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高尚而狂热的理想主义者,致力于追寻骑士精神的完美。

本文将对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一种矛盾与冲突的共存。

他极具理想主义色彩,对于骑士精神的追寻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

他自封为骑士,并以自己为中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骑士世界观,追求真理和正义。

然而,他的幻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他忽略了现实世界的法规和道德准则,对一些不符合他理想主义的行为持批判态度。

他拿自己的货车当成了战马,把风车当成了凶恶的敌人。

这种幻想主义的行为给他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困惑和痛苦。

堂吉诃德是一个极富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导致了他的失败和孤独。

他的骑士精神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认可和实现,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破产。

他与现实世界的脱节使他在社会中失去了地位和尊严,成为众人的笑柄。

他在以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并最终崩溃。

尽管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被视为病态,但他也体现了人类追寻美好的一面。

他对骑士精神的向往表达了对正义、勇气和真理的追求。

他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勇气。

即使在身心俱疲之际,他也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

堂吉诃德的形象也体现了塞万提斯对西班牙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他通过描绘一个偏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暗示了社会的虚伪和偏见。

堂吉诃德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冷嘲热讽和嘲笑,反映了社会对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人的态度和对异类的歧视。

与堂吉诃德形象相对应的是圣女贞德这个人物。

她同样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奋斗着让法国恢复自由与独立,并最终在战场上成为英雄。

堂吉诃德对骑士精神的追求同样是一种对高尚理想的追求,然而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堂吉诃德最终陷入了痛苦和失败的境地,而圣女贞德则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通过对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堂吉诃德的悲剧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追求理想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也需要与现实相协调。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堂吉诃德》是一部出色的长篇小说,不仅对那以后的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出版近400年来仍有着不衰的艺术魅力。

小说中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捡曼查地区的一个年龄为五十岁左右的身材瘦高,面容清瘦的老式乡绅。

他经济地位低下,朋友不多,生活单调。

他整天沉浸在骑士小说里,梦想要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打尽世间不平。

并且他亲身体验了骑士的生活,有了三次出行经历。

虽然每次都是躺着回来,但也算是完了他的骑士梦。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另一方面他代表了最高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

品德也越鲜明.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荒唐可笑的伪骑士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这部小说是一部讽刺性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一个很荒唐的伪骑士。

他准备了一副盔甲——头盔是硬纸板拼起来的;备了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叫驽马辛难得;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不愧骑士角色的名字:堂吉诃德;之后确定了一个村姑作意中人,称“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

在第一部第七章里作者又让堂吉诃德补齐了骑士必不可少的侍从——“没有什么脑子”,体形矮胖的农夫,桑丘·潘沙。

于是他的骑士轮廓出来了,游侠过程中,他的抱打不平的机会来了。

只是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看来都是傻事,如他把风车当成巨人,并与之战斗,结果他连人带马被摔得遍体鳞伤;他把修士当成妖魔便直冲上去,吓得修士们落荒而逃;更可笑的是他把羊群当成了敌国的军队,冲进去乱刺一阵,当桑丘说那是羊群时,他反而说那是魔法师变的。

这一切都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荒唐的主观主义者,他只注重事物表象而无视其实质。

他把一切都想得很简单,他以为凭着单枪匹马就可以扫尽世间的丑恶与不平。

他总是沉浸在幻想中.......从这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形象中荒唐,滑稽,可笑的一面,他是一个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疯子。

简述《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简述《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
一个人。

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
基本的理性。

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
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2.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他痛恨专制残暴,
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
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
生理想。

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
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
执。

3.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奋不
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

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
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
不怯懦,永不退缩。

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
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

4.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身上既有滑
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是一个可笑又可
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5.堂吉诃德也有不切实际的骑士幻想。

比如把旅店当做城
堡,把店主的女儿当成公主,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羊群
当做军队,把盆当成头盔等。

总的来说,《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是多面的、复杂的、充满矛盾的。

堂吉诃德既是一个荒唐可笑的疯子,也是一个人文主义的理想者;他既是一个愚昧顽固的骑士,又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斗士。

他身上的矛盾使他在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丰满而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论述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论述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论述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堂吉诃德是经典文学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充满幻想和热情的骑士,但同时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幻想和热情。

堂吉诃德是一个沉迷于骑士精神和骑士传说的人,他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位真正的骑士并且为正义而战。

他对于自己的想象力和梦想充满热情,并且愿意为了实现这些梦想而奋斗。

第二,悲观主义和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尽管堂吉诃德一直在追求他的理想和幻想,但他却经常感到沮丧和绝望,因为他的梦想往往与现实相去甚远。

他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而且对于自己的失败感到非常沮丧。

他的理想主义让他看不到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导致他在现实中往往无法成功。

第三,坚定的信仰。

虽然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常常使他陷入困境,但他仍然坚信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并为之奋斗。

他相信正义和勇气,对于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坚定不移。

总的来说,堂吉诃德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形象,他的幻想和理想主义使他成为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但同时也让他无法适应现实,导致他经常沮丧和绝望。

尽管如此,他的信仰和价值观仍然是他行动的基础,并且使他成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物。

- 1 -。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的人物,他爱读骑士小说,羡慕骑士作派,赞赏骑士精神,于是就想当骑士,在装备,服饰,举止,行动上,处处模仿骑士,亦步亦趋,完全沉浸在骑士小说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当中。

固执的在被日常生活逻辑支配的现实世界中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行动。

堂吉诃德想恢复骑士道,通过行侠拯救世界,他的这种想法不仅脱离了现实也脱离了时代。

说他脱离时代是因为在16、17世纪西班牙,就是塞万提斯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枪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军事中,骑士逐渐的失去了他的作用,而且骑士精神已经式微。

在这种局面之下,堂吉诃德仍然想提着一杆锈烂的铁枪去征战立功,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就此而言,堂吉诃德作为骑士的形象,就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

历史原因骑士小说繁荣于15、16世纪的西班牙,但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

这些骑士小说不外乎是写骑士征战冒险、英雄救美这样的故事。

在15、16世纪在其它欧洲国家骑士小说已经衰落的情况下,独独在西班牙走向繁荣,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这主要是因为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通过连续的战争和殖民的征服,建立起了地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的强大的帝国一一西班牙帝国。

欧洲的崛起是一系列的列强的崛起。

最初是葡萄牙、西班牙,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走向衰落,然后是英国法国的崛起。

西班牙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国力达到了顶点,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出现了繁荣强盛的局面,这样的一种帝国的出现,激发了一种国民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冒险扩张、建功立业的冲动。

封建专制政权也乐于以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来迷惑人民,借此巩固自己的统治。

而描写骑士游侠冒险、包打天下的这种小说。

正好迎合了统治者和民众的这样一种心态。

但是西班牙国家强盛的快,发达的快、衰落得也快。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当然这个打败不纯粹是英国海军有多么的强大,西班牙很多战舰是遭遇风暴之后自己倾覆的。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了一位大师——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是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他创作的《堂吉诃德》被评论家称为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问世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和评论家的关注。

对唐吉诃德的多重分析始终是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

唐吉诃德的多重身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

本文在此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唐吉诃德这一人物,然后对堂吉诃德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一、堂吉诃德人物的概括唐吉诃德是一个老式乡绅,总是沉浸在骑士小说中。

唐吉诃德经济上比较穷困,但他总是梦想成为一个勇敢的骑士,梦想穿越世界的边缘过上游侠的生活,希望以骑士的身份帮助弱小,惩罚邪恶。

他深信骑士小说那故事是真是存在的,并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勇敢的骑士。

因此,他决定采取行动使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

在唐吉诃德的三次旅行中,第一次,他独自一人,仅仅过了两天就宣告失败了。

但他没有放弃,两周后,他开始了第二次旅行。

第二次旅行开始时,他带着一个小胖子邻居桑乔,这是一个聪明而乐观的人。

第二次旅行结束时,堂吉诃德被绑在牛车上,并被护送回家。

但他没有气馁,一个月后,他开始了第三次旅行,结果也失败了。

堂吉诃德在第三次外出时,挥舞长矛,做了无数荒谬的事:他把妓女当成公主,把犯人当成贵族,旅店当成城堡。

堂吉诃德像骑士一样他救了一个被殴打的男孩,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他很自豪,但他不知道这个男孩在他离开后被又一次被殴打。

他挥着长剑把修士当作魔鬼,吓得修士纷纷逃跑。

他在途中碰到了一群杨维斯人,与他们进行了一场恶战,结果大吃苦头,盔甲也被砍去了半边。

他模仿骑士小说里情节,把自想象成一个情的骑士,为了爱情而甘愿进行苦修。

全身赤裸的走到深山老林中,每天吃野菜度日,进行自我折磨……简言之,在唐吉诃德的历险中,唐吉诃德的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其他人,而且还使自己遍体鳞伤。

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

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

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当提到斯巴达克·德拉·曼查(Miguel de Cervantes)的经典小说《堂吉诃德》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荒诞性格的主人公堂吉诃德。

如同这个小说的标题一样,堂吉诃德的形象也经历了多重解读。

堂吉诃德是一个幻想家、痴颠癫病患者、追求理想的人、颠倒是非的疯子等等,每一个解读都可以引发对故事、对人物和对人性的深思。

首先,堂吉诃德被解读为一个幻想家。

小说中,堂吉诃德扮演了一个对骑士精神和中世纪的幻想者的角色。

他沉迷于骑士小说和中世纪传说中的英勇故事,将这些虚构的情节看作是自己的现实世界。

他将自己冠以“骑士”称号,装备自己的脆弱灵魂和愚蠢的理想主义,用幻想的眼光看待世界。

他试图模仿传说中的英雄,并将自己放在这些英雄的位置上,通过幻想满足自己对荣誉和冒险的渴望。

然而,这种幻想并没有带给他预期中的快乐,相反,他陷入了一个荒谬而痛苦的境地。

然而,堂吉诃德并不仅仅是一个幻想家,他还被解读为一个病患者。

在小说中,他的痴颠癫病表现得明显,他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行为都出现了错乱。

他幻想自己是骑士,攻击风车,战胜巨人等等,这些都是病态的表现。

他失去了对现实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对现实世界中的危险和艰难无视不止。

他的病态导致他丧失了理智,追求的理想充满了荒谬和迷误。

他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苦果,也使他周围的人陷入尴尬和麻烦之中。

然而,堂吉诃德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为一个追求理想的人。

尽管他的理想主义和渴望冒险看似荒唐可笑,但他的信念却是坚定而真诚的。

他天生就有一种冒险精神,顽强地追求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即对崇高、正义和荣誉的追求。

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可以拯救世界和实现个人的意义。

尽管他所追求的理想可能是幻想和不切实际的,但他对理想的追求让人感到钦佩和敬佩,他的勇气和坚持使他在小说中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除了上述解读,堂吉诃德还可以被解读为颠倒是非的疯子。

唐吉诃德人物的典型意义

唐吉诃德人物的典型意义

唐吉诃德人物的典型意义唐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两重性。

从表层意义看,他是一个心智谵妄、行为怪诞的老头。

他的头脑里充满骑士小说描写的离奇古怪的东西,使他的思想方式偏离实际,对世界的认识出现错觉。

在他眼中,世界被扭曲成虚境幻影:壮实的养猪姑娘成了绝美的贵妇人杜尔西内娅,风车成了长臂巨人,羊群成了军队,铜盆成了头盔……堂吉诃德形象的深层意义,在于他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游侠冒险并不是追逐世俗利益,而是为实现他一心向往的骑士理想,用他的行动匡正时弊。

他看似荒唐可笑的行为,动机是高尚、善良的,始终贯穿着他的理想。

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

他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堂吉诃德的理想既体现着天主教教义的终极价值,更表现出人文主义一般的思想观念。

他热爱自由,憎恶奴役,把扶弱除暴视为自己的使命。

他看到苦役犯被差人押解服刑,立即产生同情心。

他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人当奴隶未免残忍”,于是赶走差人,放掉囚犯。

堂吉诃德极其推崇自由的价值,他对桑丘说:“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地下和海底藏的一切财富都比不上。

自由和体面一样,值得拿性命去拼。

不得自由而受奴役是人生最苦的事。

”他只要发现奴役和强暴,就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拼杀。

堂吉诃德的理想具有平等的内涵。

他主张人与人的平等,反对以血统区别人的贵贱高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堂吉诃德》是一部出色的长篇小说,不仅对那以后的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出版近400年来仍有着不衰的艺术魅力。

小说中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捡曼查地区的一个年龄为五十岁左右的身材瘦高,面容清瘦的老式乡绅。

他经济地位低下,朋友不多,生活单调。

他整天沉浸在骑士小说里,梦想要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打尽世间不平。

并且他亲身体验了骑士的生活,有了三次出行经历。

虽然每次都是躺着回来,但也算是完了他的骑士梦。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另一方面他代表了最高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

品德也越鲜明.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荒唐可笑的伪骑士
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这部小说是一部讽刺性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一个很荒唐的伪骑士。

他准备了一副盔甲——头盔是硬纸板拼起来的;备了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叫驽马辛难得;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不愧骑士角色的名字:堂吉诃德;之后确定了一个村姑作意中人,称“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

在第一部第七章里作者又让堂吉诃德补齐了骑士必不可少的侍从——“没有什么脑子”,体形矮胖的农夫,桑丘·潘沙。

于是他的骑士轮廓出来了,游侠过程中,他的抱打不平的机会来了。

只是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看来都是傻事,如他把风车当成巨人,并与之战斗,结果他连人带马被摔得遍体鳞伤;他把修士当成妖魔便直冲上去,吓得修士们落荒而逃;更可笑的是他把羊群当成了敌国的军队,冲进去乱刺一阵,当桑丘说那是羊群时,他反而说那是魔法师变的。

这一切都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荒唐的主观主义者,他只注重事物表象而无视其实质。

他把一切都想得很简单,他以为凭着单枪匹马就可以扫尽世间的丑恶与不平。

他总是沉浸在幻想中.......从这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形象中荒唐,滑稽,可笑的一面,他是一个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疯子。

真骑士精神
塞万提斯曾说,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要扫除它们的流毒。

他做到了,但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骑士的真正的精神,在堂吉诃德整体形象上展示出来的另一面,我称他为真正的骑士精神。

是的,堂吉诃德在成为“骑士”的过程和他的三次出行都充满了荒唐的闹剧,但是在这些闹剧中,在他的一次次失败中我们却发现了他的真骑士精神。

他本性正直善良,嫉恶如仇。

生活在十六、七世纪的西班牙,企图以中世纪骑士行侠的方
式扫除社会罪恶,自然是违背历史规律的。

但他的出发点,毫无个人私利的谋算,完全是为国为民的利益着想。

他对那些欺压弱小,涂炭生灵的魔鬼、巨人吃人生番无比痛恨;对于弱小无辜,他又充满深切的同情;帮助乔装的米戈米公娜公主,支持穷人巴西琉智取新娘,都是出于正直善良的本性和深厚的同情心。

他有着勇敢,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人们的耻笑中,他坚持自己的理想。

穿着一副盔甲,骑着一匹瘦马,擎着一杆锈枪开始了他的骑士生活。

虽然在前两次出行中他都是遍体鳞伤,但他依然再次出行;虽然他连人带马摔得鼻青脸肿,但他还是义无返顾的冲进敌人魔法师的军队中;虽然他从铁镣中释放了苦役犯后,遭到他们一顿毒打,但他相信自己救人于苦难是正确的。

他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正是令人敬佩的骑士精神吗?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能单单把堂吉诃德当成一个有着严重臆想症的精神人。

我们应该从文学力量的角度探究堂吉诃德内在精神所表达的人们对高尚情感的追求。

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隶人。

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那么有条有理,铿锵有力,他对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那么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的身上体现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但同时又在游侠中处处碰壁。

尽管堂吉诃德模仿骑士行侠冒险是荒唐可笑的,然而,他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维护正义、不畏艰难的品格却是十分崇高伟大的。

作者塑造了一个可笑而又可敬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经典形象。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堂吉诃德的解读亦是如此。

表面上,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形象,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骑士,但他身上同时又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辉。

虽然,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有缺陷,比如他主张自由平等,认为把自由的人当作奴隶太残忍,但他游侠的基本目标则是在海外建立殖民统治;他主张保护女性,尊重女性,但反过来这些被崇拜和保护的女性也处在被动地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先进观念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即使这样的理想在实施时阻碍重重,但它对封建社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塞万提斯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反对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封建社会,为破除封建枷锁的束缚,进行了一场毫无顾忌又无比悲壮的拼杀。

堂吉诃德没有被世人所理解,他是悲情的,孤独的,但他的努力会被后人所看到,他的理想会被后人继续实践下去!
14115236 刘达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