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手阳明大肠经要穴主治歌(12穴)

手阳明大肠经要穴主治歌(12穴)手阳明大肠经要穴主治歌(12穴)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穴~胸中气闷找商阳:三间穴~五官病痛全拿下:合谷穴~牙疼是病也不怕:阳溪穴~头痛耳鸣一扫光:下廉穴~肠胃健康,一身轻松:曲池穴~腹痛吐泻不用愁:肩(骨字加上愚的上面成一字)穴~肩膀的保健医生:扶突穴~止咳平喘有奇效:迎香穴~抛掉鼻炎鼻塞的烦恼: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传导化物通腹气。
大肠又可通调腹部气机,其端魄门亦为五脏使商阳主刺卒中风,商阳有开窍泄热之效,治中风、热病汗不出胸满暴仆痰昏蒙,亦治昏厥、喘满咽喉肿起牙齿痛,大肠经贯颊入下齿,治咽喉肿痛、牙痛、痄腮指麻耳聋面颊肿。
本经为阳明多气多血,可通经治手指麻木及耳聋二间三间治颌肿,二间三间可疏阳明经气,治颌肿、目痛鼽衄齿喉睡蒙胧。
亦治牙痛、喉痹、鼽衄、多卧喜睡及手肿痛合谷退热主镇静,合谷为镇痛镇静之要穴,亦为泄热要穴头面疹汗刺之宁,头面五官、下颌关节等病皆可取之,亦治皮肤病、汗症解表通经滞难产,可解表清热治表证,亦治滞产、经闭、痛经肠痈偏瘫惊风平,为大肠原穴,治胃肠之配穴,亦可祛凤定惊,治中凤、惊风阳溪主治诸热证,阳溪为经火穴,有清热安神之功,治诸热证瘾疹腕痛目咽肿。
亦治咽喉肿痛、头痛、耳鸣、目赤及手腕痛温溜消肿安神腑,温溜有清热消肿、安神通腑之功,治肠鸣腹痛腹痛面肿痫舌吐。
亦治喉痹、面肿、头痛及癫痫吐舌三里消胀穴在手,手三里弹拨可消针感后遗,亦可清热明目腹胀不仁瘫难走。
本穴善于理气通经,治腹胀吐泻、半身不遂、手臂不仁曲池退热调营卫,曲池善于调和营卫,为退热要穴,可清阳明经热、腑热皮病风疹半身痿,治诸皮肤病,如风疹、瘾疹,又可通经活络头痛眩晕膝肿痛,治头痛、牙痛及半身不遂、肩痛、膝肿癫狂善惊调肠胃。
亦有清头明日之功,治癫狂,又为治肠胃病之要穴臂臑理气兼明目,臂臑有理气消痰、清热明日之功肩臂疼痛目疾主;主治肩臂疼痛及诸目疾,如红肿、疼痛、畏光等肩髃通经治瘫痪,肩髃为治肩病之局部要穴,善于通经活络手挛瘰疬肩周炎;治半身不遂、肩凝证及瘰疬、诸瘿扶突清咽止呃逆,扶突有清咽利膈止呃之效,治呃逆暴喑咳喘臂不起。
经脉篇之手阳明大肠经(四)

经脉篇之手阳明大肠经(四)曲池穴:“肘外辅骨,曲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外辅骨指肱骨小头,把手放在胸前成九十度角,肘横纹尽头与肱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是穴。
曲池穴和手三里穴必须采取“以手拱胸”的姿势,患者尽量采取卧姿,双手放在胸前。
如果准备用动气针法,站着扎手三里或曲池穴,也要把手抬起来放在胸前成直角,不然取不准。
“手阳明大肠脉,所入为合土”,曲池穴是大肠经五腧穴的合穴,“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经脉中因血盛而瘀血的疾病,可以在合穴治疗。
凡是胃家的疾病,或饮食不节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取合穴治疗。
“合主气逆而泄”,“气逆”,六腑以通为用,大肠逆气造成喘促、喜忘,都可以用曲池穴治疗。
如果是泄泻,可以配伍足三里、阴陵泉治疗。
曲池穴五行属土,大肠五行属金,土能生金,是大肠经的母穴,可以治疗大肠经的虚证。
“主绕踝风”,足踝部的痛风性关节炎,红肿热痛,绕着脚踝疼,不能见冷水,见了冷水以后更疼,不能行走,也叫草鞋风。
“手臂红肿,肘中痛”,手臂红肿热痛是实证、热证,因为曲池是母穴,天生带有补益的性质,所以得用泻法,也可以放血。
我经常在曲池穴和肘髎穴放血,治疗“肘中痛”,肘关节炎、网球肘。
“伤风半身不遂”,治疗脑梗塞脑出血引起的后遗症,半身不遂,有一些必取穴,如百会穴、曲池穴、环跳穴、阳陵泉。
“恶风邪气泣出”,恶风是怕风,邪气是病气,泣出是流泪,受了邪风就流泪,就是迎风流泪。
这是手阳明的经筋病,“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肝主筋,五行属木,风为阳邪,受风则经筋松弛,不能固摄,故泪出。
“喜忘”,《伤寒论》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记性不好是内有瘀血,针曲池穴相当于服抵挡汤。
“风瘾疹”,风疹、荨麻疹,皮肤下出现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时有时无,属于冷热过敏的皮肤病。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作用

一、循行
一.起于食指桡侧甲角旁的商 阳穴
二.从手走头,沿食指 ○ 赤白肉线,经合谷走手 ○ 外侧前缘,
三.经缺盆、大椎,止 ○ 于鼻旁的迎香穴。
商阳(井穴)
作用:消炎止痛、开窍 醒神。
主治:慢性咽喉炎、目 赤、齿痛、中风、昏迷。
部位:歌诀:“食指尺 侧甲角旁。”
合谷穴(原穴)
作用:清热解表、熄风镇痛。
主治:一切痛症。歌诀:“口面合谷收”。特别以牙痛、
头痛、高血压、咽痛为好。
部位:歌诀:“合谷虎口岐骨当”。在手虎口第二掌骨中
点凹陷处取穴。
美容三穴:
2、翳风——提升面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 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 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 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 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 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 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1、合谷——润泽面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 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 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 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 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 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 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专治这些头面五官病症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专治这些头面五官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属十二经脉之一,经脉分布于食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
属手三阳经之一。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沿食指桡侧,经过第1、2掌骨之间,上行至腕后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至肩上,经肩峰前,向上循行至背部的大椎处,再向前行进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于肺,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
其支脉从缺盆上行至颈部,再经面颊进入下齿中,又返回经口角至上口唇,交会于人中,止于对侧鼻孔旁。
经气于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本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上接手太阴肺经于食指,下接足阳明
胃经于鼻旁。
本经一侧20穴,双侧共40穴。
其中14穴分布于上肢背面桡侧,6穴在肩、颈和面部。
分别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liáo、手五里、臂臑nào、肩髃yú、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liáo、迎香。
本经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等头面五官病症,腹痛、腹胀等肠脏病症,风疹、湿疹等皮肤病症,以及手臂肩部酸麻、上肢不遂等经脉所过处的其他病症。
治疗热病常可刺激商阳、合谷、曲池;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常可刺激合谷、迎香;治疗胃肠病可刺激合谷、曲池;治疗肩臂痛可刺激合谷、曲池、手三里、臂臑和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穴位:商阳(井穴)(金)作用:清明阳热,宣肺利咽,开窍苏厥。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腮肿,耳鸣,耳聋,青盲,热病无汗,中风,昏迷,胸中热满,咳喘,肩背疼痛,手指麻木。
取法: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指寸)。
解剖:有食指固有伸肌腱;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别名:绝阳。
2.二间:穴位:二间(荥穴)(水)作用:清阳明热,消肿止痛,提神解困。
主治:喉痹,咽喉肿痛,腮肿,鼻衄,齿痛,口喎,身热,头痛,目昏,目疾,嗜卧,肩痛。
取法: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出。
解剖:有指浅、深肌腱;有桡动、静脉的指背及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刺灸法:直刺0.2~0.3寸。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别名:间谷,周谷。
3.三间:穴位:三间(输穴)(木)作用:清阳明热,清利咽喉,通调腑气。
主治:喉痹,目痛,齿痛,鼻衄,口干,嗜眠,身热,胸腹满,肠鸣,洞泄,手背红肿。
取法: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有拇内收肌;有头静脉起始部的手背静脉网,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刺灸法:直刺0.5~0.8寸。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别名:少谷,小谷。
4.合谷:穴位:合谷(原穴)作用:清泻阳明,祛风解表,宣肺利窍,镇静安神,平肝熄风,调经活血,疏经通络。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目赤生翳,聋哑,中风口噤,口眼喎斜,指挛,臂痛,半身不遂,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痛经,闭经,滞产,小儿惊风,痄腮,瘾疹,疥疮,丹毒,疔疮,癫狂,痫证。
取法: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手阳明大肠经

应用: 肩臂疼痛,肩凝配肩髃. 颈项拘挛(落枕)配强间.(《资生 经》:颈项强,臂臑,强间) 青盲,近视,目赤肿痛配睛明,承泣.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治目疾 向上斜刺,行合谷刺. 备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肩髃
Jianyu LI15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上臂外展或向 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 前方的凹陷中. 作用:活血通络,疏风清热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手臂挛急, 瘾疹,瘰疬.
手三里 Shousanli 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 池连线上,曲池下2寸. 作用:祛风通络,理气通腑.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痿痹,腹痛, 腹泻,腹胀,齿痛,失音.
应用: 齿痛配颊车. 失音配温溜,曲池,中渚,丰隆.(《千 金》:喉痹不能言,手三里, 温溜,曲池,中渚,丰隆.) 上肢痿痹配合谷,外关,肩髃. 腹痛腹泻配上巨虚,天枢. 操作:直刺0.8~1.2寸.
曲池
Quchi
LI11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 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作用:祛风解表,清热凉血. 主治: 热病,咽喉肿痛,目赤痛,齿痛, 上肢不遂,手臂肿痛,风疹,高血压, 瘰疬,癫狂,腹痛吐泻.
应用: 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痛配合谷,外关. 风疹配风池,血海,足三里. 上肢瘫痪配合谷,外关,肩髃. 手臂肿痛配尺泽,天井,外关,合谷 操作: 直刺1~1.5寸. 备考:合穴.
5.操作要点 商阳浅刺或点刺放血. 合谷孕妇慎针. 迎香向上斜刺或平刺,不宜艾炷灸.
�
应用: 头面五官疾病 — 耳鸣耳聋配翳风,听宫. 外经病 — 腕臂痛配阳池,阳谷. 操作:直刺0.5~0.8寸. 备考:五输穴之一:经穴
手臂上艾灸的位置及功能主治

手臂上艾灸的位置及功能主治引言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灸,利用艾草的温热作用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手臂上艾灸的位置和相应的功能主治。
手臂上艾灸的位置手臂上有多个经络和穴位,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调整气血的运行,并对身体的相应部位产生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手臂上施灸的位置:1.手三里穴(位于手臂内侧)2.太阳穴(位于手臂外侧)3.少商穴(位于手臂上侧)4.曲池穴(位于手臂内侧)5.臂阳明经(位于手臂外侧)6.二白穴(位于手臂上侧)7.三阳络穴(位于手臂内侧)8.手阳明经(位于手臂外侧)以上仅是手臂上一些常用的施灸位置,根据个人病情和需要,医生会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艾灸。
手臂上艾灸的功能主治手臂上的艾灸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和调整人体的各个系统。
以下是手臂上艾灸的一些常见功能主治:1.缓解肩颈疼痛: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改善肩颈部的气血运行,缓解肩颈疼痛和僵硬的症状。
2.调节气血循环:手臂上的穴位与手部、上肢的经络相连,通过施灸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末梢循环,从而达到调节身体的目的。
3.促进免疫力:艾灸对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4.舒缓经络疏通:手臂上的经络与全身的经络相连,通过施灸可以舒缓经络,改善气血的流通,调和阴阳。
5.缓解手部不适:手臂上施灸可以改善手部的血液循环,缓解手部的疼痛、麻木和湿气困扰。
6.改善睡眠质量:手臂上施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睡眠质量,帮助入眠。
7.增强消化功能:通过在手臂上施灸,可以刺激胃经和脾经,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脘疼痛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以上只是手臂上艾灸的一些常见功能主治,具体的效果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决定。
结论手臂上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指定穴位上施灸可以调整气血、改善身体的功能和疾病。
手阳明大肠经要穴主治歌(12穴)

◎手阳明大肠经要穴主治歌(12穴)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传导化物通腹气。
大肠又可通调腹部气机,其端魄门亦为五脏使1.商阳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别名绝阳,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出自于《灵枢·本输》。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要治疗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等疾病,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商阳主刺卒中风,商阳有开窍泄热之效,治中风、热病汗不出胸满暴仆痰昏蒙,亦治昏厥、喘满咽喉肿起牙齿痛,大肠经贯颊入下齿,治咽喉肿痛、牙痛、痄腮指麻耳聋面颊肿。
本经为阳明多气多血,可通经治手指麻木及耳聋2.二间穴,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别名间谷。
属手阳明大肠经。
荥穴,五行属水。
位于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微握拳取之。
布有桡神经的指背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动、静脉的指背及指掌侧固有动、静脉。
主要用于头面五官疾患等。
—般直刺0.2—0.3寸。
3.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别名少谷。
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
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第一掌背动脉的分支。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胸腹满,气喘,热病,手背红肿等病症,直刺0.5~0.8寸。
二间三间治颌肿,二间三间可疏阳明经气,治颌肿、目痛鼽衄齿喉睡蒙胧。
亦治牙痛、喉痹、鼽衄、多卧喜睡及手肿痛4.合谷,出《灵枢·本输》。
别名虎口。
属手阳明大肠经。
原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 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疾病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
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
调节便秘。
合谷:
强壮穴。
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
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温溜穴: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取穴。
曲池:
深层肘横纹端点。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
把手伸平了有个窝。
最容易受风寒的穴。
(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
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
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
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