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基础训练1
表演的基础训练动作与规定情境

表演的基础训练动作与规定情境表演的基础训练动作与规定情境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
离开动作就谈不上什么表演。
舞台、银幕上的人物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动作之中,演员是通过鲜明、准确的动作来体现人物形象的。
动作,包含着心理动作和形体。
动作(当然,还有语言动作),两者是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
前面说过,人的形体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思想活动、一定的心理状态相联系的。
形体动作是在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产生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也总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思想的动作和没有动作的思想都是不存在的。
有的演员一提到动作就单纯认为是外在的形体动作,岂不知思想活动也是动作——-内心动作,或是把内心活动与形体动作隔裂开,彼此孤立起来,都是不对的。
舞台、银幕上人物的动作需要准确、鲜明、恰当,符合特定的人物性格,符合剧本情节的要求。
演员怎样寻找人物的动作,在舞台上正确地行动呢?这还得从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行动的规律着手。
生活里的动作和行动,归纳起来离不开三个环节,即: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
我们把这三个环节称为动作的三要素。
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怎么做,是动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为什么做,则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动作三要素是演员掌握人物动作的钥匙。
所谓"任务"即是:此时此刻你做什么。
生活中人们的动作总是在一定任务的推动下产生。
今天要接待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这是"任务".围绕这个任务,就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打扫干净屋子,换上新买的炕席,糊上新窗户纸,到菜园割些新鲜韭菜,合面、剁馅、包饺子……等等。
表演同样如此,演员首先要弄清楚人物此时此刻要做什么,也就是要抓住人物的任务。
任务明确了,知道现在要做什么,才能在任务的推动下产生相应的动作。
"任务",是人物动作的依据,也是激发演员积极行动的动力。
诸如:抗旱、抢险、巡逻、搜查、寻找、侦察、救人、灭火、炸掉敌人碉堡、甩掉追击的敌人、排除机器故障……等等,这些任务能促使演员(人物)积极地去行动,产生一系列具体的动作。
表演技巧基础训练

1、?消除紧张与松弛肌体演员在开始表演之前,必须使肌肉处于适当状态,一种松弛状态才能产生正常的思维,逐步获得正确的体验,做到鲜明地表达出对角色内心生活的体现,使内在的情感自由地流露到外面来。
也就是说,多余的紧张不可能获得创作的自由。
为了消除紧张、放松肌体、恢复本能、解放天性,表演艺术专业的学员进行以下一些练习和游戏:A??抢椅子游戏:四个人抢三把椅子猜领袖游戏—让一人离开,其余的人推举一名领袖,他做什么动作,大家就跟着做什么动作,然后让出去的人进来猜谁是领袖。
B??木偶练习:全身放松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两手自然下垂,自我感觉是一个木偶,被上面用线操作各个部位,把双手向上提起,手指慢慢张开,尽量往上举,然后线断了,手一段段往下还原,从头—颈—肩背—臀部—大腿—小腿全部松驰,最后倒在地上,像一只猫躺在沙滩上,全身非常松弛。
C??放大练习:两脚分开站立,自己控制从脚指头开始使劲,慢慢往上到小腿直至头部、脸上身体的各个部分,手指到手掌即整个全身都紧张起来,脸部也紧起来,眼睛也睁大了假设自己是一个很高傲、很了不起的人模仿一头雄狮,非常厉害的状态。
D??缩小练习:与放在练习相反,从头到脚一步一步地慢慢放松直到在地上缩成一团,像一只蚂蚁恨不得钻进地缝去,找到此时这种缩小身体的感觉,比如又冷、又饿、又黑等等。
2、?无实物练习纠正初学表演的人容易紧张过火,缺乏信念、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不丰富等等问题,首先进行无实物练习和简单动作练习。
为什么要做无实物练习?作实物练习时许多行动都是本能地,根据生活的机械性自然而然一晃而过。
无实物行动的练习就是另一种情况,你得把注意力集中在大的行动中,每一个最小的组成部分上,没有实物就会促使你更加细致,更加深入地注意形体行动的性质。
练习题例:杀鸡(鸭)?包饺子、洗(晾)衣服、炒菜(鸡蛋)?、杀鱼、做鱼、修台灯、擦玻璃、?、生炉子、钓鱼、擦(修皮鞋)缝(熨)衣服、修自行车(打气)3、为了某种目的的简单动作练习戏剧动作有三要素,如果仅仅?“只是“做什么(任务),为动作本身而动作,不可能成为艺术,孔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话剧表演基础训练1

话剧表演基础训练篇第一课台词训练1绕口令:“打枣”“八百标兵”等。
2声音训练:回声练习,两个人一组。
A喊,B做A的回声。
然后互换角色。
注意音量变化及对方的反应是否正确。
调嗓子,狗喘气,等训练。
咬字清楚,频率稳定。
3环境模仿训练:大家围成一圈,每人事先准备三种从生活中模仿到的叫卖声,然后一个一个的叫卖,还可以大家一起叫卖,营造一种气氛。
注意营造气氛。
还原真实。
4对唱:男女分为两组,男的唱一段,女的唱一段,交替进行。
注意气息的运用。
老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主张腹部用力,小腹控制住气息。
但也有人提出用胸腔吸气,控制气息。
无论用哪种方法练习,都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调整,切忌用嗓子嚷、吼。
声音要圆润饱满。
5朗诵:先说说朗诵作品的选材,首先演员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
如果是一个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你又怎么能奢望观众会喜欢呢?!喜欢是前提,你要把你认为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所以你要讲给大家听。
此外,朗诵要有真情实感,切忌生憋感情,虚假做作。
首先要学会忘记以前学过的技巧,和已经形成的所谓的朗诵的套路,更不要盲目模仿电视,广播等煤体中的朗诵表演;朗诵要做到听的见,听的清,听的美;这三条标准是递进关系。
㈠听的见:就是对音量,音色,气息的要求。
话剧表演不同与影视表演,在剧场要能让最后一排的观众听见你的说的话,不是件容易事,要靠长期认真的系统训练,所以演员应该珍惜每一次声音练习,平时也要注意练习和保护嗓子。
(少吃辣,少喝酒,不要大喊大嚷,尽量少吃刺激嗓子的食物)表演考试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题目,考官要求考生小声的跟旁边的人说悄悄话,但要让全场人都听见。
还有类似的题目,比如,屋里有10个人,考生叫自己的名字。
屋里有100个人1000个人10000个人,考生又将怎么控制声音,等。
在考试过程中,考官也可以根据考生自身的特点针对性的出一些题,比如有的考生声音放不开,可以让他大声叫卖,而有的考生喜欢喊话,考官可以要求让他念一首情诗。
㈡听的清:就是说先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朗诵的文章明白的讲给听众,要让陌生的观众耐心的听完你的故事同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演员真诚。
学习话剧表演的步骤

学习话剧表演的步骤话剧表演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精彩的表演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观众喜爱。
对于想要学习话剧表演的人来说,了解学习的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学习话剧表演的步骤,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
第一步:了解话剧的背景和历史在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形式之前,了解其背景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话剧表演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话剧演出或者与有经验的表演者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其起源、发展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话剧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培养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话剧表演不仅仅是演员站在台上背诵对话,还需要通过表情、动作、语调等各种表演技巧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我们可以参加表演培训班、加入话剧社团或者找到一位资深表演者作为导师。
此外,提高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朗诵社团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学习戏剧理论知识学习戏剧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剧本中的角色和情节。
我们可以学习戏剧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演出技巧等内容,从而提高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了解不同的戏剧流派和风格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话剧表演的多样性和特点。
第四步:参与话剧演出和排练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参与话剧演出和排练是提高自己表演水平的关键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话剧演出,或者加入一支专业的话剧团队进行排练和演出。
在排练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导演、演员和其他剧组成员交流经验,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步:反思和改进在学习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表演。
观看自己的录像或者演出回放,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与其他表演者和观众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以上就是学习话剧表演的一些基本步骤。
当然,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不同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话剧的表演技巧

话剧的表演技巧话剧的表演技巧在语言和动作的幅度上,话剧要求合理地夸张。
那么大家知道话剧的表演技巧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1、以接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动作为主要创作手段话剧台词是一种放大了的生活语言,独白是潜台词的外化。
配合演员的形体动作,台词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白、独白和旁白。
①对白的作用(与对手交流)向对手发出咨询(你最近忙什么呢?能告诉我吗? )回答对手的提间(噢,你间我呀,我编小品呢)与对手交流信息(告诉你吧,我考上“中戏”啦)或发生语言纠纷(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我可真佩服你㈠②独自的作用(与自己和想象对象交流)对痛苦的排遣(唉哟,疼死我啦……)对不幸的呐喊(天呐一一我的主哇一一)对情绪的宣泄(我要杀了他!我恨不能吃了他)对遭遇的批判(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对往昔的回忆(想当初……那时候……)对事物的判断(我看这事绝对不会这么简单)对行为的反思(咳!都怪我不好……)对幸福的咏叹(噢,我是多么幸福啊……)②旁白的作用(与观众交流)介绍历史背景(闹军阀,乱打仗,白脸的进去黑脸的上)串联故事内容(现而今到民国,剪了小辫还是没有辙)交待人物关系(王掌柜大发财,金银元宝一起来)抒发作者心声(苦水尽、甜水来,谁也不愿意做奴才)2、台词的重复表演与即兴表演相结合不靠乐谱也不击鼓敲锣节奏由演员自己来掌握台词和动作经过千锤百炼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地琢磨强调表演的力度速度和幅度提倡重复与即兴表演相结合靠观众在剧场的信息反馈帮助演员进行判断与选择*规定情境这是不能以个人意愿来作改变的。
作者已经写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了。
而里面的情节发展,人物,人物关系都已经定了。
如果要改变,必须通过全剧组的一致认可才能够改变。
所以说,表演是绝对要根据规定情境来进行,不能随心所欲。
我们要分析,将作者给予的文字本子,自己分析好,分析透,自己根据规定情境找出人物言行。
*动作话剧表演不外乎语言和动作,这动作也有两种。
外部动作(即形体、肢体动作),头,手,身,五官……内部动作(心理动作)内心里一样有动作,一样在运动。
表演基础训练

《表演基础训练》习题指导演员培训舞台行动:是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
规定情境:斯坦尼拉夫斯基指出:所谓的规定情境,“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它在创作时赏要注意的一切”。
总之,规定情境是一种假定,是在演出的创造中所存在的一切的假定。
它既包括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假定,也包括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布景设计、置景、灯光、服装、化妆)、音响效果工作者等所创造出来的假定。
规定情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由剧作家、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的虚构”。
但是,这种假定和艺术的虚构在赏的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规定情境是指剧本的实事、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
这是演员创作所必需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种外因的根据。
内部规定情境是指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环境,包括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它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
动物模拟:表演技巧训练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和性格化能力。
1、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以描摹对象为主,培养学生捕捉形象的能力。
2、不停留在外部的描摹上,由表及里抓住动物的内部感觉,揣摩其内心欲望,使动物行动达到内外统一。
3、逐步要求模拟练习的情节性、技巧性、趣味性和“拟人化”,也也可以构思双人和集体的练习和寓言小品。
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天性就是童真,一颗孩子般纯真的心。
解放天性:就是通过各种元素的训练,把自己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从而达到紧张的排除、想象的活跃、信念的建立、感觉的准确、交流的有机。
在练习中,恢复好奇心和直观发现能力,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去解放学生的天性、开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话剧表演的发声有哪些训练方法

话剧表演的发声有哪些训练方法从实用上讲,业余团体不像专业学习表演的学生,一点一点磨声音形体,每天都可以用很多时间来做,所以学校剧团的练习一定要紧凑,综合,行之有效。
从专业上讲,如果把所谓的声音,形体等诸多表演元素练习生硬分开,在某一部分只学声音,我觉得不太科学。
因为最终这些都要汇到一出戏剧的表演中,好的发声不是你练习的目的,只是一个手段,我见过许多演员,空有一副好嗓子,好声音,可是表演却生涩死板,那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去剧场又不是看朗诵。
因此我认为,从一开始就把发声、形体、表演等练习结合起来,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可迁移性,学到的东西也能更好的运用到实战表演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话剧表演的发声的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第一章气力表演要有气力,台词声音更如此。
所谓气力就是,呼吸要均匀自然,声音有底气,有力量,并且能够持续。
呼吸是说话之始,没有好的呼吸方式,声音会不稳定,发虚,传不远,台词会间断,凌乱,说的缺乏控制,因此我的练习都是从呼吸开始的,反复察觉自己的呼吸,做到能够收放自如。
在呼吸吐纳中,慢慢加入声音,从小到大,有长音有短音,总之各种方式。
另外也不能光站着呼吸,演员在台上不会静止不动,因此要慢慢改变呼吸的方式,有站着,有坐着,有躺着,走着,跑着,让身体在不同状态下,都能够有均匀的呼吸,在呼吸中,都能够有稳定的声音。
逐渐加大活动量,让演员在疲惫状态中,也能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声音。
这些看似和练声没关系,但很重要。
学生排练时总喜欢三三两两的坐着,我都不允许,排累了声音就低下来,也不可以。
演员一定要有好体力,而这个体力,不光指身体,呼吸的体力,嗓子的耐久力也一样,这就是所谓气力了。
没有气力,撑不下两小时的演出,好容易演到剧情高潮,你确没劲了,爆发力的台词顶不上去,前面白费劲。
所以练声的第一步,我认为是结合呼吸和运动,锻炼气力。
第二章身体记忆嘴巴,嗓子,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能有好的声音,也需要身体的记忆,这就需要反复练习。
[word格式]戏剧演员的初级基础训练
![[word格式]戏剧演员的初级基础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b8cd34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c.png)
[word格式]戏剧演员的初级基础训练戏剧演员的初级训练包括以下几大内容:一,注意力集中的训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注意”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它是和人的意志积极性密切联系着的.演员在意志的控制下,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舞台上的对象,集中注意舞台上发生的事情,注意自己的表演对手,把注意力集中地去行动,就能够摆脱当众表演的殊环境的影响,解除由此造成的紧张,帮助演员全神贯注,很快进人剧中规定情境.注意力集中不仅是为了解除演员的紧张,也是达到正确表演的重要因素.表演要求真实,而真实的表演是从每个具体的,细致的行为开始的.首先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和认真地行动.这”真”字里面就包含着注意力集中.表演中,由于虚假表演的影响以及人物的行动都是事先经过排练.规定好了的,就导致表演时往往没有真的去听,真的去看,只是做出”看”,”听”,好像在看,其实什么都没看见;好像在听,却根本没听见对手说的是什么,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舞台对象上.注意和装作注意,这是两回事.注意,产生真实的表演;装作注意,必然带来虚假的表演.演员集中注意舞台上的对象,真的去看,真的去听,认真地去行动,才能在表演的此时此刻感受到对象的行动,变化和反应,接受对象给予的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和情感活动,激发起进一步行动的愿望,达到真实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的有机统一.二,真实感与信念的训练“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需要艺术的虚构的.”舞台上表演的一切都是剧中虚构的事实.培养演员对剧中的环境,人物关系,发生事件具有真挚,强烈的真实感和信念,是戏剧表演的又一要素.需要演员有很强的信念,能够像对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一样去行动,在内心引起相应的真实感觉和真实情感.那么演员怎样才能获得舞台上的信念和真实感呢?运用”假使…0?假使”能激起我们产生对虚构事实的积极反应和行动.对周围的环境,事物,发生的事情可做出各种“假使”,对演员自身也可进行”假使”,如假使我是战地卫生员,假使我是街头小贩……等等.在”假使”和想象的推动下,知道我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在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地方,这儿发生了什么事,我要做什么等等.就能在想象的激发下,按照自己的”假使”真实,恰当地去行动.斯氏说:”?我就是?,这意味着:把自己放在虚构情境的中心,觉得自己是置身于这情景之中,是处在想象生活的深处,处在想象事物的世界里,开始以自己的名义,诚心诚意,勤勤恳恳地动作起来.”三,动作与规定情境的训练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离开动作就谈不上什么表演.舞台上的人物总是处于不问断地动作之中,演员是通过鲜明,准确地动作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动作.包含着心理动作和形体动作(当然,还有语言动作),两者是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人的形体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思想活动,一定的心理状态相联系的.形体动作是在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产生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也总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思想的动作和没有动作的思想都是不存在的.有的演员一提到动作就单纯认为是外在的形体动作,岂不知思想活动也是动作——内心动作,或是把内心活动与形体动作隔裂开,彼此孤立起来,都是不对的.舞台上人物的动作需要准确,鲜明,恰当,符合特定的人物性格,符合剧本情节的要求.演员怎样寻找人物的动作,在舞台上正确地行动呢?这还得从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行动的规律着手.生活里的动作和行动,归纳起来离不开三个环节,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我们把这三个环节称为动作的三要素.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怎么做,是动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为什么做,则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动作三要素是演员掌握人物动作的钥匙.”任务”,是人物动作的依据,也是激发演员积极行动的动力.演员要善于准确地抓住剧本提供的任务,这是正确表演,正确行动的前提.人物的任务有时明显,容易抓住,有时则曲隐,不易抓准.任务找准确与否十分重要,即使只是分寸上有所偏差,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物行动的偏差.四,交流的训练戏剧表演中最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掌握交流,最主要的是做到真听,真看,真的去感受,在表演的此时此刻,真正看到对方在做什么,听到对方说的是什么,从对方的态度反应中接受刺激,感受对方思想感情的活动,在”活”的交流中,促使自己说出要说的话,做出要做的动作,产生相应的内心活动,这才能使人物在舞台上”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剧表演基础训练1Ⅰ台词训练:1绕口令:“打枣”“八百标兵”等。
2声音训练:回声练习,两个人一组。
A喊,B做A的回声。
然后互换角色。
注意音量变化及对方的反应是否正确。
调嗓子,狗喘气,等训练。
咬字清楚,频率稳定。
3环境模仿训练:大家围成一圈,每人事先准备三种从生活中模仿到的叫卖声,然后一个一个的叫卖,还可以大家一起叫卖,营造一种气氛。
注意营造气氛。
还原真实。
4对唱:男女分为两组,男的唱一段,女的唱一段,交替进行。
注意气息的运用。
老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主张腹部用力,小腹控制住气息。
但也有人提出用胸腔吸气,控制气息。
无论用哪种方法练习,都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调整,切忌用嗓子嚷、吼。
声音要圆润饱满。
5朗诵:先说说朗诵作品的选材,首先演员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
如果是一个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你又怎么能奢望观众会喜欢呢?!喜欢是前提,你要把你认为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大家分享,所以你要讲给大家听。
此外,朗诵要有真情实感,切忌生憋感情,虚假做作。
首先要学会忘记以前学过的技巧,和已经形成的所谓的朗诵的套路,更不要盲目模仿电视,广播等煤体中的朗诵表演;朗诵要做到听的见,听的清,听的美;这三条标准是递进关系。
㈠听的见:就是对音量,音色,气息的要求。
话剧表演不同与影视表演,在剧场要能让最后一排的观众听见你的说的话,不是件容易事,要靠长期认真的系统训练,所以演员应该珍惜每一次声音练习,平时也要注意练习和保护嗓子。
(少吃辣,少喝酒,不要大喊大嚷,尽量少吃刺激嗓子的食物)表演考试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题目,考官要求考生小声的跟旁边的人说悄悄话,但要让全场人都听见。
还有类似的题目,比如,屋里有10个人,考生叫自己的名字。
屋里有100个人1000个人10000个人,考生又将怎么控制声音,等。
在考试过程中,考官也可以根据考生自身的特点针对性的出一些题,比如有的考生声音放不开,可以让他大声叫卖,而有的考生喜欢喊话,考官可以要求让他念一首情诗。
㈡听的清:就是说先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朗诵的文章明白的讲给听众,要让陌生的观众耐心的听完你的故事同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演员真诚。
用心去解读文章。
有时候为了朗诵好一段经典作品,演员常常会自己收集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来丰富作品。
这是很必要的。
听众不想听千篇一律的重复;演员要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你的朗诵传达给观众。
所以,做演员平时要多看一些书,电影等,利用各种手段丰富自身修养。
㈢听的美:这又是更高的要求。
能不能把观众征服,就看演员的功力了。
同样一部作品。
不同的人朗诵,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
同样一个句子,一个演员前一秒可能会这么读,之后又会尝试另一种读法。
演员要多思,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作品,然后再选择最佳的方案。
当然尊重作品本身是很重要的,我们只能使作品更丰满。
切忌随意发挥,曲解原意而使作品缩水。
在台词训练课上,要互相学习和分析,不要把眼光只让在技巧上。
真实的感情来的更直接,真诚比任何手段技巧更容易打动别人。
6编讲故事:再学习朗诵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命题或半命题编讲故事训练,也可以自由选材编讲。
编讲故事选材很关键,老的表演艺术家常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是说,我们要尊重生活逻辑,尊重生活本身的真实。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让作品更有“味道”。
切忌胡编乱造,重复烦琐或是胡乱拼凑别人的作品。
观众关心的是你对生活独特的理解。
所以,我们在编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选取身边的事,自己独特的经历或借见别人有价值的经历。
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同,经历不同,所以编讲的故事当然也会各有所长。
演员也不用拘泥于统一标准。
评定故事好坏的标准是看能否真正打动观众的心。
当然,我说的打动并不是指让观众哭就是好。
感动不等于哭。
感动是一种理解基础上的共鸣。
我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一个边关哨卡,冬天下着雪天很冷,战士们冒着风雪在哨卡站岗。
一次某军首长去视察慰问这个哨所的官兵,有个小战士向首长报告,说我们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把战士都冻死了。
首长一听大怒,大声冲小站士喊:“这里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把你们班长给我找来……我要处分他!”小站士哭着跟首长说:“那个被冻死的战士就是我们的班长……”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直指人心。
当然我们不必拘泥于这个例子,只要你用心观察你的生活,反思你的经历,关心你生活的环境,关心世界。
你会学会如何编讲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你更会领悟很多东西。
通过编讲故事训练,导演可以看出一个演员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人品等很多东西。
演员也可以学会观察生活,反思自己。
还可以分享别人的感动。
学会理解别人。
这对演员来说学会理解很重要。
Ⅱ形体基本训练1个性解放:演员的形体绝不可忽视,有的演员以前学过舞蹈,也有的练过健美操,自身气质就很好;但对于没有接受过形体训练的人来说,可能平时就不太注意自己形体的问题,比如走路不甩臂,一顺边,驼背等,这些不正确的姿势对演员来说,在舞台上都是致命的(除非角色特殊需要)。
所以就要通过训练纠正,演员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也要经常提醒自己是个演员,要具备演员的气质。
一般形体老师可以带演员围坐一圈,男女差开,做一些放松练习,(让跳舞有特长的同学教大家学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活动一下身体。
之后由形体老师纠正演员的坐。
立。
行。
走等基本动作中不正确的姿势。
然后给大家放一段音乐,让演员闭上眼睛,自由想象。
在形体老师的暗示指导下,做各种伸展动作,放松肌体。
初次做,形体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暗示和指导,以后可以让演员自由想象。
自设场景。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演员放松形体,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使身体很舒服。
,有助于塑造舞台形象。
此外演员在课余时间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身材。
做一些运动来维护身体状态。
Ⅲ表演训练1感觉训练:让演员站成一个圈,男女差开,然后让大家自然的行走,不规定方向,不规定目的,不限制速度,不设定场景。
(开是时,大家很有可能走着走着就自然地走成了一个圈,并且朝着相对的方向走)然后导演开始为大家设定一个场景。
比如学校广场。
要求打乱行走的次序,方向。
随便自由的走。
之后,导演可以在为大家设定特殊的环境。
比如,你们大家现在走在海滩上,沙子很软踩上去很舒服。
太阳很热。
太阳越来越热。
到了中午,太阳在头顶上方直射下来。
你们发现自己走在沙漠里,周围都是沙子,沙子被太阳晒的很烫,脚踩上去很烫。
(这时大多学生会减慢行走动作,做出口渴的样子)导演可以继续创造环境。
你们中见有一个发现了一块绿洲。
(大家的表现不一,绿洲的位置也不一样,有时候会同时发现3。
4个绿洲)你们走出了沙漠,走回了学校,回到了小广场上。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下起了暴雨(这时候大多数人会去避雨,或躲起来) 通过这个训练可以看出演员的一些通病——千篇一律。
演员应该顺着导演的提示去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所处的环境,真正的去感受场景(虽然这个场景不存在,但在演员的想象中,他就是存在的,而且很丰满)只有相信,才能去体会,感觉。
导演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演员的感觉是否到位,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演员是相信了导演创造的情景,用心体会环境。
还是在窥视模仿别人的表演。
2观察训练㈠动物模仿训练:模仿是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本领,演员更是要重视。
要想模仿首先要用心观察你模仿的对象。
导演布置演员回去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可以去动物园),模仿三种不同的动物,差别越大越好。
要注意细节的模仿。
比如,模仿猫的作业,要看他的细节是否观察的准确。
猫抓的样子。
猫走路的样子。
猫的眼神,表情。
是只午后趴在阳台上晒太阳懒猫呢,还是一只活波淘气的小猫。
演员在做作业时也要抓住猫的特征。
尽量通过模仿外部的形态逐渐抓住猫的神态。
这样才能模仿的惟妙惟肖。
也有许多同学模仿猩猩,大多数人做这个作业时,都比较注重猩猩的外部形态,比如,把嘴鼓起来。
鼻孔张开。
行走的样子。
手的动作。
甚至细到手指的动作。
做这个作业的同学最好再让他做一个猴子模仿训练,这样通过比较,可以检查出他有没有把握两种动物的神态和形态的区别。
有时要想把握好动物的神行,靠一天两天的观察是不够的,有些特点要长期观察,才能发现。
演员可以看一些书,查一些资料,来丰富自己模仿的动物。
㈡观察对手,把握特征:男演员一队,女演员一队,面对而站。
男女一一对应,开始时中间距离稍微大一些。
然后导演给信号,每击掌一下,两列中的男女演员就缩短一段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演员注意观察对方。
最后男女演员的距离很近,几乎面对面。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演员觉得不适应。
会笑。
导演应该提醒演员不要只是笑,而不集中精力观察对方)。
这个练习完成之后,让男女演员恢复原来的距离,要求每个人说出观察对手的特征。
看看别的人能不能通过他的描述找出他的观察对象。
(注意,有的演员可能在描述时,说观察对象张的像某个明星。
切忌这样描述。
这样的描述是失败的,没有认真观察对象的特点,而是敷衍了事;观察的要细,换句话说,把你的观察对象扔到人堆里,通过你的描述,导演能不能准确的找出你观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