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法_RJ_教案---守护生命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单元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部分编排。

本课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进行探索和思考,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发地付出关爱、珍重生命。

让我们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是教材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珍视生命”主要围绕“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守护生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爱护身体,还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

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所以围绕“生命”的话题开展活动,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心理体验,从而很好地达到师生参与、感知、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能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个教学环节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其中,思考、体验感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并能够自觉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法指导】运用先学后教、学教互动、情景体验、感悟思考、案例分析等方法,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道理、培养情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教案

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理解养护精神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自救自护方面的常识。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提升体验真、善、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救自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家园,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呈现PPT内容,导入新课]2016年6月16日,全球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正式营业。

伴随着这一盛事,“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利弊之争再起波澜。

事实上,二者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故宫古色古香的大殿一角开起了星巴克咖啡、大连市区内出现大量日式风格的房子、圣诞老人为中国的孩子们准备了礼物、情人节击垮七夕节,千年相思抵不过一支玫瑰、日本动漫在中国大行其道、哈利波特一夜间让中国的孩子们为之神魂颠倒、中国的儿童读物销售量远远不及《名侦探柯南》《哈利波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和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 爱护身体活动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PPT播放健康生活方式的幻灯片,让学生对照检查,看自己有哪些对健康不利的习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PPT展示材料社会新闻链接一天早上,杭州主城区某小学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一名四年级的男生从教学楼上跳下。

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双脚骨折。

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当天早上8点多,晨读快结束了,班主任在收作业时,发现该男生的作业没有做。

由于这个男生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做作业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守护生命》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生命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面临危险时的应对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命价值的理解2.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3.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安全帽、急救包等,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守护生命》。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安全事故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警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

例如,模拟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场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自我保护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刚刚的场景模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互相交流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珍视生命:守护生命》优质课教案_0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珍视生命:守护生命》优质课教案_0

《呵护生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本课分为两目:“爱护身体”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要爱护身体,关注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养护精神”旨在教育学生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情分析】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有时用损害生命的方式来面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因此,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育学生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养护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歌曲、文字材料、视频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手工制作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解决问题,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由老师出示《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介绍其作者于娟,播放一段关于于娟渴望生命的视频,于娟所有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活下去。

正如于娟自己所说:“活着才是王道”。

只有活着,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才能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才能有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守护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守护生命”,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章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到社会的复杂性,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4.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守护自己的生命。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用于实践操作。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诞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守护生命的案例,如遇到火灾、溺水等情况时如何自我保护。

2023年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9课守护生命教案打印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9课守护生命教案打印版

第1课时守护生命知识目标1.认识、关注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要养护精神,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能力目标1.处理好维护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

2.在自然灾害面前懂得自救和一些健康救护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2.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1.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2.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总结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方式一:播放一大学生上网两小时猝死的视频。

教师提示:视频中的学生,平时是经常熬夜,不注意休息而猝死。

上节课我们说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学会珍爱生命,要珍爱生命就要学会守护生命,那怎么守护生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守护生命》。

方式二:展示关于生命的图片。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的喜怒哀乐。

那么,当生命遭遇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灾难时,我们是否懂得并有能力守护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教师点拨:涉及生命的健康、安全、如何守护生命以及生命中精神的力量。

思考问题:(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师点拨:守护生命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守护生命要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逃生演练;守护生命要养护精神,如经常读一些高品位的书籍,培养自己关爱周围生命的精神。

探究一:爱护身体教学活动二: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为什么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9.1守护生命-反思带教学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9.1守护生命-反思带教学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9.1守护生命-反思带教学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培养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

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

“他的脸立刻收紧。

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

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

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

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

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对,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

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9课《守护生命安全》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9课《守护生命安全》教案

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第1课时增强安全意识教育健全人格重点:增强安全意识。

难点: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

图片展示: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图中的行为?对此,你有何启示?提示:缺乏安全意识,不爱惜生命。

归纳: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我们应增强安全意识。

当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守护生命安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1.活动一:出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并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

第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未成年人的规则和要求?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行为规则。

归纳:生活中的诸多“禁令”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其实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结论: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

2.活动二:出示学校“防溺水”“防震演练”等材料。

材料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发生,根据《2024年“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某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师生及家长“同上一堂防溺水课”系列网络公益直播讲座活动。

材料二:为切实提高师生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灾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和熟悉紧急疏散的线路,在“5•12”汶川地震16周年和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某校特举行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道法(RJ)教案
第九课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1课时
课时 守护生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培养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拍照的时候只有4岁。

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

“他的脸立刻收紧。

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

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

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
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

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

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

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
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对,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而是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请大家说一说,小张的优点有哪些?
提示: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教师小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
(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2)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3)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

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