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植物的根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二、教学过程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局部组成?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换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局部。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XXX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换观察的成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局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1.学生根据糊口经验说一说植物根的作用。

2.教师出示卡通图或视频:狂风吹大树和小朋友用力拔草。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四制青岛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五四制青岛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植物的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的各部分;根据根的特点对根进行分类;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植物的方法;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实验。

3、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促进合作习惯,培养合作能力;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发现自然之美,增强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植物根的分类和生理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具准备:菠菜、葱、萝卜、大蒜等植物的根。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师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你们能说出几种植物的名字吗?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物的根。

(板书课题:植物的根)师:你们见过哪些植物的根?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观察凤仙花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的身体由哪儿部分构成码?植物和人体样都是有生命的,植物的“身体”由哪儿部分构成呢?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交流。

2.教师出示带有花和果实的风仙花盆栽或风仙花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学生先自行观察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观察结果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介绍。

5.教师总结:风仙花的“身体”是由根、基叶、花果实和种子6部分构成的。

教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连连凤仙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活动。

活动二:探究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植物的根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植物的根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的准备: 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烧杯、量筒、棉花、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
教学策略
运用观察、采访、讨论等方法,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内讨论讨论。
3.师:通过刚才的猜想与解释,我们不难理解,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光凭猜想是没有说服力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现在请大家结合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根是不是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三、模拟验证、揭示暗箱
(一)观察根的特点:
1、师:课前同学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借助一些工具,仔细观察看一看你身边植物的根都有什么特点,并做好记录。
单元备课
授课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1.植物的根
2.植物的茎
3.叶的蒸腾作用Biblioteka 4.植物的花5.植物的果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4.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的内容,思考一下:根深蒂固、根深叶茂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
1.植物的根
直根固定植物
作用

须根吸收水分和养分
教学反思:
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青岛版科学三上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上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设计教师:◆设计日期:2020年9月◆适用年级: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8课时【课程目标】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喜爱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1.科学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猜想,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课程内容】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动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土壤与岩石》、《物体的形态》、《地球上的水》、《测量工具》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的形态及地球上的水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 保护土壤 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 保护土壤 教案

11、保护土壤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初步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2、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植物在防水土流失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实施对实验的能力和爱护绿化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相关录象或图片、水槽、鞋盒盖子(去一侧短边)、水壶、土壤、适量带草皮的土壤等。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危害2、知道流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四、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土壤污染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比较:未受污染和已受污染中玉米的生长情况。

2、讨论:人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土壤污染。

3、观察:p27图片或相关录像4、交流:观察结果5、小结:人类活动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

﹡抓住土壤污染的危害,引出对造成污染途径的讨论。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及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二)水土流失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1、观察:图片2、交流:水土流失的危害3、设想:保护土壤不被水流冲刷的方法。

4、实施:模拟对比实青岛版三上科学验并记录5、交流:实验结果6、介绍: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

7、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实验时依然要强调可比性﹡引导学生在比较流下水的多与少、状况和泥沙的多少的基础上,分析植物在防水土流失中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土壤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做法进行讨论。

板书:保护土壤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随意排放污水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随意堆放工业、城市垃圾。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科学常识。

2.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科学中的常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实验器材、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放图片让学生识别、感受。

2.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就这个物品进行想象。

二、探究实验1.将本课实验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实验器材准备完备。

2.实验展开,学生观察、实验记录。

三、讲述探究的方法和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总结出实验的基本过程。

2.解释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四、运用科学常识1.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科学中的基本常识。

2.带领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科学常识。

五、实践运用1.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实践和讨论。

2.学生通过实践运用科学常识和运用科学方法。

六、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七、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实验和探究进行总结和回顾。

2.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或者其他方式继续探索感兴趣的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运用科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创新、发现、思考和探究的乐趣。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们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能够共同思考和分享。

通过这样的多样化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科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物体的特征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特征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体的特征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2. 物体图片或实物。

3. 小组活动所需的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询问他们对物体的特征有什么了解。

2. 通过展示物体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讲解物体的特征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 示范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例如将红色的物体和蓝色的物体分成两组。

三、实践与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物体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物体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他们是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

四、总结与归纳(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物体的特征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特征对分类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

2.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分类标准,例如材质、用途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物体,并用一段话描述其中一个物体的特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物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根据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拓展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类标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植物,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2.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第6课:动物的家3.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第7课:天气的变化第8课:四季的变化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9课:地球家园第10课: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世界。

2.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师播放不同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学生分享自己听到过的自然声音,讨论声音的来源。

2.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学生用颜色词汇描述大自然中的物体,锻炼表达能力。

3.第3课:大自然的形状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自然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中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

三、学习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第4课:校园里的植物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植物,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2.第5课:校园里的动物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里的动物,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习性。

3.第6课:动物的家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要有家。

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家的认识,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学习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1.第7课:天气的变化教师通过天气预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

学生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常识。

2.第8课:四季的变化教师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玩具里的科学)(21:03:5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玩具里的科学课时1 使用意见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板书课题)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4、设计或改进玩具提出活动要求: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你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老师真佩服你们!在研究过程中,你们对现在的玩具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就让你们当一回“小科学家”、“小设计师”,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创造力,设计或改进一种玩具,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开动脑筋。

看哪个小组设计或改进的玩具最具科学性,最新颖!学生小组合作设计。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的作品怎么样?学生评价作品。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你们已经迈出了创造发明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定会摆上你们的作品!5、课堂评价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6、拓展活动师:4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的科学研究才刚刚开始,课下,请同学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我们周围的动植物)(21:05:24)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课时1 使用意见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中为常见的动植物。

2、能提出有关于动植物的问题,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动植物,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给动植物分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准备一部分动植物或者是动植物的图片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

(一)谈话导入师:通过课前观察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我们周围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师:你观察过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生:我发现小麦的叶子细长,像韭菜,根比较多。

师:你观察的是麦苗,那麦苗与成熟后的小麦有什么区别?(生略有所思)师:麦子开花吗?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周围的植物,你们观察的细致吗?生:不细致。

师:这节课,我们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植物。

好吗?(板书课题)(二)观察与探究活动1、观察、研究植物(1)师: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

生:闻一闻、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植物。

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破坏它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

本组观察完可到其它小组观察。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适时点拨)(3)师: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

生:我们发现竹子的茎一节一节的长得直直的,叶子细长,像柳树的叶子。

生:我发现竹子的茎很硬,用手掐不动。

生:我发现仙人掌茎的形状像手掌。

师:哪部分是植物的茎,指一指。

(学生指)生:仙人掌身上有许多刺,碰到它,像针扎一样疼。

师:以后要小心点儿。

还有哪些植物有刺?生:月季花、仙人球、芦荟。

师:仙人掌还有哪些特点?生:仙人掌的茎是肉质的,我猜想里面可能有许多水份。

生:我观察了桔树,发现桔子的花里面有黄色的粉,叶子上有纹。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叶子上的纹就叫叶脉,指一指哪是叶脉?(学生指),师:还有别的发现吗?叶脉什么形状?生:叶脉像小草,有分叉。

生:我发现叶脉在叶的背面凸了出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看了看,又摸了摸。

(其它发言略)(4)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萝卜吃根,芹菜、香菜吃茎。

生:白菜、菠菜吃叶。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发现。

(5)交流其它植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介绍植物图片资料,有的发布文字资料,有的唱关于植物的歌;有的朗颂关于植物的诗;有的交流我的“观察”记录)。

2、提出问题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植物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没有水植物能生长吗?生: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生:仙人掌为什么这样多肉多刺?它为什么不长叶子?生:一棵植物的根究竟有多长?师:你想怎样解决?生:我想把一棵植物的根挖出来,洗净,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动手量是个好方法,但不要破坏一株植物的生长。

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为什么苹果树、桃树的果实向阳的一面是红色的?背着阳光的一面是绿色的?师:为什么会这样?生:不知道。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课后我想查阅有关资料。

生:我想向果农请教。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

还有哪些问题。

生:我想花儿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生:小树剥皮为什么会死掉?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生:我想观察剥皮后的树有什么变化?生:查阅关于植物的信息资料。

生:我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生:上网查询、看电视。

生:观察实验。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搜集资料。

……3、给植物分类师:通过研究我们周围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生:我发现植物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我发现冬青冬天不落叶,而杨树、梧桐树落叶。

生:有些植物冬季开花,有些植物夏季开花。

师:既然这样复杂,我们把这些植物分一分好吗,把我们的分法记录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巡回指导)下面,说说你的分类方法,好吗?师: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分法多。

生:我想把菊花、月季花、牡丹花、杜鹃花分成一类,因为它们都开花。

生:我想把梧桐树、柳树、杨树分成一类,因为它们不开花。

师:你是根据什么分的?生:我是根据开花与不开花分的。

生:我想把桔树、香蕉树、梨树分成一类,因为它们都结果,竹子、荠菜不结果是一类。

师:他的分法可以吗?生:可以。

师:还有哪些分法?生:我把菊花、仙人掌分成一类,它们能消炎、治病。

生:芦荟、黄瓜能美容是一类;月季花、杜鹃花供人观赏是一类。

生:这是根据用途分的。

师:你们的分法真精彩,你们能根据生长特点分吗?生:能,仙人掌、仙人球适合生长在沙漠上是一类。

生:水藻、海带生长在水中是一类。

生:小麦、高梁适合在田间生长是一类。

生:桔树、香蕉树适合在南方生长是一类。

师:能不能分一分同一种植物?生:根据瓜叶菊花的颜色可以把它分成十几个品种。

师:你真聪明,还有没有其它分法?生:仙人掌、仙人球比较耐旱分成一类。

生:梅花、小麦比较耐寒是一类。

师:谁知道它们是根据什么分的?生:我知道,是根据生活习性分的。

师:你懂得真多。

(其它分法略:根据植物的大小分、根据植物的形状分、根据花的颜色分、根据能吃和不能吃分、根据茎的粗细分等。

)师:讨论一下分类有什么好处?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植物。

师:说的真好。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法,合理的分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如给服装分类、食品分类、文具分类等。

(通过资料卡,讲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标准和应用)4、自由活动师:植物可以供人类食用,有的供人观赏,有的还能治病,对我们如此重要,有的人却在故意破坏植物。

你见过哪些破坏植物的行为?生:有的人喜欢在草坪上乱跑。

生:有人把花摘下来插在花瓶里。

生:有人在树上乱刻乱画。

……师:他们做的对吗?应该怎样做?生:不对,我觉得不能随便踩、摘植物。

生:为植物挂牌、制止损害植物的行为。

生:我想以杜鹃花、菊花等为主题编一份手抄报,让人们都来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师:你们的想法和做法有新意,同学们喜欢吗?生:喜欢。

生:我的想法更好。

师:是吗?这样自信!生:我想为植物写一段广告词,告诉人们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要象爱护我们自己那样去对待它们。

师:太精彩了,大家赞赏他的做法吗?生:非常棒!师:看得出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

(二)课堂评价1、师: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对自己满意吗?生评(略)2、师:你想对哪位同学说句话,指出他的优点或提出一些建议。

生评(略)(三)课堂延伸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讨论热烈,观察细心,学会了分类方法,课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看是怎样分类的。

教学反思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学在我们身边)(20:58:24)时教学设计课题科学在我们身边课时1 使用意见教学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准备一些其它的游戏器材。

(一)游戏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

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气球吹走,谁就获胜。

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学生猜测:全班40名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记录猜测情况: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获胜的有36人,认为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有4人,认为都不能获胜的有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