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试题-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方法专项练习(解析版)全国通用
(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复习专项练习:写景抒情类文本阅读(解析版)全国通用

写景抒情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A村井村中有一口井,在一棵高大的苦栎树下,圆圆的井身是磨石条拼砌的【长、印、盖】着青苔,古色古香。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
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
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成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
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
夕阳西下,村里的媳妇小姑们,()了竹篮,()了铝盆,()了铁桶,()了衣槌三三两两地缀着井沿。
不一会儿,的取水声、的搓衣声、的捣衣声,一圈圈地漾了开去。
月亮升起来,[旋即、随即、当即]又垂落在井底。
井朦胧,树朦胧,月朦胧,鸟朦胧。
村里地姑娘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都听见了,井便非常的快乐。
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
”无论多大的暴雨,井总是清澈见底,水草依附,如少女的明眸。
无论多么干旱的季节,井总是汪汪的,盈盈的,如十五的月亮。
一线清流,不紧不慢地从井中溢去,绕乡村旁的田间……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依徊。
前些日子,回家过暑假。
夜晚,吃了几片西瓜仍不解渴,我便提议:“去打井水吧。
”父亲低头不语。
母亲说:“只怕不好打了,你要去,当心蛇。
”妻子提出要同我去看看井。
月牙儿淡淡的,夜虫清唱。
荒草萋萋,苔痕满地。
那高大的苦栎树也被砍了,干枯的根系像垂暮老人的手掌,紧紧地抓住井沿的泥土。
我问母亲:“这井怎么了?这么浅了。
”母亲说:“这井废了,你不见村里人如今家家都用上自来水了。
”我仍然迷惑不解。
正在上理工大学的妹妹用物理的知识解释说,井没人打,那渗水层便日渐枯萎、堵塞。
照理论计算,不出十年便要成为一口枯井。
我一惊,仿佛看到了一只盲人的眼睛,空洞、干枯、死寂,就如那没有生命的井。
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井不用则浅,用则盈。
人也如井呀。
”1、在文中()处填上恰当的动词,(不能重复)。
(4分)2、在[ ]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打勾。
(2分)3、在上填上合适的象声词。
(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试题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方法专项练习(解析版)全国通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方法专项练习A一、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
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
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
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
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1.文段中划线句子通过对____________描写,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之情。
答案:漓江风景区两岸美景漓江风景喜爱或赞美B一、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
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1.请写出文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写出所起作用。
答案:描写环境的句子是“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
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所起作用是渲染氛围,为后面船队的出现做铺垫。
C一、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采药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药,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贪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师徒两人焦急起来,突然他们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破庙。
他们轻轻推开门,见里面到处是灰尘,神像上也蒙上了蜘蛛网。
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暮色苍茫,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搬来些树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取来了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他的徒弟:“庞宪,觉得苦吗?”“老师是快五十的人,能挺得住,我二十多岁的人还叫苦吗?”庞宪说。
李时珍动情地说:“成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是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纲目》造福万民,熬点苦是值得的。
现代文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项训练1、概念及作用:所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自然环境就是天然的,社会环境就是人为的。
2、环境描写分类: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3、环境描写一般起到这么几个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交代背景④表现人物思想情感⑤突出文章中心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⑦为下文作铺垫(点题、引起下文)等。
4、举例例一: 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思考:上文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例二: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
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
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节选《山村传圣火》第一段)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2)例三:《羚羊木雕》中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有什么作用?专项训练《爱,有时是一种错误》①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②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
③一天很快在挂念中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在遥远的地方正在落下。
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
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着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④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⑤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⑥很快,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的阳光一样灿烂,而我也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与作文:环境描写刻画人(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6讲:环境描写刻画人一个人的雨天 一个人的晴天一、定义: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二、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三、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1.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场景2.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 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趣味引入知识梳理4. 反映人物性格和品质5. 承上启下社会环境描写作用:1. 交代时代背景2. 社会习俗、思想观念3.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无论是社会环境描写还是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当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人物刻画的。
主要作用是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一、心情暗示法国短篇小说大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景物描写。
A.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而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在菲利普一家怀着发财梦去旅游时,那时他们收到于勒发财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儿也因此结了婚,一家人高兴出游,那时的海面在他们眼中美的如“绿色大理石桌面”。
可见一家人的心情多么愉快。
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在旅游的船上却遇到了破产后沦落为水手的于勒,他们一家发财的梦想破灭了,所以,他们旅游的目的地在他们眼中却成了“紫色的阴影”,不着一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丧的心情。
二、衬托活动当代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在【红门(二)】中,有关暴风雨的描写和杜小康的成长是分不开的。
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气和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可以说环境愈是恶劣,愈是能突出主人翁杜小康的勇敢和坚强,也愈加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小升初阅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专项——环境描写及作用(有答案)

【小升初阅读】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记叙文专项——环境描写及作用(有答案)班级姓名成绩一、课外阅读。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
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
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
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
”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
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
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
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
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
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
”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专项练习-写景记事阅读-全国通用 (含答案)

: “ “写景记事阅读课前预习马克·吐温的妙答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 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温说: 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注释: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 年 11月 30 日-1910 年 4 月 21 日),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 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
知识串讲写景记事类文章阅读指导【阅读技巧】阅读写景记事类文章,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爱憎情感哲理。
具体的说: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文章中心。
通过阅读,要知道作者在文章中具体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内容中的那部分是景物的描写,描写景物是为了干什么。
整体来说,是通过叙事抒发感情还是写景来抒发感情?抒发的又是什么感情?先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思考。
一般来说,写景记事文章是通过某件景物的描写而从中感悟到哲理,受到启发,由此抒发感情。
[典型例题]:例如文章《田野上的白发》有这样一题: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从中抒发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答案示例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通过这两件事体现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例题分析]: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叙述了关于母亲的两件事,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但是通过景物和事件描写,表达出的还是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浓浓的感激之情。
二.把握记叙的顺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
记叙的顺序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训练(含答案).

《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训练(含答案).《环境描写的作用》专题训练(一)阅读《窗》选段,完成习题。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1.从小说《窗》的整体看,选段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二)阅读《抚琴的女子》,完成习题。
临窗,一张古色古香的琴横在案上。
香炉里的檀香似有似无,袅袅娜娜地飘向窗外便融入鸟语花香之中了。
女子又独自坐在案前,长发松松地绾着,眉峰微蹙,眼底眉间笼着淡淡的轻愁,使她的美丽看起来高贵而迷离,像一枝盛开于万丈红尘之外的百合。
她抬起手开始弹琴,手指纤长白皙,一触琴弦,美好的音质便若高山流水倾泻而出。
急时如百鸟齐鸣,缓进如夜莺独歌;婉转如彩蝶绕树,起伏如浪涛拍岸;高亢如清啸越云,柔美如情人私语。
弦上的手指灵活多变,拨、挑、抹、按、划。
如果单看这手指,像是一株染了仙气的兰花在乐曲下翩翩起舞。
一曲终了,四周静谧无声,惟有余音绕梁不止。
女子又恢复了静坐的姿势,刚才弹琴时脸上专注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落寞和茫然,她的美丽看起来也似乎更遥远了。
是觅不到知音吗是感到飘零的身世吗还是——思念逝去的情人呢我——一个有着浪漫思想的偷窥者,不由得在脑海里为她杜撰了几个没有根据的故事,然后像每次一样悄然离去,不惊动这位抚琴的女子。
六年级小升初阅读理解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

小升初阅读理解中描写的作用解析常考题型分析描写作用的常考题型:1、画线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作用是 。
2、文中刻画某人的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你简要分析。
3、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对某人的什么描写,突出了某人的什么特点。
知识点梳理一、什么是描写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等具体地描绘出来,是文章用富有表象力和感染力的文字具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描写的分类及其作用小学阶段的描写大体分为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1、外貌描写: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人的容貌、身体形态、衣饰、姿势等方面。
作用:能更好的将人物的体态、身份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以形传神”,反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
例如《挑山工》一文中对挑山工外貌的描写:“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文中对挑山工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挑山工健壮憨厚、吃苦耐劳的形象。
2、语言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独白或对话进行描写。
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②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③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如《皇帝的新装》:“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语言描写刻画出了老大臣虚伪的嘴脸。
3、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价值观念、情感特征和精神状态等。
例如《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这段话描写父亲的动作,用了“攀、缩、倾、显出”4个动词,把父亲虽已上年岁,行动不便,但为了给孩子买橘子费劲努力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描写,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方法专项练习
A
一、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
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
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
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
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1.文段中划线句子通过对____________描写,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之情。
答案:漓江风景区两岸美景漓江风景喜爱或赞美
B
一、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习题。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
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1.请写出文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写出所起作用。
答案:描写环境的句子是“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
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
”所起作用是渲染氛围,为后面船队的出现做铺垫。
C
一、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采药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药,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贪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师徒两人焦急起来,突然他们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破庙。
他们轻轻推开门,见里面到处是灰尘,神像上也蒙上了蜘蛛网。
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暮色苍茫,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搬来些树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取来了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他的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老师是快五十的人,能挺得住,我二十多岁的人还叫苦吗?”庞宪说。
李时珍动情地说:“成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是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纲目》造福万民,熬点苦是值得的。
”
月亮出来了,月亮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屋子里,李时珍看着皎洁的月色说:“庞宪,现在睡觉还早,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采访所得记下来吧。
”
庞宪从行装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搭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笔,边回忆边写:“忍冬花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清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鸡肠草……”
“庞宪,你先把药包拿来。
”李时珍接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便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味酸;鹅肠草,生嚼味涩。
”……
庙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深了,李时珍还在桌边写着,写着……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划横线句子描写了破庙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李时珍师徒采药时住的破庙条件很差,突出了李时珍师徒不畏艰辛一心采药的优秀品质。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描写了当时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说明了什么?
答案: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条件下,李时珍依然勤奋记录,说明李时珍师徒有
勤奋执着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