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师:从经济和殖民地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什么问题?点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和殖民地分配不平衡2、形成展示动态线形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过程3、军备竞赛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展示各国为了各自利益争相开展军备竞赛的相关数据4、合作探究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点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促使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加剧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展示一段文字材料,提问学生什么是“火药桶”和“火星”2、课堂思考为什么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点拨:①、地理位置重要②、有丰富资源③、巴尔干各国之间纠纷不断④、欧洲列强势力介入3、大战的开始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思考学生: 火药桶是巴尔干半岛,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
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
难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
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为争夺霸
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
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
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
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
界!
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
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呢?
师:多媒体出示材料,通过介
绍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思
考。
生:阅读材料,明确本节所要
学习的内容。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新人教版

- 战败国的处理: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战败国面临领土割让、赔款等问题。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 战争的残酷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和平的珍贵:战争的爆发和结束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平,推动国际关系的缓和和和平运动的发展。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战争原因、过程、影响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影响和战后世界的历史进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包括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战后初期的世界等。
(2) 案例研究法:教师将选取一些关键战役和事件,如凡尔登战役、巴黎和会等,让学生通过研究案例,深入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7. 例题7: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关键战役有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坦能堡战役等。
8. 例题8: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战争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
9. 例题9:请简述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教案: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
【学情分析】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内容,教师应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加剧的角度引导学生归纳;对大战的爆发,教师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对大战的进程和结果,教师应结合图片、影像资料、数据、漫画、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新课导入】教师幻灯片出示《西线无战事》的宣传海报并进行介绍,或播放《西线无战事》的电影片段。
由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电影《西线无战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整个西线战争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部影片讲述了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主人公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战争中后,他们才体会到战争的可怕: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撼,血肉横飞,尸骨遍野。
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
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亡。
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教师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战的历史。
【讲授新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然后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垄断集团要求在政治上瓜分世界,致使殖民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英国在世界中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国际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变化。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重点关注战争本身,而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这次战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源。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强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他们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8.请结合以上内容,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集中在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亚洲和地区。
(2)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展开了一场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死伤70多万人。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的失败而结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根源、经过、结果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3. 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2)参战的是哪两个国家的军队?历时多长时间?
德、法两国军队 历时10个月的阵地战。
(3)凡尔登战役为什么异常惨烈?
交战双方死伤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4)凡尔登战役的结局怎样?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德国从此陷入被动。
3.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2)德国与的矛盾最为突出。同时,德国还要防止再次称霸欧洲大陆,它与俄国在也有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
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
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材料展示:1913年英、法、德、美的比较(注:英法为老牌殖民国家、美德为后起的国家)
项目英法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
提示:在经济上,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面积),英、法占有殖民地面积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示: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
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设问: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盟友国。
提示: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归纳总结: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扩军备战,展开激烈争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说说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刺杀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从塞尔维亚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行为;但是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角度来看,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性质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归纳总结: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二:凡尔登战役与大战结果
1.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大战的参战国、主要战场等史实。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图片,说说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归纳总结: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3.结合教材和相关史实,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目标导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他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应该表扬;塞尔维亚参与战争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无法改变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性质。
设问: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四种势力参战性质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前三种评价是不正确的。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英、法、俄、美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才参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保护者”和“见义勇为者”,他们都是非正义的。
后一种评价是正确的。
虽然塞尔维亚参战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是正义的,但从整体来说,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交战国带来灾难,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历史证明:强必霸之路是一条死胡同,各国要和平相处,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
在联合国广场上,有一尊引人注目的雕塑——铸剑为犁,它象征着全世界人民盼望“化干戈为玉帛”
的和平愿望。
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克服狭隘的民
族主义,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许多课外资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合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效果好。
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太多,上课时节奏较快。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历史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