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桩及其心法

合集下载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大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

意拳(⼤成拳)站桩换劲(完整版)清明节⽆花⽆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邻家乞新⽕,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魏野练站桩的⼈,常会有这样⼀种体会,当站桩真正进⼊状态后,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练完后,才发觉时间已过了很久,这是因为此时⼈的⽣理循环状态⾃然减慢,如同龟蛇的冬眠⼀般,并乐⽽忘时所致,国外称此为“钟慢效应”。

⼈在⽇常⽣活中,若能维持体内新陈代谢的这种“钟慢”状态,则⾃然会延缓衰⽼。

另外,从现代科学尚未能解释的另—个⾓度来讲,站桩功也是使⼈进⼊了⼀种特异状态,经意念⽽诱发出的特异功能虽尚有争论,但意拳(⼤成拳)站桩功对⼈体潜能的深层开发,并由此⽽产⽣的巨⼤能量,是武林中任何⼈⼠也不能回避和漠视的。

王芗斋先⽣创⽴的意拳(⼤成拳),以站桩为本,认为“⼤动不如⼩动,⼩动不如不动(蠕动),不动之动,乃为⽣⽣不已之动。

”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法,正是“不动之动”的根本体现。

意拳(⼤成拳)的站桩功可细分为两⼤类,第⼀类为浑元桩,⼜可称之为健⾝桩、养⽣桩,在拳术训练中,这实际上是⼀种“换劲桩”;第⼆类为技击桩,在拳术训练中,实际上是⼀种“摸劲桩”。

意拳(⼤成拳)站桩的以上两类功法,以第⼀类的浑元桩即“换劲桩”最为重要,它是意拳(⼤成拳)⼊门的关键。

“换劲桩”从养⽣健⾝的意义上讲,同传统的佛、道养⽣术及⽓功⼀样,均能起到养⽣健⾝、祛病除疾的作⽤。

但“换劲桩”⼜不同于⼀般的⽓功功法,它既不需意守丹⽥,或意守⾝体内部的某⼀部位,也不需⽤意念进⾏吐纳导引,更不⽤掐诀念咒或接什么宇宙信息。

意拳(⼤成拳)是在佛、道、儒、俗、医、武理论学说及养⽣健⾝术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升华其精神,通过意念的假想训练,进⾏系统的体能开发,藉以改变⼈体内在机制。

在站桩中,“不期然⽽然”,丹⽥会⾃然⽽盈,经络⾎脉会⾃然⽽通,经过上万个练功者的实践检验,⼏⼗年来从未出偏,对各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体的体内循环机制,与其主观地控制或⼈为地限制它,不如良性地去诱导和开发它,以发挥其⾃⾝的潜在能量。

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站桩

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站桩

天下功夫专栏48李照山大成拳系列文/李照山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站桩一、浑元桩练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平行或接近平行状态,两腿自然弯曲,立身中正;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同宽或略高于肩,两肘略低于肩部或两手,两臂在身前呈横向的椭圆环抱状,以形成外撑内抱的内量;十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内,与自身约30厘米距离,整体放松(图1)。

特别说明:不少人在站浑元桩时,站桩包括养生桩和技击桩。

顾名思义,养生桩为养生而设立,技击桩为技击所属。

这两种桩法虽然较多,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桩法只有两种。

其中浑元桩是养生桩的根本桩法,矛盾桩是技击桩的灵魂之桩。

站好了浑元桩,其他养生桩法如抱球桩、扶按桩、养气桩等可轻易掌握;练好了矛盾桩,稍加衍变即可过渡至其他技击桩,如抓球桩、鸟难飞桩、托婴桩等。

对于体弱多病或以养生为目的者,以练浑元桩为主;对于练技击者,开始也应从浑元桩入手,其原因是浑元桩既是矛盾桩的基础桩法,又可作为技击桩修炼过程中的休整性桩法。

图1 养生桩:浑元桩天下功夫专栏49刻意追求某些书籍在文字方面的描述,或者说困扰于某些身法要点的叙述,比如对腿部的要求,有些人非要在意到底应弯曲多少度。

如果是这样那还是自然弯曲吗?所谓自然弯曲就是平时站立的自然状态。

有的人看到其他大成拳书籍(包括王芗斋先生和王选杰的论著)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时,总是要问如何做到头悬顶、目要正、项要竖等,还有如何才能似笑非笑等。

事实上,浑元桩并非高难度的动作。

各种书刊对站桩要点描述固然正确,但在实际的站桩中却没有必要对号入座。

如果站桩时一味地想着头部如何、肩部怎样、咋样才能肩撑肘横、如何才能舌舔上腭等诸多要领,必然会造成肢体上和心理上的负担。

这样又如何站好桩呢?又如何能保持放松和入静呢?正确的做法是:按照简单易学的站法,自然而然地进入站桩所描述的状态,而不是苛求诸多的要领来束缚站桩。

站浑元桩的目的是培养锻炼“内气”。

“内气”充盈时,生命力就旺盛,免疫力就强,身体就健康;“内气”不足时,就会无精打采,免疫力原则,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使气感迅速、均匀、强烈。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

大成拳养生桩系列大成拳养生桩操作大全(下)1. 玉佩式动作:1)缩足站立,两手握拳置于胸前,左手五指半张,右手拳头置于左手掌心之上,双目注视前方。

2)稍稍倾身,下颌微收,舌抵上腭,两肘向外旋转,两肩下沉,脊椎挺直,腰腿自然松软。

3)两臂分开自然下垂,静气,保持15分钟到30分钟。

功效:1)以玉佩配之,起增益健身之效;2)可缓解颈椎疲劳;3)增强心肺功能;4)增强腰部力量,维持正常腰椎的生理曲度。

2. 小梁杠1)立正站立,两手自然下垂,双目注视前方。

2)两手各自向后伸展,并向上举至头顶位置,手掌面相对,手指向上。

3)收回双手,置于背后,两手掌心相对。

4)交叉双臂,左手伸出,手指向上,右手手腕搭在左手掌心上。

5)向上举起左臂至最高点,收回两臂,恢复起始原位。

6)重复以上动作15~30次。

1)促进全身血液循环;2)增强脊柱及肌肉的柔软度;3)结合呼吸方法能对内臓有一定的按摩效果,达到通畅气息的情况。

3. 翻江倒海1)斜倚于墙角或门缝中。

2)左脚向外侧迈出一步,右脚保持原位。

3)上半身向左侧弯曲,右手置于脑后位置。

4)一侧完成后,换侧重褪。

1)增强腰和臀部的柔软性;2)锻炼腹肌及腰部力量;3)缓解肩部和颈部的疼痛。

4. 落地捶1)足立于肩宽,二臂五指张开向前。

2)右手向前捶地,左手保持放松放在臀部。

4)交替完成。

1)提高身体中心的平衡能力;2)增强颈、肩、臀部和腰部的肌肉力量;3)改善心血管健康。

5. 站桩练功1)双脚与肩同宽,两手握拳置于耳侧。

2)上半身略向前弯曲,腰椎发力内收,双肩下沉,注意腰腹部微收。

3)两手向前缓缓推开,向外旋转,稍稍向下沉,同时用手握力贴住虚拟桩根部。

4)全身保持在同一个平面内保持15~30分钟。

2)改善所有部位的协调性,提高身体活动能力;3)调节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力。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站桩歌诀——看到的有福了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站桩歌诀——看到的有福了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站桩歌诀——看到的有福了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大成拳王芗斋站桩歌发系云天脚踩地,两臂松撑抱球圆。

十指茫茫放光辉,气平心静体自安。

全身虚灵随风动,慢如游泳空气间。

向上拖起千斤力,向下浮按水中船。

松紧自如得整劲,身体强壮似神仙。

站桩内功心法基本动作:一、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二、双手在胸前环抱,如同环抱一个气球;三、臀部后靠,如同坐高凳,似坐非坐;细节要求:四、头,下颚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跟绳子吊着。

五、手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

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

手可以举高一点或者举低一点,但高不过眉低不过脐;两手还可以左右调整位置,以鼻子拉一中间线,左手不放鼻线右,右手不放鼻线左边。

六、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膈肌放松,双手如同抱一个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

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的感觉。

七、双膝顶出,腿稍微往前弯曲一点,身体的全部重心落在脚掌的前三分之二处,八、足趾抓地,足心涵空,后脚跟就稍稍抬起,又不能完全抬起来,要像踩着一个蚂蚁似的,不能让它跑了,也不能把它踩死。

九、眼睛似闭非闭。

十、双肩、胸部、腹部和背部充分放松。

,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体会水和人激荡的感觉,幅度不要太大。

三到五分钟手就会发热发胀,里面有蚂蚁爬感觉,这就是“蚁行感”,两个肩胛会发热、发沉,手心、脚心也会发热。

头顶线悬百会穴;手掌劳宫穴,腿弯曲足三足,脚掌涌泉穴,胸部腹部背部放松调和任督二脉。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

[要诀][大成拳] 大成拳七妙窍门大成拳"七妙法门""七妙法门"即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及实作。

一、站桩(一)浑元桩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

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

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

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

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

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

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

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

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

在意念中要做到"凝神定意,清净无为"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

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

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

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神元、气元、力元"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二)技击桩此桩是练习大成拳技击必不可少的桩法,故名技击桩。

其姿势是两足呈稍息姿势,前足向外方移出,约有一脚远,两脚呈丁八字步行,称为丁八步,又称半丁半八步。

身体微斜,两腿弯屈,身往后坐,前脚根略离地面,膝盖前顶,目视前方。

两手抬起,屈肘环抱,肩松肘横,十指分开,如抓球状。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

意拳(大成拳)站桩功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

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基本功。

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即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于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

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适用于胃肠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而站桩功之所以能够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有增长体力。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功法不仅可以使血液循环畅通,新陈代谢旺盛,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同时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内向的冲动,从而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再则未人静前,体会轻松舒适之感,对大脑也是良性刺激,入静后,进而产生抑制性保护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这种功法既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又能助长精神,锻炼形骸,增加力气。

但是站桩功又不同于一般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2、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人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3、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4、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年龄、性格、禀赋、生活习惯等,给予调配不同的姿势和意念活动,因此这种辩证论治——因人制宜、因病设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疗效,又易于提高疗效。

5、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连、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的练功方法。

养生必学:大成拳站桩功的真秘传,他毫无保留直白详细讲了出来

养生必学:大成拳站桩功的真秘传,他毫无保留直白详细讲了出来

养生必学:大成拳站桩功的真秘传,他毫无保留直白详细讲了出来社科院著名国学专家胡孚琛教授曾在《道学通论》以及其他研究著作中多次提到,道家养生入门功法中,大成拳最得道家之旨。

大成拳是著名内家拳大家王芗斋所创立,但其影响力最大的不是大成拳的功法多高,攻击力多强,而是在于其“桩功”。

后来,养生气功练习者,说大成拳其实主要是说其“站桩”的部分。

王芗斋弟子众多,姚宗勋、于永年、曾广骅等,三代弟子也有很多,有关大成拳的著作也很多。

站桩的方法讲了很多,也讲得很详细,但能够把大成拳站桩功秘密说得最直白、最详细的还得算于鸿坤。

于鸿坤是王芗斋四代弟子,是姚宗勋弟子王选杰的学生。

他与谈锡永合作的书《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中算是透彻地讲解了大成拳桩功的秘密。

谈锡永何许人,百度一下。

因为众多周知的原因,文中不方便多讲。

他的这本书共有94个小标题,其中直接用“桩”字命名的就有8个,讲桩那几乎贯穿每个标题。

我们就从8个小标题来看下,于鸿坤老师讲了哪些秘密?特别是重复提的部分,我会重点强调。

1. 站桩心法于鸿坤老师讲了一个“弹性”的秘密:站的时候,不是不负责任地把自己堆在地上,就放松啥都不管。

不。

是需要:沉气——提神,有上,有下,有余地的弹性状态。

丹田不能用力,自然放松,可神却已经提起来了。

而且,练习过程中,这个状态没有了,要不断调整,把得力的状态,弹性的沉气提神保持住。

于鸿坤说,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这里与站桩是一致的。

于是,站桩的气,与地合与天合与人合,都是弹性的连接状态。

2. 站桩要领关于整体的把握。

神气是由膝生起,心、腰、肩颈都是松沉的状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是活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身体内与身体外通透。

胸不能挺,但也不含,是畅胸实腹。

含胸拔背是意,不是形,畅胸实腹是秘密哦。

于是,胸部畅通,腹部实在,小腹松活。

神气在膝盖,灵气在头顶,这才是桩。

如何把握提气,得通过肩膀一沉得松沉,肩膀一提气就上来了。

就在这一松一提之间。

大成拳技击桩功之精要----孙宏建、李照山

大成拳技击桩功之精要----孙宏建、李照山

大成拳技击桩功之精要----孙宏建、李照山王芗斋先生强调: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

大成拳之所以把桩功放在首位,就是因为站桩能获取技击所需要的力量体系,尤其是站技击桩,则可达到培养锻炼“内劲”之目的。

技击桩的重要桩法是矛盾桩。

其桩式为下肢丁八步;身体重心前三后七,前臂屈肘约120~135度。

后臂屈肘约95度,下肢的髋屈与膝屈角度大约为150~170度。

此状态基本符合等张收缩的原则,符合大成拳肩撑肘横,或外撑内抱的要领。

这样,易于放松身体,易于产生沉重整体之感,易于体认“肌松力棚”的内劲效应。

其它桩式虽不同矛盾桩,但其屈臂、屈髋、屈膝的角度都是以钝角支撑的。

对下肢而言,当屈髋、屈膝在80度左右时肌力较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常通过高级矛盾桩与裹跨步得以强化。

技击桩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的桩式具有不同的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就要选择相应的技击桩。

当有了一定的矛盾桩基础后,就可进行其它技击桩法的练习。

下面各桩均以右式为例,左式练法与此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1、抓球桩姿势:在矛盾桩基础上,两手内旋,变掌心向下,手指弯曲,胯部松沉,微向后拉,两手如抓起两个大铁球。

此桩既能产生大成拳的整体力,又能获得大成拳中的抓、拉、拿、捋、拧、带等手上功夫(图1)。

意感调整:设想两手各抓一个大铁球,每个指缝间又夹一个小铁球,大小铁球一会儿合成一体,一会儿又分开,我稍有意念,则可把铁球向左或向右甩得很远;也可设想我双手扶按在远处的一座高山上,稍有意念,可把此山按入地下,或将其推倒。

2、虎抱头桩姿势:下肢与矛盾桩相同,腹部微收,两臂抬起,手握空拳,左拳在前,与眼同高,距头部约一尺二寸,右拳在后,位于鼻子稍下方,两眼目视前方。

此桩易锻炼炮拳的进击能力和防守能力,对培养临战意识及周身扑打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图2)。

意念活动:设想远处有一棵大树,意欲把大树一拳击倒;或可设想有一壮汉向我击来,我则以虎抱头桩式进行挡、拨、拦的假想,同时伺机向其进攻,意欲一拳将其击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成拳站桩及其心法长期以来,武术的教学工作不是停留在功法陈述却吝于心法揭示上,就是抛开实际锻炼而大谈个人感受,致使后学者如人拳学迷宫,转也转不出来。

为此笔者把拙文分为功法与心法两部分加以陈述,以期抛砖引玉。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大成拳站桩及其心法。

大成拳站桩及其心法一、功法篇之养生半大成拳桩法分健身和技击两部分。

拿浑元桩来说,健身桩和技击桩在外形上大致相同,只是在意念要求上存在差异。

无论从健身还是技击方面说,浑元桩都是大成拳的核心功法,初学者练它,拳学造诣高深者还练它,浑元桩综合了大成拳的精髓。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练其它各个桩法。

在大成拳各个功法中,站桩要领就像有质而无形的水一样无处不在。

从某种程度上说,桩法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试力、发力、走步、推手、实作等功法无不是桩法不同角度的体现。

桩法有站、坐、卧、行等多种形式,基本要领大致相同,但因站式的应用最广,收效最快,所以把各种桩法统称为站桩。

1 站功抱桩:双脚同肩宽,两膝微屈富有弹性,臀部微坐如坐高椅,两手抬至胸齐,掌心向里,十指略分,指关节微弯,左右五指相对,约两拳之距,怀中如抱一个大气球,凝神定意(图)1。

要点:静心体会抱的意念,由抱意生抱力,假想既不抱气球于稍瘪,又不让气球离怀落地,意中力不大不小,妙在似抱非抱。

作用:适合于没有任何疾病的人,能够强身壮体,练后浑身轻快、发热,新陈代谢明显加快,改善生理机能。

撑桩:此式及以下各式的大部分要领同上,不同的是,两手与肩同高,掌心向外,如撑物状,但同时不失裹抱之力,双肘外撑,略带坠感,整个人略微后靠,与双掌前撑之力双向互争,舒适得力(图2)。

要点:收敛心神,全身放松,自身如导体,前后微晃,感受一下空气阻力,使空气的反作用力自掌心直达脚心,激发体内特别是臂、腕之撑力,意想海浪不断冲击掌指。

作用:此桩对于肌萎缩症、上肢麻木、指腕挫伤有较好疗效。

提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手置于胯前,指尖冲下,掌心相对,两掌如合一匣,假想匣之沉力与整体上提的内劲恰好相等,肩不许耸,身体重心不要浮,只有“提”意,莫露“提”形(图3)。

要点:内提之意力切勿用过,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功效,且破坏桩的虚灵挺拔。

作用:此桩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等症有较好疗效。

大成拳站桩及其心法-黄景文托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手抬与腹齐,掌心涵虚向上,左右指尖相对约有三拳,怀中如托一大气球,双肩外张,腕、肘内角若括号状,胸略收,保持空胸圆背,勿与设想之球紧贴,注意用桩身去托(图4)。

要点:假设气球并非规则的圆状,大臂、小臂、腕部及掌指的内侧俱能贴着球体,都含托力,同时身上宜加重沉坠感,以抵消上托引起的脚下无根。

作用:该桩对于腰肌劳损、胃病、肋问神经痛均有疗效。

扶云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臂平伸,直中含曲,手略低于肩,指尖冲前,勿用力,目光远望,不为眼前一切障碍所阻,设想掌下轻扶团团白云,扶按之力绵柔至极,云团既不被按落又不让清风自掌下吹去(图5)。

要点:有登临绝顶、俯览群峰的愉悦,意会天际来风、透体而过的空灵感觉,直欲手扶白云。

轻身借力,乘风而行。

作用:对于呼吸系统、心理障碍的患者有较好疗效。

推窗望月桩:身形保持中正,侧转,躯干与正前方成45度角,桩身微后靠,两手探出,掌心外转,做欲推、欲分两扇窗户状,臀微坐,重心前三后七,步型呈稍息式,目光遥挂天边假想之明月,一派恬静之态,好像推窗望月动作的刹那间定格,给人的感觉是动态的(图6)。

要点:两手运力,合中有分,推中有抱,形做“推窗”而神在“明月”,妙在二者兼顾,意由形生。

作用:可有效治疗青光、远视、近视等眼科疾病。

勒马听风桩:拗步站立,左脚、右手在前,右脚、左手在后。

双脚之间约一尺之距,亦如稍息式。

身体侧转,双拳轻拢,若揽马缰。

裆圆,坐臀,前脚掌踩地,有回勾之力,两目炯炯。

宜左右式互换习之,要领相同(图7)。

要点:意会“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唐诗意境。

作用:治疗耳鸣、弱听、肩周炎有一定效果。

大成拳站桩及其心法-黄景文2 坐功撑抱坐桩:端坐于凳,平心静气,两目微睁,射一线之光,双臂环抱,力量撑三抱七,如抱生生不息之大树,全身放松,任体内气血川流(图8)。

要点:腿部虽着力较少,但不可任其松懈,宜膝部上提,小腿肌略有绷紧,脚跟微起,前脚掌着力,蓄意下踩。

作用:此桩对于脉管炎、关节炎,均有疗效。

平按坐桩:端坐于凳,两膝自然弯曲,宽胸实腹,双肩松沉,两臂平伸,形屈意直,设想己身泡在齐胸深的温水里,手按水中飘木,热力顺每个汗毛孔直透体内,面带舒适之容(图9)。

要点:意念中借手按飘木之力,两足微微上提,然后按力消失,两足下踩,记住在做此意念动作时,切不可露于形迹。

作用:此桩对神经衰弱症有明显疗效。

3 卧功仰卧桩:平仰卧在床,膝部弯曲,目视上方,欲透天花板,身在室内而神驰原野,两臂环抱,要求与站功抱球桩一样,静心净虑,默听己之气息。

细绵匀长(图10)。

要点:以自然身松、舒适得力为原则。

作用: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等症。

侧卧桩:侧身卧于床上,头部枕于右手掌之上,左手自然贴放于小腹部位,眼微闭,腿蜷,意想飘流在海面上,天高风和日暖,闲适至极(图11)。

要点:意感海浪柔柔地拍打。

作用:此桩可治疗神经官能症等。

4 行动鹤行桩:虚灵定意,默思置身于蓝天草场的环境,左脚轻轻点地,拢靠于右脚内侧。

两臂平展,身领手起,轻灵抬步,一步一动,落足时手按下,重心略沉,右足跟进轻贴于左腿内侧。

蓄势又行,循环往复。

直行,若白鹤般展翅远翔,束翅着地,尽得鹤舞之神[图12)。

要点:鹤形练精,整个行桩过程,要在精神上似足鹤飞,目光远眺,往来灵动,手之起落尽由身之升沉带起。

作用:一来提高练功者的兴趣,二来借以活动、放松因静功引起的肩部肌肉的紧张。

提弓捉狐桩:站在八步一圈的圆形轨迹上,左臂斜举,手略高于前额,护住脸部左侧要害,身微前倾,右手置于胯侧,若提弓状,右脚前,左脚后,臀稍坐,身形往里转,目射圆中心处,作势欲行。

步行处,肩胯催动,提膝趟泥,脚掌平起平落,转数圈后换式返行,要领均同(图13)。

要点:举足要轻,落足要稳,以身带步,身静步止。

作用:加速下肢气血运行,对腿脚瘫疾后遗症者有较好疗效。

须记,不管养生桩之站、坐、卧、行,其身体各部位谨守的要领是基本相同的,对此习者可参照后文“浑元桩”的详述。

5 锻炼养生桩的注意事项衣着合体,薄厚适度,不饥不饱,练功前排除大小便,择一宽敞空旷之所,可以极目远眺为宜,夏天不暴晒,冬天避冷风,出汗后及时擦干,最好是日出日落之际,温暖的阳光斜照后背,练功者可尽情领受紫外线的滋养。

勿视练功为负担,是我要练,不是要我练,应当化被动为主动。

肌肉之酸痛感、震颤感以及流泪打哈欠、打饱嗝、出虚恭、腹鸣、蚁走感等均为练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理会即可自然消失。

锻炼养生桩宜用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微鼓,呼气时腹部微缩,气息悠长,似闻花香,沁人心脾,呼吸转换处无丝毫断续。

运动量从5分钟逐渐增至40分钟到两个小时之间,以练功完毕自感精神饱满,不影响其它工作为前提。

练功要呼吸新鲜空气。

拥有喜悦心情,选择桩法得宜。

须知大道至简,明之甚易,但恒久习之者百无一二,故须守住平常心,持之以恒。

无论养生桩还是后面的技击桩,都配合练有相应的养生试力或技击试力,一般用三分之二的时间练站桩,三分之一的时间练试力,站完桩不要休息,马上做试力,身上的感觉最明显。

这一点在后文“试力”中都有提示。

二、心法问答篇问:在大成拳体系中,桩法是基础还是核心?答:是核心。

死桩易练,活桩难求,难就难在,桩有站、坐、卧、行等多种形式,不好把握。

大而言之,大成拳所有功法无不是桩,如浑元桩乃微动之桩,试力、摩擦步乃大动、缓动之桩,发力乃速动之桩,推手、实作乃搏敌变化之桩。

所以,大成拳各项功法的核心是桩法。

问:站桩是怎么增力的?答:松紧生力。

因为从大成拳的观点来看,所谓站桩,就是习者在特定姿势和静止状态下,对体内环境进行诱导,利用意念激发等手段,集中催动于气血运行,而后极大限度地加强周身肌肉松紧度的独特功夫。

就其脉络而言,是以神意激发为导、以气血运行为养、以肌肉松紧为用的静力性功法。

问:站桩的养生机理是什么?答:主要是氧血运动。

血液对于人体各部犹如清水润泽庄稼一样重要。

周身血脉好似,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沟渠不塞则水流泽苗,血脉畅通则百病不生;而练习者呼吸深长又可以给体内提供充足的氧气,氧融于血,血滋养于身,可见“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站桩氧血运动的内在机理。

问:什么是站桩的三窝放松?答:三窝者,两肩窝和心窝。

两肩窝特指人体左右锁骨上端肩位下陷之处,心窝特指人体任脉上的胃与肺相接的横隔肌之处。

站桩时要特别注意这三个部位的放松。

问:怎样做到三窝放松?答:功时加意念诱导。

肩窝发紧会引起整体力运行至该部位时发生阻塞,心窝发紧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

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靠正确的站桩方法加上年月日的功时积累,二要靠合适的意念诱导,如设想身处齐胸深的温水之中,两个肘部分别被水上漂着的木板托住,利用水的温度和浮力,求得两肩窝和心窝的逐渐放松。

问:作为技击者,练习站桩有什么用?答:培养整体力量。

因为站桩本身虽不能产生动力,但可以产生“静力”。

习者利用“头顶天,脚踩地,怀抱树,背靠山”的意念诱导,以脊椎的纵向争拉为主,腕顶背靠、悬顶坠臀、肩撑肘横……如此多种要领集于一身,在体内互为制约,相依相存,从而构成身体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力。

其动态表现形式为,“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

问:同一个平行步撑抱桩,如何区别养生与技击特性的不同?答:意念上区别。

因为着意于养的撑拖桩,松静安然,气度平和。

面部表情非常轻松。

脸上洋溢着笑意,懒懒地站在那里,不像站着倒像坐在无形的高椅子上,舒服地微靠椅背,是锻炼中休息、休息中锻炼的好方法;而着重于用的撑抱桩,桩形与养生桩大致相同,但表情已发生了变化,笑意收敛,神色凝重,目放冷电,由身上养时的全松(指不失桩形的全面放松)改为临敌状态的松紧相宜,懒散之态一扫而空,每根毛发皆似散发出斗志。

问:试问站桩的动静所指为何?答:所有的大成拳桩法,应该严格区分式与势的特点,功臻静中寓动。

式,为桩的架子,客观存在的,属静;势,是桩的趋向,主观表达的,属动。

静中寓动,才能使所练之功,不失为呆板,而成为一触即发的技击间架。

人们都知道。

短跑运动员在枪响前的预备状态:扶地、团身、弓腿、寂然蓄力。

人尚在起跑线上,心却已飞至跑道上,你说他是静还是动?只能说此刻的静是为了随时起动的更快,此即式与势彼此影响的结果,站桩亦同此理。

问:养生桩有没有锻炼层次?答:有。

形象地说,养生桩的锻炼层次犹如建筑房屋、清扫室内、主人人住,术语依次称之为立式、放松、存意。

立式,习桩首先要重姿势调配,懂得何为合理,何为不合理。

即使暂时姿势合理,但由于根基不固,不经意之间桩架也会走样,趋于不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