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合集下载

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班级:统计1010班学号:姓名: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经济增长的体现是GDP、GNP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与产业结构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采用1978-2006的统计数据,采用SAS的计算统计量,定量变量的图形表示,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相关手段,研究三大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GNP、三大产业、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一、前言世界有200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呢?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呢?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和资金积累,成为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工作母机”;第三产业有力地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充分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

从经济发展因素来看,三大产业的发展对GDP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我国第一、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纵向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2006年,28年间下降了近27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稳中波动,无论是上升还是波动变化趋势都不大。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是基本上呈现上升趋势。

因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生产总值的主要原因,分析GDP、GNP增长的规律,预测中国未来GDP、GNP未来的增长趋势,我对数据进行以下分析。

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2)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a 欠发达区域人才与资金的外流导致产业 萎缩 b 欠发达区域的大开发 国际尺度上: 欧洲向美洲的移民,始于15世纪末
国内尺度上: 我国建国以来有组织向东北、西北及 西南移民 美国西部大开发 俄罗斯人口东移 我国西部大开发?
思考:我国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给区域发 展带来哪些影响(以区域进行分析) ?


下图:世界人口-产业布局图(综合考虑)
下图:世界人口-产业布局图
a.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 主要是生产资料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 如第一产业、水电、旅游等。


b.原材料指向——偏在原材料
对原料依赖性高,原材料消耗量大,
运输费用所占比重大的工业部门。
①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 制糖厂,低品位铁矿砂冶炼厂、化纤厂等。 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 的原料,需接近原料产地,以降低运输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


人口迁移和社会生产部门对性别的选择性:劳
动力的跨区域迁移多以青年男性为主,使迁入区人口男性比 例上升,迁出区男性比例下降。重工业 采矿业 林业 渔业 交通 建筑 地勘等生产部门男性比例较高;而纺织 缝纫 手工艺制品等生产部门则女性比例较高。
其他因素:战争、疾病等。
举例:性别失调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和区域 经济发展-东北及东营胜利油田。

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 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如国民素质、教育观念与区域发展。

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 济发展质量 创新环境与文化产业

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

见教材P75-76
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基于1998―200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地区能源强度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认为,东、中、西三大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并呈进一步扩大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制度因素对三大地区能源强度降低起积极作用,政府干预则起阻碍作用;工业化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对东部地区降低能源强度起积极作用,对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

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能源、经济与产业政策,降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对各地区降低能耗强度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能源消耗强度;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一、引言1978-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3.82%)不到GDP平均增长率(9.52%)的一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

而自2001年后,中国能源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2003-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平均增速达到13.31%,经济增长表现为以较高的资源消耗为代价,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不断增加。

今后几十年将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即使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只有7%,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也在3%以上,如何以较低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换取较高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目前及未来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能源强度和能源效率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研究的热点。

Hua Liao(廖华,2007)等研究了1997--2006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认为高耗能工业的大量投资所引致的工业结构转换是能源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孙鹏(2005)等分析了中国1978-2003年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强度对能源消耗量的影响,认为中国的能源生产率在提高,但2001-2003年能源生产效率体现了一定的下降。

周鸿、林凌(2005)对1993-2002年能源使用效率变化的研究认为,我国的能耗效率在1993年以后有一定的提高,但能源使用并没有明显的从能耗高的产业向能耗低的产业流动。

三产情况汇报

三产情况汇报

三产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三产业持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以下是我国三产情况的汇报:
首先,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农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向好。

其次,工业产值持续增长。

我国工业产值持续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加快,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最后,服务业快速发展。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金融等领域蓬勃兴起,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总的来看,我国三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产协同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 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镇化进程。
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特征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不同发展 水平区域的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区域发展阶段
据区域主导产业差异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技巧区域主导产业农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我国四大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镇城镇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的差异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1 2 9 3 81 1 5 6 6 . 83 2 0 0 4 . 5 1 2 6 0 7 . 1 5
2 4 4 . 2i
2 7 0 .1 9 3 0 4 . 8 2 3 6 4 . 0 2 4 5 0 . 6 3
I 9 O . 6 2
2 1 8 . 9 7 2 5 9 5 9 2 6 5 . 7 4 3 0 9 5 9
2 4 6 . 5 2
2 7 7 . 6 8 31 4. 3 3 3 6 6 1 9 4 4 9 3 2
1 6 2 . 3 8
1 8 5 . 1 8 2 1 3 . 7 2 4 7 . 4 6 3 0 3 . o l
l 6 8. 2
1 9 6. 0 6 l 5 8. 2 1 9 6. 0 6 1 9l _ 21
9 0 . 4 8 1 4 3 . . 8 8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3 0 3 4. 5 8
3 4 6 7. 7 2 3 9 0 7 23 4 67 6. 1 3 5 7 9 3 6 6
l I 3 2 . 7 0
3 2 . 6 45
5 0 . 6 9 65 . 4 5
2 OO l
2 00 2 2 0 0 3
1 97 6. 86
2 23 2 . 86 25 5 5 . 7 2
6 9 5 . 4 4
7 8 7 9 4 9 3 3 7 5
1 4 6. 5l
二 、重庆 市 区域经 济数 据收 集 与模型 建立
1 . 数据 收集。 根据重庆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实况 ,本文收集 了重庆市 1 9 9 0 — 2 0 1 1 年生产总计及 其影响 因素 的变化 。数据 来 自重庆市统计 局 , 《 重庆市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 第三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

第1讲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进展的方法与途径。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微专题一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深度思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答案对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的地理位置主要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较高,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较高纬度打算了该地区是气温较低;海陆位置上,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侧接近海洋,打算了该地区是季风气候,距离海洋远近,打算了该地区降水量多少。

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玉米、大豆、春小麦、水稻、甜菜。

B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

C辽河平原——水稻、冬小麦、棉花、苹果。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潮湿、半潮湿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供应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考向一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回答1~2题。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产业及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分析总面积515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4个镇、5个乡,281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2万,占总人口的80%。

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1.03亿元,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32694万元,增长19.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增长38%;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24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28元,较上年增加20.1%元。

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工业1、发展现状: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02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2家,有等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6家,主要涉及通用和专用装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饲料加工、化工、医药、建材、造纸等。

2009年,工业总产值152.7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84亿元,工业增加值约45亿元,占GDP的43.5%。

按所有制划分,全区共有国有企业7户,包括:市区自来水公司、制药厂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化工研究院、省冷冻厂、省制药厂,均属规模以上企业,2008年产值约7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

其余为非公有制企业, 2008年产值约8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2008年产值约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以乳业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3300多人,年产值约34亿元;以制油、面粉、实业为主的粮食及油脂加工企业,从业人员7300多人,年产值约13亿元;以公司、纸业、造纸公司为主的造纸及纸制品企业,从业人员5800多人,年产值约5.2亿元;以丰源公司、骊秦铸造、动力风机公司为主的机械加工企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产值约4.5亿元。

近年来,区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争创更多的名牌产品。

“东起”牌能量回收发电透平装置、“劲桥”牌液态奶等工业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目前区占有了全省16个中国名牌中的8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9统计1班
姓名:王琳
学号:20091701310027
指导教师:刘殿国
日期:2012-04-14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
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而金融业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很有潜力的行业,本文主要用多层统计分析来研究城市化率、金融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对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金融业城市化率从业人口数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其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八五”时期和今后10年, 我国将面临发展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间题。

我国第三产业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是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扩大就业领域的迫切要求, 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要求。

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加大衬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 枚宽一系列有关政策, 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水平, 建立城乡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行业管理体系, 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入员的素质, 等等。

一、问题提出: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的建议,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明了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

深刻认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对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本文就是要研究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要素,在此选取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金融投资额为自变量做为第一层统计分析研究。

然后用城市规划率来研究中国各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比较。

二、研究假设
对该问题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1、金融投资额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正向相关: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
专业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它的扩展本身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专业市场的兴起还会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业务以及各类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选取金融投资总额来分析其对第三产业总值的影响
2、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正向相关: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更好的调整就业人员的劳动资本结构显得更为突出,而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这无疑是更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

因此研究第三产业总值与就业人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是劳动力密集型。

所以假设其正相关。

3、城市化率是造成各地区生产总值差异的主要因素:要研究各地区的第三产业总值的差别,无疑要考虑城市化率对其的影响。

所以一下建立模型对其分析研究。

二、数据介绍
1、数据搜集
本文主要搜集了北京、湖南、广东、四川、陕西、湖北、山东、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13个省市2001-2010年共10年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数、金融投资额、城市化率。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并通过指数换算以及用SPSS标准化整理数据使其可以准确地为模型服务。

2、利用SPSS文件创建二层数据结构的SSM文件
首先将数据录入SPSS中,然后将数据标准化,整理后就可以用HLM读入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其按层次分为:
第一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因变量
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数——自变量
金融业投资总额——自变量
第二层:城市化率
3、检查数据是否已经正确读入HLM程序中
点击MAKE MDM,然后CHECK STATS
LEVEL-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VARIABLE NAME N MEAN SD MINIMUM MAXIMUM Z第三产 130 0.00 1.00 -1.06 4.11 Z从业人 130 0.00 1.00 -1.70 2.82
Z 金融业 130 -0.00 1.00 -0.99 3.63
LEVEL-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VARIABLE NAME N MEAN SD MINIMUM MAXIMUM 城市化率 13 176.79 569.29 0.19 2069.30 由结果可看出数据已经完整读入。

三、分析步骤
1、不包含第二层预测变量的二层模型
阶层一:
阶层二:22021
1010
000μγβμγβμγβ+=+=+=
操作程序,得出如下结果:
如图可看出的值为0.533465,的值为0.689864, 和的P 值都小于0.001,显然小于显著性水平(取05.0=α)。

接着对其引入第二层变量。

2、包含第二层预测变量的二层模型
经过多次调整与试验,得出如下模型:
阶层一:
阶层二:
操作程序,得出如下结果:
由以上调整后的结果可知, =-0.000156,P=0.162,所以城市化率与成反比,=0.670590,P=0.002,=0.000183,P=0.004,城市化率成正比。

=0.642760 , P<0.001,城市化率与成正比。

可看出城市化率是导致各地区第三产业总值的原因。

五、结论与建议:
因为第三产业实际上还可以说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所以可以增加许多就业岗位,不断发展新的服务领域,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参与到第三产业中来,这样不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也能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由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政府也可以加大补贴,进行一些免费培训等形式采取第三产业就业优惠政策,激发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积极性,在解决劳动力剩余的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降低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适当加大对社会的建设规模也即要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建设支出的多少以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能
消除经济中“瓶颈”问题。

他的增加使建设总规模也进一步增大,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电力,能源,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然而面临我国现阶段投资过热的现状,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才能较大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六、参考文献:
【1】刘殿国.我国香蕉产业组织模式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多变量随机系数累加多层统计模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
【2】周娜,罗洎,刘虹。

影响湖南第三产业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2006 【3】张锦。

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北方经济2006
【4】孙大海,陈建业,刘雪飞。

第三产业的发展分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