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史共28页

合集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6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6页
3、东汉以来的田庄制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
特易形成②军地事方上拥割有武据装!

③人员上聚族而居
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归纳小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 协作方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服务役、“均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4:54:1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史

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史

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史一、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初期,土地公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这表现为土地属于整个部落或氏族所有,成员之间平等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这种公有制逐渐显示出其弊端,无法满足人们对土地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奴隶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奴隶制国家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由贵族或奴隶主占有,称为“领地”或“采邑”。

奴隶和庶民只能从这些领主或贵族那里租种土地,并交纳一定的租税。

这种土地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阶级关系。

三、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土地制度基本沿袭了奴隶社会的模式,但有所改进。

领主和农民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地主和佃农的关系。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将其出租给佃农耕种,佃农则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

这种土地制度下,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土地制度逐渐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形式。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之间,土地分配和所有权的关系都有所不同。

在中原地区,实行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将其出租给农民耕种;而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则实行的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即领主占有大量土地,将其分封给农民耕种。

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土地制度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一些富裕的农民开始通过购买、租佃等方式集中土地,形成了一些大的地主或者庄园。

这些地主和庄园主拥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也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一些官僚和贵族也开始涉足商业和手工业等领域,形成了官商一体的大地主或者庄园主阶层。

这些地主或庄园主阶层拥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也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土地制度形式和发展阶段。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
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2.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 年)实行的按
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3.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4.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是唐时实行的
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

5.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

6.一条鞭法:明朝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 年)在全国推行的税费
改革,简化了税制,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银两。

这些土地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土地制度史》课件

《中国土地制度史》课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奴隶制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
添加 标题
定义:封建土地制度是指封建社会中封建国 家将土地分封给宗亲和功臣,并允许其世代 承袭,享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种制度。
添加 标题
特点:封建土地制度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 料,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农民 依附于地主,受其剥削和压迫。
添加 标题
• a. 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新的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 b.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新的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新的土地制度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六章
中国现代土地制度
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的合法权益。
土地制度的信息 化: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建立土 地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土地信息的
共享和利用。
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土地制度改革的目 标:实现土地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高效 利用
土地制度改革的方 向:推动土地流转 和规模化经营
土地制度改革的具 体措施:完善土地 法律法规,加强土 地监管和执法力度
土地制度改革的意 义:促进农业现代 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制 度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农民权益:通过 改革,可以更好地保 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土地 制度改革可以推动城乡 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 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演变: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 的发展过程,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 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均田制,逐渐演变为明 清时期的租佃制。

(完整版)中国土地制度史梳理

(完整版)中国土地制度史梳理

中国土地制度史梳理(一)注:1、从中国与古罗马的土地制度发展史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土地兼并并不是由土地私有制引起的,相反,如下文所述,土地私有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会阻碍大地产的形成。

2、原来学历史总不喜欢弱宋,后来这种思想从读钱穆的系列书时慢慢改观,今日从土地制度这个角度,同样可以得出结论,宋朝是中国的一个巅峰,而人口过剩这一因素阻碍了这个天水一朝,阻碍了整个中国向更牛逼的境界发展,遗憾啊……文后转载《陈寅恪谈“天水一朝”》,虽然从土地制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与该文迥然不同。

3、不知为什么,从赵刚的《中国土地制度史》等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土地问题的观点比起来,总觉得从法律角度看问题其实挺肤浅腠理的……不及人家那么一针见血。

一、土地所有权制1、上古的井田制中国古代实行过井田式的土地公有制,公有土地授田额随着农民耕作能力而逐渐提高。

在古代助法的井田制度下,每井有八家共耕的百亩公田,另有一些专为祭祀之用的公田称为籍田.后技术上的困难使政府放弃了死板的助法井田制,到周宣王时期改采灵活的公田配授办法即彻法,彻是征收田赋之义,此种土地规划就是阡陌之制。

助与彻是两种不同的公有土地配授办法,前者有公田,后者无公田,助法以八家农户为单位,集体配授农地;彻法以每个农户为单元,个别配授农地.彻法很接近私产制度。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不过是承认既定的事实,使土地私有之倾向得以合法化,从此土地可以公开买卖,他所废除的不是助法,而是彻法.2、秦以后的土地私有制自秦以后,私有土地是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权制.各朝代也有各种形式的公有土地,但是数量都远不及私有土地多。

只有在485—780年近三百年间发生例外变化,这一时期实行的均田法,使私有土地范围大为缩小,到了唐朝中叶,这种制度败坏,全国范围又恢复了以私有土地为主流的制度。

从均田法恢复到土地私有制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即庄园。

唐宋的庄园不是封建制度下领主的领地,而是近似英国十三四世纪的圈地运动,即公有农地私有化的一种进程.土地私有制的产权原则上应该包括自由使用权(出佃或自营)、自由买卖及遗赠之权,不过有的朝代的法律对上述产权之行使曾多少设有些限制。

中国土地制度史——三代时期的井田制

中国土地制度史——三代时期的井田制

井田制度——水利灌溉问题
• 三代时期的人民,大多活动在黄河下游, 他们对水灾是相当的恐惧和顾虑的,以殷 墟看,农业主要靠下雨,卜辞中有很多 “其雨、其不雨、雨足、足雨”等话头。 甲骨卜辞中,简直可以说没有水利灌溉工 程的任何反映,可是他们的田字早已写成 了六个、八个、九个、十二个块块的样子 了,在三代时期,是也有一些水利的影子, 但主要是排水,而不是浇水。没有完整水 利灌溉
井田制的破坏
• 社会生产力提高,剩余劳动产品提供可能 性增大,交换行为的频繁,以及部分贵族 、平民中贫富分化的加剧导致井田制破坏 西周中叶以后,好利成风,分地上的劳动 者大量逃亡,一部分贵族破落,另一部分 也感到无利可图,于是井田制开始崩溃。 • 公元前770年,周宣王开始“不藉千亩”即 不再在大块的“公田”上行“助”法,不 再剥削劳役方式的劳动了,要施行“履亩 而税”。
周代的井田
• 《礼记.王制》古者,田里不粥——反映三 代土地买卖不通行或者基本上不通行 • 《周礼.地官》中有上地、中地、下地,以 及田的记载 • 何休《公羊传》 岁一垦、二岁一垦、三岁 一垦,三年一换土易居,反映当时土地轮 换和休耕制度
井田的后续
• 井田制被破坏后,部分人曾幻想将其进行 改良: • 三国河内世家司马朗认为,在他社会的当 时,重新实施井田制的时机成熟 • 北宋、南宋土地最不平级的时代,吕大均、 张载等掀起过重新实施井田的高潮 •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主张兴修水利时也设 计按井田规模安排水利灌溉
• 综合现象的发生,可以用阶段不平衡和地 域不平衡去分析,双轨制是可能的,在这 种不平衡的基础上,国、野、国人、野人 这些贵族和劳动者的区别也发生了。 • 在周朝,在原殷商旧有的一些奴隶制较发 达的地域或者据点上,在周朝新建的一些 奴隶制发达地域和据点上,人民习惯吧这 些叫做国,把其上的居民叫做国人。其中 周家的一些血缘贵族,以及原殷商贵族被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演变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的无主荒野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和赋役制度的确立,具有较大的变化特点。

以下将对这一演变过程进行探究。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下,土地属于无主状态,不存在私有制。

这时期的人们主要以采集、狩猎为生,没有稳定的农业生产。

土地是人们共有的资源,没有专门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开始从采集狩猎转向农耕生产。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疏通水渠,进行水利灌溉,开始形成了最早的土地制度。

土地被划分为部落的公共资源,个人和家庭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进行耕种,但土地的分配与使用仍受部落的约束和管理。

此时的土地制度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私有性特征,但还未完全建立起个人私有制。

夏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逐渐确立。

在周朝,国家制定了土地制度的相关法律,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被分为封地、公田和私田三种,封地归封建贵族所有,是他们居住并统治的基地;公田属于国家,用于赋税和国家用途,同时也用于员民的部分分配;私田则是属于农民个人的耕地。

这一时期的土地制度已经较为完善,私田属于个人私有财产,并通过耕种获得收益,在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赋役制度在这一时期也逐渐确立。

国家依据土地面积和收益多少对土地进行赋税。

当时的赋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土地以租金形式缴纳给国家,另一种是以劳役的方式进行赋税。

劳役赋税即由农民向国家提供劳动力,参与国家建设、修筑工程等。

此外,还有农民向贵族和地主进行缴纳费用和劳役的形式。

到了秦汉时期,封建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更加完善。

在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下,国家对土地进行重新划分,推行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均分。

土地私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民个人拥有稳定的土地产权,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耕作和流转。

同时,赋役制度也得到加强,农民需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赋税和劳役。

这一制度形成了一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为当时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支撑。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C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典型例题
14、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 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②土地私有现象的日益普遍。 ③直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3、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
探究一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有哪三种形式? 哪一种是主要的?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 1950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 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2)土地兼并的危害:
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激化阶级矛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危及王朝的统治。
<想一想>统治者常常采取什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
(3)统治者防止土地兼并措施:
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的均田制
均田制的内容:
<例思说均考(明田国>1制。这家)的并按农一特分性民措点别只析施:、有其能年使根否龄用本从把权原土,根因地不本分能。上配买解给卖决农。土民。地兼并问题?举
生产力低下
2、商周时期:井田制
(1)为什么称为“井田”? (2)井田制最鼎盛时期是在哪个朝代?
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知识回顾>(3)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 分析井田制的实质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