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目录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后记素材

后记2004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已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进行实验,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改革推进计划,预计到2007年全国所有普通高中都将进入新课程的教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了帮助普通高中在职教师、在校师范生以及教学研究人员把握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行动策略,策划了这套“走进高中新课改”丛书,“高中历史教师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书由我拟订编写提纲,负责统稿和定稿。
参加本书写作的几位来自江苏、山东、四川的高校和教研部门,都是长期从事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教授、副教授以及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全书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讲,朱煜;第二讲,姚锦祥;第三讲,朱煜、袁兆桐;第四讲,陈辉;第五讲,朱煜、陈伟国;第六讲,陈伟国、朱煜;第七讲,朱煜、陈辉第八讲,朱煜、陈辉衷心感谢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汉国先生,承蒙他于百忙之中拨冗审阅书稿,并为之作序,使本书增色不少。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得到扬州大学教务处、师范学院领导,特别是教务处副处长顾松明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还有,书中参考、引用了许多专家、教授、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也谨致谢忱!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不足之处甚至错误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附:提高作文水平技巧:1.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
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2.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
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
“读书151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我读书、学习、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中历史教师必读书目

高中历史教师必读书目一、通史:1、[美]费正清[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3、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4、郝侠君等主编:《中西500年比较》,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5、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二.中国历史1.《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2007年版2.《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三联书店2005年版3.《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佩雷菲特,三联书店1993年版4.《现代化新论》,罗荣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5.《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6.《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美)徐中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8.《找寻真实的蒋介石》,杨天石,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9.《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韩毓海,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1、张荫麟:《中国史纲》新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版2、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宋、明、清)4、许倬云:《万古江河》上海文艺出版社7、许倬云著《我者与他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5、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86、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新星出版社7、彭慕兰:《大分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吕思勉:《中国通史》,新世界出版社,2008版9、臧云浦朱崇业王云度:《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江苏古籍出版社10、许倬云著,邹水杰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主要参考文献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4.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5.石鸥.结构的力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理解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李稚勇,方明生.社会科教育展望.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赵亚夫.日本学校社会科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0.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1.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李纯武.历史文稿选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9.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0.于友西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32.于友西、叶小兵等.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5.冯一下、李洁.历史教育新探.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6.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7.钱君端.高中历史百问百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历史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王仲孚.历史教育论集.台中:大同资讯图书出版社,200140.张元,周樑楷主编.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探讨会论文集.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42.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43.黄炳煌.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台北:师大书苑,200244.杨秀珠主编.老师谈教学(历史教学篇).香港:中华书局,200345.[美]帕米拉·J法丽丝.美国中小学社会课教学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美]Donald A·Ritchie.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47.陈丰祥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手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148.《历史教学》月刊.天津:历史教学社,1990-200449.《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月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0-200450.《课程·教材·教法》月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0451.《清华历史教学》半年刊.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创刊号-第15期52.《历史教育》半年刊.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刊号-第10期5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4.曹大为,赵世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长沙:岳麓书社,2004150。
探究课标历史教材走进高中历史课改

{●————_===二==课程骶囡O昆明市第十中学周永珍2009年9月云南省将启动高中课程改革,下面笔者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007年1月第三版,以下简称历史课标教材)进行了思考探究。
一、历史课标教材的新特点1.以专题形式构建历史课程体系大纲版教材的历史知识以通史形式呈现,中国历史柑世界历史分开。
其中,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份量较重。
人教版历史课标教材分三大模块,即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
其中,政治文明历程是历史课标教材必修的内容。
历史课标教材是以专题形式呈现,全书共分为8个专题:中国历史4个专题,世界历史4个专题。
专题的设置,避免了和初中教学内容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材内容全新历史课标教材和大纲版教材内容相比主要有三类变化:(1)新增类: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都是大纲版教材中完全没有的内容。
(2)内容高度浓缩类:标题和大纲版教材基本相同,但是内容高度浓缩。
如“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等共有的内容,大纲版教材《鸦片战争》是3节、《太平天国运动》是2节,《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都是4节的内容,而历史课标教材中都被浓缩为一节课的内容。
在课标教材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被高度简化,仅选取典型事件贯穿。
比如抗日战争,用了“全民族抗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三个子标题高度浓缩了八年抗战的历史史实,完全删除了“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等内容。
(3)创新类: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锘十度”、“近代的确立与发展”等几个内容材在各章节中基本都涉及以上专题的内容;历史课标教材标题却是全新的,特别突出了制度文明的发展历史。
如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大纲版教材的课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教师新课标学习阅读书目

历史教师新课标学习阅读书目历史教师新课标学习阅读书目本世纪出版的比较新中国通史有高教社的六卷本《中国历史》,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史比较新的就是高教社2006年出版的4卷本《世界史》,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各一卷。
其次是一些比较专门的历史。
张鸣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这本书篇幅不大,叙述比较灵活,我觉得比较适合于中学教师在备课中来使用的,观点也比较新。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内容比较深,观点也比较新,对于拓展我们的眼界很深化我们的知识。
李斌著《顿挫与嬗变》,关于晚清历史。
它的好处就在于面特别广、资料特别丰富,而程度又不是很艰深,也是对我们的教学中可能直接的帮助比较大。
王开玺《晚期政治新论》,专门讲晚期政治,更专业化一些,但是读一读的话对于提升我们的这个专业知识的层次是有好处的。
杨树标等著《当代中国史事略述》,把建国后的重大的一些问题,以一个一个专门问题的形式写出来,写的也是这个深浅合适,东西很多,问题的分析也很到位。
胡鞍钢《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
胡鞍钢是一位有影响的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政策的学者,不是历史学家,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历史,很有特色也很有启发。
张跃发著《近代文明史》,这其实就是一本世界近代史,应该是比较新的一本。
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其实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大学公共课的教材,此类教材有很多种但是我觉得咱们要要真想讲好这个世界历史的战后部分,特别是当代史这一部分,这本书应该要读。
由于是一本大学中关于现代政治经济的教材,其中有一些对于当代世界重大问题的提法可能比历史教材更加专业,更加标准。
有些历史教材中不会解释的东西这些书中会加以解释的。
刚才提到的全球化的一些问题,这本书可能比历史书讲得更专业一些。
《观点?历史2003》《观点?历史2004》《观点?历史2005》《观点?历史2006》每年一本,是对这一年来学术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摘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摘编,它把有新意的,比较重要的论文的观点摘出来,一篇文章几百个字,看起来很方便,这相当于一种学术快餐,我觉得中学老师,如果说时间太紧,没有时间读大部的东西,你至少把这套书读一读。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 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 朱汉国序素材

序新旧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吹响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
时下,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育部的部署下,正在全国井然有序地推进。
为了满足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渴望尽快了解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扬州大学的朱煜老师及时推出了新著《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承蒙他抬爱,得以在出版前率先阅读其大作.拜读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培训教材。
其“新”,主要体现在:一、能紧扣“历史课标”进行解读.教育部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新一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与具体实施建议。
“历史课标”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力图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在课程目标上,要努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是在课程结构上,要努力改变过于强调历史学科本位的现状,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以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在课程内容上,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四是在课程实施上,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
朱煜主编的《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全书八讲,基本是按照“历史课标”所提出的课程改革思路和目标所展开的,较全面地反映了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二、能围绕一线教师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论述.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精选了新的课程内容,对历史教学及其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新变化,该书能围绕一线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如,如何进行专题式历史教学,如何开设历史选修课,如何进行历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改进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历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应对新课程的挑战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三、能理论联系实践。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 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 朱汉国序素材(1)

序新旧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吹响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
时下,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育部的部署下,正在全国井然有序地推进。
为了满足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渴望尽快了解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扬州大学的朱煜老师及时推出了新著《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承蒙他抬爱,得以在出版前率先阅读其大作。
拜读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培训教材。
其“新”,主要体现在:一、能紧扣“历史课标"进行解读.教育部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新一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与具体实施建议。
“历史课标”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力图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在课程目标上,要努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是在课程结构上,要努力改变过于强调历史学科本位的现状,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以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在课程内容上,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四是在课程实施上,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
朱煜主编的《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全书八讲,基本是按照“历史课标”所提出的课程改革思路和目标所展开的,较全面地反映了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
二、能围绕一线教师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论述。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精选了新的课程内容,对历史教学及其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新变化,该书能围绕一线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如,如何进行专题式历史教学,如何开设历史选修课,如何进行历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改进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历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应对新课程的挑战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 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 目录素材(1)

目录
第一讲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况
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其使用建议
第二讲高中历史新教材的设计与分析
一、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呈现方式
二、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比较
三、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四、国外高中历史教材改革现状及趋势
第三讲高中历史必修模块解读
一、必修模块(Ⅰ)内容分析与教学要点
二、必修模块(Ⅱ)内容分析与教学要点
三、必修模块(Ⅲ)内容分析与教学要点
四、高中历史若干知识的学术背景
第四讲高中历史选修模块解读
一、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的设计理念
二、高中历史选修模块若干问题的分析
三、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的选课指导
第五讲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新课程高中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六讲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命题改革
一、新课程与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改革
二、高中历史表现性评价及其实施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考试改革
四、一堂好历史课标准的审视
第七讲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概述
二、国外历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念第八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挑战
二、教学反思与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做研究型的高中历史教师
四、高中历史教师的在职学习与进修
参考文献
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讲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况
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其使用建议
第二讲高中历史新教材的设计与分析
一、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呈现方式
二、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比较
三、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使用建议
四、国外高中历史教材改革现状及趋势
第三讲高中历史必修模块解读
一、必修模块(Ⅰ)内容分析与教学要点
二、必修模块(Ⅱ)内容分析与教学要点
三、必修模块(Ⅲ)内容分析与教学要点
四、高中历史若干知识的学术背景
第四讲高中历史选修模块解读
一、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的设计理念
二、高中历史选修模块若干问题的分析
三、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的选课指导
第五讲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新课程高中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六讲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命题改革
一、新课程与高中历史学业评价的改革
二、高中历史表现性评价及其实施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考试改革
四、一堂好历史课标准的审视
第七讲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概述
二、国外历史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念第八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挑战
二、教学反思与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做研究型的高中历史教师
四、高中历史教师的在职学习与进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