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科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基础生命科学课选择题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课选择题答案

1、生命的基本特征,两字表示:代谢、生长、运动、繁殖、适应。

2、生物的结构层次: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

3、C、H、0、N四种原子是组成细胞及生物体最主要的原子,其中C相互连接成链或环,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4、细胞及生物体通常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无机盐类化合物组成。

5、核苷酸组成:一个戊糖分子、一个磷酸、一个含氮碱基。

6、多糖有:纤维素、糖原、淀粉。

7蛋白质的球形结构特征属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过氧化酶体不是由双层膜包被。

9、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

10、G1 —S—G2 —M是细胞周期相组成是准确的。

11、引导细胞周期运行的引擎分子是MPF。

12、有丝分裂前期的特征有:核膜接替、染色质凝集、核仁消失、(胞质收缩环形成不是)13、高尔基体是细胞分泌物加工分选的场所。

14、不直接消耗ATP的物质跨膜主动运输方式是:协同运输。

1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两侧不对称性、分相现象、(没有不通透性)。

16、真核细胞的分泌活动与中心体无关。

17、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8、、酶:可以缩短反应时间,但不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许多酶还需要非蛋白的辅助因子和辅酶在能完成催化功能。

佃、细胞的呼吸时异化作用的过程。

第一阶段光合作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0、酶的竞争性抑制剂能够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底物不能和酶结合。

21、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丙酮酸22、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23、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24、能够产生环路光和磷酸化的是:光系统1。

25、在Calvin循环中,甘油醛一3—磷酸直接参加了葡萄糖的合成。

26、有氧呼吸的不包括卡尔文循环(有糖酵解--细胞质、丙酮酸氧化--线粒体基质、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内膜)27、一个葡萄糖分子彻底有氧氧化净生成的ATP分子数与糖酵解阶段净生成的ATP分子数(包括产物经过呼吸链产生的ATP )最接近的比值为18:128、酶的变构位点常与反馈抑制有关。

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 的过程,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死亡。
➢ 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 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 大特点。
11
提要
➢ 环境信息被细胞感受并转化为细胞信号,并在细胞 间和细胞内传递的过程称为细胞通讯。
➢ 由细胞产生的能影响自身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化学物 质,称为信号分子。
14
➢ 特异性免疫 又称获得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 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 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 抗原起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能抵 抗同一种微生物的重复感染,不能遗传。
6
提要
➢ 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形态多变,但是化学成分 是同一的。参与生物体组成的元素30余种,分为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 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子组成大致相同,但是这些 物质的相对含量相差很大。
➢ 生命来自海洋,生物离不开水,水的特性符合生 物生存的需要。
➢ 氨基酸分子的特点结构:都是-氨基酸,除甘氨 酸外都是L-型氨基酸。
➢ 生命的定义
提要
✓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
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 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
殊实在形式。
1
➢ 生命的特征 ✓ 从受精卵到个体要经历生长与发育过程。 ✓ 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基本的遗传物质。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 ✓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并将代谢产物排出
4
➢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称为糖。自然界中的单糖都 是D-型结构。
➢ 单糖的生物功能:作为寡糖和多糖的组成元件, 作为燃料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组成各种糖复合 物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重点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重点总结

第一章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生长。

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 繁殖和遗传。

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 细胞。

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

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4. 新陈代谢。

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 应激性。

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 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

“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

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

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

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命科学纵横课后思考题

生命科学纵横课后思考题

生命科学纵横课后思考题1、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谈谈你对生命和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

答:生命是自然最神奇的创作,很小的时候以为要会动的东西才是生命,后来慢慢懂得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生物是具有生命、生存意识、生存性能的自然物体。

生命和生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生命、生存发展性能、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具有的本质、属性、规定和规律,是生物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运动、行为是生命、生存发展性能、生存意识的表现形式。

我们通过观察一个自然物体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就可以判断出这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自主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否具有自主的生存发展意识,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虽然不同的生物个体都具有共同的自主生存性质和生存意识,但是不同生物个体所具有的自主生存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生物所具有的生命活力、不同生物个体所具有的生命都具有特殊性。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并根据这一认识和把握向未来设计自己。

一个人的价值观,从一出生就开始逐渐萌发,逐渐形成的,是以在他人那里接受和自己回报的信赖,尊敬为基础,从模仿和吸取双亲及亲近的人的言行中形成的,以“感化”的形式接受过来的。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体系也并不完全一致,还包含着分裂和矛盾。

因此,原封不动地吸取过来的只是“价值感”。

而非“价值观”。

只是到了后来,随着人的成熟,才开始形成基本的人生价值观。

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人生价值观的多样化。

对待人生的看法,过去只有一种解释能被接受,现在却允许多种解释的存在。

与此相应,人生价值体系也就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

在价值多样化的今天,人们不是半强制或强制地接受一种划一的价值观,而必须做的是从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中去找寻正确的,合乎自己的价值观,并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

基础生命科学复习思考题简答题部分

基础生命科学复习思考题简答题部分

基础生命科学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生物与生命科学认知题:一)以下现象符合生命的哪种特征1、当狐狸接近野兔时,野兔飞快地逃回洞里-----兴奋性2、蜻蜓点水-----生殖3、地球上具有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遗传与变异4、生物体由细胞组成-----进化5、细胞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自身的生长-----新陈代谢二)请为下列科学家和其在生物学上的贡献配比1、Cohn and Boyer----1973年,完成DNA体外重组2、Darwin----进化论3、Fleming----发现青霉素4、Watson and Crick-----DNA双螺旋模型,生物学和物理学结合5、Mullis-----使用来源于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的耐热DNA 聚合酶,建立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 )。

6、袁隆平-----杂交水稻简答:1、什么是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2、试比较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

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

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生长、发育、生殖现象 拥有细胞结构 适应环境影响改变环境 补 最基本的是生物能新陈代谢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生长。

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

5、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

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4、病毒是不是生命,为什么?最简单生命体是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生长和繁殖的细胞,病毒是无法独立生活的,必须寄生在那些可以独立生活的生命体上才能存活,繁殖..所以说他不是生命体。

第二部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认知题:一)下列描述和相应的消化器官进行匹配1、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地点口腔2、胰液的作用地点十二指肠3、营养物的吸收胃(小肠)4、细菌产生维生素肠道5、低pH 胃二)将下列组织和其相应的功能连接起来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排泄和吸收等功能.分布在动物体不同部位的上皮,其功能各不相同。

尔雅网络公选课——基础生命科学答案

尔雅网络公选课——基础生命科学答案

尔雅网络公选课——基础生命科学注:红色字体是编者做错的,有些有解析答案,有些没有,如果谁也选了这个公选课,希望您也能够把题目和答案添加到文档并上传至百度文库共享给大家,谢谢你啦!提示:快速在本文档中搜索答案,用word打开这个文档,按下快捷键Ctrl+F即可进入文本搜索1.2基础生命科学绪论(下)已完成成绩: 60.0分1()使得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

A、巴斯德鹅颈瓶的实验B、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C、《物种起源》的发表D、国家Bio-X实验室的成立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下面哪种运动形式是最简单的?()A、机械运动B、物理运动C、化学运动D、生命运动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正确答案:生命运行是最复杂的运动形式32003年盘点的中国感染传染病中,()是死亡之首。

A、艾滋病B、乙肝病毒C、SARS病毒D、狂犬病病毒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正确答案:狂犬病病毒是死亡之首,病毒性肝炎排首位。

选D 4艾滋病毒要比非典期间的SARS病毒对淋巴细胞的破坏能力大得多。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支原体也可以被称为生命。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2.1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1下面人体中的元素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锰B、钾C、铜D、锂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2老年人每天要补充()钙离子才能保证身体的需要。

A、600毫克B、800毫克C、1000毫克D、1200毫克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3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补钙是要多多益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人体中的钙离子受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及降血钙素的影响与制约。

()我的答案:√2.2生命的物质基础(二)已完成成绩: 75.0分1微量元素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是什么时候得到证明的?()A、19世纪20年代瑞典科学家发现硒元素B、20世纪30年代澳洲研究所证明硒元素与牲畜的脱皮病的关系C、20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发现治疗肝脏疾病的大蒜因子含有硒D、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究证明大蒜因子的关键元素就是硒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正确答案:选D2血液当中的pH值是()。

生命科学导论思考题

生命科学导论思考题

生命科学导论思考题第一章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命的定义1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2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3从生物物理学角度的定义: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4“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生命的涵义1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2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3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形式生命的基本特征1生长发育2繁殖与遗传3细胞4新陈代谢本质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严整有序的结构3应激性4内稳态5新陈代谢6生长发育7繁殖与遗传8适应1、简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1生命科学是解决世界难题的关键2生命科学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3生命科学正渗透到各学科领域4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5生命科学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4、试就“病毒是生命吗?”发表你的观点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5、试就“现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吗?”发表你的观点目标是向各类非生物专业学生传授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应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生命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第八章课后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第八章课后答案

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第八章课后答案1.名词解释生命:生命就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开放有序的物质存在形式: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细胞:一切生物体(病毒除外)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一般由细胞核、细胞质和保持界限的细脑膜组成,被称为生命的“单位”;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病毒:广大类直径在10—250 nm的感染因子,由核酸和包围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其新陈代谢为宿主依赖性的。

根据其侵染宿主的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构成了新陈代谢的两个方而;新陈代谢被认为是生命与非生命的根本差异所在。

遗传:遗传是生物特征之一,使生物特性得以延续,表现为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与变异一起构成了生物进化的基础,形成了生物延续性和多样性。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变化: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组:指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

发育:生物体的一生,通常从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分裂并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个体,新个体通过增加细胞体积和由于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而生长,再经过性成熟、繁殖后代、衰老后最终死亡,生物这一总的转变过程称为发育进化: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程。

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种多样的类型.因此,进化还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生态系统:一定时间、空间内,生物及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复合体;根据其物质和能量交换形式的不同,分为开放生态系统(与外界能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封闭生态系统(与外界能进行能量交换,不能进行物质交换)和隔离生态系统(与外界不能进行能量与物质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导论思考题习题解答刘贵忠第一章1.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1)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

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合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

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面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

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

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

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请您对这一问题作比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

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

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

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

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

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

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双盲设计是指被试者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

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入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的实验研究实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1)归纳和演绎;(2)分析和综合;(3)抽象和具体;(4)逻辑的和历史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这就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科学研究遵循的一般步骤:(1)发现问题;(2)收集与此问题相关的资料(通过观察、测量等);(3)筛选相关资料,寻找理想的联系和规律;(4)提出假设(一个总结),此假设应能够解释已有的资料,并对进一步需要研究问题提出建设;(5)严格验证假设;(6)根据新发现对假设进行证实、修订或否定。

6.众所周知,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大本营,为什么在它的广场上没有计算机模型或电子模型,却树立了一个DNA双螺旋模型(见教材图5—2)?在原始的海洋孕育第一个生命之前,裸露的DNA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而当今世界引领科技潮流浪尖的信息技术相比于DNA来说却是年轻了不知道多少倍。

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用聪睿智慧的大脑发展出来的;而人类本身,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今,直至将来,都无法脱离开DNA的影响。

自然孕育了DNA,它一步步把无机物神奇的组成这个生命的载体,奇妙的双螺旋梦幻般的谱写出人类的密码.这其中所深藏的机理和极高的复杂程度是任何一块集成电路板都无法比拟的。

DNA对人类进化的影响和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只有越来越高等,越来越睿智的人类才能让科技浪潮不断奔涌向前:之所以在中关村一街的十字路口要高耸起这样一个DNA模型,在我看来,它的用意莫过于暗示大家:DNA的奥秘尚未解开,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正像DNA的奥秘一样深不可测。

DNA正以它显妙的双螺旋舞姿默默的引领着我们和我们的信息技术在科技的浪尖上飞扬。

7.以本章每一节的标题为议题,进行分组讨论。

讨论:(1)什么是生命?(2)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3)生命科学涵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如何学习生命科学?(5)阐述创新性在推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1.组成细胞及其生物体的主要原子有那些,它们在细胞中主要有哪些作用?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碳(C,18.0%),氢(H,10.0%),氧(O,65.0%),氮(N,3.0%),磷(P,1.1%),硫(S,0.25%),钙(Ca,2.0%),钾(K,0.35%),钠(Na,0.15%)。

其中C,H,O,N 占了细胞质量的96%,它们是构成各种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C有4个外层电子,能与别的原子形成4个强共价键。

C原子之间及其它原子间以共价键等形式结合,可以形成大量化学性质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生物分子。

O、H、N在构成有机化合物的羟基、羰基、羧基、氨基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N是蛋白质、核酸的重要元素。

另外生物体内还有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含氮化合物,如多胺等。

S是组成蛋白质的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组成元素。

P是核酸、磷脂等分子的组成成分。

另外磷酸根离子在细胞代谢活动中很重要:①在各类细胞的能量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②是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酸化糖的组成成分;③调节酸碱平衡,对血液和组织液pH起缓冲作用。

Ca2+对钙调素、肌动球蛋白、ATP酶极为重要;钙还是骨骼的重要成分。

Fe2+或Fe3+是血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和铁氧蛋白的组成成分。

K+、Na+维持膜电位。

可见,各种元素在细胞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请描述碳元素的核外电子轨道形状和电子分布情况。

为什么说在生命元素中,碳元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4个,其基态分别处在2s(两个)和2P(两个)轨道上,当C原子发生反应时,首先一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轨道上,然后由一个2S电子轨道和3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4个完全一样的SP3轨道.其立体形状就像一个正四面体,4个轨道伸向4面,各轨道间的夹角都是109°28′’。

C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来反应有助于生成更稳定的键。

在生命元素中,碳元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或环,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

除了水以外,含碳化合物是生物体中最普遍的物质。

由细胞合成的含碳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或生物分子。

碳原子之间即与其他原子间以共价键等形式相结合,可以形成大量化学性状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生物分子。

碳原子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长短是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所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或成环作为基本结构,并以共价键的形式与氢、氧、氮及磷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3.请举例讨论细胞中的原子具有可以做功的能量这一问题。

在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高能电子可以从一个原子或化合物向另一个电子或化合物转移,即氧化还原反应,例如糖酵解中3-磷酸甘油醛被氧化生成1,3-磷酸甘油酸时,一对高能电子从3-磷酸甘油醛转移到NAD+.NAD+得到电子对被还原并结合一个质子形成NADH,再经电子传递链NADH上的高能电子最终交给氧原子形成水的同时生成ATP.用于生物做功。

4.如何理解重斯学习或深化有关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化学键、有机化合物的碳骨架与功能团等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生命运动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

以化学的理论研究生命运动的规律,即是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学习的3种境界为:第一种境界是记忆境界。

对于绝大多数学习生物化学的学习者,记忆典型的生命化学过程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他们可以对重要的生命化学运动的任何细节倒背如流,最典型的是诸如光合作用中的Calvin-Benson循环、呼吸作用中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二者中的电子传递链.虽然这些工作常常使他们筋疲力尽,尤其当遇到容易混淆的过程时。

凭借这些条文,他们可以解决诸如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的简单问题。

第二种境界是机制境界。

对化学的基本观点(有机和无机)及题干中述及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的学习者,除了知道生命化学运动所包含的主要过程,能够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形式对其加以描述外,还能从化学的观点(如碳链和功能团或官能团)解释这些过程为什么会发生,即理解了生命运动的化学本质。

这种境界有点拿来主义的意思,比上一种境界是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毕竟能把化学的观点用于生命运动的研究之中。

第三种境界即所谓进化境界。

需要在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中,把化学的观点包容于进化的观点之中。

可以说,进化能够解释一切生命现象,下面是它对生命化学现象的解释:自然选择了那些最出色完成各种生命必需功能的化学机制,变异与选择是这些机制的设计师,这些机制因此呈现出意义及目的性。

可见,生命的持续对其化学机制提出功能要求。

简单地说,进化设计出符合这些要求的物质基础和具体过程,这些过程的发生依赖于具有生物功能的功能团。

因此.达到第三种境界的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所有生命化学过程为什么要发生。

5.整个水分子是电中性的,为什么又是极性化合物分子?在液体状态,水分子间的氢键是如何形成的?由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键角不是180°,而是以共价键形成“V”结构.致使整个水分子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所以水分子虽然在整体上是电中性的,但又是极性化合物分子。

由于氧原于的电负性很强,在水分子中氢原子的电子距离氢核很远,使得氢核外有很强的正电场,而与此同时氧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容易受到氢核正电场的作用,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的孤对电子与另一个水分子的氢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水分子中的氢键。

6.细胞内4种主要生物大分子单体的碳骨架与功能团各有哪些特征?哪些生物学功能?糖类化合物糖分子含C、H、O 3种元素,通常3者的比例为1:2:1,一般化学通式为(CH2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