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一)分类曲霉(Aspergillus)种类很多,达900余种,其中大多数曲霉只发现了无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念珠菌目、念珠菌科、曲霉菌属,少数菌种具有有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子囊菌门、子囊菌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

常见的曲霉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

毛霉主要是毛霉科,毛霉科中的根霉属(Rhizopus)、梨头霉属(Absidia)、毛霉属(Mucor)、根毛霉属(Rhizomucor)是常引起毛霉病的菌,其中以根霉属最为常见,尤其是少根根霉(Rhizopus arrizusFisher1892)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 et prinsen Geerlings1895)两种最多见。

镰刀菌属(Fusarium)又称镰孢霉属,目前属内含有20多个种,常见引起人类感染的镰刀菌主要有茄病镰刀菌(F. solani)、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层生镰刀菌(F. polifer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等。

(二)临床意义曲霉是条件致病菌,到目前为止,20~30种可导致人类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

正常人体对曲霉有极强免疫力,只有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才能致病,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尤其是AIDS等可诱发曲霉病。

此外,现已有动物试验证明曲霉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有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可能与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有关。

毛霉可致毛霉病,本病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血病、长期应用化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最易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有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毛霉病。

此外还可发生于肺部、胃肠道、皮肤等处。

由于毛霉病发病急、进展快,疾病的诊断常在病死后尸检才明确。

丝状真菌-霉菌

丝状真菌-霉菌

霉菌菌丝的延伸过程
顶端
亚顶端
菌丝的结构与生长具有极 性;
菌丝可分为顶端、亚顶 端以及成熟区;在顶端之 后,细胞壁逐渐加厚而不 再生长;
菌丝在光学显微镜下是 均匀的,但厚壁的休眠 孢子,如接合孢子、厚 壁孢子则有明显的纹饰。 隔膜与菌丝细胞壁成分 相似。
成熟区
隔膜
粗糙脉孢菌(菌丝尖端的成熟过程及 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显微镜下的无隔菌丝与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菌丝体及其各种分化形式
许多菌丝分枝连接,相互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形态
称菌丝体(mycelium)。
营养菌丝:密布在固体营养基 质内部,吸取营养物质
菌丝体
气生菌丝:伸展到空间
营养菌丝的特化形态
(1)吸取养料:假根、吸器 (2)附着:附着胞、附着枝 (3)休眠:菌核、菌索 (4)捕食线虫:菌网、菌环 (5)延伸:匍匐枝
丝状真菌——霉菌
一、霉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霉菌的细胞形态和构造
三、霉菌的菌落
霉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工业 生产 医疗 实践
食品 制造
基础 研究
霉菌分布与人类的关系
毛癣菌等引 起灰指甲
霉菌的细胞形态和构造
霉菌的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hyphae)构 成。菌丝是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菌丝是一分枝的中空管状物,是由孢子萌发后延 伸而来,或由一段菌丝细胞增长出来。直径一般3 ~10μm,有分枝,有隔膜或无隔膜。多数真菌菌 丝中在5-6m之间。
重点
(1)掌握菌丝的延伸过程具有极性及延伸过 程中细胞壁成分变化 (2)掌握各种菌丝体形态 (3)掌握霉菌菌落特征
假根
吸器
菌网
菌环
附着胞

丝状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研究

丝状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研究

丝状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研究丝状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

它们不仅在分解有机物、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草地生态系统中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田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功能。

因此,对丝状真菌种群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丝状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通过样地调查和分离培养的方式,对不同环境下的丝状真菌进行物种鉴定和分类。

通过对其生态习性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策略和生存状况。

其次,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丝状真菌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探索其种类和亲缘关系。

最后,可以通过研究丝状真菌的群落组成和结构,来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多样性和分布特点。

丝状真菌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其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降解能力。

丝状真菌可以将高分子有机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物质,并释放出养分,促进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生长。

此外,丝状真菌还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过共生菌根、菌丝网等结构与植物根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和耐逆性。

同时,丝状真菌还能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构建复杂的微生物网络,参与土壤有机质转化和养分循环过程。

丝状真菌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是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丝状真菌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和提供养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土壤肥力,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另外,丝状真菌还参与土壤中的碳循环和氮循环过程,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因此,对丝状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对于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丝状真菌的分类和分布特点的了解,可以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研究丝状真菌的生态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开发利用其在农业、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丝状真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常见于环境中的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体内,它们的菌丝结构类似毛茸茸的线状物,因此得名为丝状真菌。

丝状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中,包括陆地和海洋环境。

它们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其它生物的生长和分解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丝状真菌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它们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和疾病。

担子菌类包括蘑菇、牛肝菌等,它们的菌丝具有多核细胞和细胞小器官。

担子菌类真菌的特点是产生担子架、担子和孢子,孢子一般位于担子顶端。

这些菌类主要分布在陆地的森林、草地和湿地以及淡水和海洋等环境中。

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子囊菌类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主要通过无性生殖产生分裂孢子。

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果实中常见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可以用于发酵食品和酿造啤酒。

霉菌则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它们的菌丝通常呈现分枝状。

霉菌通常通过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这些孢子可以通过风、水和动物传播。

霉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体内,它们在分解有机物质和生物降解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丝状真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它们可以引起真菌感染,尤其是对免疫系统虚弱的人群。

丝状真菌感染主要包括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体表和黏膜表面,例如皮肤感染(如癣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感染等。

这些感染通常由丝状真菌的孢子或菌丝直接接触皮肤或黏膜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

深部真菌感染则是指真菌进入体内,侵入内脏器官或血液循环系统。

典型的深部真菌感染包括肺曲霉病、念珠菌血症等。

这些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器官移植、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化疗等情况下,丝状真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侵入伤口进入体内。

丝状菌名词解释

丝状菌名词解释

丝状菌名词解释丝状菌是一类真菌,其特点是菌体呈丝状,分生孢子在生长过程中形成菌丝。

丝状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植物、动物等各种环境中。

丝状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分解有机质,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同时也是许多植物和动物的病原体。

丝状菌的分类丝状菌属于真菌界,包括了多个属和种。

其中最常见的属包括链霉菌属、放线菌属、真菌丝属等。

这些菌属的分类依据主要是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化特征等。

丝状菌的分类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功能以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丝状菌的形态特征丝状菌的形态特征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丝状菌的菌体通常呈丝状,由许多细胞组成。

菌丝的长度和直径不一,通常为微米级别。

在生长过程中,菌丝会分支,形成复杂的菌丝网络。

丝状菌的分生孢子也是其形态特征之一,分生孢子通常呈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为微米级别。

丝状菌的生长习性丝状菌的生长习性是其分类和应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丝状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丝状菌通常是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利用各种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

丝状菌的生长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成熟的菌落。

丝状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丝状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是其分类和应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丝状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包括代谢途径、酶系统、物质转运等方面。

丝状菌的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脂肪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丝状菌的酶系统包括各种水解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

丝状菌的物质转运包括吸收、排泄、运输等。

丝状菌的应用价值丝状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丝状菌可以产生各种抗生素、激素、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丝状菌可以分解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丝状菌可以制作各种发酵食品,如酱油、啤酒、豆腐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总结丝状菌是一类重要的真菌,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分类和应用价值。

2.2 真菌分类系统及常见丝状真菌

2.2 真菌分类系统及常见丝状真菌
生态习性:较低等,多数水生和腐生; 代表属:罗兹壶菌属,集壶菌属;
9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显微镜下的毛霉
显微镜下的根霉
典型特征:无性繁殖-孢囊孢子;有性繁殖-接合孢子; 生态习性:多数是腐生菌;多数陆生或两栖生活;
代表属:毛霉属,根霉属;
10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粗糙脉孢菌
曲霉青霉白僵菌感染家蚕真菌5个门的主要特征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壶菌原质团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游动孢子游动配子或配子囊之间接合菌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菌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是单细胞分生孢子等子囊孢子担子菌有隔膜的菌丝体不发达担孢子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分生孢子等无有性生殖但可能进行准性生殖小结15

13
小结
真菌5个门的主要特征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生殖
壶菌 接合菌 子囊菌
原质团或没有隔 膜的菌丝体
游动孢子
游动配子或配 子囊之间
菌丝体,典型的 没有隔膜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有隔膜的菌丝体, 少数是单细胞
分生孢子等
子囊孢子
担子菌 有隔膜的菌丝体 不发达
担孢子
无有性生殖,
有丝孢真 有隔膜的菌丝体 菌(半知菌) 或单细胞
虫草:冬虫夏草 菌寄生于蝠蛾幼 虫体内所形成
典型特征:无性繁殖主要为产生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子囊孢子;
生态习性:绝大多数陆生,是真菌中最大的类群, 与人类关系密切;
代表属:脉孢菌属,球针壳属,虫草属;
11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初生菌丝
异核 次生菌丝
典型特征: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初生、次生、三生 菌丝),无性繁殖不发达,有性繁殖-担孢子;

023丝状真菌分类及常见丝状真菌(钱)zxx

023丝状真菌分类及常见丝状真菌(钱)zxx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有丝孢真菌类�广义的真菌(菌物)还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藻类。

1、常见丝状真菌——壶菌门�较低等的真菌,多数水生,少数两栖或陆生。

�绝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

�营养体为球形或卵形的单细胞,具须状假根。

进入繁殖阶段时,菌体单细胞整体转化为繁殖器官——整体产果式。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内生集壶菌引起马铃薯癌肿病。

2、常见丝状真菌——接合菌门�多数陆生或两栖,是从低等水生真菌向陆生真菌的过渡类群。

�绝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

�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

�无性孢子为孢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代表类群: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3、常见丝状真菌——子囊菌门�绝大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绝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共生。

�营养体为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

�产分生孢子是子囊菌最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子囊菌门是真菌中最大的类群,绝大多数酵母菌属于子囊菌门,青霉属、曲霉属等半知菌的有性阶段一旦被发现,大多数也属于子囊菌门。

�代表类群:酵母、虫草属、脉孢菌属�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冬季真菌寄生于虫草蛾的幼虫体内,到了夏季发育而成。

�是菌核和子座的复合体。

�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冬虫夏草是个宝。

4、常见丝状真菌——担子菌门�陆生真菌,绝大多数在树木及其他植物残体上生活。

�营养体为分枝发达的有隔菌丝。

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P106),次生菌丝的生长靠锁状联合。

�无性繁殖不发达,有性孢子为担孢子。

�担子菌门是真菌中最高等的类群,少数酵母菌属于担子菌门。

�代表类群:食用菌(香菇、金针菇、杏鲍菇、木耳、银耳)、药用菌(灵芝、猴头、茯苓)、毒蘑菇(鹅膏菌、红菇菌)。

担孢子(以有性繁殖为主)子囊孢子接合孢子卵孢子无性繁殖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食用菌、药用菌、毒蘑菇酵母、虫草根霉、毛霉集壶菌根霉和毛霉的异同�同属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无性孢子为孢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丝状真菌简介(内容详实)

丝状真菌简介(内容详实)

丝状真菌简介丝状真菌- 概述霉菌并不是一个生物分类学的名称,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意即“发霉的真菌”。

丝状真菌的菌丝呈长管、分枝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横隔壁,具多个细胞核,并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丝状真菌。

丝状真菌常用孢子的颜色来称呼,如黑霉菌、红霉菌或青霉菌。

丝状真菌- 菌落特征A、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形状。

B、菌落和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

C、菌丝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而气生菌丝没有毛细管水,故它们的菌落必然与细菌或酵母菌的不同,较接近放线菌。

丝状真菌- 菌丝丝状真菌构成丝状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2~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

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类型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菌丝分成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

这是低等真菌(即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

在隔膜上有1至多个小孔,使细胞之间的细胞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沟通。

这是高等真菌(即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中的霉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菌丝变态丝状真菌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丝状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吸器:由专性寄生霉菌如锈菌、霜霉菌和白粉菌等产生的菌丝变态,它们是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分化成根状、指状、球状和佛手状等,用以吸收寄主细胞内的养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状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一)分类
曲霉(Aspergillus)种类很多,达900余种,其中大多数曲霉只发现了无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念珠菌目、念珠菌科、曲霉菌属,少数菌种具有有性阶段,它们归属于子囊菌门、子囊菌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

常见的曲霉包括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

毛霉主要是毛霉科,毛霉科中的根霉属(Rhizopus)、梨头霉属(Absidia)、毛霉属(Mucor)、根毛霉属(Rhizomucor)是常引起毛霉病的菌,其中以根霉属最为常见,尤其是少根根霉(Rhizopus arrizusFisher1892)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Went et prinsen Geerlings1895)两种最多见。

镰刀菌属(Fusarium)又称镰孢霉属,目前属内含有20多个种,常见引起人类感染的镰刀菌主要有茄病镰刀菌(F. solani)、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层生镰刀菌(F. poliferat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 semitectum)等。

(二)临床意义
曲霉是条件致病菌,到目前为止,20~30种可导致人类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

正常人体对曲霉有极强免疫力,只有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才能致病,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尤其是AIDS等可诱发曲霉病。

此外,现已有动物试验证明曲霉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有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可能与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有关。

毛霉可致毛霉病,本病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血病、长期应用化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最易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有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毛霉病。

此外还可发生于肺部、胃肠道、皮肤等处。

由于毛霉病发病急、进展快,疾病的诊断常在病死后尸检才明确。

镰刀菌生态适应性强,属于兼寄生或腐生生活。

镰刀菌可引起眼内炎、角膜炎、溃疡、甲真菌病、皮肤感染、脓皮病、关节炎、肺炎部感染、心内膜炎、脑脓肿和真菌血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