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2
化工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化工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化工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因此,我们需要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低温液相氧化技术低温液相氧化技术是一种用于净化污水和废水的高效技术。
该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可以对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与传统的氧化技术相比,低温液相氧化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无毒无害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高效节能蒸馏技术高效节能蒸馏技术是一种将混合溶液蒸发、升温和冷却过程集成在一起的高效技术。
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传统蒸馏过程中的能量浪费,使得产生的蒸汽在不同的温度下得到重复使用,从而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节约。
同时,高效节能蒸馏技术还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化工原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三、生物脱硫技术生物脱硫技术是一种将硫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来清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燃烧设备的效率。
与传统的烟气脱硫技术相比,生物脱硫技术具有成本低、能耗少、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智能化控制系统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技术是一种将以往人工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对化工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自动监控和调控,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减少了人工误差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化控制系统技术还可以实现能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从而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总之,化工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等多重作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我们需要从技术研究、设备更新、产业转型等多层面探索和推广这些技术,从而促进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化工节能减排原理与技术

化工节能减排原理与技术第一篇:化工节能减排原理与技术1.节能: 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
2.技术节能:工艺节能,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节能,化工过程系统节能,控制节能3.结构节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地区结构4.管理节能:宏观调控层次,企业经营管理层次5.控制节能:一方面是节能需要操作控制,另一方面是通过操作控制节能6.能源:能源是指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能量和动力的物质资源7.完全热力学平衡: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同时满足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平衡。
8.不完全热力学平衡:只满足热平衡、力平衡的平衡。
9.可避免损失:技术上和经济上可以避免的最小损失10.不可避免损失:技术上和经济上不可避免的最小损失11.效率:ἠe=E收益/E耗费=(E耗费-EL)/E耗费=1-EL/E耗费=1-ᶘ12.实用效率:ἠe=E收益/(E耗费-INE)13.夹点技术:14.网络夹点:现行网络中,若单股冷、热流体传热温差到达规定的最小传热温差的点称为网络夹点15.零改动方案:改造过程中仅以增加换热器面积来回收热量而不改动换热网络结构的方案16.一改动方案:改造过程中引起换热网络结构一次改动的方案17.过程夹点:对过程进行分析时所确定的夹点18.热负荷回路:在网络中从一股物流出发,沿与其匹配的物流找下去,又回到此物流,则称在这些匹配的单元之间构成热负荷回路19.阈值:只需要只需要一种公用工程的问题称为阈值问题。
二、问答题1.简述我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及其特点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消费总量大,人均能耗低;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脱离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已使环境不堪重负;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长期能源供应面临严重的短缺,需要大量进口,引发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存在巨大节能潜力。
《化工节能技术》第二章 (高职类)

•
•
选取的主要依据:研究的需要和方便。
体系可以是一台设备、一个车间、一个工序、一条产 品生产线、一个企业等。
环境
• 体系之外相关的一切物质和空间统称为环境。
能源资源现状及其特点
能源及节能的潜力与意义 化学工业与节能 化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法
第二章 节能的热力学基础
一 能量及表现形式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四 有效能和过程热力学分析
第一节 能量及表现形式
1.1 能量的形式
内能
功
位能、向动能
热
能量的双重含义:数量与质量,数量是指能量的多少,质量 是指能量的可用性。能量是物质做功的本领,做工能力越大, 能品味越高。 能量的使用在本质上是指能量质量的使用,即能量在使 用过程中数量是守恒的,但其质量是下降的,即能量在使用 过程中的降质变废才是造成能耗的根本原因。
例:某换热器使热流体A
QA
换 热 器
QL QB
TA2
TB1 B物流
温度自TA1降至TA2,同时 使冷流体B温度自TB1升 至TB2.热、冷流体均无 相变化和化学反应发生, 其压力也不变化,TA与 TB均高于大气(环境) 温度。已知热、冷流体 的热量各为mA和mB (kmol/h),在有关温 度范围的平均等压热容 为 和 (kJ.kmol/h)。求此换 热器的热损失。
热容 热容:当系统由于加给一微小的热量 Q ,而温度
升高dT时,Q / dT 即是热容。记为C。
定压热容Cp 定容热容CV 质量定压热容cp 质量定容热容cV C p ,m 标准摩尔定压热容 CV , m 标准摩尔定容热容
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节约原理

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节约原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化工厂作为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之一,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并实现节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节约原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能源利用原理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能源转化和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转化是指将原始能源转化为化工生产所需的能源形式。
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能源包括燃料、电能和蒸汽等。
燃料是化工厂最主要的能源来源,通过燃烧释放出的热能可以用于提供蒸汽、热水和热风等能源形式。
电能则广泛应用于化工装置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
蒸汽则是化工生产中最重要的能源形式,广泛用于加热、蒸馏、干燥等工艺过程。
能源利用效率是指化工装置在能源转化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能源的能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化工装置的能源利用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装置设计、操作控制和能源管理等。
二、节约原理化工厂装置的节约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
节约能源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化工厂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效率和优化操作方式等手段实现节约能源。
例如,采用先进的蒸汽回收技术,将高温废气中的热能回收利用,用于加热水或发电。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设备的运行参数,减少能源损失。
同时,定期检修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能源的浪费。
节约资源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原材料和辅助能源的消耗。
化工厂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废弃物产生等手段实现节约资源。
例如,采用先进的催化剂和催化反应技术,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减少原材料的损失。
同时,优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三、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化工厂装置的能源利用与节约,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优化工艺流程:通过对现有工艺流程的分析和改进,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例如,采用节能型设备替代老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
化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化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化工过程是一个极其能耗的行业。
在这个行业中,节能减排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优点、限制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余热回收技术余热回收技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节能减排技术。
在化工过程中,许多反应都需要进行热解或燃烧,这些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通常会被废弃,浪费掉。
通过余热回收技术,我们可以收集这些废热并把它们重新利用,用它们来预热新鲜物料或蒸汽,以此来节约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余热回收技术的优点包括:(1)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应用余热回收技术,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提高热效率:通过利用废热进行预热,可以提高热效率,使得化工过程更加高效。
(3)降低环境污染:废热的排放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利用余热,可以减少企业在环境污染上的负担。
余热回收技术的限制包括:(1)技术难度大:余热回收技术需要通过高效的设备来实现,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严格的管理,这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和难度。
(2)设备选型问题:不同的反应和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
二、蒸汽再生器技术蒸汽再生器技术是一种将废热转化为蒸汽的技术。
在化工过程中,许多反应需要使用蒸汽来提供能量或进行冷却。
通过应用蒸汽再生器技术,我们可以用废热来产生蒸汽,从而减少企业对能源的消耗。
蒸汽再生器技术的优点包括:(1)高效节能:蒸汽再生器技术可以将废热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实现高效节能。
(2)环保:废热的利用可以减少企业的排放量,降低企业在环保上的压力。
(3)降低成本:通过应用蒸汽再生器技术,企业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蒸汽再生器技术的限制包括:(1)设备成本高:蒸汽再生器的经济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成本和效率。
(2)设备选型问题:不同的反应和生产过程需要不同的蒸汽再生器,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蒸汽再生器。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原理和节能技术讲义

石油化工行业节能原理和节能技术讲义尹洪超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2007年4月目录目录 (1)前言 (2)第一节节能的基本原理 (10)第二节典型例题分析 (22)第三节节能的基本概念 (32)第四节企业节能的原则和基本途径 (43)第五节企业通用节能技术 (50)第六节石化行业节能技术 (85)前言节能是指在满足相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通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
一、我国的能源发展和供求问题1、能源供应压力大“十五”期间,由于能源需求增长迅速,我国能源市场由“九五”时期的供需基本均衡转向供不应求。
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仅增长4.6%,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其中1997至1999三年能耗为负增长。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迅猛,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
我国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亿吨标准煤。
其中发电量24747亿千瓦小时,比2004年增长12.3%;原煤21.9亿吨,增长9.9%;原油1.81亿吨,增长2.8%。
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2004年增长9.5%。
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1年的13.49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
如今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
图1 “十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比表1 “十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比年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2001 12.1 13.52002 13.8 14.82003 16.0 17.12004 18.5 19.72005 20.6 22.2但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低。
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与利用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化工行业,更是亟需研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技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一、热能利用技术1.1余热利用技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余热。
余热利用技术可以将这些废热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炼油、化肥等工艺中,采用余热锅炉技术可以将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1.2蒸汽系统优化蒸汽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能源形式,但在传统生产中,由于蒸汽系统的设计不合理、设备老化等原因,部分蒸汽会被浪费掉。
通过对蒸汽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设备的更新改造,可以降低蒸汽的消耗,减少能源的浪费。
采用换热器、蒸汽回收装置等设备,可以将蒸汽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二、原料和催化剂节能技术2.1原料替代技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原料如石油、天然气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通过替代原料的研究和应用,可以降低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利用生物质替代传统石油原料,不仅可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还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2催化剂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催化剂是起到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品纯度和降低能耗等作用的关键因素。
通过研发高效的催化剂技术,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减少反应时间,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
通过对催化剂的再生利用和优化设计,可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减少废旧催化剂的处理成本,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三、生产工艺流程优化技术3.1合理排放废水废气技术化工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通过对废水废气的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废水废气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石化工业节能技术讲座节能原理与方法

(三)观念和技术问题
(4)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技术本身相对陈旧落后, 设计水平相对较低。 锅炉发电机组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 加热炉、塔器等设备服役时间过长; 反应工艺过程、催化剂、分离过程等设计水平落后。 (5)我国过程工业的内、外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内部:加工深度,能耗构成,产品格局; 外部:国家能源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 技术进步,市场价格变化
如果不掌握节能原理,就可能提出不 恰当的节能指标,制定出不合理的节能决 策,批准不合理的节能方案。
讲课内容
一、能量分析方法
二、企业能耗技术指标 三、我国石化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我国石化企业合理用能基本原则 五、我国石化企业节能基本途径
六、我国石化企业能量系统优化和节能改造
具体内容 七、节能优化,同样大小的传热温差ΔT,低温传热时火用 损失更大。工程上,在不降低(或减少降低)传热效果的 同时,尽量减少传热温差,对低温换热器尤为重要。
例题解析
某蒸汽动力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火用分析
项目 输入 燃料供给能
系统净输出能 锅炉损失 能量平衡 能量kJ/kg 百分率% 火用分析 火用kJ/kg 百分率%
求解下列两种情况下,由不可逆传热造成的火用损失, 设Q=100kJ,环境温度T0=23℃: (1)tA=420℃,tB=420℃; (2)tA=70℃,tB=50℃。
解答
解:(1)TA=(420+273)K=693K, TB=(400+273)K=673K 因为TA>TB>T0,热量从A传向B,故
掘节能潜力时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法
热力学第二定律:当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被转移或转化 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时,其品位只可能降低或贬值,绝不可 能提高。这样能量在数量的守恒性和质量上的贬值性,就构 成了能量的全面本性。 现代节能原理是同时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并通过 直观实用的方式,来体现能的全面本性,由此建立的节能理 论和方法,称为第二定律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2 37.5; CO 4.95;
H2 64.05; N2 21.5; CH4 0.5; H2O 169.95 绝热过程: ΔH = 0; ΔU =
28
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 •
焓是状态参数,过程焓变等于终态的焓减去初态的焓;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反应的物系,计算焓变需考虑反应热。
1.1.2.1 按来源分类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太阳辐射能)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地热能和原子核能) 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潮汐能)
太阳能总能量可达174000 TW/a
4
第 1 章
总 论
1.1.2 能源的分类
1.1.2.2 按能源的转换和利用层次分类 (1)一次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
生物质能:秸杆气化,生物制氢。
生物柴油:各种不同油料和醇类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 应
1.1.2.4 按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分类
(1)清洁能源 (2)非清洁能源
6
第 1 章
总 论
1.1.2 能源的分类
CH2COOR1
CHCOOR2 CH2COOR3 + CH3OH R1COOCH3 R2COOCH3 R3COOCH3 +
v V m
密度:比容的倒数 kg / m3
m 1 V v18Fra bibliotek第 2 章
2.1 基本概念
2.1.3.3 压力
节能的热力学
P gh
单位:工程大气压(at)1at = 1kgf/cm2 标准大气压(atm)1atm = 760 mmHg 测量仪器:差压计(压力表或真空表)
表压 (Pg) = 绝对压力 (P)- 大气压 (P0)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稳定流动:空间各点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过程 (1).热和功的交换不随时间而变; (2).物质交换不随时间而变; (3).进、出口截面参数不随时间而变 dU =0, δm1 = δm2
dU =δQ – δW + δm1(h1 + c12/2 + gz1) –δm2 (h2 + c22/2 + gz2)
酯相 产物 分相 甘油相 蒸短链醇 真空蒸馏
蒸短链醇
真空蒸馏
水洗 醇水稀溶液 甘油
无共沸物(甲醇/水) 普通蒸馏
无水甲醇
醇水稀溶液
共沸物(乙醇/水、叔丁醇/水) 特殊蒸馏
无水乙醇(叔丁醇)
•
关键技术 后处理分离过程的分子热力学基础,用于建立过程数学模型 特殊蒸馏分离醇水稀溶液(分离剂的筛选)
变换气
n kmol (nH2O : nCO =6) 水蒸气
100 kmol 半水煤气
T=380℃
27
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进入炉中的湿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kmol): CO2 9; CO 33; H2 36; N2 21.5; CH4 0.5; H2O 198 出变换炉时湿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kmol):
物质的状态方程式:
F (p, v, T) = 0
20
第 2 章
2.1 基本概念
2.1.4 功和热量
节能的热力学
功(W):系统对外界的单一效果归结为提升一个重物,则说系统作了功。 系统对外做功为正,得到功为负。 热量(Q):由于温差引起的,系统与外界之间发生的能量转移。 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21
总 论
1.3 节能的途径
1.3.3.2 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节能
流体输送机械、换热设备、蒸发设备、塔设备、干燥设备。
1.3.3.3 化工过程系统节能
把整个系统集成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待,所进行的节能工作。
1.3.3.4 控制节能
11
第 1 章
教材:
总 论
冯宵.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真空度 (Pv) = 大气压 (P0) - 绝对压力 (P) 真空度 (Pv) = - 表压 (Pg)
19
第 2 章
2.1 基本概念
节能的热力学
2.1.3.3 状态公理和状态方程式 状态公理:对于组成一定的物质系统若存在 n 种可逆功(系统进行可逆过程时 和外界所交换的功量)的作用,则决定该系统平衡态的独立状态参 数有 n + 1 个。 简单可压缩系统:与外界交换功量的模式中只有容积功的系统。
孤立系统:无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绝热系统:无热量交换
15
第 2 章
2.1 基本概念
2.1.2 平衡状态
节能的热力学
热力状态(状态):某一瞬间的宏观物理状况。
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如温度、压力、组成等
满足力平衡、热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状态(不存在不平衡势)
2.1.3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
8
第 1 章
总 论
1.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
1.2.1 我国化学工业的特点
(1)煤、石油、天然气既是能源,又是原料
(2)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3)大宗化学品生产规模太小 1.2.2 节能潜力 节能总潜力和可实现的节能潜力
9
第 1 章
总 论
1.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
1.2.3 节能的意义
Q = ΔH + m Δ c2/2 + mg Δ z + W
Q =Σ
out
mi(h + c2/2 + gz)i –Σ
in
mi(h + c2/2 + gz)i + W (对多股流体)
26
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例2-1:某化肥厂生产的半水煤气,其组成如下:CO2 9%,CO 33%, H2 36%,N2 21.5%, CH4 0.5%。进变换炉时水蒸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6,温度为 653.15 K。设变换率为85%,试计算出变换炉的气体温度。
ΔHr = 28.05 × (-41198) = -1.156 × 106 (kJ)
ΔH2 = 10396 T - 3099527 (kJ)
作业:1。计算653.15 K时转化 28.05 kmol 的恒温恒压反应热。
30
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1). 统一基准焓法
14
第 2 章
2.1 基本概念
节能的热力学
2.1.1 热力系统(系统) 热力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中取出的研究对象。 系统的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固定的、移动的、真实的、假想的 能量交换:热和功 物质交换:物质的流进和流出,伴随着能量的交换 开口系统(流动系统):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闭口系统:无物质交换
δQ
δm1
δm2
δW
开口系统的能量衡算式为: dU =δQ – δW + δm1(h1 + c12/2 + gz1) –δm2 (h2 + c22/2 + gz2) δQ = δm2 (h2 + c22/2 + gz2) – δm1(h1 + c12/2 + gz1) +δW + dU
25
第 2 章
可再生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2)二次能源 (电、蒸汽、煤气、石油制品) (3)终端能源
天然气:甲烷(82-98%)和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
类似的有煤层气。95%以上甲烷 水煤气(半水煤气): 主要成分:H2,CO,少量CO2,N2, CH4等
5
第 1 章
总 论
1.1.2 能源的分类
1.1.2.3 按能源的使用状况分类 (1)常规能源 (2)新能源
• • • • •
规定 0 K 时稳定单质的理想气体的焓为零; 规定 298.15 K 时稳定单质的理想气体的焓为零; 基准态下化合物的焓等于标准生成焓 无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元素守恒 无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过程焓变: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δQ
δm1
δm2
δW
物质流转移到系统的能量为: δm (u+ pv + c2/2 + gz) = δm (h + c2/2 + gz)
h = u + pv
H = U + pV
24
第 2 章
节能的热力学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
1.3 节能的途径
1.3.1 结构节能
1.3.2 管理节能
1.3.3 技术节能 1.3.3.1 工艺节能
•
催化剂和化学反应工程
催化技术是现代炼油和石油化工工业重要的科学技术基础,在炼油和 化学工业中60%以上的新产品和90%以上新工艺的开发基于催化作用。
• •
分离工程
改进工艺方法和设备
10
第 1 章
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16
第 2 章
2.1 基本概念
节能的热力学
2.1.3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
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强度量(强度性质):压力P、温度T、组成 x 等;不可加量 广延量(容量性质):容积V、内能 U、焓 H、熵 S 等;可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