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导师信息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导师及方向

同济大学导师及方向
行政管理
代码120401
1.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
2.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
3.公共经济与管理
4.城市发展与管理
诸大建、周箴、陶小马、朱德米、周向红、孙勇、孙荣、于德华、徐红、杨蓓蕾、程名望
教育经济与管理
代码120403
1.教育政策分析和评价
2.教育信息管理
3.教育质量管理
钱建平
社会保障
代码120404
1.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
专业
方向
导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
代码1201
1.管理科学
2.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
3.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5.建设工程管理
方向1:王效俐
方向2、3:尤建新、霍佳震、王霞、张建同、邱灿华、王继平、蔡三发、程国萍、刘光富、杜学美、段永瑞、周文泳、赵海峰、马卫民、郑惠强、陈强、苏强、朱岩梅
方向4:杨德华、林杰、徐德华、王洪伟、吴冰
产业经济学
代码020205
1.城市化与产业经济
2.产业经济与区域开发
3.产业经济与制度经济学
吴建伟、潘勤华、楼永、祝春山、张鑫、郝凤霞、王晓博
国际贸易学
代码020206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国际融资与跨国投资
3.国际商务方式与组华
2.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3.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迟文铁
土地资源管理
代码120405
1.土地市场与开发经营
2.土地经济与利用规划
3.房地产投资与策划
4.房地产政策分析与评价
施建刚、何芳、楼江、钱瑛瑛
情报学
代码120502
1.情报理论与方法
2.竞争情报
李晓菲、慎金花

同济导师姓名及研究方向

同济导师姓名及研究方向

姓名:朱京涛
出生年月:1978年01月
性别:男
导师类别:博导
学历:博士
电子邮箱:jtzhu@
光学:1989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同济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信息(物理系、化学系、声学研究所)
李同保* 07020
7 光学计量科学与技术tbli@
王占山07020
7 光学极紫外软X射线光学、薄膜光学wangzs@
吴永刚07020
7 光学薄膜光学及其技术ygwu@
唐永建07020
7 光学先进光学薄膜材料
tangyongjian2000@sina.co
m
吴卫东07020
7 光学先进光学薄膜材料wuweidongding@
丁永坤07020
7 光学计算物理、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朱少平07020
7 光学
激光核聚变和激光核爆模拟的实验物
理与诊断
朱京涛
亚飞秒啁啾Mo/Si多层膜反射镜的设计、制作与性能检测
基于多层膜技术的硬X射线Laue透镜衍射效率的理论研究
软X光多层镜反射率的标定与修正
Mo/Si多层膜表面保护层设计
基于遗传算法的30.4 nm多层膜设计
50~110 nm波段高反射率多层膜的设计与制备
同济大学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物理系徐老师65983380 physics@。

同济导师联系表

同济导师联系表

陈银广 杨海真 吴星五 吴志超 张亚雷 王磊 杨殿海 金放鸣 邵立明 李咏梅 徐祖信 周恭明 羌宁 徐竟成 韩柏平 江霜英 陈洪斌 潘碌亭 周雪飞 廖振良 徐文英 何群彪 黄翔峰 柴晓利 牛冬杰 王红武 王学江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环境生物学与环境修复 环境生物学与环境修复
环境生物学与环境修复 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 环境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化学与过程污染控制 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 环境生物学与环境修复 现代环境分析理论
lzhifen@
fmjin@ xzx@ lmma@ baoxk@ ylpiu@ bingru@ cmyang@ fangpingqin@
carol.xuran@
hpzhang@ qhhuang@ hll@ mengxiangzhou@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liuletter@ igang_cr@
2008114 2008115 2008116 2008117 2008118 2008120
章骅 吕凡 袁志文 尹海龙 谢丽 张超杰 陈君红 李怀正 吴德礼 闻岳 王荣昌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083002
现代环境分析理论与技术 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 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

同济大学2017招生导师名单

同济大学2017招生导师名单
同济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表
招生院系:(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招生专业:(081300)建筑学
教师姓名 蔡永洁 蔡镇钰 常青 陈易 陈泳 戴复东 戴仕炳 范蕊 郝洛西 胡滨 黄一如 李斌 李立 李麟学 李翔宁 李浈 李振宇 刘刚 刘少瑜 卢永毅 梅青 尼尔里奇 彭怒 钱锋 沙永杰 沈迪 宋德萱 孙澄宇 孙彤宇 谭洪卫 汤朔宁 涂慧君 汪孝安 王崇杰 王方戟 王红军 王骏阳 王凯 王鲁民 王澍 王桢栋 魏敦山 吴长福
研究方向代码 07 07 01 07 07 04 04 04 02 02 02 03 02 02 02 04 02 07 04 03 04 02 02 07 01 01 05 07 04 05 06 02 04 02 02 03 07 07 04 01 06 09 07
电子信箱
isam.shahrour@univ-lillel.fr zhiyongai@
注:如教师电子信箱为空,请咨询相关招生院系。
第1页
同济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表
招生院系:(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招生专业:(083300)城乡规划学
教师姓名 常青 仇保兴 戴慎志 杜晓帆 耿慧志 侯丽 黄建中 黄怡 刘冰 栾峰 钮心毅 潘海啸 彭震伟 邵甬 沈清基 宋小冬 孙施文 汤宇卿 唐子来 田莉 童明 王德 王兰 王伟强 吴志强 伍江 象伟宁 谢俊民 杨贵庆 于一凡 张兵 张立 张尚武 张松 赵民 郑时龄 周俭 朱介鸣 朱若霖 朱玮 卓健 邹德慈
研究方向代码 06 01 07 06 01,03 03 01,07 05 07 01,02,05 04 07 01 06 01 04 03 07 02 01,08 02 04 01,08 03 01,08 02 08 04,08 05 02 06 01 01 06 01 02 06 01 03 04 02,07 01

同济大学导师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导师联系方式

代码院系名称联系人电话(区号021)咨询邮箱010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老师65982353 caupjw@020 土木工程学院朱老师65980619 zhuym@030 机械工程学院朱老师69584641 zhumeihua@040 经济与管理学院朱老师65980790 zmrtj100@MBA中心65982618 mbacenter@MPA中心65982617 管院工程硕士管理中心65982108 tongjime@ 05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陆老师65982696 luah@06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袁老师69580112 yuanyijie@080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老师69589503 dxygb@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刘老师65980149 ljptj@ 090 外国语学院庄老师65982980 waiyujw@090 外国语学院庄老师65982980 tjmti@ 101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丁老师65981138 dingxl0223@ 102 数学系樊老师65983245 fanyajuan@103 物理系徐老师65983380 physics@104 化学系陈老师65982287 chemistry@106 声学所孙玉莉65981091 sunyuli@110 医学院余老师65983185 yxyzhsh09@114 口腔医学院从老师66313723 conglei777@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黄老师69589879 hpj@130 中德学院施老师65984964 stacdhk@140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马老师69584714 myping6853@ 160 生命学院汤老师65988653 tanggh@170 软件学院陈老师69589984 chenliang@180 汽车学院田老师69589841 tianxiao@ 190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李老师65988657 oceanlixia@200 传播与艺术学院刘老师69584742 cafetea_2006@ 210 人文学院沈老师65984597 swq1202@230 体育部王老师65986851 wangzhen04512@240 法学院张老师65980614 fzhjw_y@法律硕士中心保老师65988363 baoxy2010@250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老师65984182 mavivi@ 260 马克思主义学院孟老师65981407 menghua1407@ 270 设计创意学院李老师65981055 lhhsmile@。

林松老师——精选推荐

林松老师——精选推荐

个人事迹介绍林松,男,汉族,1957年7月生于重庆,博士后学历,就职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系,为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教授、博导和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主任。

其主要学科方向为机构学、产品创新开发方法和技术系统的可靠性;主要科研理论和应用包括多技术集成、轻质材料、低能耗的新型传动系统的开发设计,现代产品开发方法研究及其面向企业的使用工具研发,技术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估、预报系统,知识库、数字图书馆、专业技术指导平台的建设等。

林松教授个人履历简述: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进行本科学习,并与同年一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在重庆重型锻造厂任机械工程师,从事工艺工装设计和产品的改进开发。

1983年于重庆大学攻读机构学专业硕士学位,并与1986年获的重庆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1986年-1992年于重庆大学留校任教,从事结构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2年10月赴德国吕贝克工业学院做访问学者,从事机构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计算机辅助机构及机构传动系统的实用系统。

1994年10月-1999年9月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U Dresden)攻读机构学与机械传动专业博士学位,并于1998年以优异成绩(最高成绩)取得机构学博士学位。

1999年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以非弹性连续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后出站,此后留校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

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留校任教期间,林松教授主要研究机构分析与综合、新型机构研发,从事工业产品改进及穿心设计,并参加了工业技术指导标准的制定工作。

作为教授级学科带头人和课题负责人,他承担了德国国家级重大跨学科研究项目(DFG-SFB639)、主持了多项德国国家级科研项目(DFG)和德国工业产品开发项目,主要包括德国国家级科研项目:机构数字图书馆、轻型材料转子研制等7项,德国综合科研项目:高效多功能热塑轻型材料制品等8项。

林松教授在产品开发和机构创新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工作经验。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上海海天考研: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车辆工程专业简介汽车学院车辆工程硕士点建立于1992年,博士点建立于1999年,现有教授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7名,皆为硕士生导师。

本专业有7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结构与安全性研究,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汽车市场营销,和机车车辆。

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及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支持下,我专业具有良好的设备条件,如汽车转鼓试验台、汽车废气排放分析仪、汽车道路模拟振动台,以及三坐标仪等,为科研与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规划和在建的还有汽车整车风洞实验室、汽车噪声实验室和汽车造型研究中心等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不久将把我专业的科研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本专业承担着包括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燃料电池轿车研究”在内的多项国家和市级重大研究课题,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我专业每年的科研经费已超过3000万元,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汽车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介绍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1.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3.汽车结构分析与安全性4.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5.汽车电子控制技术6.机车车辆7.汽车市场营销博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1.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2.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3.车辆结构分析与安全性4.汽车能源与排放控制5.车辆电子控制技术6.汽车信息与市场分析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简介总体简介:“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是车辆工程(汽车工程)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最早的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汽车性能实验测量分析、机械构件的实验模态测试、汽车部件结构强度及疲劳损伤理论及实验分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教学。

该方向师资队伍强大、科研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已为我国汽车行业培养了大批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导师联系方式

同济大学导师联系方式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MBA中心管院工程硕士管理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声学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中德学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生命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体育部法学院法律硕士中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创意学院陈老师caupjw@1 朱老师zhuym@to .cn朱老师zhumeihu a@tongji 朱老师zmrtj100 @ mbacente r@tongji tongjime @tongji. 陆老师luah@ton . cn袁老师yuanyiji e@tongji 刘老师dxygb@to .cn刘老师ljptj@gs .tongji. 庄老师waiyujw@ 庄老师tjmti@to .cn丁老师dingxl02 23@tongj 樊老师fanyajua n@tongji 徐老师physics@ tongji.e 陈老师chemistr y@tongji 孙玉莉sunyuli@ tongji.e 余老师yxyzhsh0 9@163.co m从老师conglei7 77@tom.c om黄老师hpj@tong .c n施老师stacdhk@ tongji.e 马老师myping68 53@yahoo 汤老师tanggh@t ongji.ed 陈老师chenlian g@tongji 田老师tianxiao @tongji. 李老师oceanlix ia@tongj 刘老师cafetea_ 2006@yah .c n沈老师swq1202@ yahoo.co 王老师wangzhen 04512@ya . cn张老师fzhjw_y@ tongji.e 保老师baoxy201 0@hotmai 马老师mavivi@1 孟老师menghua1 407@yaho 李老师lhhsmile @hotmail .co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电子工程.陆敏恂男1949.03 409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严继东男1949.07 410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乌建中男1953.11 411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王安麟男1954.08 412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奇才男1962.04 413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炯男1963.10 414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訚耀保男1965.02 415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万莉女1965.06 416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米智楠男1967.03 417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爱国男1973.01陆敏恂教授简介陆敏恂,男,1949年3月4日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曾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进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现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

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主持八六三课题新型曲线地下穿孔机方向检测、发讯和导向控制机理的研究。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和其它多项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各种杂志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陆敏恂1949年3月4日生于,汉族,籍贯,中国共产党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目录1简介2荣誉表彰1简介1973年进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

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1994年8月1995年3月在德国狼堡大众汽车公司进修。

1997年至2002年在同济大学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在同济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

是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

2荣誉表彰曾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40多项,主持八六三课题《新型曲线地下穿孔机方向检测、发讯和导向控制机理的研究》。

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其它多项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各种杂志先后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1977年起先后在同济大学机电系、机械系、汽车系、机械学院、组织部和校党委工作,历任学生政治指导员、教研室支部书记、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委员、工会副主席、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和党总支书记、汽车系党总支书记、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和同济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

2005年2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严继东加入时间:2010-5-21 来源:名人网点击量:70 【字体:大中小】严继东——教授级高工,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硕士生导师,1949年7月生,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毕业,长期从事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控制学科的教学、测试和科研工作。

1993年在德国布伦瑞克大学汽车研究所进修汽车测试技术。

曾长期担任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工程机械液压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建筑、建设、工程机械(设备)检测室主任。

1997年7月起兼任市工程设备监理。

现任赣南客家联谊会名誉会长。

从教35年在国外杂志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1988年因滑阀式转向系统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功能综合液压试验台项目获1993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压抗磨油品试验台研制及油品分析”国家八五攻关项目获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获市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

2005-2006年先后获同济大学教学实验改革一等奖,二等奖。

擅长大型液压试验台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曾进行过几十项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井架,液压元件和装置等机械测试鉴定工作。

从事十几年高压抗磨油品测试与评定,摩擦副机理分析研究工作,在国石油行业有一定影响。

:乌建中性别:男出生年月:1953-11-01职称:教授党政职务:无研究方向:机电液控制导师类型:博导通讯地址:市浦区路65号401室电子:教育背景:1977年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毕业;1981年同济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1977年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教研室助教;1986年同济大学机械系讲师;1987年3月~1988年7月联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访学;1994年同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1997年同济大学机械系教授;2000年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评审专家;市机器人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1)机电液控制技术;(2)工程机械动力控制技术;(3)新能源产业化关键技术。

在研项目:(1)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体安装软着陆系统;(2)风轮叶片全尺寸模拟加载试验检测技术与装备。

学术成果与奖励:(1)1989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频液压振动打桩锤和液压夹具”,第五完成人;(2)1992年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石洞口电厂240米烟囱液压顶升设备”,第四完成人;(3)1992年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动机点火提前角、闭合角测试仪”,第二完成人;(4)1994年国豪优秀教师一等奖;(5)1995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与设备”,第一完成人;(6)1995年宝钢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奖;(7)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与设备”,第三完成人;(8)1996年光华奖励基金三等奖;(9)1997年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液压比例同步提升技术应用研究”,第三完成人;(10)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1)1998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推广类)一等奖:“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与设备”,第一完成人;(12)2006年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连续顶推建设机器人”,第一完成人。

论文:(1)“天然气发电机组频率自适应模糊控制”,第二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1);(2)“天然气燃发电机组频率前馈补偿模糊PID控制”,第二作者,《机电一体化》2006(3);(3)“基于图像识别的微型倾斜传感器”,第二作者,《自动化仪表》2006(11);(4)“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第一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3);(5)“无线遥控液压爬行机器人的设计”,第一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4);(6)“燃发电机组频率前馈补偿PID神经网络控制”,第二作者,《燃机学报》2007(4);(7)“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升降缓冲分析”,第一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8(3);(8)“Accuratecenterpositioncontrolandoptimizationduringcompleteinstallationofoffsh orewindturbines”.WuJianzhong,DongYandong,Chenyapping.Proceedings-2009Internati 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ICIECS2009.Vol.1:358~362Inspec:11032882;(9)“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过程频率俘获特性”,第二作者,《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43(6);(10)“MWWindTurbineBladeTestModalAnalysis”,第二作者,The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ndNetworkTechnology,2011.(2)王安麟王安麟,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8月生,籍贯。

现任同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

日本机械学会正会员。

1.1简历王安麟,男,1954年8月生,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7年公派赴日留学攻读学位,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和金泽大学学习和任教,1996年归国。

200年4月-2001年3月被聘为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赴日合作研究一年。

1996年回国以来,曾任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系主任、工程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机电设计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微电子装备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1年归国。

1.2研究成果在国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EI收录50余篇。

申请专利多项。

编著书籍多部,其中第一作者著作有《现代机械工程最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现代设计方法》,《智能设计》和《广义机械优化设计》等。

近5年来,承担或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10多项,国企业委托项目多项。

目前研究领域包括:微机械与微电子装备、工程机械、智能和仿生设计、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机电一体化健壮性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主要学术成绩:(1)将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的方法应用于机械系统的研究,以突破传统系统解析(自上而下)方法的束缚,提出以自下而上建模,解决非稳定或非均衡系统的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路线,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设计领域;并在国率先开设了《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课程、出版了教材。

(2)在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方面,在国率先提出了健壮结构、机电一体化健壮性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多个设计领域。

(3)在多物理场环境下的微结构设计理论方向,率先提出了微结构拓扑自组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微传感器的微器件设计开创了新的途径。

(4)完成了市科委重点项目《多功能贴片机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对微电子制造、封装工艺过程的设备共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研制出贴片机工业样机(WJT-2000),并通过了市科委的成果鉴定,为我国自主开发高速高精度微电子装备具有技术储备以及示性科学价值。

:周奇才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04-24职称:教授党政职务: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导师类型:博导通讯地址:市安路4800号电子:教育背景:1979-1983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起重运输机械本科1998-2002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理论博士工作履历:1983-2000原铁道学院、铁道大学(2000.4与同济大学合并)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至今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CILT)中国分会物流装备委员会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