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范本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范本

混凝土梁板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专业:指导教师:1月目录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资料 (2)1.2 设计要求 (2)1.3 参考资料 (3)1.4 附图 (3)2. 计算书 (3)2.1 结构平面布置 (4)2.2 板的设计 (6)2.2.1 荷载计算 (6)2.2.2 计算简图 (7)2.2.3内力计算 (8)2.2.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2.3 次梁的设计 (9)2.3.1荷载计算 (9)2.3.2 计算简图 (10)2.2.3 内力计算 (11)2.3.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1)2.3.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3)2.4 主梁的计算 (14)2.4.1荷载计算 (14)2.4.2计算简图 (15)2.4.3 内力计算 (16)2.4.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8)2.4.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20)2.4.6 主梁吊筋计算 (21)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2)2.5.1 板的裂缝和挠度验算 (22)1. 设计任务书1.1 设计资料某民用建筑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楼面标高为H=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四周墙体为承重砖墙,厚度为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楼板周边支承在砖墙上。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 k=5kN/m2。

楼面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 kN/m3),梁板的天花抹灰为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γ=17 kN/m3),混凝土容重为25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中受力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

图1-1 二层楼盖平面示意图(重新作图,标上A=36m,B=21.6m)1.2 设计要求①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要求对楼面梁板进行结构布置;②对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及配筋,并完成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③绘制楼盖施工图(2号图纸两张),内容包括:楼盖平面布置图;板配筋施工图;梁配筋施工图(各1张,配相应施工说明。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该课程设计是学完《混凝土结构》课程,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的第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该课程设计没人一题,每人每题的实际依据分别详见表一、表二、表三。

该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界设计的全过程,学会利用目前国内土木行业中应用最广泛也最先进的PMCAD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了解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路线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通过板和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单向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和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方法。

2.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主梁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和内力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

3.正确理解和应用我国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了解并熟悉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学会绘制钢筋材料表,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标准的规定,训练学生手工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某三层地下综合体民用建筑的负二层平面如图所示,柱网尺寸为6.3mX6.3m。

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及楼面构造做法等设计资料如下: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7.5kN/,楼面面层采用大理石贴面,其自重1.16kN/,板底和梁表面均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粉刷,其自重为20 kN/。

2.梁板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的混凝土,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级钢筋,其余均采用HPB235级钢筋。

3.板深入墙内120mm,次梁深入墙内240mm,主梁深入墙内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50mmX350mm。

4.参考资料(1)《混凝土结构》上、中册,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

(2)《砌体结构》施楚贤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混凝土简支t梁课程设计

混凝土简支t梁课程设计

混凝土简支t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混凝土简支T梁的结构特点,掌握其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简支T梁受力分析的基本过程,了解各受力部件的受力状态。

3. 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简支T梁的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混凝土简支T梁的设计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准确绘制混凝土简支T梁的施工图纸。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混凝土简支T梁进行受力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桥梁工程的兴趣,提高对工程建设的认识。

2. 学生能够树立质量意识,认识到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简支T梁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

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结构设计知识。

针对学生的特点,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撰写一份完整的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计算书。

2. 学生能够绘制一套混凝土简支T梁的施工图纸。

3. 学生能够进行一次混凝土简支T梁的受力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

4. 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简支T梁结构特点及设计原理- 介绍混凝土简支T梁的结构形式、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 分析混凝土简支T梁的设计原理,包括荷载组合、材料性能等。

2. 混凝土简支T梁受力分析- 讲解混凝土简支T梁受力分析的基本过程,包括弯矩、剪力、扭矩等的计算。

- 介绍混凝土简支T梁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特点。

3. 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计算- 按照教材章节内容,讲解混凝土简支T梁的设计计算步骤,包括荷载取值、截面尺寸、配筋计算等。

- 分析设计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裂缝宽度、挠度限值等。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摘要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后,先进行楼层间荷载代表值得计算,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和剪力).完成了板,次梁和主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楼盖的设计完成了板的配筋和次梁与主梁的配筋计算。

2012年12月10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3)掌握内力包络图和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7)学习运用规范.(二)设计资料某多层混合结构轻工仓库,其建筑平面如图所示,层高4。

5m,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请进行梁、柱的布置并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梁板的承载力计算及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其平面图如附图所示,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按使用要求不同,楼盖做法分两种类型:①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②35mm厚水泥砂浆面层及水磨石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2mm厚纸筋灰板底粉刷 ;2、柱网尺寸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附表;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范围C20~C35,梁内受力主筋采用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其余均用HP B300级、HRB335级钢筋,钢筋直径最大不超过25mm;注:该厂房无特殊要求,楼梯位于楼盖外部;每位同学以学号末两位数作为题号:建筑10(1)班同学楼面做法按类型①;建筑10(2)班、管理10班按类型②。

混凝土梁桥课程设计

混凝土梁桥课程设计

混凝土梁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梁桥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混凝土梁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混凝土梁桥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专业软件或工具,对混凝土梁桥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工程实际,注重工程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混凝土梁桥设计和计算的掌握。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工程材料知识,对桥梁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混凝土梁桥的初步设计和计算任务。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梁桥概述- 桥梁工程发展简史- 混凝土梁桥的分类及特点2. 混凝土梁桥结构组成- 桥梁上部结构- 桥梁下部结构- 支座与伸缩缝3. 混凝土梁桥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 设计荷载及组合- 内力分析与截面设计- 混凝土与预应力设计4. 混凝土材料性质及选用- 混凝土的基本性质-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材料要求5. 混凝土梁桥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 预应力施工技术6. 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 实际混凝土梁桥设计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 问题解决方法及技巧7. 课程实践与软件应用- 混凝土梁桥初步设计实践- 专业软件操作与模拟- 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安排15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操作5学时。

钢筋混凝土梁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了解其设计原则;3. 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性能及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钢筋混凝土梁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2.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与计算;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对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钢筋混凝土梁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土木工程课程的一部分,主要针对高二年级学生,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建筑结构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物理和数学知识,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与计算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概述- 梁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钢筋混凝土梁的组成及受力分析2.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与设计原则- 受弯、受剪、受压性能分析- 设计原则及安全系数3. 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性能及力学参数- 钢筋的力学性能及选用标准-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选用标准- 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4. 钢筋混凝土梁设计与计算方法- 梁的截面设计- 钢筋配置与计算-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计算- 满足构造要求的细节处理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梁设计-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设计方案的制作与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钢筋混凝土梁结构概述第二周:受力特点与设计原则第三周:材料性能及力学参数第四周:设计与计算方法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十章“桥梁结构”相关,涉及第1节“钢筋混凝土梁”。

混泥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泥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泥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荷载分析、截面设计、配筋计算等。

3. 学生能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混凝土梁、柱、板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如AutoCAD、结构分析软件等)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图纸绘制和结构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专业,增强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结构分析能力,但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尚缺乏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课程目标需具体、可衡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分解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 结构荷载与荷载组合2.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荷载分析及截面设计- 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 结构的耐久性与抗震设计3.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 梁的设计计算与绘图- 柱的设计计算与绘图- 板的设计计算与绘图4. 结构分析与软件应用- 结构分析基本理论- AutoCAD绘图技巧- 结构分析软件操作与案例解析5.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讨论- 问题解决与方案优化- 设计规范在案例分析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第二周: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第三周: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梁、柱、板设计)第四周:结构分析与软件应用第五周:工程案例分析及总结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知识体系。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1章:梁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1章:梁板结构

• 2、结构最不利荷载组合规律:(恒 载不变)
a、欲求结构某跨跨内截面最大正弯矩时, 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 荷载;
b、欲求结构某跨跨内截面最大负弯矩(绝 对值)时,应该不在该跨布置活荷载, 应在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 置活荷载;
c、欲求结构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绝对 值)时,应在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荷 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如果主梁的支座为截面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当主 梁与柱的线刚度比小于4 时,以及柱的两边主梁两 跨度相差较大时(大于10%),将梁柱视为框架来 考虑。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 计算跨度——按弹性理论计算时
对于单跨板和梁: 两端搁支在砖墙上的板
l0lnalnh
两端与梁整体连接的板
l0 ln b
单跨梁
l0lna1.0l5n 对多跨连续梁板
3、主梁:取翼缘宽度为主梁间距L2的T形截面 带作为主梁结构的计算单元。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结构的支承条件及折算荷载
➢ 1、支承在砖墙上
当整体式梁板结构的板、次梁或主梁支承在砖 柱或墙上时,结构之间均可视为铰支座,砖 柱、墙对它们的嵌固作用比较小,可以在构 造设计中予以考虑。
➢ 2、支承在柱上
对于整体式梁板结构,当板、梁和柱整体现浇 时,板支承在次梁上,次梁支承在主梁上, 主梁支承在柱上。则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 柱对主梁将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该约束作用 在结构内力分析时必须予以考虑。
l0
ln
a 2
b,且 2
边 跨
l0
ln
h 2
b(板) 2
l0
1.025ln
b(梁) 2
中 间
l0 lc l0 ln h(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系别:建筑工程系班级:11级土木工程1班姓名:叶学号:1101011014指导老师:董吉武2013年6月1日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书目录一、原始资料 (2)二、楼盖梁板布置 (3)三、单向板设计 (4)四、次梁设计 (7)五、主梁设计 (13)六、施工图说明 (21)七、参考文献 (24)八、课程设计总结 (24)一、原始资料1.设计题目:设计某工业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2.荷载取值:学号A2(mm) B7(mm)楼面活荷载q11101011014 6600 8400 4.5kN/m2其中纵向尺寸为5×A,横向尺寸为3×B;楼盖尺寸A、B由指导老师给定;其中纵墙厚度为370mm,横墙厚度为240mm;轴线通过各墙体截面中心线。

楼面采用水磨石面层,自重标准值为0.65kN/m2;顶棚为混合砂浆抹灰20mm厚,自重标准值17kN/m3;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按25kN/m3计算。

3.建筑材料:①外围墙体为砖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③钢筋选取:梁中受力钢筋选用HRB400,其他钢筋全部选用HPB300.④楼面:采用水磨石面层⑤顶棚:混合砂浆抹灰20mm厚4.工程做法:①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②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③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④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结构施工图:①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②板的配筋图(1:50)③次梁和主梁配筋图纵剖面图(1:50或1:40),要求注明梁跨、入墙深度、支座宽度、钢筋编号及受力筋的弯起、切断点位置、箍筋直径和间距;横剖面图(1:25或1:20),要求注明截面尺寸及钢筋编号。

④主梁应绘制抵抗弯矩图,并根据此图进行主梁受力筋的弯起和切断点的确定。

二、楼盖梁板布置1.总体: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8.4m,次梁的跨度为 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8m,0l1/0l2=6.6/2.8=2.4>2,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2.柱: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3.板:按高跨比条件,对于两端连续的单向板,当h≥2800/40=70mm 时,满足刚度要求,一般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4.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 =l /18~0l /12=6600/18~6600/12=367~550 mm ,取h=450mm.。

截面宽度11~23b h⎛⎫= ⎪⎝⎭,取b=200mm 。

次梁截面为200mm ×450mm 。

5. 主梁: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0l /14~0l /8=8400/14~8400/8=600~1050mm ,h=700mm ,,截面宽度b=300mm 。

主梁截面为300mm ×700mm 。

6.楼盖梁格布置图见后手绘图1。

三、单向板设计1. 荷载计算20㎜厚混合砂浆抹灰:17×0.02=0.34KN/㎡ 8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0KN/㎡ 水磨石面层楼面,自重标准值:0.65KN/㎡ 活荷载标准值:qk=4.5KN/㎡恒荷载标准值:gk=0.34﹢2.00﹢0.65=2.99KN/㎡ ①.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q =1.2×2.99﹢1.3×4.5=9.44KN/㎡ ②.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q=1.35×2.99﹢0.7×1.3×4.5=8.13KN/㎡2. 计算简图①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 中间跨: l0=㏑=2800-200=2600㎜边跨: l0=㏑﹢h/2=2800-100-120﹢80/2=2620mm ≦㏑﹢a/2=2640mm 取l0=2620㎜ ②板计算简图 (图2)图2 板计算简图3. 内力计算因跨度差262026002600-=0.77%﹤10%,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各截面弯矩计算如表1所示:板弯矩计算表(表1) 截面边跨中第一內支座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弯矩系数α111-111116-1142M ql α=5.89 -5.89 3.99 -4.564. 强度计算已知yf =270N/mm ²,211.9/c f N mm =,1 1.0α=,0802060h mm=-=正截面强度计算如下表2: 正截面强度计算(表2)截面 边跨中第一內支座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在平面上的位置①﹣② ⑤﹣⑥ ②﹣⑤ ①-② ⑤﹣⑥ ②﹣⑤ M(KN •m)5.89 -5.89 3.99 3.19 -4.56 -3.65 210s c M f bh αα=0.137 0.137 0.093 0.074 0.106 0.085 0.5(112)s s γα=+-0.926 0.926 0.951 0.961 0.944 0.956 0s y s M A f h γ=392.6392.6259.0205.0298.2235.5选用钢筋 φ10@200 φ10@200 φ8@200 φ8@200 φ8@200 φ8@200 实际配筋393393259251251251说明:由于构造要求,用于现浇板的钢筋直径不宜小于φ8,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也不可过小。

对于轴线间板带,其支座和中间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折减20%。

5. 配筋图根据计算结果及板的构造要求,画出配筋图(图1)以及绘图说明。

另见附图板配筋图。

四、次梁设计1. 荷载计算板传来的恒荷载:2.99×2.8=8.372KN/m 次梁自重:25×0.2×(0.45-0.08)=1.85KN/m 次梁混合砂浆抹灰:17×0.02×2×(0.45-0.08)=0.252KN/m 恒荷载标准值:8.372 1.850.25210.474/k g KN m=++=活荷载标准值:k =4.5 2.8=12.6KN/mp ⨯①按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q=1.2×10.474+1.0×1.3×12.6=28.9KN/m ②按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q=1.35×10.474+0.7×1.3×12.6=25.61KN/m2. 计算简图①、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 0660********n l l mm==-=边跨:02006600150120643022n a l l =+=--+=又 1.0256488.25n l mm =,取小值6430mm 。

跨度差:643063002.1%6300-=故可按等跨量计算。

②、次梁的计算简图,下图(图3).图3 次梁计算简图3. 内力计算次梁弯矩计算表如表3,次梁的剪力计算如表4。

截面边跨中 第一內支座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表3 次梁的弯矩计算截面 A 支座 B 支座左 B 支座右 C 支座 剪力系数β0.450.600.55 0.55 nM ql β=(KN )83.77 111.69100.31100.31表4 次梁的剪力计算4. 正截面强度计算①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 对跨边:'6.43 2.1433f l b m==='0.2 2.58 2.78f n b b S mm=+=+=取' 2.14f b m=对中间跨:' 6.3 2.133fl b m===弯矩系数α 1/11 - 1/11 1/16 - 1/14 2M ql α=(KN •m ) 108.81 108.8171.8182.07'00.2 2.6 2.8f b b S m=+=+=取' 2.1f b m=支座截面按矩形计算。

②判断截面类型 已知:02035450254152h h mm =-=--=(假设纵筋为20mm ),2360/y f N mm =,min 1.270.2%0.450.16%360ρ=>⨯=则:'''1080() 1.011.9214080(415)22763.98()108.81()fc ffh f b h h KN m KN m α-=⨯⨯⨯⨯-=∙>∙因此,边跨和中跨截面类型均为第一类T 型截面。

表5 次梁正截面强度计算截面边跨中第一內支座中间跨中中间支座M(KN •m) 108.81 108.81 71.81 82.07 b 或'f b (mm )2140 200 200 2100 210s c M f bh αα=0.03 0.27 0.18 0.02 0.5(112)s s γα=+- 0.9850.8390.90.97112sξα=--0.03<0.518 0.322<0.518 0.2<0.518 0.02<0.518s y s M A f h γ=739.40868.07534.06566.32选用钢筋216(直) +216(弯)216(直)+316(弯) 216(直) +116(弯) 216(直)+116(弯)实际配筋 804mm ²1005 mm ²603mm ² 603mm ²min 6030.67%0.2%200450s A bh ρ==>=⨯符合要求。

5. 斜截面强度计算'041580335w f h h h mm =-=-=,因3351.6754200w h b ==<,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如下表6所示。

表6 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筋率下限:1.270.30.30.14%270t yv f f =⨯=实际配筋率:56.60.142%0.14%200200sv sv A bs ρ===>⨯ ,满足要求。

6.绘图根据要求结果及梁的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图,如图4所示。

见于总配筋图2#图纸。

截面 A 支座 B 支座左 B 支座右 C 支座 V (KN )83.77 111.69100.31 100.3100.25()c c f bh KN β0.25 1.011.9200415246.93KN V ⨯⨯⨯⨯=>00.7()t f bh KN0.7 1.2720041573.79KN V ⨯⨯⨯=<箍筋直径和肢数6φ 双肢 2()sv A mm2×28.3=56.6 2×28.3=56.6 2×28.3=56.62×28.3=56.6 0()0.7yv sv of A h s mm V fbh =-635167 239 239 实际间距 200150200200五、主梁设计1.荷载计算次梁传来的恒载:10.474 6.669.13KN ⨯= 主梁自重:250.3(0.70.08) 2.813.02KN ⨯⨯-⨯= 梁侧抹灰:170.2(0.70.08) 2.82 1.18KN ⨯⨯-⨯⨯= 恒载标准值:69.1313.02 1.1883.33k g KN =++= 活载标准值:12.6 6.683.16k p KN =⨯= 恒载设计值:1.2 1.283.33100k G g KN ==⨯= 活载设计值:1.3 1.383.16108.11k P p KN ==⨯=2.计算简图各跨的计算跨度: 中间跨:08400C l l mm == 边跨:370350840012017584652222n a b l mm ++=--++= 3501.025 1.025(8400120175)869022n b l mm+=--+=取最小值 08465l mm = 跨度差846584000.8%10%8400-=<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4所示图4 主梁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①弯矩计算(k 值查表得到)12M k Gl k Pl =+ 边跨1008.465846.5108.118.465915.15Gl KNPl KN =⨯==⨯=中间跨1008.4840108.118.4908.1Gl KNPl KN =⨯==⨯=主梁弯矩计算如表7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