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授课教案
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高分子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2. 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3. 高分子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1. 概念解析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分子量较大。
又称为聚合物。
2. 特点介绍(1)分子量较大,常为千至百万之间,与低分子物质相比较;(2)由重复单元构成,单元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3)具有高聚合度和长链结构;(4)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1. 根据聚合方式分类(1)加合聚合:通过单体的加成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和聚丙烯;(2)缩合聚合:通过单体的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如酯类和胺类聚合物。
2. 根据聚合物结构分类(1)线性聚合物:由直链结构组成的聚合物,如聚乙烯;(2)支化聚合物:在主链上有支链结构的聚合物,如聚丙烯;(3)交联聚合物:由三维网状结构组成的聚合物,如环氧树脂。
3. 根据性质分类(1)热塑性聚合物: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多次加热塑性变形,如聚乙烯;(2)热固性聚合物:加热后不再软化,常用于制作耐热、耐腐蚀的制品,如环氧树脂;(3)弹性体:具有高弹性和弯曲恢复能力的聚合物,如橡胶。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塑料制品:聚乙烯、聚丙烯等广泛用于包装、容器等制品;(2)纤维材料: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用于制作衣物、织物等;(3)胶黏剂:聚合物胶水、胶带等用于粘合;(4)弹性体制品:橡胶制品如胶鞋、轮胎等。
2. 工业中的应用(1)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电器、汽车、建筑等领域;(2)纤维材料:用于制作绳索、合成革等;(3)涂料和粘合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等用于涂料和胶合;(4)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等用于制作泡沫塑料、绝缘材料等。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课程号(代码):30001904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4 学分:4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类专业基础课。
以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为基础,又为后继课程: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等打下理论基础。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原理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
它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的方法,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征及聚合方法的选择。
第一章 5 学时第二章11学时第三章18学时第四章8学时第五章 6 学时第六章6学时第七章3学时第八章3学时第九章4学时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1,分指标点1.4;(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4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红字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5学时)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命名原则,高分子聚合反应的分类。
掌握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性能的基本概念。
1、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4学时)2、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构性能的基本概念(2学时)要点:高分子的定义和聚合反应分类分子量的统计平均意义第二章逐步聚合(11学时)掌握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反应程度、官能度、线型缩聚、体型缩聚的概念;线型缩聚中影响聚合度的因素及控制聚合度的方法;体型缩聚中凝胶点的预测。
了解线型缩聚动力学,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
1、平衡缩聚的特点及影响缩聚平衡的因素;(1学时)2、Flory等活性理论;(1学时)3、反应程度和平均聚合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相互关系;(1.5学时)4、平均聚合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及缩聚平衡方程;(1学时)5、缩聚反应动力学;(1学时)6、影响缩聚反应的因素;(1学时)7、线型缩聚产物分子量的控制和分布;(1学时)8、体型缩聚;(1.5学时)9、不平衡缩聚;(1学时)10、逐步聚合反应实施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乙烯的性质和制备方法;2.熟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常见种类和应用;3.掌握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点;4.能够对比了解无机高分子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差异和联系。
2. 教学重点1.乙烯的性质和制备;2.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特点。
3. 教学难点1.对比了解无机高分子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差异和联系;2.掌握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4. 教学方法1.授课法;2.示范法;3.组织实验。
5. 教学时间2课时。
6.1 乙烯6.1.1 乙烯的性质乙烯是一种无色、易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不溶于水、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性质。
6.1.2 乙烯的制备方法乙烯的制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烷基铝氧化物法;2.玉米粉乙醇法;3.转化天然气法。
6.2 有机高分子材料6.2.1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常见种类和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常见种类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其应用广泛,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
6.2.2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是通过聚合反应进行的。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分子量和结构。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是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好、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
6.3 无机高分子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差异和联系无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联系。
无机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为无机阵列,化学稳定性高;而有机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为碳链结构,化学稳定性较差。
在应用方面,无机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耐高温、硬质材料、如陶瓷和玻璃等;而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包装、建筑材料、医疗材料等。
学生能够掌握乙烯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对比了解无机高分子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差异和联系。
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以学习《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内容。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加聚、缩聚和交联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5. 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2. 教学难点:(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基本方法及应用实例。
(2)实验法: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引发学生对合成高分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基本方法及应用实例。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4. 几种常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过程5.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反应过程。
2. 教学难点: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及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如塑料、橡胶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
2. 新课导入: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讲解:讲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反应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分类和合成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化学聚合物与高分子化合物教学备课教案

化学聚合物与高分子化合物教学备课教案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现代化学实验室中,聚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在许多领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化学聚合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特性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聚合反应原理和应用、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及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聚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和特性。
2.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聚合反应方法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3.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聚合反应的原理和分类。
2.常见的聚合反应方法及其实验操作技巧。
3.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化学聚合物与高分子化合物教材。
2.实验器材:反应容器、搅拌器、温度计等。
3.化学试剂:聚合反应液、单体、催化剂等。
4.课件:相关实验图示和实验步骤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制品,如塑料杯、橡胶制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高分子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向学生简要介绍聚合反应的概念和定义,以及高分子材料与聚合物的关系。
2.讲解聚合反应原理和分类详细解释聚合反应的原理和分类,包括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环氧树脂聚合等,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聚合反应。
3.介绍常见的聚合反应方法以自由基聚合为例,介绍常见的聚合反应方法:开链聚合和环状聚合。
详细解释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实验操作技巧,如单体选择、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温度的控制。
4.实验操作演示通过课件展示聚合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反应容器的准备、反应条件的控制、搅拌速度的调节等。
同时,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实验,如聚氯乙烯的制备、聚酯的合成等。
5.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以聚合物材料为例,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实际应用。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6章共聚反应

第六章链式共聚反应本章要点:1)共聚反应和共聚物的类型:按不同重复结构单元在聚合物连中的排列情况,共聚物可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共聚反应也相应地进行分类。
2)共聚组成方程和共聚曲线:描述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浓度、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共聚组成方程的微分式给出了某个时刻生成的共聚物的组成与该时刻单体组成的定量关系,共聚组成方程的积分式给出了在某个时期形成共聚物的平均组成与起始的单体组成和单体总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共聚曲线则是共聚组成方程微分式的图形化。
3)竞聚率和共聚类型:竞聚率为自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和交叉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反映了单体共聚能力的强弱;依据共聚单体对竞聚率的乘积,共聚可分为理想共聚、无规共聚、交替共聚、非理想共聚和“嵌段”共聚等类型,它们的共聚曲线具有不同的特征。
4)共聚物的序列分布:是共聚物组成不均一性的必然体现,描述了不同长度的同种结构单元的序列在共聚物中所占的比例,包括序列的数量分布和质量分布。
5)自由基共聚:通过自由基共聚竞聚率的研究可以确定结构对单体和自由基活性的影响,这些结构因素主要包括极性效应和共轭效应,其中共轭效应的作用更为显著;由Q-e方程可建立起结构因素和竞聚率之间的半定量关系,可用于竞聚率的估算和共聚类型的推断。
自由基聚合的竞聚率基本不受反应条件的影响。
6)离子共聚:离子共聚基本属于理想共聚,共聚单体的竞聚率受引发剂类型、温度、溶剂和其它聚合条件影响。
本章难点:1)理想共聚模型:活性中心等活性假定、稳态假定、无解聚和聚合物具有很高分子量是理想共聚模型的基本点;活性中心等活性指的是活性中心只与增长链末端单元相关,与增长链的聚合物和其它结构单元无关。
2)共聚组成方程的成立条件和使用范围:共聚组成方程适用于活性中心等活性和无解聚的共聚。
共聚组成方程的微分形式是瞬时状态方程,描述某个时刻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关系。
对于某阶段生成的共聚物组成,如果单体浓度变化不显著,则可以共聚组成方程的微分形式进行简化处理,否则需用共聚组成方程的积分式进行处理。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
3. 能够描述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4.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
3. 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a. 引导学生回顾分子与聚合物的概念;
b. 解释高分子的定义和特点;
c. 教师示范几种常见高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2.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15分钟)
a. 介绍聚合反应的基本过程;
b. 讲解聚合物的分类;
c. 分析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3. 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25分钟)
a. 乙烯基聚合反应;
b. 丙烯酸类高分子的合成;
c. 聚氯乙烯的合成方法。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
a. 结合生活实例,讨论高分子的应用和影响;
b. 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2.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10分钟);
2. 课后作业(30分钟);
3. 学习日志与讨论反馈。
六、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分子的概念和合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
第一次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分子量,结构单元,重复单元,聚合度
第二节聚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按性质和用途,按主链结构,按组成的变化分类,根据原料单体命名,商
品名称和英文缩写
作业: 1
第二次课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平均分子量的意义: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分布曲线。
多分散性和分子量分布
第四节高分子链的结构形态
作业:2,3,4
第三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一节概述
单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聚合反应种类的影响。
第二节自由基聚合的聚烯烃
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烯腈、聚乙酸乙烯酯和聚四氟乙烯的性能及应用。
第三节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和阻聚。
作业:2
第四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四节引发剂和引发作用
引发剂;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半衰期和引发效率;诱导效应和
笼蔽效应
作业:4,9
第五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五节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自
动加速作用
作业:6,10
第六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六节平均聚合度和链转移
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温度对聚合度的影响;链转移和平
均聚合度;向大分子的转移。
第七节聚合反应的单体
单体的聚合能力;单体结构和聚合物结构。
作业:11,12,13,14
第七次课
第二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八节阻聚剂和阻聚作用
阻聚剂和缓聚剂;烯丙基单体的自动阻聚作用。
第九节聚合反应实施方法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作业:17,18,19
第八次课
第三章离子聚合反应
第一节正离子聚合和聚异丁烯
正离子聚合的烯类聚合物;催化剂和共催化剂;溶剂;正
离子聚合的机理。
作业:1
第九次课
第三章离子聚合反应
第二节负离子聚合的活的高分子
负离子聚合的烯类聚合物;负离子聚合的催化剂和溶剂;
负离子聚合机理;活的高分子。
作业:2,3
第十次课
第三章离子聚合反应
第三节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机理、活性中心、单体、引发剂或催化剂、溶剂等的异同。
作业:5
第十一次课
第三章离子聚合反应
第四节配位聚合和立体规整聚烯烃
烯类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及立体异构体;Ziegler- Natta 型催化剂;配位聚合机理;低压聚乙烯。
作业:6
第十二次课
第四章共聚合反应
第一节概述
共聚合反应;共聚的意义及分类。
第二节常见的共聚物
丁苯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ABS树脂;SBS热塑
性弹性体。
作业:1
第十三次课
第四章共聚合反应
第三节共聚合方程
二元共聚合方程的推导;竞聚率的意义。
作业:2
第十四次课
第四章共聚合反应
第四节共聚合组成曲线
竞聚率组合对共聚反应类型的影响。
作业:3,5,7,8
第十五次课
第四章共聚合反应
第五节竞聚率的测定
直线交叉法;简易法。
第六节影响共聚物组成的因素
单体的结构效应;温度的压力的影响;Q-e 概念。
作业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