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程期末考查
(完整word)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期末试卷B

(完整word)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期末试卷B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生物进化2、神创论3、耗散结构4、古细菌5、五界说6、性选择7、适合度8、生殖隔离(广义的生殖隔离)9、姐妹种 10、生态演替 11、基因家族 12、分子钟 13、趋同进化 14、简化式进化 15、宏观进化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___。
A 种内斗争B 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C 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D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和 。
A 自我抑制B 自我繁殖C 自我突变D 自我利用3、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_。
A 突变说B 选择说C 渐进说(经典说)D 适应说4、根据__化石可以断定当时地球的沉积环境。
A 指相化石B 微化石C 标准化石D 大化石5、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包括__A 趋性 反射B 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课程试卷 _生命_学院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系_2014_年级____专业学年学期:16-17学年第2学期_主考教师:___A 卷()B 卷(√)C悟性行为 D趋性,反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悟性行为6、蛔虫的进化属于A、复式进化B、特化式进化C、简化式进化D、以上都不对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A、变异,突变,隔离B、变异,重组,选择C、变异,选择,隔离D、选择,重组,隔离8、特化式进化分为几种类型,下面哪个不是A、渐变B、分歧C、趋同D、平行9、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基因组大小呈现出趋势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定10、人类的祖先可能是A、腊玛古猿B、森林古猿C、女娲捏的泥人D、始祖南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为什么说化石好像一部生物历史书?3、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请从进化过程中新构造的起源、形态结构进化的两方向及进化的总趋势三个方面论述生物形态结构的进化.2、论述并举例说明什么是宏观进化及宏观进化的主要类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生命的演化检测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生命的演化检测卷(有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属于()A.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单子叶植物B.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双子叶植物D.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蕨类植物2.(分)蛇是一种爬行动物,其体表有角质的细鳞,请你猜猜这些细鳞的作用是()A.防止其敌害的攻击B.减少其体内水分的散失C.保持恒定的体温D.形成保护色3.(分)蝙蝠不是鸟类,而是哺乳类,这是因为()儿有发达的胸肌B.善于飞翔C.胎生哺乳0.有翼4.(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都是生活在水中7.(分)已知物种人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晚,那么: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C.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8.(分)地球上第一个生物诞生在()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B.物种A可能是较晚形成的D.物种B由物种A进化而来C.现代大气D.现代海洋A.珊瑚、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5.(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A.降低出生个体的数目C.增加后代个体的数目6.(分)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堤(A.鲤鱼、鲫鱼、草鱼、鲤鱼C.青鱼、草鱼、鲤鱼、鳙鱼对动物的意义是()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B.使后代个体的体质增强D.)带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石斑鱼、比目鱼、鲨鱼、鲳鱼9.(分)下列几种动物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A.海葵海蜇B.水蛭C.珊瑚虫D.10.(分)水螅由体壁围成的口腔叫()儿体腔肠腔 B. 口腔 C.消化腔 D.11.(分)生活中,有很多动物被称为鱼”.下列哪种是真正的鱼类()A.鲫鱼章鱼B. 鳄鱼C. 娃娃鱼D.12.(分)水螅常常可以捕捉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A.刺细胞B.在水中漂浮C.口的吞食D.发达的肌肉13.(分)下列哪种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裸子植物0.被子植物14.(分)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大气的成分中不含有氧气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C.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最初的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15.(分)(2016赤峰)鸟卵的结构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和水分的是()A.卵白气室B. 胚盘C. 卵壳D.16.(分)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同门不同纲。
生物进化论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物进化论的提出者是哪位科学家?A. 牛顿B. 达尔文C. 爱因斯坦D. 孟德尔答案:B2. 以下哪一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物种的灭绝B. 物种的适应性增强C. 物种的多样性减少D. 物种的进化速度加快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人工选择D. 地球的年龄答案:D4. 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生态系统答案:B5. 以下哪一项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A. 基因突变B. 环境变化C. 物种竞争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物种灭绝?A. 气候变化B. 疾病流行C. 捕食者数量增加D. 栖息地破坏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概念?A. 物种不变论B. 自然选择C. 适者生存D. 物种起源答案:B、C、D8.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分子生物学C. 比较胚胎学D. 人工选择答案:A、B、C、D9.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物种的进化?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环境压力D.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历程?A.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 现代综合进化论D. 社会生物学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生物进化是一个随机的过程,不受任何规律的约束。
(错误)12. 物种的进化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错误)13. 所有现存的物种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正确)14.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驱动力。
(错误)15. 物种的适应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物种的共同起源、物种的可变性、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物种的适应性增强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的演变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的演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胚胎学D. 分子生物学答案:A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
A. 适者生存B. 物种不变C. 物种起源D. 物种灭绝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神话传说答案:D4. 以下哪项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A. 自然选择B. 人工选择C. 突变和基因重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神话传说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神话传说答案:D7. 以下哪项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神话传说答案:D9. 以下哪项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 化石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分子生物学证据D. 神话传说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和______。
答案:分子生物学证据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过度繁殖、生存斗争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种群4.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的增加。
答案:遗传变异5. 生物进化的外在表现是______的分化。
答案:物种6.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和______。
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

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物种竞争D. 随机事件2.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3.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中,新物种形成的机制是:A. 基因突变B. 地理隔离C. 人工选择D. 环境适应4.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保护色B. 拟态C. 性别二态性D. 物种灭绝5. 以下哪个选项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的核心?A. 个体的适应性B. 物种的多样性C. 环境的稳定性D. 遗传的稳定性6. 遗传漂变是指:A. 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基因流7. 以下哪种生物进化模式是正确的?A. 线性进化B. 分支进化C. 循环进化D. 随机进化8. 基因流是指:A. 基因在种群内的传播B. 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传播C. 基因在不同地理区域的传播D. 基因在不同时间的传播9.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生物体在形态或行为上的相似性?A. 同源B. 异源C. 同功D. 同形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A. 物种不变论B. 物种起源C. 物种灭绝D. 物种多样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包括自然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
12. 物种的________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13. 物种的________是指物种在地理上被隔离,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4.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________和________。
15. 基因的________是指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随时间的变化。
16. 进化生物学中的________指的是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变化。
17. 比较解剖学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研究生物的进化关系。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的演化试题

生命的演化一、选择: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A、古代的鱼类B、古代的两栖类C、原始的节肢动物D、古代爬行类2、下列各类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C、原始的裸子植物D、原始的蕨类植物3、下列植物类群中,受精作用已经完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4、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裸子植物C、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原始的种子植物5、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揭示了生物进化的()A、学说B、历程C、动力D、原因6、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A、运动方式不同B、细胞结构不同C、营养方式不同D、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7、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A、早期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都很低等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形成的C、化石在地层中有一定的顺序性D、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都很高等8.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A 自然选择B 人工选择C 激烈的生存斗争D 过渡繁殖9.生物进化的内因是()A 过渡繁殖B 生存竞争C 可遗传的变异D 自然选择10.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长颈和高的前肢是()A 由长颈鹿的意愿决定B 自然选择的结果C 长颈鹿随世代的延续颈必然变长D 经常使用而逐渐发达的结果11.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
D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12.以下不属于古猿进化到人的标志的是A.产生语言,用语言交流B.使用复杂的工具C.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D.群体生活。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测试题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题 12.9一、选择题1、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A.比较解剖B.细胞研究C.进化树D.化石2、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形成的原因是A.生存斗争B.自然选择C.人工选择D.遗传变异3、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中B.冷却降雨过程中C.原始海洋中D.土壤中4、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5、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有A.甲烷、氨气、氢气和氧气B.甲烷、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C.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D.氨气、氧气、氢气和水蒸气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原始单细胞生物B.原始藻类C.原始多细胞动物D.细菌7、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A.遗体化石B.遗物化石C.遗迹化石D.不能定论8、下列不是生物进化规律的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动物到植物9、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产生A.有机大分子B.原始生命C. 原始单细胞生物D.有机小分子10、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证据是A.恐龙化石B.始祖鸟化石C.马的化石D.古猿头骨化石11、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中产生了A.氧气B.水蒸气C.氨基酸D.蛋白质1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A.生存斗争B.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D.繁殖力强13、依照生物“进化树”,植物的进化顺序是①原始多细胞藻类②原始单细胞藻类③原始蕨类植物④原始苔藓植物⑤原始种子植物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⑤④③②①D.③④⑤②①1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最复杂、最高等的生物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种子植物 D.苔藓植物15.蚊蝇等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C.遗传变异的结果 D.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16.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遗物B.化石就是有一定顺序的地壳岩石C.化石就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17.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生物的A.生长和发育 B.遗传和变异 C.多样性和适应性D.新陈代谢18.达尔文的一部巨著,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中考生物《生命的演化》专题复习与答案

生命的演化测试题一、选择题。
(每个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A、现在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与原始地球上的一样B、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C、原始生命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D、环境的变化与生物进化无关2、我国学者从天外飞来的吉林陨石中分析找到氨基酸等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并测知陨石年龄为46亿年。
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地证实( )A.始生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C、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后D、由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原始生命3、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4、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生存竞争B、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D、遗传变异5、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级到高级C、个体由小到大D、由水生到陆生6、右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受精作用脱离水限制的是丁和戊C、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7、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B、爬行类C、两栖类D、鸟类8、下列生命起源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C、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9、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10、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A、恐龙蛋变成恐龙B、海洋变成陆地C、类人猿变成人D、蝌蚪变成青蛙11、原始生命分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A、运动方式不同B、细胞结构不同C、营养方式不同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12、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3、长颈鹿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有利生存的C、为了吃高处的树叶D、环境对不同个体具有选择作用1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15、生物生存必然要有竞争,其原因是()A、竞争好斗是生物的习性B、竞争可使后代更强壮C、生存所需要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D、竞争是自然规律16、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现有的生物比远古的生物在形态结构上复杂②从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趋势③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形态结构④陆生生物比水生生物高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18、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的解释,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程期末考查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课单位:应用生物技术系课程类型:跨系选修课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级5班姓名:张子晨成绩:分学习《生命演化与进化论》的感想150年前,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发表了一个震撼世界的伟大理论——进化论,他的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基督教的“神创说”和”物种不变”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讲述了生命的起源。
达尔文所提出的天择和性择,至今仍是生命科学中一致通用的理论,恩格斯称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各种研究成果以及进化论的最新发展,可以了解生物学、遗传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生命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演变的?生存的渴望和性的力量是如何改变生命的?面对新的理论挑战和新发现,进化论是怎样“进化”的?这些关于生物进化的各种理论。
使人们不仅能够了解进化论的发展史,也能够对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等各个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整个科学史上,很少有哪种理论像进化论一样有如此多的争议。
直到现在,基督教教义仍然认为是神创造了地球、生物和人类。
我们暂不考虑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但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抱有这种想法的人。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达尔文生活的时期,进化论的诞生会遭遇多么强大的阻力!而正是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达尔文将自己观察的结果整理成进化论,并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支持。
正是这些科学家的勇气,使我们得以了解“进化”的科学,并衍生出研究生物进化的学问——进化论。
在过去将近200年的时间里,“进化”这个概念一直都是和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人就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但是,进化论既不是达尔文发明的,也不是达尔文把它推向世界的,达尔文的功绩在于把生物进化的证据综合了起来,条理清楚地展现给了世人,使人们看到了生物的多变性。
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里,他展示了这些证据,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进化”的意思就是发展,这个词被达尔文用来描述所有生物随时间的转移而渐变或改变的现象。
这个理论主要有三部分内容:首先是变异,所有生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和力量都不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生物是相同的;其次是适应,变异会影响生物能否继续生存和繁殖;最后是遗传,生物因为适应环境的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
正是因为有了进化,今天的地球上才会有近200万种形态各异的生物。
生命和进化就像地球和引力一样密不可分,生物的特征是代代相传的,生物是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改变自身的。
这种想法,继达尔文之后,被很多科学家延续了下去。
结果,很多种进化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其中有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理论、有别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在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的理论等。
总之,达尔文就像是河的源头,在此基础上,进化论这门学科逐渐发展成一条水源丰富的大河。
事实上,进化论这门学科与生物学的历史也是密切相关的。
在生物学的世界中,一旦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影响到进化论。
例如遗传现象的说明、遗传基因DNA的发现、动物行为学的成果、基因工程的发展,这些生物学的成果产生了新的进化理论。
因此,学习进化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学习生物学的历史。
说到生命的起源,目前争论不下的两个话题分别为自然演化论和神创论,虽然我不是学生物学的,但相信自然起源,化学进化论,在看了这么多的进论论和神创论的话题争辩之后,我觉得很多相信生命是自然起源人已经进入了生命演化的误区。
既然相信生命是自然演化,就应该明白,生命的演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我们对生命的定义是:具有新陈代谢,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相对联稳定的物质。
我觉得做到这些已经很难了,不可把他当生命的起点,做到这些甚至已经生命的转折点了,我们知道上述生命的组成单位是细胞,但细胞并非生命组成的初始形态,而是核酸分子和蛋白质,如果你相信演化是渐进的过程,应该可以想像生命的最初状态由不具备复制,不具备新陈代射,而这两者可能是通过生命的回应反射的能力演化而来的,也就是说生命的最初形态在今天来讲,不算是真正的生命,而这一点才正好说明生命有非生物演化而来,除去复制和新陈代谢,就是说除掉了DNA,做为生命记忆单位的RNA也会变得相对的简单。
生命的第一个特征应该是对外界的回应反射能力,这个能力的演化可能还会有之前的演化过程,第二个特征是新陈代谢,第三个才是自我复制,把这些功能分解简单化,不难理解化学进化过程。
看一眼缤纷的河岸吧!那里草木丛生,鸟儿鸣于丛林,昆虫飞舞其间,蠕虫在湿木中穿行,这些生物的设计是多么的精巧啊!彼此虽然如此不同,但却用同样复杂的方式互相依存,而它们都是由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那些法则产生出来的,这岂不是十分有趣?这些法则,广义上讲就是伴随着生殖的生长;隐含在生殖之中的遗传;由于生活条件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以及器官的使用和废弃导致的变异;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从而导致自然选择、性状分异及较少改良类型的绝灭。
这样,从自然界的战争中,从饥饿和死亡里,产生了自然界最可赞美的东西——高等动物。
认为生命及其种种力量是由“造物主”(指大自然,而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
译者注。
)注入到少数几个或仅仅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认为地球这个行星按照地球引力法则,旋转不息,从最简单的无形物体演化出如此美丽和令人惊叹的东西,而且这一演化过程仍在继续,这才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观念!——节选自一部英国大作。
首先被描述美的文字微微地感动了一下。
缤纷的河岸,丛生的草木,鸟儿昆虫游于其间,蠕虫穿行湿木,多么生意盎然的优美图画!“这些生物的设计是多么的精巧啊!”我们当然由于阅读的惯性,把这句话也看成是文学性的描述。
这个对大自然缩影的描写太优美了,优美得导致写这些文字的作者,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动机,都不由自主的发出“这一切源于设计”的意念。
这岂不十分有趣?接下来作者的描述认为彼此虽然如此不同,但却互相依存,并且都是由某些法则产生出来的。
这些法则就是众所周知的“优胜劣汰,用进废退”原理。
优等的把劣质的淘汰掉,经常用的器官就越来越发达,不怎么用的就越来越废掉了。
感性上讲,这八个字特别在社会市场领域是促进优质产品不断产生,劣质产品逐渐退出的因素。
但是在生物领域,我一直为之疑惑:野兔的天敌是野狗,兔一知道远处有狗就会拼命狂逃;老鼠的天敌是猫,猫一有耗子的线索就苦追不舍;老鹰会从尊贵的天国宝座上屈尊,下到凡尘只为了品尝一只还没有学会下蛋的小鸡……但是这种生存状态的精灵们你追我逃了成万上亿年,没有谁把谁灭了。
一种解释说,这就叫生物链。
不是说优胜劣汰吗?难道在不同的生物中间不存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法则?也许,“优胜劣汰”的真正涵义是说,某一个原始物种内部产出了若干变种,在这若干变种之间,好的生存下来,劣的随着自然的演变就消失了。
咋一看是可以勉强成立的,至少它解释了劣的是怎么消失的。
作者也描述了生物是经过很精巧的设计。
是啊,仅根据人的大脑每秒钟发生以亿为单位次数的生化反应这个不可思议的奇妙现象,我们恐怕不是仅仅用精巧两个字就能形容的了。
谁会幼稚地妄断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再发展一千年,就会在设计奇妙性上与人脑相媲美?还有,计算机的每一小步发展都是经过不可估量的艰辛劳动和具有无限智慧的设计者——人,在一次次观察,一次次研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从而把认为最精良的成品拿去面市。
而人脑是怎么来的?众人理所当然异口同声地说——自然,自然,自然,没有任何智慧参与,自然进化而来的——就是碰,碰,碰,无数的细胞无序的生物元素无限的可能性就这样乱碰乱撞乱凑起来的。
并且我们把这个过程用一个生物学名词来粗糙地概括——变异!这就是变异。
变异导致同一物种产生很多类型的变种,好的存下来,不中用的变种就逐渐消失了。
我有限的智慧结合无限地搜集信息得出的结论是,遗传学上的“变异”,是一种很可怕的词眼。
这个词语的孪生词是“癌变”。
也就是说,变异也许有可能产出一个较母体“进化”的子体,但这种可能性以billion为单位分之一!这种可能性和零之间可以画一个比等号弯不了多少的约等号。
那么,宇宙间最智能的人脑,在太初,难道就真的是一粒比分子原子还小的单细胞?经过若干年无意志参与的碰碰撞撞和随机的分散加上不确定的组合,逐渐金箍棒似的由粒子膨胀成无限倍大后又魔法性的凑合成了高智能的器官,组成无限能量的人脑;另外,人五脏六腑的协调性、血管神经天衣无缝的精密搭配,都是基于一个极度狭小的参数,一个比神五神六的设计要精确和智慧无限倍的狭小参数,这一切都是无机的变异,变异,再变异就变出来的吗?优胜劣汰,劣的是自然要淘汰的,但完美奇妙具备无限潜能的人脑这种神奇的构造就是所谓的不断无意识变异演化的产品吗?我突然怀疑“无稽之谈”这个词语就是为关于变异效应的观点量身定做的。
用进废退,倘若不用的就废弃越用的越进化,那关于爱因斯坦大脑的解剖学结果所公布的“最智慧的人也只用了其潜能的百分之十”的结论,大脑潜能的百分之九十由何而来!?先暂且承认宇宙最神奇的大脑构造是变异来的,倘若真有若干billion分之一的变异可能产生出了那种我们只用了其潜能百分之十都不到的大脑,那没有用到的百分之九十在所谓的几十万年甚至几亿年里为什么没有废弃?根据读师范一年级第一学期时(2001年),上海外教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第十单元的介绍人脑的课文而知,所谓的用进废退就是,一个从来没有停止过阅读计算写作的老人,其智力功能往往比另一个只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哪怕是比之年轻的人还要高。
用进废退的原理鼓励人勤动脑是好的,也是科学的。
用来解释这个“自然界最可赞美的东西——高等动物”的产生,凭心而论难道不比说太阳被天狗吃了还难以接受吗?“认为生命及其种种力量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数几个或仅仅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认为地球这个行星按照地球引力法则,旋转不息,从最简单的无形物体演化出如此美丽和令人惊叹的东西,而且这一演化过程仍在继续,这才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观念!”这是这部英国作品的原话,翻译的人翻译成中文时在“造物主”三个字上面加了引号,后面加了个括弧,里面写“指大自然,不是宗教所说的神”。
这个括弧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隐隐约约感到翻译者欲盖弥彰的动机。
我知道原作者不可能有括弧里所说的这层含义,至少说原作者肯定没有加括弧。
我还知道,原文比翻译要通顺,在造物主后面有“吹气”这样的文字。
退一步说,姑且认为作者和译者是一个意思,不管“注入到少数几个或仅仅一个类型中去的”是大自然还是神,这太初“少数几个或仅仅一个类型的”这样一种存在,想过吗?古罗马诗人罗克莱修问:“为什么会有这一切,为什么不是一无所有?”佛家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屈原苦思不解“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这一切导引成型?天地尚未开始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老子尝试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