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范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齿轮范成实验(齿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齿轮范成实验(齿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加工原理一、实验任务及目的(一)观察渐开线齿廓的形成过程,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二)观察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的现象,了解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根切;(三)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变位齿轮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一)齿轮范成仪;(二)圆规、绘图纸、三角板、剪刀、两支不同颜色的铅笔或者圆珠笔(学生自备);(三)渐开线齿轮模型、挂图或者“齿轮范成实验”电教片(可省略)。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啮合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轮齿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加工齿轮过程中,工厂采用插齿机加工金属齿轮,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两者在滚动加工过图中:1——机架;2——圆盘;3——钢丝;4——拖板;5——小拖板;6——刀具;7——螺旋圆盘2绕固定于机架1上的轴心0转动,在圆盘的周缘刻有凹槽,内部嵌有两根钢丝3,其中心线(图3-1中圆盘2上虚线为钢丝3的中心线)形成的圆相当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

两根钢丝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盘2上B、'B,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拖板4的A、'A处,拖板4可在机架上沿水平方向移动,钢丝便拖动圆盘转动,这与被加工齿轮相对于刀具的运动是相同的。

在拖板4上还装有带刀具6的小拖板5,转动螺旋7可使其相对拖板4垂直移动,从而调解刀具中线至轮坯中心的距离。

四、实验步骤和要求ha,顶隙系数*c)和被加工齿(一)根据已知刀具参数(齿距p,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轮参数(分度圆直径d),计算被加工齿轮的基圆半径、最小变位系数和最小变位量、标准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直径、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直径,将这些圆画在同一张绘图纸上并进行标注,沿最大圆直径将绘图纸剪成圆形纸片,作为本实验用的“轮坯”。

(二)将“轮坯”安装在圆盘上,保证其圆心与圆盘中心重合。

(三)调节刀具中线,使其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此时处于切制标注齿轮时的安装位置。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掌握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原理,观察齿廓形成的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的原因、现象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设备及工具1.齿轮范成仪2.工具:剪刀3.自带工具:圆规、三角尺、铅笔(HB)、橡皮、裁好直径230mm圆形图纸一张。

三、原理和方法1.原理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相互啮合时,齿轮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轮齿的。

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轮坯,他们仍能保持固定的角速比转动,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

这样切制得到的齿轮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各位置的包络线。

今若用渐开线作为刀具齿廓,则其包络线也必为渐开线。

由于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所以在实验中用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过程并用铅笔将其记录在纸上,这样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过程。

2.齿轮范成仪(图6-1)圆盘1绕底座5的轴线回转。

纵拖板2与齿轮圆盘3做纯滚动。

齿条中线机床节线图6-1 齿轮范成仪示意图1.圆盘2.齿条纵拖板3.齿轮分度圆4.齿条刀具5.底座6.螺钉7.压环 8.调节螺钉圆盘与纵拖板为齿轮齿条传动。

因此两者之间为无滑动的纯滚动。

圆盘上放纸相当于轮坯。

齿条刀具由两个螺钉8与纵拖板相联接,可以使齿条刀具的中心线移近或远离轮坯的中心。

如果当刀具4上的刻度对准“0”时,即齿条刀具的中心线对准机床节线并与分度圆相切时,为切制标准齿轮时刀具的位置;当刀具的中心线远离轮坯中心,即使中线以上的任一分度线与机床节线对准并与轮坯分度圆相切作纯滚动时,为切制正变位齿轮时刀具的位置;反之则为切制负变位齿轮时的位置。

3.齿轮范成仪参数刀具:25.0 1 20 ,20=*=*==c h mm m a α 轮坯:分度圆直径mm d 160=,故齿数8==mdz 四、实验内容绘制:1.标准齿轮(根切齿轮)2.修正齿轮(正变位齿轮)五、实验步骤1.预备工作1)计算:根据下面公式及上面规定的参数算出标准齿轮及正变位齿轮的 d 、 a d 、f d ,变位齿轮参数计算公式:mx d d m x d d a f )22()25.2(++=--=当计算标准齿轮尺寸时,可取上式中0=x ,当切制正变位齿轮时x 的取值为:17)17(min z x -=。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小齿轮旋转一周,大齿轮转动一圈,就是齿轮范成原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一现象无处不在。

那么,齿轮范成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齿轮是常见的。

最早的齿轮是用来代替牛马进行运输的。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机械、仪器、设备等都需要用到齿轮。

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的是比较简单、粗糙的直齿锥齿轮;后来人们发现用直齿圆柱齿轮也能代替直齿圆柱齿轮,而且还能使它转动起来。

但是由于直齿圆柱齿轮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误差,所以齿廓不够光滑,导致了它不能正常地传递动力;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齿形比较复杂、加工精度比较高的渐开线圆柱齿轮。

这样就可以解决直齿锥齿廓不光滑等问题,使直齿圆柱齿轮具有很高的传动精度和传递扭矩能力。

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渐开线圆柱齿轮也已经不能完全代替直齿圆柱齿轮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和可靠性,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传动方式——范成传动。

—— 1 —1 —。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数据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数据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数据齿轮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

齿轮的传动原理是利用轮齿之间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因此齿轮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本实验主要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齿轮的范成原理。

一、实验原理齿轮范成原理是指用一个齿轮来制造另一个齿轮时,制造成品的模具齿轮称为母齿轮,被制造成品的齿轮称为子齿轮。

当母齿轮和子齿轮啮合时,子齿轮可以复制母齿轮的齿形和齿距。

这个过程称为范成。

通常用刀具在母齿轮上切削出与齿形相同的齿槽(即范),把范放在待加工的齿轮上,然后利用滚刀或齿轮刀等加工工具,在待加工的齿轮上加工出与母齿轮相同的齿形和齿距的齿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全部齿数位数相同的齿轮,或少量齿数不同但斜齿轮加工时。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通过制作母齿轮、按照范成原理制造子齿轮和检测子齿轮的啮合效果来探究齿轮范成原理。

实验过程如下:1. 选择一个适合制作母齿轮的材料。

2. 设计并制作母齿轮,注意保证母齿轮的齿距和齿数。

3. 利用刀具在母齿轮上切削出与齿形相同的齿槽(即范)。

4. 用此范进行子齿轮的制作,注意子齿轮的齿形和齿距必须与母齿轮相同。

5. 组装母齿轮和子齿轮,检查它们的啮合是否正常。

三、实验步骤1. 选择适合制作母齿轮的材料。

本实验选择了一种金属材料,比较容易加工和表面光滑度好。

2. 设计并制作母齿轮。

我们选择了一个20齿的齿轮作为母齿轮,材料为黄铜。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需要计算出母齿轮的齿距和齿数,才能按照设计进行制作。

3. 在母齿轮上切削出齿槽。

使用刀具在母齿轮表面上切割出与齿形相同的齿槽,即范。

在切削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加工参数,比如切削深度、速度等。

4. 利用范制造子齿轮。

将范与待制造子齿轮进行啮合,在待制造子齿轮表面上形成与母齿轮相同的齿形和齿距。

同样,在制造子齿轮时需要控制好加工参数和啮合效果。

5. 检查母齿轮和子齿轮的啮合效果。

将母齿轮和子齿轮装配起来,检查它们的啮合效果是否正常。

范成法加工齿轮实验报告

范成法加工齿轮实验报告

范成法加工齿轮实验报告摘要齿轮是机械传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机器的性能。

本实验以范成法加工齿轮为研究对象,探究范成法加工齿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对齿轮的加工工艺和精度控制进行深入分析。

实验过程中,首先采用斜盘切槽法制作了车床夹具,然后通过转轴辅助加工齿轮,控制齿轮的加工深度和角度,并进行精度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需要注意控制刀具的质量、加工条件、夹具的稳定性和加工深度的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加工出的齿轮质量和精度达到要求。

本实验结果可以为齿轮加工精度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齿轮的加工和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范成法;齿轮加工;精度控制;车床夹具;转轴辅助加工。

AbstractGea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its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machine. In this experiment, the hobbing method was used to process the gear, and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results of hobbing method for processing gear were explored, and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ccuracy control of gear were analyzed in depth.Keywords: hobbing method; gear processing; accuracy control; lathe fixture; turning axis assisted processing.一、实验目的1.了解范成法加工齿轮的原理及工艺。

齿轮范成仪的实训报告

齿轮范成仪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理解齿轮范成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齿轮范成仪的使用技巧,能够独立完成齿轮的范成加工。

3. 熟悉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设置和调整方法。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设备1. 齿轮范成仪一台2. 插齿刀一把3. 齿轮坯若干4. 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等)三、实训内容1. 齿轮范成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 齿轮范成仪的操作步骤3. 齿轮加工参数的设置与调整4. 齿轮加工质量的检验四、实训过程1. 齿轮范成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齿轮范成仪主要由主轴、工作台、插齿刀、齿轮坯等部分组成。

主轴带动插齿刀旋转,工作台带动齿轮坯移动,实现齿轮的范成加工。

齿轮范成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将一对啮合的齿轮之一作为刀具,另一个作为齿坯,使两者仍按原传动比运动,同时刀具作切削运动,则在齿轮坯上便可加工出与刀具齿轮共轭的齿轮廓。

2. 齿轮范成仪的操作步骤(1)安装齿轮范成仪,调整好工作台的高度和位置。

(2)将齿轮坯固定在工作台上,确保齿轮坯与工作台垂直。

(3)根据齿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插齿刀。

(4)调整插齿刀的位置,使其与齿轮坯的齿槽两侧齿廓形状相匹配。

(5)启动主轴,使插齿刀旋转,并调整工作台的速度,开始齿轮的范成加工。

(6)加工过程中,观察齿轮的加工情况,及时调整插齿刀的位置和角度,确保齿轮加工质量。

3. 齿轮加工参数的设置与调整(1)齿轮的模数:根据齿轮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数。

(2)齿轮的齿数:根据齿轮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齿数。

(3)插齿刀的切削深度:根据齿轮的加工要求,调整插齿刀的切削深度。

(4)插齿刀的切削速度:根据齿轮的加工要求,调整插齿刀的切削速度。

(5)工作台的速度:根据齿轮的加工要求,调整工作台的速度。

4. 齿轮加工质量的检验(1)齿轮的齿形: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齿形,确保齿形符合设计要求。

(2)齿轮的齿距: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齿距,确保齿距符合设计要求。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其工作原理及特点,加深对渐开线齿轮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渐开线齿轮是一种特殊的齿轮,其齿面曲线为渐开线。

渐开线齿轮的主要特点是传动平稳、噪音小、齿面强度高等。

在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中,主要包括齿轮的齿数、模数、压力角等参数的确定,以及齿轮的切削加工工艺。

三、实验步骤。

1. 确定齿轮的参数,包括齿数、模数、压力角等。

2. 制定齿轮的加工工艺方案,包括齿轮的切削工艺、加工设备的选择等。

3. 进行齿轮的加工实验,根据制定的工艺方案进行切削加工。

4. 对加工后的齿轮进行检测,包括齿轮的齿面精度、齿面硬度等参数的检测。

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及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加工,得到了一组渐开线齿轮样品。

通过对样品的检测分析,发现其齿面精度高,齿面硬度均匀,符合渐开线齿轮的特点。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了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包括齿轮参数的确定、切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要点。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 渐开线齿轮的齿面曲线为渐开线,具有传动平稳、噪音小、齿面强度高等特点。

2. 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包括齿轮参数的确定、切削加工工艺等要点。

3.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合理加工的渐开线齿轮样品符合其特点,具有较高的齿面精度和齿面硬度。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的理解,对渐开线齿轮的特点及加工工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渐开线齿轮的传动性能和加工质量。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将能更好地应用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原理,提高齿轮传动的效率和质量。

七、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

2.《齿轮传动原理与设计》。

3.《齿轮加工工艺》。

以上为本次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的实验报告。

实验三齿轮范成法实验

实验三齿轮范成法实验

实验三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在工程中,齿轮齿廓的制造方法很多,但其中以用范成法(亦称展成法)制造最为普遍。

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齿廓的形成过程加以研究。

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变位法,并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异同点。

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1.基本原理: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或齿条与齿轮啮合原理来加工齿轮的一种方法。

常见有滚齿(刀具为齿轮滚刀)法,插齿法(刀具为齿轮插刀,齿条插刀)。

我们这里只讨论齿条形刀具。

齿轮滚刀在绕其轴线自转时,其轴向剖面相当于一个沿轴线平移的齿条(见图2-1)。

滚刀范成加工齿轮是强制性地保证刀具和轮坯之间按齿条与齿轮啮合运动关系来保证齿形的准确和分度均匀。

同时再辅以切削及走刀等运动。

这样对于同一把刀具就能加工出同一模数m和压力角α的不同齿数z的齿轮。

齿条型刀具与传动用的齿条在齿形上的差别仅在于:刀具在其中线以上的高度为,比齿条高出了c*m,这部分的齿廓曲线是某种圆角部分,(图2-2)此圆角部分所范成出连接渐开线与齿根圆的某种过渡曲线,使被切齿轮在啮合传动时具有径向间隙。

由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的特点可知:用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时,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始终等于节圆,而刀具上与之相切并作纯滚动的直线为节线。

齿轮范成加工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运动条件:为了保证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始终等于节圆)与刀具的相切作纯滚动,一定要满足下列关系:。

b)刀具与轮坯的相对位置:加工标准齿轮时,必须以刀具的中线作为节线,使轮坯的分度圆与刀具中线相切作纯滚动,加工正(负)变位齿轮时,刀具的中线相对于轮坯中心外移(内移)一个xm使轮坯的分度圆与齿条刀具上另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直线(节线)相切作纯滚动。

图2-3为一齿条刀具范成齿轮的过程,轮坯以ω回转,而齿条刀具以移动,通过机床运动链使,且轮坯分度圆与刀具节线相切,图中所示的是齿条插刀在对滚过程中在轮坯上切出的刀刃痕迹,这些刀刃痕迹的包络线即为被加工齿轮的渐开线齿廓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的范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原始数据
1.齿条刀具:
模数m= mm ;压力角u= ;齿顶高系数=*
a h ;
顶隙系数=*
c ; 2.齿轮:
半径r= mm 。

齿轮几何参数计算
二、思考题
1.记录得到的标准齿轮齿廓和正变位齿轮齿廓形状是否相同?为什么?
2.通过实验,你所视察到的根切现象发生在基圆之内还是在基圆之外?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避免根切?
3.比较用同一齿条刀具加工的标准齿轮和正变位齿轮的以下尺寸参数:m 、a 、r 、rb 、ha 、hf 、h 、p 、s 、e,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化?为什么?
4.如果是负变位齿轮,那么齿廓形状和主要尺寸参数又发生哪些变化?
(1)范成法切出的齿廓曲线全部是渐开线吗?在图上画出其渐开线部分及根切部分。

(2)齿轮正变位后,分度圆齿厚增加时,其齿顶圆齿厚是否也相应地增加?
(3)标准齿条型刀具的齿廓与普通齿条相比,有什么不同?
(4)标准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均等于m c h a )(*
*+?
(5)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与轮坯间的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6)根切是怎么一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怎样避免?
5.齿轮根切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避免?在图形上如何判断齿轮是否根切?
6.齿条刀具的齿顶高和齿根高为什么都等于(x x
o c h +) m?
7.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8.为什么说齿轮的分度圆是加工时的节圆? 三、实验心得与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