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指挥中心场所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于城市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应急指挥中心是建设安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急指挥中心是指专门负责应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的机构,是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应急指挥中心的定义、建设方案、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应急指挥中心的定义应急指挥中心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与协调机构。

应急指挥中心是城市安全的“大脑”,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控,能够迅速响应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和应对处置工作,提高了城市应急管理效率和应对能力。

三、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应充分考虑城市应急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同时还应与城市规划、运营管理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共同打造一体化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一)机构设置应急指挥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管理组织结构,包括指挥中心、操作室、信息室、灾害风险评估室、应急响应室、联络处、保障处等部门,人员配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指挥中心中应主要设立一名现任领导负责副指挥、指挥、协调工作。

同时根据城市实际需要和紧急情况,建立必要的支持团队,如技术支持、应急医疗救助、应急应对等团队。

(二)设备配备建设现代化的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同时配置先进的设备包括电脑、电话、视频广播设备、信息采集及传输的设备等,确保其支持多样化的应急响应和决策需求,以及可靠的通讯系统,以实现与市内公安、交通、消防、应急管理等各相关部门一体化信息共享,真正做到高效信息处理。

(三)建筑设计应急指挥中心建筑设计应注重安全、智能、功能、实用等要素。

建筑总体要素应考虑现代化、智能化、舒适化、人性化等原则。

设计上应遵循国家和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设计标准与设计方案,同时考虑灵活性和可行性,以及实际运作需要,在外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安全保护设施,确保中心所处的运作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最大程度保障指挥中心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始终可用。

2023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2023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2023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____年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前言本方案旨在对____年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进行规划和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以便提高应急指挥能力,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该中心将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平台,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决策和指挥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建设目标1.提高应急指挥能力:搭建现代化的指挥平台,整合各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2.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指挥调度和资源协同机制,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减少损失。

3.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能配置和协作机制,完善现代化、系统化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建设内容1.场地选址与空间布局(1)选择位于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段作为应急指挥中心的场地。

(2)根据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中心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指挥大厅、联合调度室、信息中心、应急资源库房等。

2.建设设施及设备(1)依据需求,配备先进的指挥指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化系统等设备,确保指挥中心的高效运行。

(2)建设配套设施,包括消防设备、安全监控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确保中心安全可靠。

3.信息化建设(1)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准确传递。

(2)建设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的储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应急预警功能。

4.人员培训与组织机构建设(1)制定应急指挥中心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指挥能力和协作能力。

5.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编制(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指挥中心的应急响应能力,发现问题并改进。

(2)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四、建设步骤1.前期准备(1)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作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协调。

(2)制定建设规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汇报人:XX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Part Six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方案效益预测
提高应急响应效率预测
01
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实现跨部门、 跨区域的协同作战
03
建立应急预案库,提高应急处置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
05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机制,确保应急 物资的及时供应和调配
02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信息 收集、分析和决策的效率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方案实施计划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包括需求分析、
方案设计、预算编制等, 1
预计需要1-2个月时间。
设备采购与安装:包括硬
件设备、软件系统等,预 2
计需要2-3个月时间。
系统调试与培训:包括系
统调试、操作培训等,预 3
计需要1-2个月时间。
试运行与评估:包括系统
试运行、评估与改进等, 4
软件架构:分层设计,模块化,可扩展性
功能模块:指挥调度、信息收集、数据分 析、决策支持等
数据库设计: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存储、 备份、恢复等
接口设计:与外部系统对接,数据交换、 共享等
安全设计: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 密等
运维管理:监控、报警、日志管理等
功能模块设计
信息采集模块:实时收集、整理、分析 各类应急信息
预计需要1-2个月时间。
正式运行与维护:包括系
统正式运行、日常维护等, 5
预计需要长期进行。
资金来源及预算
01
02
政府财政拨款: 应急指挥中心 建设方案的主 要资金来源
社会捐赠:鼓 励企业和个人 参与应急指挥 中心建设,提 供资金支持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方案题目】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方案摘要】本方案旨在阐述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以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方案主要包括中心的设立目标、建设内容与流程、技术支持、人员配备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方案正文】一、中心设立目标应急指挥中心的设立旨在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效率,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置,为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设内容与流程1. 建设内容:(1)硬件设施: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的硬件设施,包括办公区域、指挥大厅、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等。

(2)信息系统: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系统,包括应急指挥平台、数据管理系统、GIS系统等,以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

(3)通信设备: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设备,包括语音通信设备、网络通信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等,以保障指挥中心与各应急组织之间的快速、可靠的通讯。

(4)应急装备: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装备,包括应急指挥车辆、救援装备等,以支持应急行动的展开。

2. 建设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需求,明确功能和性能要求。

(2)方案设计:制定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包括硬件设施、信息系统、通信设备和应急装备的规划布局、技术选型和互联互通的方案等。

(3)设备采购:根据建设方案,采购适合的设备和器材。

(4)工程建设: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工程,包括场地选择、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

(5)系统调试:对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系统、通信设备和应急装备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正常运行并满足需求。

(6)流程优化:对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技术支持1. 信息系统技术支持: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快速分析与决策支持。

2. 通信技术支持:应采用可靠的通信技术,如5G、卫星通信等,确保指挥中心与各应急组织之间的畅通无阻。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预期成果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优化资源调度,降低灾 害损失,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PART 02
应急指挥中心需求分析
REPORTING
功能需求
实时监控
对应急事件进行实时监控,确 保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调度指挥
对应急资源进行调度指挥,确 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信息汇总
汇总各类应急相关信息,为决 策提供支持。
应急指挥中心设计
REPORTING
结构设计
坚固耐用
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潜在的灾害影响,如地震、洪 水等。
快速部署
设计易于快速建设,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投入使用 。
扩展性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需求增长,设计应具备可扩展性。
布局设计
功能分区
合理规划各功能区域,如指挥区、通讯区、资源 储备区等。
高效流动
确保人员和物资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流动。
培训对象
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相关业务 部门人员等。
培训方式
采用理论授课、模拟演练、实地操 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03
02
培训内容
包括应急指挥流程、应急处置方法 、通信设备使用等。
培训周期
计划培训周期为3个月,分阶段进行 培训。
04
设备采购计划
采购内容
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音视频设备等。
采购方式
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确保设备质量和价格合理。
采购周期
计划采购周期为1个月,确保设备及时到货并投入使用。
设备维护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PART 05
应急指挥中心运行与维护
REPORTING
运行管理

2023-应急指挥中心大厅总体建设方案V2-1

2023-应急指挥中心大厅总体建设方案V2-1

应急指挥中心大厅总体建设方案V2应急指挥中心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为了应对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而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可以快速组织资源、协调指挥、及时响应。

而应急指挥中心大厅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总体建设方案V2也是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总体建设方案V2的实现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规划设计。

制定总体建设方案,确定大厅建设的空间布局、硬件设施、通信设备、灯光声响、信息发布、场馆运营及管理等内容,制定建设标准和安全标准。

二、硬件设施建设。

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安装各种硬件设施,如电视监控系统、投影设备、大屏幕显示器、音响设备、会议设备、交互式系统等,确保各方面设备齐全、运转正常。

三、通信设备建设。

在大厅内部安装通信设备,包括工作电话、传真机、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设备等,保证通信无障碍,信息及时传递。

四、灯光声响建设。

在大厅内部设备高质量的灯光声响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灯光、声响配合,提升应急指挥中心大厅的场馆氛围,增强工作氛围,提高应急机制的切实性。

五、信息发布建设。

建设信息发布系统,针对不同场景,实现信息、数据、视听内容的发布,保持应急指挥中心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六、运营与管理。

建设大厅后,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运营管理系统,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大厅的正常使用,同时加强运营管理,使大厅能够更加高效地支援灾害应急工作。

总体建设方案V2是提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水平与职能的重要举措,采取以上步骤能够完美实现建设目标。

同时,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应急指挥中心大厅总体建设方案V2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以应付更为复杂的情况,推动应急指挥体系向着更加专业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2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2

03
硬件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
01
指挥中心布局
合理规划指挥中心的空间布局,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调度台、音视
频系统等,以满足应急指挥的需求。
02
音视频系统
建设高质量的音视频系统,包括音频、视频输入输出设备、音响设备
等,确保应急指挥的实时性和高效性。
03
调度台
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调度台,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满足长时间工作
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协调,减 少灾害对生命、财产和环境的
影响。
提高应急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快速准确地应对 突发事件。
增强公众安全感
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预警,提 高公众对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自然灾害风险
识别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区域, 制定预警和应对措施。
技术风险
确保应急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技 术故障导致的应急响应中断。
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 数据存储和计算资源的 动态分配,提高数据处 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 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挖掘数据价值,为决 策提供支持。
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 应急物资、设备等的信 息采集和远程监控,提 高应急响应效率。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 行智能分析、预测和辅 助决策,提高决策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
3. 建设恢复评估系统,能够对突 发事件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05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
采用多层次、多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应急指挥中心网络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有效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信息安全
制定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分类和保密等级,对重要信息进行 加密传输和存储,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1. 引言应急指挥中心是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重要场所,它具备信息采集、指挥调度、资源协调和决策支持等多重功能。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方案,以确保在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2. 设立目标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效调度资源,加强决策支持,并具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3. 建设内容3.1 建设场所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具备适宜的场所,以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建议选择坚固的建筑物或地下室作为建设场所,并严格按照防火、防爆、防水等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装修。

3.2 硬件设备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 电脑和服务器:用于数据处理、通信和决策支持; - 通信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等,以确保与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有效沟通; - 录音和录像设备:用于记录和留存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 会议设备:包括投影仪、音响系统等,以支持会议和指挥调度工作。

3.3 软件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软件系统,以支持信息采集、指挥调度、资源协调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建议采用综合性的应急管理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 信息采集:实时采集和汇总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的相关信息; - 指挥调度:快速确定指挥人员,分配任务和调度资源; - 资源协调:记录和管理各类资源,包括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等; - 决策支持:提供各类数据和统计分析,支持决策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4. 建设步骤4.1 需求分析在建设应急指挥中心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明确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4.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应急指挥中心的方案设计,包括建设场所的选择和设计、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择等。

4.3 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方案设计的结果,组织采购符合要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同时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指挥中心场所建设方案1.项目概述1.1.项目建设目标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着眼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等中心任务需求,本着信息主导、智能控制、无缝连接、综合集成的原则,按照“需求牵引、瞄准前沿、确保可行、利于发展”的思路,建设一套集应急指挥、培训、多功能会议为一体的指挥中心,确保应急指挥大厅设计理念先进、系统稳定、功能完善、指挥高效。

1.2.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指挥中心环境建设、信息通信系统、综合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会议扩声系统、执勤办公室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具体建设内容见下表:2.项目方案1.3.项目整体框架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集预案、视频、图片、语音、地理位置等信息为一体,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各系统有机互动为特点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通过集成的视频监控系统、GIS信息系统、网络通讯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及时研判、快速响应、统一指挥和联合行动。

系统拓扑架构如下图如示:图 1指挥中心系统拓扑架构1.4.系统架构图 2系统架构图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着眼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等中心任务需求,本着信息主导、智能控制、无缝连接、综合集成的原则,按照“需求牵引、瞄准前沿、确保可行、利于发展”的思路,建设一套集应急指挥、培训、多功能会议为一体的指挥中心,确保应急指挥大厅设计理念先进、系统稳定、功能完善、指挥高效。

1.5.标准规范制度建设1.5.1.遵循业界开放标准及协议指挥中心各个系统的设计和产品选型遵循业界开放的标准及协议,选择主流、比较成熟的IT技术1.5.2.项目建设中需要遵从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项目建设中需遵从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如下:➢《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1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16➢《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8-201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17859-1999➢《计算机软件编制规范》 GB-T8567-2016➢《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8566-2007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 9385-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17➢《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799-20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1.6.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系统设计根据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办公室文件《粤应急办【2019】63号》文件的按要求,结合应急管理局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指挥中心环境建设、信息通信系统、大屏综合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会议扩声系统、执勤办公室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

1.6.1.二楼平面图图 3应急管理局二楼平面布局图1.6.1.1.应急指挥中心布局应急指挥中心建在从化应急管理局二楼,占地面积约为235个平方米,分为指挥大厅、设备安置区:(一)、指挥大厅分划分为显示区、指挥区、列席区;1、显示区:计划建设一套P1.5的小间距LED显示系统,显示尺寸为9760mm (长)*3430mm(高),整体分辨率为6144*2160像素。

2、指挥区:设计一张8200mm*2500mm领导决策指挥桌,设置会议麦克风,3、列席区,在指挥桌后侧设置96人参会列席区(桌椅利旧)。

4、控制区、控制区位于参会席第一排最右侧,设置3台显示屏幕,用于控制这个系统的音视频切换及视频调度。

(二)、设备安置区划分为主设备间及辅助设备间1、主设备区设置了5台的网络机柜、1台上送风精密空调和、一台综合配电柜。

2、辅助设备间设置了一台1P单冷工业空调及一套UPS和配套的电池组。

1.6.1.2.值班室值班室建在指挥中心一侧,占地面积约为:77平方米,分为办公区和值班区,具体分布入下图:图 4值班室布局图值班显示区:建设一套单屏为55寸的液晶拼接屏,按2*4列排序,共计8块液晶。

办公区:设置12个位的办公桌椅和一个会议桌,办公桌每个位置配办公电脑,设置无线会议麦克风2套。

(会议桌及办公桌椅利旧)1.6.2.指挥中心环境建设1.6.2.1.系统概述指挥中心环境建设遵循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易扩展。

设备间建筑面积约33m2,设计1台制令量为12.5KW的上送风精密空调。

为方便指挥大厅的线路铺设及维护,指挥大厅整体架高10cm。

设备间内强电、弱电主干线采用地板下走线方式、强弱电分开敷设方式。

辅助间摆放UPS及电池组,电池组重量约为896KG,在设备间设计了承重架,满足电池组的承重需要。

单个机柜含设备重量约为200KG,机柜面积为0.5m2,共5个机柜。

防雷系统采用综合接地,在配电柜加装B级防雷浪涌,机柜设计防雷PDU。

用电规划网络设备功率约为:3KW;综合显示系统设备(含小间距led和液晶拼接屏幕)功率约为:20KW;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功率约为:1.3KW;分布式控制系统设备功率约为:5KW;会议扩声系统设备功率约为:1.6KW;执勤办公系统设备功率约为:5KW;合计耗电功率为:35.9KW,加上照明及冗余设计UPS用电总容量为38KVA,实际负载约为:40KW。

建设内容1、指挥中心环境建设(含防静电地板、接地防雷、电源等)2、精密空调3、UPS和机柜1.6.2.2.设备间布置图图 5设备间布置图1.6.2.3.系统配置清单1.6.3.信息通信系统建设1.6.3.1.系统概况信息通信系统是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需要考虑到未来3到5年指挥中心网络业务增长,适应从化应急管理局对大数据量传输要求;业务通信链路要考虑到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最终形成一个技术先进、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具有可维护性和管理性业务网络。

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大厅除接入政务网(设备智能网)、还要接入互联网,为了满足二级等保要求设计一套万兆防火墙设备,为满足大数据传输的需要,核心交换机采用万兆接入的模块化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全千兆无阻塞全交换机。

1.6.3.2.系统拓补图图 6信息通信系统网络拓补图1.6.3.3.建设目标以业务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建设指挥大厅的网络系统。

主要实现如下目标:政务网:应急管理局日常办公室需要使用政务网,指挥中心各电脑终端需要设置接入政务网络的端口。

互联网:指挥大厅、值班室、控制台电脑终端都配有上互联网的端口,以供用户平时查阅资料、收发邮件之用。

设备控制网:分布式控制系统等通过设备控制网连接。

1.6.3.4.系统设计指挥中心信息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政务网、互联网、设备控制网等。

互联网、无线AP:设计2台48口1000M接入层交换机,接入互连网,满足指挥大厅、值班室用户平时查阅资料、收发邮件之用;设计4台无线AP,满足指挥大厅无线上网需要。

政务网:设计2台48口1000M接入层交换机,接入政府专用办公网络,并设置1台万兆运营级核心交换机。

设备控制网:设计2台支持POE供电的48口1000M接入层交换机,用于接入指挥中心分布式系统。

在出口处设置1台万兆防火墙,满足政务网对数据安全的要求。

1.6.3.5.系统配置清单1.6.4.1.系统概述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所在的2楼建筑高度约6米,装修完成面约为5米左右(待定)指挥中心正前方的显示屏采用P1.5的小间距LED显示系统,设计尺寸为3430mm(高)×9760mm(宽),图像整体分辨率为:6144*2160像素装。

值班室显示屏幕采用8台55寸液晶拼接显示单元,按2行4列排列。

以上各个显示系统互联互通,可以轻松实现多路本地高清信号及视频监控信号的上墙显示,图像信息在大屏幕上可根据需要以任意大小、任意位置和任意组合进行显示,并且对显示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以便于指挥中枢准确、实时全面的观看和掌握各方面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大提高了指挥调度决策(尤其在紧急情况处置时)的效率,增强了各信息显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1.6.4.2.系统拓扑图图 7综合显示拓扑图1.6.4.3.指挥中心大屏显示系统系统设计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由全彩显示屏、分布式处理器等组成,整屏幕全屏无缝,为观察者提供良好的视觉完整性,设计尺寸为3430mm(高)×9760mm(宽),图像整体分辨率为:6144*2160像素装。

支持多种图像信号输入功能,可进行单画面显示或多画面组合显示。

系统功能1、整屏无缝显示大屏整屏无任何物理缝隙。

指挥中心在进行应急作战指挥调度、应急会议等工作时使用大屏幕。

整屏无缝显示,可以提高PGIS地址的清晰度,减少作战指挥调度引缝隙引起的误差。

可以减少作战会议时人脸上画十字架的尴尬。

2、整屏高分辨率大屏整屏有效物理分辨率约为6144*2160 像素,可以满足超高清的PGIS 地图显示,为作应急指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同时向下兼容现在和未来2年的监控市场主流的1080P和4K图像的显示,满足PGIS地图在应急上的需要,。

3、整屏高对比度系统特有的高对比度,将屏幕的均匀性和对比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整屏显示,无任何视觉画面无分割1.6.4.4.值班室显示系统设计值班室显示屏采用8台55寸液晶拼接显示单元,按2行4列排列,满足应急管理局24小时值班的需要。

55寸液晶显示屏的性能需达到如标准:对角线尺寸:55";分辩率:1920×1080(16:9);亮度:700cd/m2;可视角度(水平/垂直):178:178;拼缝:不大于1.7mm。

1.6.4.5.系统配置清单1.6.5.视频会议系统建设1.6.5.1.系统概述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采用领先的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提供高清晰视频、高品质音频效果;支持IP、政企专网、3G、卫星网等多种网络接入,支持移动视频、车车视频载、单兵视频等各种应用场合,可全面满足视频会议、视频应急指挥过程中随时、随地应用的需求。

1.6.5.2.视频会议的功能在指挥中心部署一台视频调度平台用于实现区应急管理局和镇街单位和接入平台的其它音视频资源的分发和管理。

平台可与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在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建设1套支持1080P全高清编解码终端,可实现高清指挥会议,通过指挥视频终端可随时调取平台内的应急指挥视频、会议视频,并可实现与市应急管理局、区政府进行音视频互通,实现协同指挥调度。

1.6.5.3.强大的网络适应性可在专网、公网、3G、4G、WIFI等多种网络环境下的部署,并可实现在多种网络条件下的统一调度与指挥应用,未来可以升级到5G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