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基础训练2

合集下载

戏剧表演知识:好表演的基础训练方法

戏剧表演知识:好表演的基础训练方法

戏剧表演知识:好表演的基础训练方法好的表演是靠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而来的。

每个艺人、演员都需要从基础的训练开始学起。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好表演的基础训练方法。

第一,深入理解角色。

角色是整个剧情的核心,因此演员必须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角色,知道他的想法、表达方式、情绪变化等等。

演员在表演时要把自己变成角色,不仅要深刻地理解角色,还要赋予角色生命和个性。

第二,声音和语音的训练。

演员需要使用清澈、准确的声音,让观众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还需要花费时间训练自己的语音能力,以便在表演中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这包括说话速度、音调、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第三,表演技巧的训练。

表演技巧是一个演员能否在舞台上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

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情感控制能力,以便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人物性格。

第四,观察和研究。

演员需要不停地观察和研究身边的人和事物。

通过观察和调研,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并更深入地刻画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第五,反复排练。

排练是表演的核心环节,演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练习,直到他们的表演达到准确和流畅的程度。

在排练中,演员需要与导演和其他演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表演。

以上是一些好表演的基础训练方法。

其他一些方法还包括掌握好身体的控制和平衡,能更好地展示动作和舞蹈;拥有小演技,能在舞台上解决各种突发状况;与他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合作;了解并掌握所在行业的文化和历史情况,以便更好地表现角色。

总结起来,只有深入地理解角色、进行充分的声音和语音训练、掌握好表演技巧、进行反复排练和观察研究,艺人和演员才能成为有才华的喜剧演员或优秀的电影明星。

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加上个人的天赋和努力,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表演者。

表演技巧理论及基础训练

表演技巧理论及基础训练

表演技巧基础训练一、表演基础训练1、消除紧张与松弛肌体演员在开始表演之前,必须使肌肉处于适当状态,一种松弛状态才能产生正常的思维,逐步获得正确的体验,做到鲜明地表达出对角色内心生活的体现,使内在的情感自由地流露到外面来。

也就是说,多余的紧张不可能获得创作的自由。

为了消除紧张、放松肌体、恢复本能、解放天性,表演艺术专业的学员进行以下一些练习和游戏:抢椅子游戏——四个人抢三把椅子;猜领袖游戏——让一人离开,其余的人推举一名领袖,他做什么动作,大家就跟着做什么动作,然后让出去的人进来猜谁是领袖。

木偶练习——全身放松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自我感觉是一个木偶,被上面用线操作各个部位,把双手向上提起,手指慢慢张开,尽量往上举,然后线断了,手一段段往下还原,从头—颈—肩背—臀部—大腿—小腿全部松驰,最后倒在地上,像一只猫躺在沙滩上,全身非常松弛。

放大练习——两脚分开站立,自己控制从脚指头开始使劲,慢慢往上到小腿直至头部、脸上身体的各个部分,手指到手掌即整个全身都紧张起来,脸部也紧起来,眼睛也睁大了假设自己是一个很高傲、很了不起的人模仿一头雄狮,非常厉害的状态。

缩小练习——与放在练习相反,从头到脚一步一步地慢慢放松直到在地上缩成一团,像一只蚂蚁恨不得钻进地缝去,找到此时这种缩小身体的感觉,比如又冷、又饿、又黑等等。

2、无实物练习纠正初学表演的人容易紧张过火,缺乏信念、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不丰富等等问题,首先进行无实物练习和简单动作练习。

为什么要做无实物练习?作实物练习时许多行动都是本能地,根据生活的机械性自然而然一晃而过。

无实物行动的练习就是另一种情况,你得把注意力集中在大的行动中,每一个最小的组成部分上,没有实物就会促使你更加细致,更加深入地注意形体行动的性质。

无实物练习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敏锐的观察,特别要强调的是从小的真实入手,从微妙的细节入手。

做无实物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感觉记忆,叫做想象行动,是一种在脑海里重现现实生活形象的能力。

表演基础训练

表演基础训练

《表演基础训练》习题指导演员培训舞台行动:是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

规定情境:斯坦尼拉夫斯基指出:所谓的规定情境,“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它在创作时赏要注意的一切”。

总之,规定情境是一种假定,是在演出的创造中所存在的一切的假定。

它既包括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假定,也包括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布景设计、置景、灯光、服装、化妆)、音响效果工作者等所创造出来的假定。

规定情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由剧作家、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的虚构”。

但是,这种假定和艺术的虚构在赏的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规定情境是指剧本的实事、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

这是演员创作所必需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种外因的根据。

内部规定情境是指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环境,包括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它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

动物模拟:表演技巧训练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和性格化能力。

1、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以描摹对象为主,培养学生捕捉形象的能力。

2、不停留在外部的描摹上,由表及里抓住动物的内部感觉,揣摩其内心欲望,使动物行动达到内外统一。

3、逐步要求模拟练习的情节性、技巧性、趣味性和“拟人化”,也也可以构思双人和集体的练习和寓言小品。

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天性就是童真,一颗孩子般纯真的心。

解放天性:就是通过各种元素的训练,把自己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从而达到紧张的排除、想象的活跃、信念的建立、感觉的准确、交流的有机。

在练习中,恢复好奇心和直观发现能力,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去解放学生的天性、开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话剧表演的发声有哪些训练方法

话剧表演的发声有哪些训练方法

话剧表演的发声有哪些训练方法从实用上讲,业余团体不像专业学习表演的学生,一点一点磨声音形体,每天都可以用很多时间来做,所以学校剧团的练习一定要紧凑,综合,行之有效。

从专业上讲,如果把所谓的声音,形体等诸多表演元素练习生硬分开,在某一部分只学声音,我觉得不太科学。

因为最终这些都要汇到一出戏剧的表演中,好的发声不是你练习的目的,只是一个手段,我见过许多演员,空有一副好嗓子,好声音,可是表演却生涩死板,那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去剧场又不是看朗诵。

因此我认为,从一开始就把发声、形体、表演等练习结合起来,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可迁移性,学到的东西也能更好的运用到实战表演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话剧表演的发声的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气力表演要有气力,台词声音更如此。

所谓气力就是,呼吸要均匀自然,声音有底气,有力量,并且能够持续。

呼吸是说话之始,没有好的呼吸方式,声音会不稳定,发虚,传不远,台词会间断,凌乱,说的缺乏控制,因此我的练习都是从呼吸开始的,反复察觉自己的呼吸,做到能够收放自如。

在呼吸吐纳中,慢慢加入声音,从小到大,有长音有短音,总之各种方式。

另外也不能光站着呼吸,演员在台上不会静止不动,因此要慢慢改变呼吸的方式,有站着,有坐着,有躺着,走着,跑着,让身体在不同状态下,都能够有均匀的呼吸,在呼吸中,都能够有稳定的声音。

逐渐加大活动量,让演员在疲惫状态中,也能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声音。

这些看似和练声没关系,但很重要。

学生排练时总喜欢三三两两的坐着,我都不允许,排累了声音就低下来,也不可以。

演员一定要有好体力,而这个体力,不光指身体,呼吸的体力,嗓子的耐久力也一样,这就是所谓气力了。

没有气力,撑不下两小时的演出,好容易演到剧情高潮,你确没劲了,爆发力的台词顶不上去,前面白费劲。

所以练声的第一步,我认为是结合呼吸和运动,锻炼气力。

第二章身体记忆嘴巴,嗓子,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能有好的声音,也需要身体的记忆,这就需要反复练习。

话剧表演基础训练2

话剧表演基础训练2

话剧表演基础训练篇第二课形体及表演训练1.个性解放:演员的形体绝不可忽视,有的演员以前学过舞蹈,也有的练过健美操,自身气质就很好;但对于没有接受过形体训练的人来说,可能平时就不太注意自己形体的问题,比如走路不甩臂,一顺边,驼背等,这些不正确的姿势对演员来说,在舞台上都是致命的(除非角色特殊需要)。

所以就要通过训练纠正,演员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是个演员,要具备演员的气质。

一般形体老师可以带演员围坐一圈,男女差开,做一些放松练习,(让跳舞有特长的同学教大家学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活动一下身体。

之后由形体老师纠正演员的坐。

立。

行。

走等基本动作中不正确的姿势。

然后给大家放一段音乐,让演员闭上眼睛,自由想象。

在形体老师的暗示指导下,做各种伸展动作,放松肌体。

初次做,形体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暗示和指导,以后可以让演员自由想象。

自设场景。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演员放松形体,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使身体很舒服。

,有助于塑造舞台形象。

此外演员在课余时间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身材。

做一些运动来维护身体状态。

2.表演训练A.感觉训练:让演员站成一个圈,男女差开,然后让大家自然的行走,不规定方向,不规定目的,不限制速度,不设定场景。

(开是时,大家很有可能走着走着就自然地走成了一个圈,并且朝着相对的方向走)然后导演开始为大家设定一个场景。

比如学校广场。

要求打乱行走的次序,方向。

随便自由的走。

之后,导演可以在为大家设定特殊的环境。

比如,你们大家现在走在海滩上,沙子很软踩上去很舒服。

太阳很热。

太阳越来越热。

到了中午,太阳在头顶上方直射下来。

你们发现自己走在沙漠里,周围都是沙子,沙子被太阳晒的很烫,脚踩上去很烫。

(这时大多学生会减慢行走动作,做出口渴的样子)导演可以继续创造环境。

你们中见有一个发现了一块绿洲。

(大家的表现不一,绿洲的位置也不一样,有时候会同时发现3。

4个绿洲)你们走出了沙漠,走回了学校,回到了小广场上。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下起了暴雨(这时候大多数人会去避雨,或躲起来)通过这个训练可以看出演员的一些通病——千篇一律。

表演训练练习(五篇)

表演训练练习(五篇)

表演训练练习(五篇)第一篇:表演训练练习表演训练练习1.想象力 1)“七色彩虹”练习全体同学闭上双眼后,指定一个同学梦幻地描述着红、橙、黄、绿、蓝、靛蓝、紫的色彩变化和象征意境:“不论眼前出现什么景象,都将它换成红色:一支红玫瑰,一块红宝石,一面红旗……夺目的红色,闪闪放光,象征着充满活力朝气。

接下来,是橙色:一个橙子,一片柿子林,生机盎然。

现在,是黄色:满山满园的迎春花,金灿灿的麦田。

黄颜色代表着生活的欢乐、喜悦和欢笑。

黄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想象刚刚被修剪的绿色草坪,绿色森林,你们可以闻到那温馨的草香!象征着智慧的生命力。

你们的思想是清晰的、平静的、安详的…… 绿色又变成了蓝色。

想象头顶上是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的云彩;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

蓝色是自由,是无尽的灵感。

接着是如同成熟前的李子般的靛蓝色,靛蓝色又变成紫色,请逐渐扩大紫色的范围,渐渐地充满了整个想象空间,这是丰满、安逸和谐的色彩。

” 同学们随着描述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同学应该使自己的心理、情绪、躯体达到一定程度的兴奋。

这种兴奋,能激发起同学的创作冲动,从而产生激情。

激情火花的闪现,恰恰是表演的精髓所在。

2)讲故事练习练习可集体参加,同学们围坐成一个圆圈。

讲故事前,教师提出要求:第一个讲故事的同学,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开始讲,其他的同学一定要非常注意的听,并且在第一个同学讲故事时,尽可能的在他(她)的讲述中展开自己的想象。

当第一个同学讲到一定时间后,教师拍一下手,第一个同学就停下来,在他(她)身边的第二个同学下去讲。

第二个同学讲时,一定要在第一个同学所在的基础上去发展,不能自己另起炉灶。

但在他(她)继续讲述的过程中,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想象而有所发展,有所变化。

当他(她)讲到一个段落时,教师又可以拍手让他(她)停下来,再由第三个同学接着讲下去。

如果大家都讲的不错,可以这样一直讲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3)神话故事游戏练习可集体参加。

表演基础训练教学课件 - 表演基础训练

表演基础训练教学课件 - 表演基础训练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什么是有机天性? 什么是有机天性? 天性加上有机两字就使它变得不同, 天性加上有机两字就使它变得不同,有机 是指有意识的并赋有合理性与逻辑性的, 是指有意识的并赋有合理性与逻辑性的, 因此这里的有机就带有技术技巧的色彩。 因此这里的有机就带有技术技巧的色彩。 有机天性就是合理的赋予逻辑的运用技术 和技巧使演员的自然天性回归。 和技巧使演员的自然天性回归。
教学内容
生活与艺术: 生活与艺术: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艺术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艺术反映的对象
教学内容
观察生活练习: 观察生活练习: 汲取与集中生活素材 提炼人物的鲜明特征 明确具体的规定情境 具有一定的矛盾冲突
课堂实践
模拟人物 观察生活小品
作业及习题
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如何? 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如何? 观察生活的要点是什么? 观察生活的要点是什么? 观察生活小品。 观察生活小品。
表演基础训练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 主讲教师:丁建军 孙德成 李军
第一章有机天性解析、 第一章有机天性解析、创作天性与 表演(40学时 学时) 表演(40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通过对学生有机天性的释放,激发出学生 的原始创作天性,使学生在舞台上建立正 确的自我感觉,自由、松驰的生活,从而 建立起正确的表演观。
第六章小说片段(24学时) 学时) 第六章小说片段(24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文学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文学人物形象, 并了解如何改编小说, 并了解如何改编小说,逐步从我演我过渡 到我演他。 到我演他。
教学内容
能够初步的掌握剧本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能够初步的掌握剧本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能初步具有分析与构思人物形象的能力。 能初步具有分析与构思人物形象的能力。 能初步感受和掌握角色的心理特征和外部特征。 能初步感受和掌握角色的心理特征和外部特征。 能按照小说所提供的规定情境, 能按照小说所提供的规定情境,根据角色的任务 与同台演员共同完成角色的创造, 与同台演员共同完成角色的创造,并通过角色的 舞台行为体现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舞台行为体现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学习并初步掌握表演的基本技法——渲染 冲突、 渲染、 学习并初步掌握表演的基本技法——渲染、冲突、 对比、呼应、重复、衬托、层次、强调、 对比、呼应、重复、衬托、层次、强调、细节刻 画等。 画等。

2024版年度表演基础训练教程教案

2024版年度表演基础训练教程教案

表演基础训练教程教案•表演基础概述•表演基础训练内容•教学方法与技巧目录•表演基础训练实践•表演基础训练评估与反馈•表演基础训练教案示例01表演基础概述表演的定义与特点表演是一种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的扮演,将剧本或故事中的角色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式。

表演的特点包括:创造性、情感性、技巧性和观赏性。

演员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情感和技巧来塑造角色,同时注重表演的视觉效果和观众的接受度。

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以舞台为表演空间,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表演元素来塑造角色和展现故事情节。

戏剧表演包括电影、电视剧等,以镜头为表演空间,通过演员的细微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等表演元素来呈现角色性格和推动剧情发展。

影视表演如相声、小品、脱口秀等,这些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也是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表演形式表演艺术的分类表演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提高演员的表演技巧通过基础训练,演员可以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培养演员的艺术素养基础训练不仅注重技巧的训练,还注重演员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培养演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为角色塑造打下基础通过基础训练,演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和剧本,为角色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基础训练也有助于演员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角色和剧本要求。

02表演基础训练内容柔韧性训练力量素质训练协调性训练灵敏性训练身体素质训练01020304通过拉伸练习提高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

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为表演提供必要的身体支持。

通过各种舞蹈、体操等练习提高身体协调性。

培养演员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台词功底训练纠正发音、提高音质,使演员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台词。

掌握不同情境下的语调变化,表达丰富的情感色彩。

学会根据角色和剧情需要,掌控台词的语速和节奏。

通过技巧和方法,帮助演员快速、准确地记忆大量台词。

语音训练语调训练节奏掌控台词记忆情感认知情感记忆情感表达技巧情感控制情感表达训练培养演员对角色情感的深入理解和感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剧表演基础训练23想象训练想象是演员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

学会合理的想象。

才能架起角色。

㈠无实物表演:这个训练难就难在没有客观物,看不见,闻不到,抹不找。

物体只有在演员创造的特定场景中。

演员要真正说服自己相信这个特定场景。

细致的想象出每一件东西的具体样子,摆放的地点。

导演可以给演员一个简单的舞台行动。

比如,擦桌子。

大多数演员很容易想象到有桌子,有布。

上来就用布胡乱的擦两下就完了。

显然这样的演员没有容入到特定场景中,他没有相信自己面前有一张桌子,(是一张木头的,很破旧,布满蜘蛛网,很多年没有用过的桌子?!还是一张刚买来的,玻璃的茶几?考虑到这点你擦桌子时候的方式就不一样;再想你用的抹布是沾过水的还是干的?!你擦的干净程度不一样;悟性好的演员还会想我为什么要现在擦桌子,是有一个对你很重要的人要来?!还是妈妈爸爸命令你吃完饭后收拾桌子?!这样你的擦桌子时的心情也不一样。

)好的演员决不为了告送观众我在擦桌子,特意夸张的擦两下就完了,而恰恰相反,他不刻意“表演”给观众我是在擦桌子,而首先他会丰富特定场景,让自己真正相信特定场景。

当他真正相信了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到吃完饭后的饭桌,把盘子先罗在一起,在把桌子上的饭粒用筷子收拾到碗里,在把碗落在盘子上,把筷子收好剁齐,把碗筷送到厨房的水池了。

找出抹布,用水润湿。

然后开始擦桌子,从左到右,很认真,有序的擦一遍,(生活逻辑)发现桌子上有没擦掉的米饭嘎巴在了桌子上,于是他又用手仔细地抠去粘在桌子上的米饭嘎巴。

(细节,真实可信,显功力)最后他把桌子上的脏东西都用抹布拢到手心里,把脏东西扔到垃圾箱,把抹布投投,又擦了一遍,(性格特点,说明这个人很讲究)因为第一遍擦的已经挺干净的了,第二遍就大概胡噜胡噜就完了。

然后把抹布投了,挂好,把桌子收起来。

放好。

显然这比上来就吓擦的表演好的多。

观众看后很自然得就理解了他是在饭后收拾桌子,擦桌子。

无实物表演很难,但却是基础。

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把提高。

靠一两天,一两次的突击是没用的,要求演员平时就注意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多注意人在特定场景中的一些细节动作。

只有抓住了这些,你才能活生生的再现。

㈡特定物想象训练:导演可以摆一拔长凳,让演员自由发挥想象,自己设定场景,自己想象长凳可以是演员想象的任何一种东西,但要求演员通过表演让其他人也能看明白他把长凳想象成了什么东西。

他想象的特定场景是什么。

在做这个作业时,导演应该尽量多的让演员展开想象,让演员尽量多的变化场景,变化长凳的身份。

同样的一把椅子,有人想象它是船,有人想象它是医院注射室的病床。

有人想象它是跷跷板。

㈢联想训练:导演先让一个演员A到台上了,让他随便给自己设定一个场景,一个行动目的。

开始表演。

当导演叫停的守侯让演员定格在台上。

让她讲给大家听他在哪,他如何设定的特定场景,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当演员A讲述的时候,导演应该要求其他演员认真听,并且集中注精力记住A所设定的规定情境。

之后,导演请另外一个演员B,来上台和A一起继续表演(提示B要注意A设定的特定场景。

,和舞台行动目的。

)当B演和A演到一定阶段后,在叫定格。

让后在让B 讲述,他和A的关系,及他们发生的戏剧冲突。

照这样,还可以往场景中填加演员。

随着人物的增加,他们之间的关系越复杂。

矛盾越多,戏剧冲突越突出。

通过这个训练,让演员展开联想,把他们放入规定情境中表演。

这时最应该提醒演员注意的是设定的特定场景。

(准许以后增加的演员再增设道具或充实场景)。

比如A表演时设定门在左边,门是向右推开的。

B加入表演的时候就要记住A规定的特定场景。

不能从右边向左推门进如。

同样,当B把特定场景充实一下,说门不仅在左边,向右推开,门外还有一个门铃。

当继续表演时,A(原来的)和C(B之后又新加入的演员)就都要明确充实后的特定场景。

导演通过这个训练主要要看演员是否在特定场景中活动;他们的人物关系处理的是否正确;舞台行动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戏剧冲突是否突出。

往往演员随着情节发展的向前推进。

特定场景的变化,人物关系的复杂,会忘记自己舞台行动的目的,淡化特定场景,背离生活逻辑,这就要靠导演明察秋毫了。

4个人表演训练:(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够用录象机射录下来,为了以后分析,演员也可以看到自己表演的长处和不足)演员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表演基本功训练之后,可以更进一步进行个人表演训练导演可以事先出一个题目让演员准备,也可以是导演即兴出的题目,让演员做即兴表演(后者要求难度更高一点)比较好的命题应该是给演员足够创作的空间。

可以让演员在舞台上活动起来。

比如“独自在家”“生日”“难忘的一天”“秘密”等。

做这样的命题小品表演,演员要调动生活中所有的记忆、经历,尽量给自己创造戏剧冲突,制造矛盾。

导演曾经出过一个即兴小品表演,题目是“生日”,在给大家一段时间考虑(导演简单解释了一下这个命题)之后,演员A很激动举起手,第一个做这个练习(这个学生有一种创作的冲动,他迫切的希望把自己心里的东西表演给大家,这种创作的冲动很宝贵,演员没有冲动是演不好戏的)一般过生日就是大家送生日礼物啊,开个PARTY什么的,可他设计的是当他过生日的那天,邀请的朋友一个个都有别的事情,没法来,他的父母又要加班,于是他只好自己给自己过生日。

当他妈妈打电话问生日PARTY开的怎么样的时候,为了让妈妈放心。

他把电视,音响都开到最大声音,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然后又假装他的同学都来给他过生日,他和朋友们聊得非常热闹。

妈妈知道儿子生日过的不错,就把电话挂了;挂了线之后,儿子面对空空的房间,和假造的气氛,更显出孤独。

流下了眼泪。

演员知道给自己制造麻烦,首先邀请来的朋友都没能来,之后母亲又打来电话询问情况,为了让母亲放心,儿子给母亲制造一个很热闹,很快乐的假象。

最后当自己面对一个自己过的生日时的无奈和孤独。

导演在演员表演的基础上,有继续给他追加情节。

也许妈妈不能给你过生日也很内疚,因为他们工作很忙,但她却没有忘了你的生日,打电话来告送你妈妈早给你买了一个蛋糕,藏在哪个地方,你过生日的那天妈妈不能来,希望你原谅妈妈……听到这,演员A又发自内心的流下了一行眼泪,他确实被感动了。

而且也感动了周围的人。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在个人小品训练课上,导演给演员一个特定场景:说这是一个监狱,你是一个罪犯,你家里人今天来看你……;话还没说完,演员利马跪在了地上,低着头。

可以看出,用心的演员在努力说服自己相信规定情景,在寻找导演给的刺激……有时候导演也会不给命题,只给出一个规定场景。

比如,夜晚,下夜班回家……而在演员表演中,导演会有意的加一些环境变化;比如,演员正在看电视……导演可能说:停电!这是考验演员的是能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

同样……演员可能在表演一个在卧室里熟睡的人,导演可能走过去,往演员脸上滴几滴水……适应能力好的演员第一个反应应该是:“哎呀?!我家房子哪漏水了?!……”而不是想这导演真损,我睡的好好的,怎么往人家脸上喷水啊……演员要适应变化,只要真实相信你的规定场景,无论怎么变也不会难倒演员。

下面是演员在表演中应该了解的几点基本概念:⑴台词:演员在舞台上表达自己的特出语言。

⑵潜台词:潜台词实际上是生活中人类口头语言所固有的一种现象。

即指潜藏于内心而未尽透露出来的话语。

潜台词的艺术价值在与它能够调动观众参加到创作活动中来的积极性。

⑶旁白(舞台说明):所谓旁白即指以话外音形式出现的解说性语言,它可以代表剧作者或剧中人物进行叙述或评述,通常有以下表现方式:客观式(第三人称式)即以剧作者的身份对剧情发表评述;主观式(第一人称式)即以剧中某一角色的身份对剧情发表评述。

⑷独白:所谓独白指以话外音形式出现的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它只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现。

⑸特定场景:为话剧表演搭建的特殊的环境。

演戏用的很多东西都是假的,但在演员眼里却说服自己相信他们是真的。

⑹规定情境:故事发⑶旁白(舞台说明)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的某生,发展,高潮,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的段落。

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心理)而展开的情节。

⑺舞台调度:舞台调度是指演员要在特定场景中要完成的任务,你要完成的舞台目的是什么,怎么样完成,演员从A点走B点要有原因,要带着目的才能成立。

⑻戏剧冲突:如果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剧情的发展。

戏就不好看了。

矛盾冲突体现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人物自身的心理变化,角色之间的关系变化,角色与规定情境间的矛盾变化等。

⑼舞台行动的线索:目的线索:演员在舞台上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都是有某种目的。

要完成特定任务的。

所以每个动作都事出有因,演员在表演时要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心理线索:演员只要抓住了角色的内心活动,才能接近角色。

在表演中,情绪的把握很重要。

你做某一个动作是的心理情绪是什么样的。

情绪决定了舞台行动的结果。

⑽潜意识:另一个自己。

比如,你睡觉起来,心里有个念头告送你,走过去,只要你跺一脚,门就会自动开了。

这就是潜意识。

而主意识可能告送你的结果和潜意识告送你的结果恰恰相反,你就是跺上八百六十脚,门也不会自动开。

⑾下意识:在你受到某种突然的刺激时,本能的反应。

⑿调动感情:在短时间内,打开记忆的闸门,用一切办法调动自己的感情。

调动感情不是挤眼泪。

切忌生鳖!一定要从人物内心出发。

去真切的体会。

所以有的好演员说:演戏很累,不是体力的,而是累心!!⒀生活逻辑:正常人的生活都存在着生活逻辑。

话剧表演也是要遵守生活逻辑。

比如,没有人在喜欢在冬天穿短裤;在表演中演员也应该自己先问问自己,这样做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切忌胡演。

⒁典型形象:话剧表演是依靠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来征服观众的。

一个刻画的成功的演员形象可以在观众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同学们心中也都会有几个你觉得给你印象深刻的典型形象,大家不妨交流一下,看看那些演员又是如何刻画典型形象,从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般说:你不是角色,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确存在着差距,而演员要做的正是找到并缩短这种差距,慢慢的接近你要塑造的角色。

最好容为一体,没有任何演的痕迹,让观众相信你就是他们心中的那个角色。

要想达到这一部,要调动一切生活经历。

丰富角色内涵。

抓住角色的情绪。

有时候你了解的只是角色的一个面而已,演员应该抓住一个点,或从一个面开始,给角色展开扑成一个完整的,复杂的人。

不是坏人在舞台上时时刻刻,所思索想就到要坏的一塌糊涂。

演员只有先真正理解了角色,才能提接近,缩短差距。

最后通化角色。

总之,做单人小品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

应该在课程中给予演员足够的时间来练习。

5听故事演小品:两个演员做旁白,编讲一段冲突比较突出的故事。

同时另外两个演员根据旁白给的刺激,展开想象表演。

有的时候学生作业会从战争讲起,最后编讲到大话西游……其实听故事演小品只是个形式,我们不必去死抠它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