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间富贵花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2000字).docx

合集下载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纳兰容若词传》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家纳兰容若的传记作品。

通过对纳兰容若一生的事迹和词作的详细介绍,这本书向读者展现了纳兰容若的才华、情感和人生境遇。

在阅读完《纳兰容若词传》之后,我深受触动,对纳兰容若的词作和他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纳兰容若的词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词作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词作常常以婉约、抒情的方式表达他内心的感受,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

通过阅读他的词作,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这种感受让我对他的词作产生了更深的喜爱和欣赏。

其次,纳兰容若的一生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他先后经历了家族的衰落、贫困和个人的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一生是充满了痛苦和悲伤,但他通过词作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的追求。

纳兰容若的一生给我教育了坚持和乐观的态度,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鼓舞。

此外,《纳兰容若词传》还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些特点和价值观。

纳兰容若的词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风格,它注重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的婉约表达。

通过对纳兰容若的词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同时,纳兰容若的一生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价值观,比如对家族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等。

通过阅读《纳兰容若词传》,我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阅读《纳兰容若词传》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纳兰容若的词作和他的一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才华、情感和坚持让我深受鼓舞。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纳兰容若词传》这本书将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读者,让他们对纳兰容若的词作和他的一生产生更深的认识和欣赏。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纳兰词》读后感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纳兰词》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纳兰词》读后感1“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如此至情至深、珠玑透骨,动人心弦的诗词出自“国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之手神笔。

他笔墨函砚,吹花嚼蕊,诗词缠绵悱恻,其代表作《花间词》是那个时代最华丽、最璀璨的瑰宝。

出生于权贵相府的纳兰公子:天资聪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品格高雅;十八岁中举,善骑射,精搏击,是满族正黄旗御前一品侍卫,然而,他武将的骨子里却彰显出一个多情文人的情怀。

金价华殿钟鸣鼎食没有使容若感到快乐,反而成了他最大的负累。

他一生以风雅为性命,落拓无羁,结交世上落落不合的布衣文人。

容若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如果可以,他愿意逃离紫禁城的樊笼,远离尔虞我诈的世俗,只做一片云,与心爱的女子在自由的天空相守,看日升月落、看沧海桑田,用深深的爱念、风雅的诗词将珍珠般的岁月串联成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然,造物弄人,短暂人生,几多浓情,终是被这世事吹散,多情词人容若是用生命在歌咏凄美爱情!“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风翘。

”:出身于相府的容若天资聪慧,少有才名,正值青春年华,表妹雪梅走入了容若的内心世界。

表妹因父母去世投奔至舅舅家,表妹雪梅人如其名暗香疏影、冰雪聪明,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容若与表妹一见倾心,情窦初开的青年尝到了爱情的甜蜜,那段日子两人一起读书作诗词无比幸福,一双壁人已相约厮守生生世世。

然而,天不遂人愿,父母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竟残忍地将表妹送入宫中,他们的缘分终止在深深宫门阖然紧闭的那一瞬,命运残酷竟将相爱的两人生生分开,再不能相见,所有美好的期盼终成泡影,他不得不面对的是“烛花摇影,冷透疏衾”的孤眠之夜;陡然生出深深眷念,一曲长歌,一阵清风,都可以是思念的理由,从记忆缝隙里漏出来的字眼,成了他的词、他的魂、还有他的心,他刻骨铭心的初恋注定落花流水随风去,容若的相思沉重如雪,久久无法释怀。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纳兰容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词人,他的词作深受世人喜爱。

他的词风格独特,个人情感饱含其中,深情流露。

通过阅读纳兰容若词传,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部传记详尽地介绍了纳兰容若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词作,以及对后世影响的评价。

在我看来,纳兰容若的词作让人感受到了深刻的情感和美妙的艺术。

首先,纳兰容若的词作表达了他那敏锐而细腻的情感。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达了对爱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他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描绘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词作给人以共鸣,引发了读者对爱情和生活的感悟。

例如,在他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儿童共盈缠,却把短笛教孤僧。

”这句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元夜时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宛如直抵人心的箭,令人感到深深的伤感。

其次,纳兰容若的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词作透露出他对语言和音韵的娴熟运用。

他善于运用对仗、对偶和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词作音韵优美,节奏感强。

他的词作给人以美的享受,引领读者进入一种艺术的境界。

例如,在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押韵,使得这首词韵味十足,引人入胜。

他用简洁的语言,展现出了江河的辽阔和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此外,纳兰容若的词作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词作中常常写到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悲哀,对于落魄和失意的人们给予了同情和关怀。

他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社会画面,引发了读者对社会不公和人类命运的深思。

例如,在他的《风雨同舟·细雨湿衣看不见》中,他描绘了一个贫苦船夫被风雨所困,却依然坚持工作的场景。

他抒发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让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了反思。

纳兰容若的词作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感动。

通过他的词作,我重新认识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辉煌,也更加欣赏了纳兰容若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所做出的贡献。

他的词作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纳兰容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深情、细腻、哀婉而著称于世。

读完《纳兰容若词传》,我深受其感动和启发。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阅读体验,对这本书进行详细的回顾和评价。

首先,本书以纳兰容若的生平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家族背景以及与他相关的历史背景。

通过对这些背景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纳兰容若的词作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对纳兰容若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读者对他的人生轨迹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其次,本书对纳兰容若的词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

作者通过对纳兰容若的词作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通过对纳兰容若词作的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他的词作之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忧伤。

同时,作者还对纳兰容若的词作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了对比和交叉引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在当时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此外,本书还对纳兰容若的词作进行了艺术审美的探讨。

作者通过对纳兰容若的词作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揭示了其中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他对纳兰容若的词作进行了音韵、意境、修辞等方面的剖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词作之美。

同时,作者还对纳兰容若的词作与当时社会背景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其词作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在阅读《纳兰容若词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纳兰容若的才情和情感。

他的词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通过对他的生平和词作的了解,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他的创作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词作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读完《纳兰容若词传》让我对纳兰容若的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对纳兰容若的传记,更是一部对他词作的系统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他的生平和词作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词作背后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情和忧伤。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_读后感引言概述:纳兰容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而闻名于世。

纳兰容若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独特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思考。

通过阅读纳兰容若的词作,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对他的词作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正文内容:1. 纳兰容若的情感表达1.1 纳兰容若的词作充满了浓郁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痛苦,对人生的无奈和迷茫。

1.2 他的词作中常常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1.3 纳兰容若的情感表达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感受上,他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使词作更具有共鸣力和感染力。

2. 纳兰容若的人生思考2.1 纳兰容若的词作中常常融入对人生的思考,他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伤和对生命的珍惜。

2.2 他对人生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他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

2.3 纳兰容若的人生思考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思考,他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3. 纳兰容若的艺术表现3.1 纳兰容若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而闻名,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使词作更具有艺术感和美感。

3.2 他的词作常常采用对仗、排比、转折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3.3 纳兰容若的词作中的意象描写常常生动而富有想象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词作更具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4. 纳兰容若的文化影响4.1 纳兰容若的词作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和借鉴的资源。

4.2 纳兰容若的词作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开创了词作的新风格,使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考高考作文:不是人间,富贵花

中考高考作文:不是人间,富贵花

不是人间,富贵花孙美昕翻开一本《饮水词》,细细咀嚼那些被世人争相传唱了三百年的词句,还有那个拥有世间最动听名字的词人,纳兰容若。

一直相信,纳兰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青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

温润如玉,冰洁如莲,这便是他,自诩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声叹息,轻轻的吹开几百年历史的尘埃,仿佛回到了那段被他惊艳的时光。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高贵的血液铸就纳兰无上的尊荣。

五岁咏诗过目能诵,十岁赋得窈窕文章,十八岁殿试一朝中举,仕途坦荡,才动京城。

文辞超群如纳兰,一手清新婉丽的小令,成就他“满清第一词人”的盛誉。

一颗闪耀的新星,在清初的文坛上熠熠生辉。

如果时间能够就此停驻,纳兰的人生会是多么圆满。

出生便不平凡的他,似乎注定要做那群星中的月亮。

可谁又知,这一剪明月,轮得几回圆,几回缺?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的发妻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

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温婉贤惠的卢氏,有如梅花般清越。

赌书泼茶,被酒春睡,并次红雨,同倚斜阳。

两人伉俪相得,琴瑟甚和。

她是那万古不竭的沧海水,他是那温柔缱绻的巫峡云……然而,吝啬的上苍怎会轻易的留给纳兰一个如此圆满的归宿。

短短两年后,年仅十九岁的卢氏难产而亡。

清泪尽,纸灰起,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

那一刻,纳兰的心如决堤的江口,化作眼角抹不尽的泪水与苍白。

纳兰不明白,为什么人生总是走在离别的渡口,永远不知道命运的渡轮欲将你驶向何方。

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与沈宛的相遇,是在钟灵毓秀的江南。

那一日,茜纱窗下,她双眸如剪水,轻轻拨弄着琴弦,为他拂一曲《长命女》。

绝俗的容颜,傍月的水乡,荡漾着纳兰温润的情思。

她宛如一场斜织的烟雨,迷离间舞乱了他悠悠的十年踪迹。

不驯如纳兰,为了那一丝缥缈的慰藉,他毅然携她回京。

哪怕,她是烟柳女子,江南名妓。

住不进明珠花园,一玲珑别院足以供他们过着清淡和乐的生活;没有红妆十里,扯一匹云裳,她便是纳兰最美的新娘。

专题《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专题《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专题《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专题《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专题《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世人都知纳兰容若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以外;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他是一位和唐朝李煜词相似的惆怅男子,拥有一段三百年来引无数后人折腰的传奇故事。

对纳兰容若的好奇,让我下定决心从咪咕中信书店买下纳兰容若词传。

打开书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些迟疑,慢慢的跟随笔者的脚步,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

想到被世人广为流传的《木兰花令》,没想到竟是出自纳兰容若的手笔。

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而人生若只初相见道尽前人所未到,倾倒众生。

现在被无数少男少女引用的爱情诗,被无数言情小说拟定为标题。

爱情是美好的,但也是苦涩的。

而《长相思》这首词,与以往纳兰容若温婉凄迷的词风大不相同,他将关外风光描写的如此旷达。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真切自然的描述漂泊在外、身处异乡的骚客,梦回家园的意境。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温婉心地,均彰显了纳兰容若对生活细致观察,以景色传递浓浓的思乡情怀。

试想这样一位才情万种的少年郎,是如培养成长成才?众人皆知纳兰容若的父亲是明珠,而明珠并不经常读书,但对藏书却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兴趣。

他并不没有给儿子太多时间读书,而是每日督促儿子学习武道,但在容若的心里父亲的书房像是五彩缤纷的糖果乐园。

那些汉人的史书深深的吸引着他,历史总会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而纳兰容若将自己的疑惑与见解书写成一首又一首的咏史诗。

现实中的父母为了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让自己孩子读书,而忘记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是道寻常。

初读这本书,便被作者清新雅致的文字深深吸引了,果然不失“落梅风骨,秋水文章”的风范。

然而对于纳兰容若,我却有自己的看法。

他是一朵佛前的青莲,这无可厚非,清丽脱俗,绝世独立,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

他自诩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人间惆怅客。

然而并非如此,他不是君主,却在冠盖如云的文武百官中独自高贵,受尽荣宠。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愁便是闲愁。

大清王朝,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深邃的孤独,一种高贵的寂寞。

那么容若的华贵与冷艳绝世亦是由富贵衬托而成的。

试问,一个布衣百姓,纵使有惊世才华,英俊文雅的外貌,即便风度翩然也会让人有一种穷酸的感觉。

不似骄阳般的康熙,拥有王者的霸气与政治上的谋略,他就像是一颗被闪耀群星环绕的月亮,带着璀璨的光环,夺目又高洁。

命中注定,生性柔软慈悲的他无法成为皇上手中征战杀敌的利剑,而是贴身的美玉,仅供把玩与欣赏。

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位柔情的女子,却又了动人的坚强与抱负,然而那只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成就大事终是靠不住的。

从孩童起,他喜欢的不是燃烧的炽热,而是烟花散尽的薄凉。

他宁可做一枝寒梅,也不要和百花争妍,尽管他有傲视万物的资本。

正因为有了资本,才有权利傲视。

不慕权势,淡泊名利,却依然弃江南水岸的沈婉而回到京城。

因为他放不下,始终放不下荣华富贵,放不下闲来思愁的资本。

后来接回沈婉,亦是弥补他自己感情的空虚,抚慰心灵,用来自救罢了。

不过,也可以换一个角度。

可能那是一个男人的担当,是一个豪门继承者的责任,若他真抛弃父母不管只顾个人悲喜,执意躲避在江南与沈婉厮守终生,我也看不起他了。

家庭的责任,他必须担起。

正如打出生以来就享受雍容华贵,也不是白白给他的,得到了什么,势必会付出些什么,他要付出的便是自由,便是清闲,便是任性。

如此看来容若也不似那么可怜与清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人间富贵花——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沙瀚海沙。


——题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这是《长相思》,亦是我与容若的初识。

自此之后,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绝代才子。

于是乎,我买了一本《纳兰容若词传》,素白封面,墨色大字,一枝红梅敖立于上,一如容若的节操。

在燥热的仲夏,华灯初上之时,手捧此书,慢慢品读,一颗躁动的心也会随之而平静。

看着那些细腻却不失真情的诗句,我的思绪也跟着飞往三百多年前,伴在那位满清第一才子身侧。

容若,乃清朝权倾一时的宰相之子。

在他人眼中这或许是前世修来的福分:金钱、地位、权利,别人究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他一生下来就都有了,但在他眼中这些却成了负累,成了禁锢他的牢笼。

就像是一朵花,生在悬崖之上;一条鱼,漂游在浅滩上;一只鸟,被关在笼子里。

就像一个神仙流落尘世;一个雅士奔赴战场;一个淑女嫁给土匪。

这样的人生本就是一个错误。

错误的开始,错误的经过,错误的结束。

即使上天赐给他许多别人可望不可及的东西,但那无一是他想要的,所以他不可能会开心,更不可能会幸福。

而他想要的像普通人那样过一种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却又比登天还难。

因为他不仅是他,他还是宰相之子,他身上还背负着整个相府的荣誉和未来,所以他永远都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简单平淡的生活。

生在官宦之家的容若,只能入仕为官。

康熙也甚是喜欢这个满腹文学的才子,便留在自己身边做了三等侍卫。

能得到圣上的赏识,这在他人眼中是何等的荣耀,可容若不是那样的人,他不追名逐利,他要的只是在翰林院修书,可上天似乎并不打算给他。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他不满意他的职位,他不想做别人的棋子,连选择黑白的权利都没有,可他只能任人摆布,只能是康熙的宠物。

他不屑去取悦皇帝,他有他的人格,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但人生的路,又岂能按照我们的意想去安排?在这个浩瀚的宇宙里,我们是比尘埃还要渺小的存在,我们无力去决定自己的人生。

世间万物,都要遵循自身的规律,也许你料到了结局,可让你防不胜防的往往却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人。

俗话说得好:官场得意,情场失意。

而容若的一生恰巧印证了这句话。

“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

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见卿!天然绝代,不信相思浑不解。

若解相思,定与韩凭共一枝。

”这是容若在他表妹入宫后作的一阙词,也宣告了他第一段感情的结束。

纵是情
深,奈何缘浅,他们终究还是无法跨越那道宫墙。

她欲出无路,他欲进无门,注定此生只能如此。

这或许便是那些王公贵族的悲哀吧,他们的爱情与婚姻往往是政治的牺牲品。

但同时,容若又是幸运的,他娶了一位端庄娴淑的妻子——卢氏,但他似乎并没在卢氏身上花费太多心思,直至她难产而死,他这才惊醒,原来自己又伤了一个人。

他从未走进她的世界,其实爱情曾经离他很近,就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可生命中最温暖的时光已经流逝。

是他一直活在回忆里,不肯回归现实,也就错过了这段良缘。

卢氏死后,他唯一能给她的也就只有她生前最爱的纳兰词了。

“泪咽更无声,止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可此时后悔却为时晚矣,从此天上人间,阴阳相隔。

等过了半生,等到退无可退,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丢弃的东西,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情路坎坷,他便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那些文字中,乞求得到慰藉。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纳兰词中的精品,亦是我最喜欢的一句。

初读时并不是很清楚这是什么意思,转念一想后才知晓这其中的深意,不禁为之折服。

这世间男女,从相逢到相爱,又从相爱到相依,其中又有多少人经得起平淡的流年?又有多少人敢断定自己的感情会一如既往?是的,没有,因为我们每个人面对的,都是无知的未来。

时间可以帮你建造感情基础,但同时它也可以冲淡感情,时间越长,感情越淡,就像一杯不断稀释的茶。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他仍是他的风流才子,她还是她的大家闺秀,没有开始,就没有结局。

聪明如容若,堪破了爱情,却终究没能逃脱这"情"字。

容若,是人间惆怅客;是一株在佛前修练过的金莲,今生要入这浊世,去体验七情六欲,去渡情关;又如一枝寒梅傲立风雪,不屈不挠。

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

点评:
对于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的纳兰容若,也许我们并不陌生,但能如此喜爱他词的中学生却并不多见。

小作者通过一首首词,去解读纳兰容若的生活、感情和追求,实属不易。

而且这篇读后感准确而典雅的语言也让我们侧目,如果不是平时大量的阅读,很难有这样的语言功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