子数核中子数了。

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它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仅约为质子质量的1836分之1,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即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除氕原子外,原子核里都有中子,否则,原子核就不能稳定存在。

在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里,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可以不相等,因此,他们的质量数就不同了。

核外电子的排布在初中已经学过。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依据电子的能量和据核的远近不同,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已知的111种元素,核外电子最多分为7层。

各层电子又有一定分布规律。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又叫K层。

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又叫L层。

第三层叫M层,第四层叫N层。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

相对原子质量初中阶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

2. 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进行查找和应用。

教学重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含义的理解。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相对原子质量表。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和电子。

2. 提问:原子的质量非常小,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二、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10分钟)1. 解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2. 强调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12。

2.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以氧原子为例,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 = (8 + 8)/ 12 = 16/12 = 1.33。

四、相对原子质量表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表的作用:提供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信息。

2. 演示如何查找相对原子质量:以钠元素为例,查找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五、练习题(15分钟)1. 给出一些元素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让学生计算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

2. 让学生查找相对原子质量表,找出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实验和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性?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原子质量单位的原子质量,如原子质量单位(amu)。

2. 学习其他相关的化学概念,如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能够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引出元素的概念。

2. 讲解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存在。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4. 应用元素周期律:通过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并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元素概念和周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2. 讲述元素在人类历史和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1 教学内容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对原子质量(Ar)。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化学中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了使用化学元素周期表找到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了解了元素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目标•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查找方法。

•掌握元素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意识到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化合物计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通过引入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

2.通过将化学元素周期表投影到幕布上,介绍元素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2 主体教学2.2.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单位1.通过比较氧元素和氧化铁分子的质量,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原子单位(u)。

3.通过计算氧元素和氧化铁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2.2.2 查找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1.指导学生使用元素周期表上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查找化学元素的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2.对于多个同位素,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数进行计算。

2.2.3 元素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通过引入化合物的概念,介绍如何计算元素化合物中的相对原子质量。

2.通过一些示例计算来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2.3 总结回顾1.确认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回答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3.强调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比较积极,受到了知识的启发和激发。

引入化学元素周期表投影到课堂的幕布上,能够在可视化的操作中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和回答、演示和练习等,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初中化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掌握如何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

3. 能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元素的质量百分比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

3. 相关实验设备:天平、试剂。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 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

- 讲解如何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找到相对原子质量。

- 示范计算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 计算实践- 给出一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让学生计算其中的原子数目。

- 给出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其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3. 实验操作-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在天平上的质量,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 讲解案例- 分析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计算化合物中原子的数目或者质量比。

五、课堂练习1. 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

2. 根据给定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六、教学反馈1.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学生的疑惑。

2. 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的未完成部分。

2. 良好完成实验报告。

3. 阅读相关化学书籍,进一步加强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那么我们怎么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有效程度呢?
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


10-26Kg。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3.19×10-25 Kg;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的9倍,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 。

2、晶碱(Na2CO3·10H2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6 ,晶碱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62.9% 。

3、已知XgR2O中含有YgR,则表示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式为( B
A、(X-Y)/16
B、8Y/(X-Y)
C、16/(X-Y)
D、(X-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
..是( D
A、质子
B、质子数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数和中子数
5、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
A、Fe2O3
B、FeO
C、FeS
D、Fe3O4
6、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B )
A、1:1
B、11:14
C、1:2
D、2:1
7、某含氮氧化物中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该氧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D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E、+5价
8、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其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3,则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A、+3价
B、+2价
C、+1价
D、-1价
9、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143 ,核外电子数为92 。

10、绿矾(FeSO4·7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3% ,H2O的质量分数为45.3% 。

1、元素
1、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人体肌体组织主要为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也含有少量的硫、钾、钠、镁、氯是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