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操作规程 综合

合集下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详细完整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详细完整版)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评估风险: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应包括对空气质量、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缺氧和物理危险等方面的检查。

2.安全培训: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操作程序。

3.编制作业计划: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目的、时间表、工具和设备使用情况以及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二、进入有限空间:1.许可工作系统:建立许可工作系统,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有限空间,并且在必要时提供紧急救援的支持。

2.通风和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确保空间内的足够通风并进行气体检测。

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3.个人防护装备:所有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带和头盔等。

三、作业执行:1.流沟通:确保与其他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清晰的沟通,使用可靠的通讯设备,并遵循预先制定的信号或口头指令。

2.工具和设备:只使用经过检查和合格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其适用于有限空间环境。

3.火源控制:在有限空间中进行作业时,必须有效地控制火源,并采取适当的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爆灯和防爆工具。

四、紧急情况:1.紧急撤离计划:事先准备好紧急撤离计划,并确保所有参与人员熟悉该计划。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启动紧急撤离程序。

2.急救培训: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应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包括心肺复苏和紧急情况处理技巧。

3.紧急救援团队: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附近有紧急救援人员,他们应对突发情况做出快速反应,并配备适当的救援设备和装备。

五、作业完成与退出:1.清理作业现场:在作业完成后,必须清理作业现场,移除所有多余的工具、设备和材料,确保没有任何危险物或垃圾留在有限空间内。

2.确认通风和空气质量:在退出有限空间之前,再次检查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空气质量,确保安全。

3.业总结评估: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总结评估,并记录任何问题或改进点,以便将来参考和改进作业程序。

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完整)

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完整)

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一般规定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必须严格按照《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北京市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项目部《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进行施工。

二、本规程所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包括三类:第一类: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各类塔器、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第二类: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第三类:地上建(构)筑物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任何人未经审批同意,不得私自进入有限空间。

四、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经过总包单位审批合格(附表1),。

必须严格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进入的原则。

作业必须配备合格的应急救援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必须配备监护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

五、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地下有限空间监护证》上岗作业。

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获得《北京市特种作业操作证》。

七、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经总包单位三级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八、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以及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其它疾病,身体不佳等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工作。

九、六级以上强风和大雨、大雪、大雾天气,应停止有限空间作业。

十、作业中出现险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撤离危险区域,报告领导解决,不准冒险作业。

十一、有限空间内严禁吸烟、严禁明火,必须动火时应申请办理用火证,经审批后方可动火作业。

十二、现场用电设备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等技术规范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安全交底: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2.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3.安全隔离和清除置换:关闭阀门及电气设备电源、加装盲板、实施封堵、导流,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有限空间的通路,并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

4.机械通风: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通风过程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且确保机械通风系统全程运行。

5.气体检测:在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做好气体检测记录,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作业环境分级。

6.个体防护:根据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和浓度,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7.持续监测: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和浓度,以及其它危险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有限(受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一、术语、定义(一)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分为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和密闭设备3类。

(二)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主要有清除、清理作业,设备安装、更换、维修作业,涂装、防腐、防水、焊接作业,巡查、检修作业等。

二、安全操作(一)作业审批1、制定作业方案。

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

2、明确人员职责。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并明确其安全职责。

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可为同一人。

3、作业审批。

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作业前对作业方案、人员、设备等方面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二)作业准备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1、安全交底。

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交底后,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确认。

2、设备检查。

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篇:有限空间作业前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是指空间限制、通风不良、缺乏氧气、存在毒性、易爆、易燃等危险因素的作业空间。

危险系数非常高,一旦出现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操作规程十分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

1. 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对空间环境、作业人员、作业方式、作业工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安全条件符合作业要求。

2. 作业前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许可,所有作业人员参加许可培训并通过考试,确保作业人员了解许可内容,熟悉操作步骤,掌握作业要求。

3. 作业前应选派起降员、监护员、通风员、抢救员等专业人员,并进行安全培训,掌握急救知识,熟悉作业现场环境,以及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况。

4. 在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彻底清理,并进行通风处理。

作业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并确保设备完好。

5. 为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所有的有限空间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通风、疏散路线和安全警示标语。

特别是疏散路线和安全警示标语的设立,对于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有极大的帮助。

6. 在作业前,工作只能由经过许可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专业人员进行。

如果需要同行助作或调换工班时,需在许可范围内按照规定申请,并由专人负责监护。

7. 各类管线、装置、设备和仪表可能存在各种风险和隐患,作业前应先把压力调整在安全范围内,排除积存物,清除管道、仪表上的异物,防止泄漏发生。

8. 严格按照作业计划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应用灵敏的感觉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来发现并消除作业中的危险情况。

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危险情况必须及时通报并停工。

9. 作业期间应及时监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和环境温度,一旦发现超过安全标准,必须立即停工,疏散作业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0. 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现场是否彻底清理干净,防止残留物造成二次污染和危害。

同时应及时复核安全审批、安全措施是否与作业实际情况相符,以及门窗等防护设施是否健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进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

3、职责安环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监管;公司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4、术语和定义4。

1 本规程所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包括三类:第一类: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各类塔器、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第二类: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第三类:地上建(构)筑物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试验场所、烟道等.4.2无许可有限空间指不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

4.3许可性有限空间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

具有如下特点:空间内的气体具有危害性;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身体受限的设备、设施;其它公认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5、安全操作规程5.1 基本规定5。

1。

1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

1。

2 严格实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5.1。

3作业前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5。

1。

4作业人员必须为参加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且考试合格者,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者上岗作业。

5。

1。

5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装备,制定应急措施,一旦发生事故,严禁盲目施救。

5。

2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许可证的办理许可证的办理应遵守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

5。

3危害因素识别5。

3.1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危害因素识别;5.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日常有限空间作业行为,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本规程.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有限空间作业。

3、一般规定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3.1有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进入以下三类场所进行的作业3.1。

1密闭设备设施: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管廊等;3.1。

2有限地下空间:如各类检查井(包括市区各类检查井)、安装井(坑、渠、廊等。

)的水下设备,如泵坑和格栅;有地下设备的井、坑、室(包括各种闸门、阀门、风机、管道等。

);小容积构筑物(如沉砂池、初沉池、浓缩池、储泥池等。

);地下管线、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地下沟渠、隧道、涵洞、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

1.3地上有限空间:如通风不畅的储藏室、设备间、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容积较大但可能局部积存有毒气体的生物池和沉淀池等构筑物区域.3.2安全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掌握安全作业规程及应急防护预案,并熟练掌握安全用品及装备的操作。

培训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录培训的日期、内容、参加人员、评估和结果。

3.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最全)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任何可能影响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如坑道、储罐、管道、垃圾箱、沟壑等狭小封闭的空间。

由于这些空间通常存在有毒气体、缺氧、高温、高湿等危险因素,进行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首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必须获取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许可。

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要求。

此外,还需准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适合空间的透气服装、气密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按照以下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首先,进行充分的通风,确保空间内空气新鲜、充足。

如果有独立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其正常运行。

如果空间无法达到适当通风条件,作业人员进入前必须使用合适的防护装置,如呼吸器等。

其次,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检查空间内是否存在有毒气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等危险物质。

必要时可以进行气体监测,确保空间内没有危险物质浓度超标。

如果有毒气体或可燃气体检测结果超出安全范围,作业必须延迟或取消,直到恢复到安全水平后才能进行。

进入有限空间后,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空间内足够明亮,以便作业人员能够看清工作环境和操作对象。

同时,要维护良好的沟通,保持与外界的有效联系。

作业人员应按照事先制定的时间表进行作业,并定期报告作业进展和状况。

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和整齐的工作环境。

作业人员必须确保作业区域内没有杂物、容器或工具等障碍物,以免妨碍作业和安全撤离。

在作业过程中,不得将危险物品、易燃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带入有限空间。

一旦有危险发生,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当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撤离。

如果有任何不寻常的情况或紧急事件发生,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安全操作程序,强化安全意识,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

2、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进入有限空间的所有人员。

3、定义
3.1小的、狭窄的、很拥挤的通道;
3.2 靠梯子进出的区域;
3.3用于撤离及救难的空间设施;
3.4造成中毒、窒息等的其他空间。

包括:
3.4.1、塔、罐、反映罐、油罐、水罐、酸碱罐、灰渣罐等
3.4.2大豆、豆粕、豆皮仓、料斗等
3.4.3榨油厂浸出器、DTDC等
3.4.4管道、溜槽、人孔、地坑、小水道等
3.4.5锅炉房锅炉、电除尘等
4、安全管理职责
4.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由其所在部门(厂)负责
4.2施工、检修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由施工、检修部门和部门(厂)共同负责4.3生产部负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
5、安全措施
5.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切断与之相关的电源,加锁,挂牌
5.2隔离、封堵与有限空间相关的工艺管道、通道、阀门、管口等
5.3有限空间经过置换、吹扫、蒸煮
5.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降温、通风等措施
5.5进入盛装可燃、有毒液体、气体的有限空间应进行可燃、有毒液体、气体含量分析,浓度不能超过规定标准
5.6进入有限空间必须有专人监护
5.7进入盛装可燃、有毒液体、气体的有限空间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
证”
5.8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
6、进入条件
6.1油罐
6.1.1适用于进入油罐区、小包装油罐及浸出车间内毛油与中和油暂存罐,同样也适用于检验员进入油罐内(包括罐车)内。

6.1.2打尺,确保液体在人孔以下,以便安全打开人孔;关闭所有进出口阀门并挂牌警示,确保在打开人孔以后无液体进入;打开人孔,测量氧含量,如低于标准请用通风机对内进行通风,确保罐内的氧含量在规定的范围内(19.5%--23.5%)。

6.1.3如有呼吸阀则打开,以便空气能对流;进入有关之前准备好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带、防毒面具、绳索等;将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泵上锁挂牌。

6.1.4以上工作准备好后,填写《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进入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内容并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

6.1.5进入内部原则不得带入与作业无关的物品,以防止物品留在设备内部;监护人不得随便离开,如确实要离开请换人或通知内部人员暂时离开有限空间;进入内部使用36V电压,确保安全照明。

6.1.6进入有限空间人员要保持警惕并经常与外界联系,如发现异常或联系中断请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离开有限空间内部。

6.2榨油厂预处理设备
包括干燥塔、风管、除尘器、膨化冷却箱、凉水塔、豆皮箱、豆粕箱、无阀滤池、无阀滤池集水箱、软化锅。

6.2.1停掉以上设备主机或与它相联设备的电源,并挂牌上锁;打开人孔,测量氧含量,如低于标准请用通风机对内进行通风,确保内部的氧含量在规定的范围内(19.5%--23.5%),对于气体不符合进入条件的要进行吹扫,排除通风处理,直至气体符合进入条件为止,如仍然无法达到标准而又要进入时必须带防护面具进入。

6.2.2检查管道和设备会不会有破裂、变形、倒塌的危险性,会不会有物质掉下来,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

6.2.3所进入以上有限空间的温度不能超过40℃,对于高于40℃的要进行通风或用水冷却至40℃以下。

6.2.4以上工作准备好后,填写《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进入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内容并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

6.2.5执行5.1.5及5.1.6。

6.2.6如要动火,除有限空间所有条件外,在有限空间动火时,确保易燃液体、气
体、固体要彻底吹扫清除干净;办理动火许可证,并有特定人员监火;在焊接、燃烧、切割时,氧气会消耗,其他气体增加,要及时检测有限空间内的各种气体的含量。

6.3榨油厂浸出设备
包括一蒸、二蒸、闪发箱、汽提塔、DTDC、浸出器、拨料锅、周转库、分水箱、节能器、地下溶剂库、混合油罐、毛油罐、DT至一蒸汽相管道、DT扑集器。

6.3.1除具备进入预处理有限空间外还须做好在未消溶时不得动火,而且进入时必
须带好防毒面具,人员进入不得超过10分钟。

以上容器都有溶剂的存在,进入之前必须严格检测溶剂、氧的含量。

6.3.2以上设备原则在开车时不得进入,如要进入必须有车间主任或以上人员在现场时方可进入。

6.4精炼车间设备
6.4.1任何有限空间进入以前必须降温至60℃以下;有限空间进入前内部所有的介质必须排空;负压设备破真空后才能打开;有限空间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36伏。

6.4.2操作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做与其相连的蒸汽油脂水等管线处于关闭状态;必要时和有限空间相连的输送设备断电上锁并挂牌;对于有气味的空间必须有强制通风换气的措施;对于有搅拌的设备必须断电上锁。

6.4.3进入有限空间时必须有两人以上;一人进入,另一人在外看护;员工进入有限空间必须佩带安全帽,衣服扣子口好。

6.5锅炉房
包括:汽包、省煤器、除尘器、烟道、炉膛、风道等;
6.5.1汽包:应切断主汽阀门电源,上锁、挂牌、内部温度低于40℃,通风换气,并有专人监护;
6.5.2炉膛:切断引风机电源,上锁、挂牌、炉膛内温度低于40℃,自然通风换气,并带有防护用具,有专人监护;
6.5.3省煤器:切断除尘电源、引风机、送风机电源、挂牌、上锁,切断进水阀门,温度低于40℃,配备防尘、防毒面具,通风换气,有专人监护;
6.5.4烟囱、烟道、风道:停机时进行,切断鼓、引风机电源,挂牌、上锁,隔离烟道挡板并挂牌上锁,温度低于40℃,配备防尘、防毒用品,进行通风换气;
6.6筒仓
6.6.1关闭进料插板,并挂牌警示。

6.6.2进入筒仓人员必须带好安全带,并栓在安全钢丝绳上,以防止被大豆淹没。

6.6.3打开筒仓顶的通风风机,以防止内部灰尘超标。

6.6.4进入筒仓不得单人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