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

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
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姓名: xxx

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132

学号: XXXXX

成绩:

指导教师: XXX职称:

2016年11月3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设计研究综述

作者:XXX指导老师:XX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高速公路作为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与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的难题。其中,如何提高收费站通行效率,有效缓解直至解决收费站区拥堵问题,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ETC (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的使用和推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允许车辆高速通过(几十公里以至100多公里),故可大大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

本课题的目的针对当前道路交通出现的问题,设计与实现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主要工作如下:

1.根据电子不停车收费原理及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分析ETC系统需求,研究分析可行性方案,并最终确定采用J2EE和SQL Server进行系统开发;

2.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Language, UML)对各模块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与详细设计;

3.按照需求进行详细设计,设计与实现系统数据库,采用32EE技术和SQL Server实现了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4.对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进行测试运行,验证基于J2EE技术和SQL Server实现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各项功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系统开发,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实现了稳定、高效、可靠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关键词:智能交通,电子不停车收费,J2EE,ETC

Toll station parking charge system design research were reviewed

NameXXXX

Abstract:With the rapidly growth of motor vehicle number,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oftransport system is facing much more challeng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nsportsystem, highway is also troubled with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creasing demand andlow sevice capability. Specially, the improvement of toll station capacity and mitigatingof congestion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which require immediatelysolutions.

One of these solutions is the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Electronic TollCollection System (ETC), which allows vehicles to run at a high speed. As a result, thehighway capacity can be improved, the cost of toll station management can be reduced,and the noise level and exhaust emission can be brought down.

This thesis investigat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TollCollection System and created a stable, efficient and robust audit system. The mainwork is as follows:

1 .Based on principles of ETC system and practical situations, the system demandwas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feasibility program was discussed. J2EE and SQL Serverwas adopted finally.

2. After analysis of demand and feasibility, architecture of the system wasdesigned using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

3.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we did detailed design including databaseconnection and implemented the audit system for ETC on J2EE platform and SQLServer.

4. Many tests were done to check the sta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_Keywords: intelligent traffi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J2EE

高速公路凭借其舒适、安全、高效、畅通等优点,成为我国主要城市和港口间客、货流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然而,随着公路网络的形成、交通量的增加,传统公路收费技术的缺陷及不足日益突出,如何保证高速公路的陆上疏导功能,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高速公路的投资回收,已成为政府和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正是在这供需矛盾中应运而生,凭借其自身所具备的突出优势和特点,被视为解决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1 ETC简介

1.1 ETC的定义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OBU, On-BoardUnit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实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时无需停车、快捷交易。

1.2 ETC的工作原理

ETC的工作原理:载有一特定车载电子标签的车辆进入ETC车道后,车道路侧的信号探测器发出扫描信号,检测天线通信区中的电子标签,并自动进行信息交换,从标签中存储的信息中识别车辆信息,根据车辆通行情况和费率表进行合理扣费,交易成功后,栏杆自动抬起,车辆迅速通行;车辆通过后,栏杆自动降下,整个收费过程无须人工处理,车辆不停车交易,快速通行。

1.3 ETC的特点优势

(1)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保证通行效率ETC允许车辆快速通过,大大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使其所具有的“陆上航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将高速公路的运输效益、服务水平和快捷形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无需停车交易、快速通行”的车辆交易处理方式也避免车辆排队,防止交通阻塞,减少行车延误。

(2)无须现金交易,快捷方便

ETC免除现金交易,避免用户因携带大量的现金、零钞或各类通行券而产生的不便,与停车收费相比,ETC更符合公路电子收费的发展趋势,促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

(3)提高营运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ETC的实施有利于减少通行费错收、漏收、误收的产生,简化收费管理,降低管理成

本,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山于通行能力大幅度的提高,使路网收费站的建设更趋完善、合理,间接节约收费站的基建和管理费用,有效提高公路交通设施的资金回收能力。

(4)节约能源,改善收费站环境

与停车收费相比,ETC的实施避免车辆停车等候,减少车辆的加、减速次数,使车辆燃油消耗约降低IS%左右,大大减少用户的出行成本;由于整个交易过程无须停车,从而避免车辆在收费站前怠速停留,有利于降低收费出入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

2国内外发展趋势

2.1国际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现状

国外的不停车收费技术发展应用已近20年,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由于研究起步较早,成果比较显著,技术的使用及系统的管理也相当成熟、完善,并且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1)欧洲国家

欧洲国家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电子收费系统(Telepass ),这期间的电子收费系统一般采用第一代只读车载电子标签,使用后付款方式,但仅能在同一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的路网中通用;在1990年一1995年底欧洲国家主要实施第二代电子收费系统,其特征是采用欧盟推荐的5.8GHz DSRC频率和可读/可写电子标签,其功能和特性上比第一代系统更具优势,如意大利的Telepass系统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不停车收费网络,30%的收费站己使用不停车收费设备,每分钟可处辆,不停车收费交易的次数达到50万次/日。

2)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本凭借在经济实力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在政府的集中领导下,于1996年山建设省、警察厅、通商产业省、运输省、邮政省联合制定了《日本ITS综合规划》。期间还邀请10家公司、集团联合进行电子收费系统的野外试验,并在1996年8月出版《共同研究报告》,在此报告基础上,以日立、日产/冲电气电收费系统为原型制定了日本统一的电子收费系统标准规范。在1999年,日本ETC网络建设开始全国性实施,首先是东京附近的首都圈,然后是大坂、名古屋等多条高速公路,合计建设了100多个收费站,400多条ETC 车道。据统计,2005年日本全国的电子收费系统利用率已突破40%,且逐年日本采用的是接触式CPU卡两片式电子标签和双ETC天线方案,车道设置双向打开的高速栏杆,无人值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车道通行能力。

此外,新加坡也是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应用比较突出亚洲国家之一,在1998年新加坡

就开始对各条公路全部实行ETC,新加坡使用的ETC系统,包含两迈闸门,闸门卜装有阅卡器、天线、感应器和自动摄影机等。进入ETC收费地区或路段的车辆必须女装阅仁器,车辆进入闸门前,驾乍人要确保阅卡器附有现金卜,现金卜也有足够的存储现金,车辆进入收费的第一道闸门时,人线启动,“乍卜阅”阅卜器的现金卡;当车辆进入第二道户口门时,感应器就自动从阅卜器中打除费用;如果没二器,或现金}二储存不足,摄彩机就会动摄卜介辆牌号,自动将照等信传动心,山执法人员追查该违车辆。除日本、新加波以外,香港、中东等亚洲国家或地区在ETC的发展及应用上也相当突出,大大促进该地区的ITS 发展。

3)北美地区

美国是ETC技术使用最早的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各别桥梁和隧道就应用了ETC 的收费方式。其中,E-Zpass系统最为著名,并在1997年7月开始在路网上实施和运行,仅经过1年半的时间,路网中的23条专用ETC车道就承担了整个月平均交易量的43%,高峰时段甚至达到55-60,使网络化运行的电子收费系效益和吸引力得到充分体现。E-Zpass 系统采用专用车道、混合车道两种模式,都有收费员值班。E-Zpass专用车道规定了时速不超过5英里的限制,并有相应的标志牌提示,以确保收费人员和道路使用者处于一个安全的收费环境中。时至今日,美国己建有3000多条ETC车道,每日交易量超过300万笔。

2.2我国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现状

1996年,广东、北京开始引入国外相关技术,结合我国公路发展特点,进行优化改善,并用于实际路段的收费营运中,为我国ETC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

1998年6月,交通部组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西安公路科学研究所、广东、北京、江苏、四川省交通厅开展了“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与应用推广”行业联合项目研究,并将科研成果纳入交通部2000年发布的《高速公路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

1999年,上海城建集团开始研制ETC系统,该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经贸委的“国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的“高等级公路电子收费系统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创新”示范工程,并于2001年在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试验开通。

2000年6月,在国家经贸委和交通部的主持下,“高等级公路电子收费系统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启动。该项目提出了适合国情的组合式公路电子收费的技术方案—“两片式电子标签+双界面IC卡的组合式电子收费系统方案”。通过在京珠高速广东韶关段试点工程的实践,验证该方案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是公路网收费站的交通瓶颈提供了一种

有效手段。同时,项目还开了5.8GHz频段的组合式ETC收费的核心产品、软件系统、检测装置等。

2003年黑龙江工程学院研究一种开放式全自动ETC系统,主要由射频读卡器、激光车型传感器、逃费抓拍装置和车道控制器组成。车道控制器处理速度最高可达1500次/小时,并可在同一车道上实现停车或不停车交费的混合作业。

从1996年至今,全国范围内己经有十几个省市相继开通了共200多条ETC车道。并且通过实践证明,大多数ETC系统是安全、稳定、可靠的,并且取得一定规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

生态停车场的设计与规划

景区生态停车场的设计与规划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停车规划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何为生态停车场?景区生态停车场的设计与规划是怎样的?下面带大家一同来了解。 生态停车场是指在露天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乔木等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 生态停车场既能解决停车问题,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停车场是景区和城市停车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生态停车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景区生态停车场设计原理 所谓生态停车场,暨在地面适当种植绿化,并在停车场种植或移植树木,利用树木作为车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手段,最终达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环保效果,其设计原理如下: 强调景区的自然协调性 对旅游景区来说,停车场是游客上下车,车辆周转、临时停放的地方。旅游场所的配套设施,尤其是停车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景区的人文景观和对其他地区的吸引力。 因此,旅游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依据场地本身的自然条件与周围自然风景的统一协调,能最大地借用景区的自然地形地势条件,依势而造。在停车场区域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 用绿化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

讲究以人为本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指示牌、公共休闲亭等,最大限度地 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提倡可持续性 市场上有一种新产品,草坪格,是一种具有环境亲和力的产品,它的出现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美化了环境。它与混凝土网砖相比绿化率大大提高,其绿化率能达到90%,负载能力可达20吨/㎡。其特殊设计使其安装快速简便,便于移动及耐高压、对环境无污染,既环保又生态。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工作原理综述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也是我国交通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其核心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压力,采用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深入的改造,以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系统安全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ITS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又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瓶颈”的有效手段,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各国都把不停车收费系统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来开发。我国交通部门已经把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列为我国ITS领域首先启动的项目,并在“十五”期间列入交通科技的技术创新重点之一。 1 ETC系统简介 ETC系统是利用微波(或红外或射频)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图象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设备和软件(包括管理)所组成的先进系统,以实现车辆无需停车既可自动收取道路通行费用。目前,大多数ETC系统均采用微波技术,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此类系统进行综述。不停车收费系统通过路边车道设备控制系统的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称为路边读写设备,简称RSE),识别车辆上设备(称为车载器,简称OBU)内特有编码,判别车型,计算通行费用,并自动从车辆用户的专用帐户中扣除通行费。对使用ETC车道的未安装车载器或车载器无效的车辆,则视作违章车辆,实施图象抓拍和识别,会同交警部门事后处理。 与传统人工收费(Manual Toll Collection,简称MTC)方式不同,ETC带来的好处有:无需收费广场,节省收费站的占地面积;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停车时的废气排放和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降低车辆部件损耗;减少收费人员,降低收费管理单位的管理成本;实现计算机管理,提高收费管理单位的管理水平;对因缺乏收费广场而无条件实施停车收费的场合,有实施收费的可能;无需排队停车,可节省出行人的时间等;避免因停车收费而造成收费口堵塞,形成新的瓶颈等。

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作者:佚名 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不断地向各种收费领域渗透,当今的停车场收费系统已经向智能型的方向转变。先进可靠的停车场收费系统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关键字: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第一章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不断地向各种收费领域渗透,当今的停车场收费系统已经向智能型的方向转变。先进可靠的停车场收费系统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非接触式IC卡停车场管理系统是一种高效快捷、公正准确、科学经济的停车场管理手段,是停车场对于车辆实行动态和静态管理的综合。从用户的角度看,其服务高效、收费透明度高、准确无误;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其易于操作维护、动化程度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劳动强度;从投资者角度看,彻底杜绝失误及任何形式的作弊,防止停车费用流失,使投资者的回报有了可靠的保证。 系统以非接触式IC卡为信息载体,通过IC卡记录车辆进出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确定停车计费金额,结合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机电一体化外围设备,从而控制进出停车场的各种车辆。系统从一九九六年开发成功后已经有近千个工程实例,可以说每个工程的功能特点都不相同,因为每个用户的管理方式、对系统的要求均不一样,但是系统的本质都一样。通过四年的改进完善,结合不同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目前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一套完整完善的产品,系统进入商品化阶段。同国内外同样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 市场占有率高:将近90%; (2) 量体裁衣: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掌握关键产品的底层技术,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从硬件及软件上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来开发生产安装; (3) 符合国情:中国大陆的车辆类别的分类、收费方式、各种特许车辆的处理等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外的同类产品均是由大陆地区的代理商或安装公司负责,他们只能进行设备不同型号的搭配组合,不具备软硬件的底层开发设计,更重要的是国外产品并非是按照中国大陆的国情来开发设计,其系统的管理模式与使用模式无法满足国人的需要; (4) 功能完善:近千个不同应用场合的工程范例,已经使得系统能够满足各种用户的使用需求; (5) 型号齐全、配套完善:从控制主机、快速道闸、数字车辆检测器、车位引导、视频捕获图像对比、交通车流控制等等,产品种类繁多,可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组合。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总则 2.1 系统功能概述 一个现代化的停车场应具有以下的详细特点: ※使用方便快捷。

长沙市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标准试行精修订

长沙市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标准试行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长沙市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标准(试行) 第一条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我市静态交通环境,促进动静态交通平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适用本标准。第三条根据本市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将本市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划分为三类分区: A区:湘江以东、三一大道以南、二环线以西、以北所围合的区域; B区:A区以外,西二环、北二环、星沙联络道、京港澳高速北段、浏阳河以西、南三环、坪塘大道所围合区域,以及枫林路以南、西三环以东的梅溪湖区域; C区:长沙市规划区范围内除A、B区以外的市区范围。 图1?分区图 第四条本标准所称的建设工程机动车配建停车场(库)是指提供本建设工程机动车车辆停放的场所或车库,其设计在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同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五条新建建筑物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含500平方米)的,应按本规定的有关要求设置停车场(库)。建筑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建筑物,可不单独配建停车场(库)。 第六条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总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含500平方米)的,其建筑面积增加部分按本规则的有关要求配建停车场(库),原建筑配建停车设施不足的,应在改、扩建的同时按车位差额数的20-30%予以补建。 第七条严禁占用规划批准为公共绿地和城市道路用地的地上空间设置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设施。公共绿地和城市支路的地下空间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并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可设置地下停车库。 第八条建设工程配建的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该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范围以内。情况特殊的,可设置在项目用地周围200米本单位用地范围以内且不跨城市主、次干道(特大型公共建筑除外),各地块(按城市主次干道划分)停车位配建原则上应分别满足停车场(库)配建指标要求。 第九条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建设项目,各分期工程配建停车设施的设置标准原则上应与其建设规模和使用性质相对应。但在满足本标准配建停车位总指标的前提下,配建停车位可结合实际情况在不同分期内总量平衡布局。 第十条配建地下停车位数量应不少于总配建停车位数量的80%(因条件限制未设置地下室的改、扩建建筑除外),当地下停车场少于三层时原则上不得设置机械式停车场。因用地条件限制,当地下车库达到三层时仍无法满足配建指标要求的,可设置机械式立体停车。 第十一条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发生变化时,原则上须按新的使用性质配建停车位。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的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0%-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10%;在城市其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25%-40%。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10月3日) 第一条为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停车场分为专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场所;公共停车场是指要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四条停车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其规划设计须遵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包括有关的主体工程设计方案),须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核,并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施工手续;停车场竣工后,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旅馆、饭店、商店、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旅游场所、车站、码头、航空港、仓库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有条件的小型公共建筑须配建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原理及技术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原理及技术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国内外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道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使用该系统,车主只要在车窗上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通过收费站时便不用人工缴费,也无须停车,高速费将从卡中自动扣除。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针对此情况,多奥科技研发出ETC停车场系统方案。 不停车收费技术特别适于在高速公路或交通繁忙的桥隧环境下采用。在传统采用ETC车道隔离措施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通常称为单车道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无车道隔离情况下的自由交通流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通常称为自由流不停车收费系统。实施不停车收费,可以允许车辆高速通过(几十公里以至 100 多公里),故可大大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由于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可以缩小收费站的规模,节约基建费用和管理费用。另外,不停车收费系统对于城市来说,就不仅仅是一项先进的收费技术,它还是一种通过经济杠杆进行交通流调节的切实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对于交通繁忙的大桥、隧道,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避免月票制度和人工收费的众多弱点,有效提高这些市政设施的资金回收能力。 系统组成:ETC车道与传统的MTC车道建设相似,主要由ETC天线、车道控制器、费额显示器、自动栏杆机、车辆检测器等组成。 功能实现: 1.车辆进入通讯范围 2. 读写天线与电子标签和CPU卡进行通讯,判别车辆是否有效,如有效则进行交易;无效则报警并封闭车道,直到车辆离开检测线圈。

智能车牌识别停车场管理收费系统软件操作说明书

智能车牌识别停车场管理收费系统软件操作说明书 2017-05-17 10:56 多奥智能车牌识别停车场管理收费系统软件操作说明书 一、数据库的安装 安装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1)选择SQL Server 2000文件夹下的应用程序。 2)选择第一项,即安装SQL Server 2000组件(C)。 3)选择安装数据服务器(S)。 4)选择本地电脑(L)。 5)选择创建新的SQL Server实例,或安装客户端工具(C)。 6)选择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S)。 7)选择默认。点击下一步。 8)选择典型,点击下一步。 9)选择使用本地系统账户,点击下一步。 10)选择混合模式与空密码,点击下一步。 11)继续下一步直到安装结束。重启电脑,数据库安装完成后。 二、停车场软件的安装 安装停车场软件 1)打开光盘,运行,根据提示安装完成后出现。

2)选择“创建本地数据库”,点击“执行选择”后出现连接数据库的界面, 3)点击“连接数据库”后,创建数据库、备份数据库、还原数据库的按钮会显示出来。 4)点击“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库成功后,退出。再选择“安装加密狗” 5)点击“执行选择”,出现SoftDog Windows驱动安装和卸载程序界面 6)勾选“USB狗驱动”点击“安装”,安装成功后,退出。加密狗驱动安装完成。 三、停车场软件操作 软件的登陆 1)运行软件的安装包,安装好软件。 2)创建好数据库后,点击图标打开软件 3)出现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登录窗口,如图示2,输入用户编号101,点击三次回车,进入软件操作界面。或者输入用户编号101后,直接点击“确定”按钮进入软件操作界面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停车场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

(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如下图所示: 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得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得雨水排出。 4、汽车坡道做法设计 汽车坡道得做法在图集88J1-1(工程做法)与88J9—2(室外工程)中有很多种,从面层上区分有混凝土坡道、水泥金钢砂防滑坡道、铺台工砖坡道、花岗岩坡道、环氧防滑涂料坡道等几种。汽车坡道面层得主要做用就是防滑,防滑做法不外乎三种情况:(1) 材质本身外麻面,利用材质得凹凸不平达到防滑效果,如麻矿场砖面层、毛面花岗石面层,环氧防滑涂料等面层,防滑效果一般;(2) 材质本身平滑,设计中通过特殊处理或嵌入水泥砂浆、缸砖面层等防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第十四条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二。 第十五条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六规定。 第十六条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是指吸引外来自行车的停车位指标。 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第十七条各类建筑配建的停车场车位指标应不小于表七至表十八规定。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和建设部备案。 第十九条本规则由公安部和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1989年1月1日施行。 表一: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 注:(1)三轮摩托车可按微型汽车尺寸计算。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解决问题: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允许车辆高速通过(几十公里以至100 多公里),故可大大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由于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可以缩小收费站的规模,节约基建费用和管理费用。 主要思路: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 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预先绑定的IC卡或是银行账户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 系统结构: 关键技术:自动车辆识别技术,自动车型分别技术,短程通信技术,逃费抓

拍系统 技术手段:RFID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地磁感应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技术 主要由ETC天线、车道控制器、费额显示器、自动栏杆机、车辆检测器等组成 补充:采集数据信息,车辆已经在数据中心登记了相关信息,如:车辆类别、车主、车牌号等。并绑定了银行账户或是IC卡。 ETC收费站原理图 当车辆到达收费点时,车辆检测装置进行车辆识别,此系统为有道闸车牌识别系统,以防止车辆逃费。 地磁感应器(车压地感时方停止,同时进入存储数据状态) 车辆检测用摄像机进行数据采集 安达盛驰智能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由计算机、摄像机、视频捕捉卡、聚光灯、车辆检测器和系统软件模块组成。 厂家:安达盛驰公司 价格:1025.00/元 摄像机:贝克(ICE+CM3XUTP) 信号类别:PAL 制式,最少480线

镜头聚焦手动设置:手拿与车牌相似的物体站立于触发位置,调节到最清晰为止。镜头光圈应可以设置为自动,图像稍微偏暗一点对识别有利。摄像机应具有强逆光补偿功能。 视频捕捉卡:是一种车牌识别系统专用的捕捉卡,每个卡只有一路信号输入。 聚光灯:是一种泛光源,和一般的射灯不同,它射出的光比较均匀,不容易产生反射眩光,对于夜晚拍照比较有利。体积比以前使用的射灯要大。 车辆检测器:安装车辆检测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抓拍,使图像中车牌的大小合适,以提高车牌的识别率。 地磁感应器(车压地感时方停止摄像,同时进入存储数据状态,将最佳的摄录图像保存进入数据处理好保存,识别车辆) 品牌:Bircher 型号:ProLoop 价格:650.00元/台 公司名称:天津新视野门业有限公司 系统工作原理大致如下:首先在收费窗口前方车道内铺设地感线圈,将地感线圈的通讯线连接到车检器触发端子。当车辆驶过时车检器给特写摄像机发出指令,摄像机解到指令后识别仪抓拍缴费车辆图片。识别仪对图片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识别图片一致率最高的图片上传给后台管理程序。后台根据管理设置,自动 将文字叠加到图片上。识别车辆。 RFID自动识别技术(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取)

停车场系统收费软件使用说明

停车场收费软件 使 用 说 明

第一章概述 系统特点 本系统采用最新编程技术,界面友好,方便易用。 ●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管理员权限登录后,可以自由组合收费软件功能提供给值班员使用,灵活性强。 ●自动适应不同屏幕分辨率 支持1024×760等屏幕分辨率。分辨率高表示图像精度高,显示内容多。 ●支持脱机使用 支持临时卡脱机收费,联网后收费记录自动上传。 ●WINDOWS 认正规格编程 应用程序在WINDOWS环境中具有一致的界面和行为。只要用户使用过其他应用程序,他就会发现这个应用程序也是容易学会的。 第二章收费软件配置 注意:需要使用管理员账号登陆。普通值班员是不能对收费软件进行配置的。配置本机不会对其他收费软件照成影响。 管理员初始帐户admin 密码123456 2.1基本设置 恢复出场设置:点击[恢复默认设置]按钮后,收费软件设置将恢复默认设置. 应用程序模式: 目前版本仅支持TCP/IP模式。 显示内卡卡号:此模式下,显示在收费软件信息中的卡号为车卡的内码卡号,一般来说,内卡卡号较长,不易记忆。 显示印刷编号:此模式下,显示的卡号为车卡上印刷的编号,前提是在发行车卡的时候,需要将编号一起录入。 收费模式: 出口收费模式:此模式下,临时卡出场收费是在出口完成的,此时收费软件刷卡计费后,此临时卡就算出场,收费后临时卡就直接交由值班员。一般的停车场都是这种模式。 中央收费模式:此模式一般应用在出口没有值班员值守的情况下,临时卡在中央值班室缴费后,此临时卡会返回给车主,车主带着卡到出口,将临时卡插入收卡机中,即可开闸。 岗亭收费立即保存数据:此模式主要用于控制值班员的收费流程。选择此模式后,一旦读卡器读到一张入场的临时卡,并且按照默认车型计算出费用后,不管值班员是否确认放行,费用直接累加。(注意:此模式下无法选车型,所有临时卡都按照默认车型计费)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精修订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 规范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 一、停车场概念 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 二、旅游景区停车场设计原则 1. 一般停车场设计原则 (1)强调自然协调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 (2)尽量留地于人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 (3)设置服务设施 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电话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设置临时停车场 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 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 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

硬化停车场。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 三、停车场类型 1.停车场类型 按照停车所处于的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路边停车场以及路外停车场。 (1). 路边停车场 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设施。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停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2). 路外停车场 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车设施,一般在景区中的停车场类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体式。 2.车辆停置形式 车辆停放时车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种,或混合采用此三种停车方式。 垂直式:即车辆垂直于通道停放。采用这种形式,一定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较省,但停车带较宽(以最大型车的车身长度为准),车辆进出车位要倒车一次,须留较宽的通道。 平行式:即车辆平行于通道停放。采用这种形式,停车带较窄,车辆驶出方便,适宜停放不同类型、不同车身长度的车辆。但一定长度内停放车辆数最少。 斜角式:即车辆与通道成斜交角度停放。一般按30°、45°、60°三种角度停放。采用这种形式,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而异。斜角式适用于场地宽度受限制的停车场,车辆停放比较灵活,车辆驶入和驶出方便,可迅速停置和疏散。 汽车库内汽车与汽车、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由公安部与建设部于1988年颁布,1989年开始实施,与<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同期颁布实施.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颁布单位公安部/建设部颁布日期881003 实施日期890101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 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 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第十四条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二。 第十五条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六规定。 第十六条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是指吸引外来自行车的停车位指标。 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第十七条各类建筑配建的停车场车位指标应不小于表七至表十八规定。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和建设部备案。 第十九条本规则由公安部和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1989年1月1日施行。 表一: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

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doc

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运输量大幅度提高,在路车辆也越来越多,从而使传统的人工收费和半自动收费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收费公路运营和管理的要求,在收费出入口处经常因收费效率低下而引起严重的交通阻塞和车辆延误,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发达国家正积极开发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并已进入实用阶段。欧、美、日等国已在一些高速公路上安装了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有效地缓解了由于停车收费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状况。实践证明,采用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因收费过程而造成的交通堵塞,而且能够减少收费成本,杜绝征费过程中产生的营私舞弊现象,以及减少车辆油耗,减轻空气污染,从而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是利用当代各种先进技术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系统。与传统手工收费方式不同,它省去了在收费站处的停车、收费环节,从而彻底取缔了车辆在收费口处的停车等待、交费的时间,摆脱了由于收费本身造成的交通堵塞现象。而且,使用电子收费系统,甚至不再需要用来实施收费的实际收费广场,可将ETC装置安装在顶置雷达天线上和/或路面上,就能够在车辆高速通过时完成收费业务。采用不停车收费系统还给顾客一个选择付费方式如现金、支票、信用卡的机会。对于使用信用卡的顾客,当其收费帐户上的余额低于预先规定的水平时,还可从信用卡帐户上自动转帐,因此免去了顾客为收费帐户不断补充资金的烦琐事情。此外,顾客每月都能收到付费的详细清单,因此不必去索要收据。对于商业客户来说,他们雇佣的驾驶者不必在收费站直接支付现金或票据,从而避免了各种舞弊和误用现象。 对于收费部门来说,采用不停车收费系统不仅可以在不建造额外收费设施(如更大的收费广场)的情况下提高车流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收费人员的数量,从而减少收费成本。 对于公众来说,由于不停车收费系统消除了汽车在收费站处的等待时间,因此在收费广场上怠速车辆大大减少,从而大大减少了排向大气的汽车尾气,使空气更加清洁。 为了使ETC能够高效、可靠完成收费过程,达到最大的车辆通过率并且让顾客能够接受,它必须包括三个关键的子系统: .自动车辆识别系统(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 .自动车型分类系统(Automatic Vehicle Classification) .逃费抓拍系统(Video Enforcement Systems) 自动车辆识别系统(A VI)使用装备在车上的射频装置向收费口处的收费装置传送识别信息,如ID号码,车型、车主等,以辨别车辆是否可以通过不停车收费车道。自动车型分类系统(AVC)利用装在车道内和车道周围的各种传感器装置来测定车辆的类型,以便按照车型构成实现正确收费。逃费抓拍系统(VES)用来抓拍使用不停车收费车道但未装备有效标识卡的汽车牌照图象,用于确定逃费车主并通知其应交费用或处罚办法。所有这些子系统都与一个被称为“车道控制器(lane controller)”的装置相联结。

(完整版)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特点和功能

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特点和功能 由于近年来车辆急剧增加,对停车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急需采用现代化手段对停车场实行高效智能化管理,以满足停车场适应快节奏的车辆进出,以达到停车用户进出方便、快捷、安全,管理处管理科学、高效、服务优质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从而设计了一套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方案,用于解决目前停车场管理混乱的现状,对于提高管理处的管理层次和综合水平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 特点 1、可设置为有车读卡或无车读卡两种方式,一车一卡,车卡结合,配以图象识别、语音提示等多重认证方式,避免丢车现象发生。 2、具有双安全机制,可靠性极高,即使电脑故障,通讯中断,出入口控制机仍可脱机运行,联机时数据自动上传,不会丢失。 3、监控功能与停车场管理系统合二为一,记录所有的车辆进出数据(包括图片、读卡时间、地点、车辆资料等),所有数据均自动记录在电脑中,整个过程无需管理员干预,管理员亦无法修改。即使是未刷卡而管理员私自开闸放行的车辆也会有详细的图象、时间记录,严密防止内部作弊,杜绝人为干涉,保障投资者利益,并方便查询和财务稽核。 4、系统提供临时收费、月卡、充值卡、免费等多种方式供客户选择,并且客户可以在授权卡状态下自己设置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 功能 收费功能:进出车辆只需将IC卡在读卡箱前轻晃一下,系统即能瞬时完成检验、记录、核算、收费等工作,可实现停车场或占道停车的自助缴费、智能计时和多种交费方式,减少了人工管理的成本、杜绝人工收费漏洞。 车位引导功能:通过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终端显示等多种方式向驾驶员提

供停车场的车位占用状况、内部行驶路线等信息,以优化、便捷的方式引导驾驶员找到停车位。该功能能够减少为寻找车位而耗费的时间,平衡停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竞争,改善由寻车位造成的车流拥堵。同时,对提高停车设施使用率、优化停车场经营管理以及促进商业区域的经济活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反向寻车功能:在商场、购物中心等大型停车场内,车主在返回停车场时往往由于停车场空间大,环境及标志物类似、方向不易辨别等原因,容易在停车场内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车辆。反向寻车功能通过智能终端或手机短信查询车辆所停的位置及引导路线,方便用户尽快找到车辆停放的区域。 特殊车辆管理功能。特殊车辆管理是智能停车场的一项重要升级功能,利用车位感知、视频识别、智能读卡等技术手段,为特殊车辆提供专属权限,停车场入口能够主动识别特殊车辆身份,自动引导进入专属车位。当特殊车辆的车位被非法占用时,系统自动予以报警。 图像对比功能。车辆进出停车场时,MP4NET数字录像机自动启动摄像功能,并将照片文件存储在电脑里。出场时,电脑自动将新照片和该车最后入场的照片进行对比,监控人员能实时监视车辆的安全情况。 流程 车辆进入停车场场时,司机将所持有的本车场IC/ID卡放在入口控制机的读卡区域前读卡,如果读卡有效,道闸的闸杆自动抬起,允许车辆进入,车辆通过入口处的道闸后,闸杆自动下落,封闭入口车道。 当车辆出场时,司机在出口控制机的读卡区域读卡,出口控制机判断卡的有效性后,出口处的道闸闸杆自动抬起放行车辆,车辆通过道闸后,闸杆自动落下,封闭出口车道,如果IC/ID卡无效时,出口道闸仍处于禁行状态。 对于临时停车的车主,在车辆检测器检测到车辆后,按入口控制机上的取卡

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方案

不停车收费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不停车收费系统(又称电子收费系统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系统)是以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实现车辆不停车自动收费的智能交通子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该系统通过路侧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在不需要司机停车和其他收费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过程。现有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功能包括:收费数据采集、管理收费车道的交通、车道控制机与后台结算网络的数据接口、业务内部管理功能、查询系统。车道控制子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各种外场设备与安装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的通信,记录车辆的各种信息,并实时传递给收费站管理子系统。收费站管理子系统负责收集管理传送过来的数据。ETC管理中心是ETC系统的最高管层,既要进行收费信息与数据的处理和交换,又要行使必要的管理职能,它包括各公路的收费专营公司、结算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根据收到的数据文件在公路收费专营公司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易、拆账和财务结算,配有多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完成系统中各种数据、图像的采集和处理。 为适应我国国情,交通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要求采取“人工半自动收费为主,电子不停车收费为辅”的组合方式,并明确提出“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宜采用两片式ETC电子标签加双界面CPU 卡的高安全性组合预付卡方案,以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与IC卡半自动收费方式的兼容与互补”,即在ETC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组合式电子收费技术。组合式电子收费方式将ETC收费方式和IC卡半自动收费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它及解决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电子化支付问题,又能克服ETC应用初期管理与推广应用方面面临的困难。

1、停车收费系统

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摘要:当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创新的不停发展,各行各业都越来越离不开使用计算机进行的信息控制与处理,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本次课程设计就是通过设计一个这样的停车场自动化的收费管理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更多便捷。系统主要有存车、取车、查询和修改费率四大功能模块,通过Visual Studio 2005软件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使用ADO连接Access数据库,存车时将车辆信息存入数据库中,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读写和使用来实现查询和修改费率的功能,取车时显示入库出库时间以及费率和费用。通过这些模块来实现停车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 关键词:工作效率停车场 C++ ADO连接 Access数据库模块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es are increasingly inseparable from the use of computer control and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which not only improve efficiency, but also greatly enhance its security. The course design is such a parking lot through the design of an automated toll system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more convenient. Key words:Efficiency C++ ADO to connect Access database 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前言 1.1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学习完《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C++》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这些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开发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