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原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原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原文赏析琵琶行白居易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云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琵琶行》原文和翻译

《琵琶行》原文和翻译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以下是琵琶行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某某某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某某某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高一语文《琵琶行》原文

高一语文《琵琶行》原文《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长诗,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语文《琵琶行》原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原文: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原文:《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琵琶行古诗全

琵琶行古诗全《琵琶行/ 琵琶引》是唐白居易的诗作。
全文如下: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琵琶行》原文、译文及注释《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写琵琶演奏家在长安城街头演奏的长诗。
它通过琵琶声音的表现力,展现了琵琶演奏家的才华与情感,并以此来映射出人生的苦乐与沧桑。
下面将分节介绍《琵琶行》的原文、译文和注释,并对其中的文学特点进行分析。
一、原文:丽人行,绝代有佳人。
幽居处,非关万里山。
桃李花开深闭院,忽闻歌声犹有神。
箫鼓喧天地,思嫦娥,梦断离云殿。
春色容易落寒声,一个曲终人不见。
华年惟短暂,不堪归去音。
急管繁弦怨,东篱桑下泪痕新。
幽梦难消散,尘螢湮灭真。
弦上有轻寒,吹散白云痕。
二、译文:演奏者宛如绝代佳人,在隐居之地演奏琵琶并非因惧怕山川万里,而是心有所属。
桃李花开于深闭的庭院里,却忽然听见一阵如神的歌声。
箫鼓声在天地间回响,使人想起嫦娥仙子,仿佛梦境中断散的离云殿。
春色随即消逝,不及寒冷声音,曲终之时,人不见了踪影。
青春年华如此短暂,不堪归去的音乐已无美妙之处。
急促的琴声和繁弦的怨感交织在一起,在东篱下的桑树旁,新的泪痕已经滑落。
幽梦难以消散,尘埃中的萤火已经隐没。
琴弦上弥漫着些许凉意,吹散了袅袅白云的痕迹。
三、注释:1. 绝代:指美丽绝伦,无与伦比的美。
2. 幽居:隐居。
3. 桃李花开:比喻年轻貌美的女子。
4. 忽闻:突然听到。
5. 神:引申为超脱凡尘的境界。
6. 箫鼓:泛指音乐声。
7. 思嫦娥:怀念嫦娥仙子。
8. 梦断离云殿:嫦娥离开了云中的仙殿,梦境破灭。
9. 春色容易落寒声:春日的美景很快被凉意所取代。
10. 曲终人不见:曲子一结束,演奏者不见了。
11. 华年:指人的青春年华。
12. 急管繁弦怨:琵琶上急促的演奏声和繁复的音弦带有哀怨之情。
13. 东篱:指在东边篱笆边的地方。
14. 尘螢湮灭:尘埃中的萤火已经消失了。
15. 弦上有轻寒:琵琶的弦上有凉意。
四、分析:《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别样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描写而广为赞美。
该诗以琵琶声音为线索,描绘了一位演奏家在长安街头,通过琵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与才华。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描写爱情的长篇叙事诗,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展现了一个女子被迫离别爱人,流离失所的悲苦遭遇。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琵琶行》的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萧瑟秋风起,回首断肠处。
那时花如锦,此时花如雪。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琵琶声,音缥缈,如听仙乐还如故。
昨夜夜半弹此曲,今宵月下弹相忆。
琵琶行赏析:《琵琶行》以叙事的方式,将一个多情女子的遭遇娓娓道来。
诗中的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思考与回味。
下面将对诗中几个关键的细节进行分析:1. 琵琶行的结构与节奏:《琵琶行》的结构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实事描述。
第一句写去年的元夜,第二句写今年的元夜,第三至六句写去年琵琶弹奏的情况,第七至八句写此时琵琶弹奏的情况,最后两句则以绝句结尾,总结了整个琵琶行的主题与意境。
而从节奏上来看,诗句使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流畅而有节奏感,读来如同琵琶的琴音回荡在耳畔。
2. 琵琶行的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爱情的悲苦与离别的痛苦。
诗中的女子被迫离开爱人,经历了离散的痛苦与流离失所的遭遇。
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讲述,琵琶成为了表达情感的媒介,使得主题更加深化。
诗中的琵琶声如同女子的心声,将深深的爱与离别的苦痛传达给读者。
3. 描绘的细节:诗中通过描写具体的细节情景,增强了读者对悲苦遭遇的感受。
首先是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为诗中的爱情设定了美好的背景;然而,转折发生在第三句,去年人已不再,让人感到无限的伤痛。
接着,诗人通过秋风、花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更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长风破浪必有时,给读者一丝希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琵琶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叙事诗。
诗人白居易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将女子的离别之苦与爱情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高中语文《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琵琶行白居易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琵琶行(并序)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后人并称其二人为“元白”。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运的倡导者,和李白、杜甫同是“唐代三大诗人”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二、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整个社会的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做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贬时弊的讽喻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三、基础知识1.字音恬.然(tián)荻.花(dí) 呕哑..(ōu/yā) 贾.人(ɡǔ)迁谪.(zhé) 幽咽..(yōu yè)钿.(diàn) 悯.(mǐn)迁徙.(xǐ)2.多音字(1)贾①商贾(ɡǔ)②姓贾(jiǎ)(2)①幽咽(yè)②咽(yān)喉③吞咽(yàn)(3)悄①悄(qiǎo)然②悄悄话(qiāo)3.词语解释(1)左迁:贬官,降职(2)贾人:商人(3)信手:随手(4)颜色故:容貌衰老(5)幽咽:低泣声,本文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4.古今异义(1)明年..秋:古:第二年。
今:下一年(2)因为..长句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3)梦啼妆成红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
(5)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
今: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人(6)暮去朝来颜色..故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冲出今:超过一般的,显露(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
今:使有条理(9)弟走从军阿姨..死古: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的称呼今:母亲的姐妹(10)曲终收拨当心..画古:对着中心今:小心5.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2)数⎩⎪⎨⎪⎧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3)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4)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5)轻⎩⎪⎨⎪⎧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6)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7)命⎩⎪⎨⎪⎧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命令,动词)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命名,动词)(8)拨⎩⎪⎨⎪⎧转轴拨.弦三两声(拨动,动词)曲终收拨.当心画(拨子,名词)(9)重⎩⎪⎨⎪⎧添酒回灯重.开宴(重新)商人重.利轻别离(看重)6.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 歌以赠之(2)介宾短语后置 转徙于江湖间(3)省略句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之,代琵琶女 四、课文理解及思路《琵琶行》也称《琵琶引》,“行”和“吟”均为歌行体,都是乐府诗歌的常用诗体。
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
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甚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全诗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首句到“主人忘归客不发”,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出了琵琶声。
第二部分:从“寻声暗问探者谁”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力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曲调中所流露出的幽愁暗恨。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的身世。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为君翻作琵琶行”,表现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自己谪居生活的感慨。
第五部分:从“感我此言良久立”到最后,写天涯沦落彼此地同情和这种感情感动满座客人的情况。
五、写作特点1.用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美妙、节奏的变化,使读者能通过文字领略到美妙的音乐形象。
诗人用一连串、贴切的比喻,描写音乐的曲折变化,如“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极尽变化之妙,不仅调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此外,诗人还运用“嘈嘈”“切切”等叠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来以声摹声,突出了乐曲的音响效果,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2.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诗人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声情并茂,真切感人;更重要的是诗人从旋律节奏的抑扬快慢的变化之中“听”出了琵琶女的“有情”,“听”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
一个“漂沦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为后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抒发作了厚实的铺垫。
3.善于用景物来烘托气氛,映衬人物心情。
诗中的景物描写虽不多,但都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别时茫茫江浸月”映衬主客离别时的悲伤,“唯见江心秋月白”渲染琵琶曲的动人魅力,“绕船月明江水寒”表现琵琶女的凄凉处境等。
这些关于江、月的意象融合情感,内涵丰富,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4.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诗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联结全篇,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明线是琵琶女的身世,暗线是诗人的感受,明暗两条线索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贯穿在一起,内容层层推进,结构严密完整。
六、重点分析(一)比较《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与《明湖居听书》对王小玉歌声的描写。
1.描写的过程甚本相同(起始——舒徐流畅;发展——起伏跌宕;间歇——悄无声息;高潮——激烈高亢;结束——戛然而止)。
2.二者都用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各有特色:《琵琶行》主要以声喻声,用人们熟悉的声音作比,把琵琶的乐声旋律描绘得多姿多彩,淋漓尽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明湖居听书》主要是以形喻声,把登泰山的体验移到对高亢唱腔的欣赏上,使人领略唱腔一叠高似一叠,每叠唱腔都有与众不同的新境界。
写唱腔的陡然低落,用一条飞蛇游走于崇山峻岭之间来作比,让人印象深刻。
3.二者都写了听后的感触。
《琵琶行》写得凝炼、含蓄,耐人寻味;《明湖居听书》则把自己的感受全盘托出,缺少《琵琶行》那动人的神韵。
4.二者在描写音乐时都用了烘托手法。
《琵琶行》的高明之处是融情于景,景中生情,创造了深邃的诗的意境。
例如“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苍凉幽寂的氛围,一扫琵琶的急响繁音,令人转眼之间回到了现实世界:还是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还是那“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中天,把月的清辉洒向人间,令人有所思,有所待。
此刻,诗人也许在痛惜自己在孤独中度过良辰美景,思念着亲人,慨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许会想到“秋月春风等闲度”的过去,想到“绕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为自己的沦落天涯悲伤不已;《明湖居听书》侧面烘托较为直白、缺乏那种诗的意蕴和情味。
写声音时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都运用了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
不同点:《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的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
《明湖居听书》只为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而无弦外之音。
(二)作者为什么发出“同是天下沦落人”的感慨?诗人和琵琶女有哪些相同点?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了作者同情琵琶女的凄惨身世,又感慨自己无辜遭贬的政治苦闷以及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2.相同点:(1)都来自京城:琵琶女“本是京城女”,诗人“去年辞帝京”。
(2)都有出色才能:琵琶女“名属教坊第一部”,诗人也早才华横溢名噪京城。
(3)都落魄失意:琵琶女年长色衰独守空船,诗人上书言事遭遇贬谪。
一、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恬.然(tián) 悯.然(mǐn) 贾.人(jiǎ) 迁谪.(zhě) B .转徙.(xǐ) 呕.哑(ōu) 钿.头(diàn) 冷涩.(sè) C .乍.破(zà) 声声思.(sì) 迸.裂(bēn ɡ) 红绡.(xiāo) D .管弦.(xuán) 幽咽.(yān) 偏僻.(pì) 敛.容(liǎ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世外桃原 B .转徒江湖 忧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 .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夹背 D .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春寒料峭 和衣而卧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大..嫁作商人妇(年纪大了)B.座中泣.下谁最多(哭泣)C.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D.低眉信手续续..弹(连续)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轻拢/慢捻/抺复/挑B.举酒/欲饮/无/管弦C.夜深/忽/梦少年/事D.唯见/江心/秋/月白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6.对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B.歌.以赠之歌:歌唱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