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2021年苏州市中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共25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_________(táo)醉②分_______(qí)③应______(hè) ④锤_______(liàn)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忍俊不禁耐人寻味销声匿迹稍纵既逝寻根究底同舟共际杏无消息海枯石烂嘎然而止锐不可当根深底固岿然不动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老骥伏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壮心不已。
(曹操《______________》)②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俚洞庭湖赠张丞相))③醉里挑灯看剑,口口口口口口。
(辛弃疾《破阵子》)④口口口口口口口,为有源头活水来。
(_______《观书有感》)⑤山重水复疑无路,口口口口口口口。
(陆游《游山西村》)⑥口口口口口,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⑦莫道不消魂,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李清照《醉花阴》)⑧诚宜口口口口……不宜口口口口,引喻失义,口口口口口也。
(诸葛亮《出师表》)4.为纪念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苏州市将建造“世界遗产纪念墙”。
请你为“世界遗产纪念墙”写一两句话,把你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想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2021年7月31日《中国安全生产报》有一则新闻,标题和导语部分如下: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中铝中州分公司实现零的突破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按照“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抓好班前会为突破口,以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为载体,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创建“三无”(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人员无违章)车间为目标,实现了“重伤以上事敌为零”的目标。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第一部分(22分)(共4题;共21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
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 ______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
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片青色(cāng)______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yáng)______,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
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jìng)______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雍(róng) ________ ②(cāng) ________茫③飞(yáng) ________ ④明(jìng)________(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山色不寒②绿意犹存③树头枝梢④仿佛五彩着色⑤层林尽染A.①⑤④③②B.①④②③⑤C.③④②⑤①D.③①④⑤②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
(《木兰诗》)(2)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3)感时花溅泪,________。
(杜甫《________》)(4)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6)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一试卷1.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念书传统。
闲来念书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好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孔子的“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杜甫的“念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沉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表达了中国人对阅读的尊崇。
籍,能描〔huì〕浩大天地间千恣百态的民俗和人情,能传达〔màn〕长光阴里绚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竟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书1〕依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_②描〔huì〕_____③〔màn〕_____长④经天〔wěi〕_____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更正。
①_____改为_____②_____改为_____【答案】(1).〔1〕①承(2).②绘(3).③漫(4).④纬(5).〔2〕①恣(6).—姿(7).②弛(8).—驰【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字形的掌握状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修业平生常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累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常的累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1〕本小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纬。
〔2〕本小题中需要更正的错别字是:恣—姿,弛—驰。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
〔?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_____________,长河夕阳圆。
〔王维?_____?〕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⑥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2021·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在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中,有同学画了如图这幅漫画。
如果为画中的人物配一句话,下列与漫画情境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是()A. 水开啦,怎么办?B. 妈妈,快,水开啦!C. 水开啦,可是,热水瓶呢?D. 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2021·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______ 。
(《诗经•蒹葭》)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 !(______ 《登幽州台歌》)③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______ 》)⑥醉里挑灯看剑,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 。
(《论语•雍也》)⑧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 。
(欧阳修《醉翁亭记》)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3.(2021·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去了矿路学堂。
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4.(2021·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一: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6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___.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_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_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②描(huì)③(màn)长④经天(wěi)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② 改为 2.(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②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 ,长河落日圆。
(王维《》)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⑥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⑧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3.(6分)名著阅读。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第1页(共29页)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
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汤姆?索亚 B.保尔?柯察金4.(4分)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解析)

202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城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_▲_上海,南(jiē)_▲_浙江,西(bào)_▲_太湖,北(yī)_▲_长江,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
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
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4月22日,沙洲解放。
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
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
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政,深夜11时,太仓解放。
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
(4分)①(lián)_▲_ ②(jiē)_▲_ ③(bào)_▲_ ④(yī)_▲_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摧枯拉朽 B.含辛茹苦千钧一发摧枯拉朽C.含辛茹苦一触即发排山倒海 D.艰苦卓绝千钧一发排山倒海3.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上海,南(jiē)浙江,西(bào)太湖,北(yī)长江。
大革命时期。
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
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
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4月22日,沙洲解放。
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
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
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
深夜11时,太仓解放。
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
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
(4分)①(lián)▲②(jiē)▲③(bào)▲④(yī)▲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摧枯拉朽B.含辛茹苦千钧一发摧枯拉朽C.含辛茹苦一触即发排山倒海D.艰苦卓绝千钧一发排山倒海3.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
(2分)①切合短文内容;②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③恰当使用修辞手法;④不超过5个字。
千年古城▲——苏州解放纪实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②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③▲,随君直到夜郎西。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20分)1.(8分)阅读下面的短文。
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ián)上海,南(jiē)浙江,西(bào),北(yī)长江。
大革命时期。
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
抗战时期,新四军、“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
这年春天,渡江战役【乙】。
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沙洲解放。
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常熟解放。
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
深夜11时,太仓解放。
13日拂晓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1)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
①(lián)②(jiē)③(bào)④(yī)(2)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摧枯拉朽A.艰苦卓绝一触即发摧枯拉朽B.含辛茹苦千钧一发C.含辛茹苦一触即排山倒海发排山倒海D.艰苦卓绝千钧一发(3)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
①切合短文内容;②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③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千年古城——苏州解放纪实2.(10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②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③,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⑥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名著阅读。
(5分)(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
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
(3分)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
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
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
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8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一片眷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6.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3分)7.“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8.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3分)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 -17题。
北京地下水位16年来首回升16年来,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现回升。
全市885个地下水位监测点数据显示,7月31日,北京市下水埋深为26.55米,较6月30日26.7米回升了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这是1999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回升。
地下水埋深指的是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面的距离。
如图1所示,虚线为潜水面,A即为潜水的埋藏深度,而H是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图1潜水含水层示意图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骤增,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2100余万人,是1999年的近两倍,用水压力随之增加。
同时,1999年起,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自然降水不足。
为使供需平衡,多年来,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见表1)。
“超采”,是指地下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从1999年起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5亿立方米左右,形成大面积超采区。
长期超采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面下降。
1980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6.7米,1998年降至11.88米,18年下降了5米。
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
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一米。
表1 北京地下水开采情况采水自备井位置自备井数量(眼)供水量(立方米)城镇自备井 13000 4.6亿域六区自备并6550 2.25亿去年12月,每天约有200万立方米的南来江水通过自来水厂送入千家万户,占北京市市政供水的60%左右。
截至8月底,南水进京已达5亿立方米,今年用量将达到8.18亿立方米。
预计明年可以达到10.5亿立方米。
地下水位在用水量最大的7月份实现回升,最大的功臣还南水北调。
北京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和超采地下水下降有关。
据了解,截至7月底,朝阳、丰台等地区共关停84眼自备井,每天置换地下水量达3.3万立方米。
随着南水用量增大,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也将逐渐减少开采量。
当然,开源节流才是控制用水总量的重要手段。
例如,北京已在全市修建了1000余处集雨工程,通过集纳雨水的方式回补地下水,扩大再生水的使用比例。
(摘自201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相关链接】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
中线工程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的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图2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13.如果把“北京市地下水埋深为26.55米”这一句中的“26.55米”标注在图1上,那应该标注在哪里?(1分)A.A处 B.D处 C.H处14.根据表1及相关文字,下边哪一项说法不恰当?(2分)A.城六区自备井数量比城镇少,因而城六区地下水开采量少。
B.城镇和城六区自备井总量很多,表明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
C.从自备井分布位置与数量看,北京已形成大面积超采局面。
D.从自备井数量与布局看,北京地下水开采需求将越来越大。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2分)A.多年来,北京不得不...(只能够)超采地下水。
B.从1999年开始大幅..(急剧)下降,到去年降至近26米。
C.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造成)地面下降。
D.连续15年,平均一年下降近.(接近)一米。
16.从图2看,流入北京市的南水主要走的是哪一条调水线?它的起点是哪里?(1分)17.北京严重超采地下水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北京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又有哪些?(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
要如何留念,才不枉此生毕淑敏①一次生病,医生让照一张头颅的CT片子。
于是我得到了一张清晰准确的自己头骨的照片。
我注视着它,它也从幽深而细腻的灰黑色胶片颗粒中注视着我,很严峻的样子。
②头颅有令我陌生的轮廓。
卸去了头发,撕脱了肌肤,剔除了所有的柔软之物,颅骨干净得像刚从海中捞出来的贝壳。
突然感觉到很熟识,仿佛见过似的……不久以前……我记起了博物馆,那里有新出土的类人猿头骨化石。
夹进了几十万年进化的果子酱,颅骨还是像两块饼干似的相似。
造化可真是一位慢性子。
假如我的头骨片落到一位人类学家手里,便可以十分精确地分析出我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它携带着我的密码信息,脱离我而孤零零地存在着。
医生读着它,却作出我是否健康的结论,它似乎比我还重要。
③我细细端详它,仿佛在鉴赏一件工艺品。
实在说,这个物件是很精致的。
斗拱飞檐,玲珑剔透,为人体骨骼中最精妙的片断。
不知多少稻麦菽粟的精华,才将它一层层堆砌而起;不知多少飞禽走兽的真髓,才将它润泽得玉石般光滑。
阳光中的紫色,馈赠它岩石般的坚硬;和煦的春风,打磨它流畅的曲线。
我感叹大自然的精雕细作。
用山川日月、金木水火、天上地下、风云雨雪的物质魂灵,挑选着,拼凑着,混合着,搅拌着,一轮又一轮地循环……终于在许多偶然与必然的齿轮磨合中,缝缀镶嵌起了无数颗头颅,其中一颗属于了我。
④我不由得伸手弹弹自己乱发覆盖下的头骨,它发出粗陶罐的响声。
这是一个半空的容器,盛着水、细胞和像流星一样游走的念头。
念头带着阴电和阳电,焊接时就散发出五颜六色的蛛丝,缠绕在一起,像电线似的发布命令,驱使我具有各式各样的举动。
正是这些蝌蚪一样活泼的念头,才使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
罐子里的水会酸腐,那些细胞会萎缩,但文字是不会生锈不会腐烂的,它们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
它们把念头们凝固下来,像把混浊的豆浆压榨为平滑的固体。
人人都公有的文字,经过特定的组合,就属于了我。
组合的顺序就是一种思索。
⑤我望着我的头颅,因为它是思索的宫殿,我不得不尊重它。
它却不望着我,透过我,它凝望着遥远的人所不知的地方。
它比我久远,它以它的久远傲视我今天的存在。
但我比它活跃,活跃是生命存在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但和文字比起来,无论现在的活跃或者将来的久远,都黯然失色。
骨骼算什么呢?甲骨文不正是因为有了文,才神圣起来,否则不过是一块烤焦的兽骨!文字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符咒,使我们得以知道一只只水罐曾经储存过怎样的五彩念头。
罐子碎了,水流空了,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
⑥我注视看我的头颅,递给它一个轻轻的微笑:我们都有完全不复存在的那一天。
那时候,证明你我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到哪里去寻找?制造念头吧!那些美丽的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的念头,假如它们真的充满睿智,假如它们真能穿越时代的雾海,它们的羽毛就会被喜爱它们的人保存。
(有删改)18.为什么说头颅“是很精致的”?作者写它的“精致”有什么作用?(4分)19.对于“我”而言,文字为什么“比有生命的物体更有生命”?(3分)20.第⑤段中,“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念头组合却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在智慧的夜空勾勒着永不熄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