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期末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

浅议逆境下植物叶性状的变化摘要:在逆境下,植物的叶片形态、解剖构造和内含物质等方面产生变化,以保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解剖构造与树木的抗旱性关系密切,渗透调节是一个重要的抗旱性和抗盐性机制。
植物在阴蔽的环境中,通过大的叶面积等方式保证在弱光条件下充分利用光能。
在干旱和盐胁迫下,叶片变小或消失,叶片表皮角质化,在叶片或细胞外形成一些机械组织,叶肉质化,白天叶片气孔关闭等方式增加耐盐性。
多年生落叶树木和不落叶的植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加抗寒力.叶性状的差异可能是对不同环境的反映,或者是它们的年龄和基因引起的。
最后,对叶性状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关键词:叶性状、抗逆性、展望植物对环境变迁和不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这种抗逆性既受其系统发育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其个体发育中的生理生态状态制约。
叶片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性状包括叶的形态、面积、构造、养分和渗透调节物质等。
早期的叶性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研究,如:叶片的光合、呼吸和叶中物质含量。
随着与叶性状相关的特性和应用研究的加深,叶性状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来生理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内容包括叶的基本性状和它们大范围的格局关系,文章就逆境条件下植物叶性状的生理生态变化和抗逆性的关系进行介绍,这对了解植物在逆境中的生存机制,寻找林木抗逆的适宜调控措。
1 、抗旱条件下的叶性状抗旱一般表现为避免脱水和忍受脱水。
植物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干旱时水分的散失。
植物一般采用较高的叶组织密度,较大的叶厚度和很小的叶面积来适应干旱.干旱的时候,植物减小叶面积和单位面积内的叶生物量,减少新叶的产生,增加老叶的脱落和减少叶的大小。
常绿植物采用皮质硬叶来面对干旱,这是保护功能的一种特点;这一特点表现为叶的寿命很长,不大量消耗叶中的氮,同化作用率比较低,能常年地固碳。
虽然植物在干旱季节或干旱地区可通过脱叶或产生细小叶子来减少植株表面水分的蒸腾,但一些缓解干旱的途径也可发生在叶结构的变化上,例如植物产生较粗的叶脉、较小的表皮细胞、较多的叶毛以及较厚的角质层等。
农学类 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论文

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抗寒性的影响王帅孙宇涵(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院,哈尔滨,150030)摘要为了了解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抗寒性的影响,以室温做对照组,在-20℃的低温下,对市售的小麦叶片做胁迫处理,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相对电导率,计算出伤害率作为指标,比较相关的指标数据表明,低温处理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下降。
说明低温胁迫会降低小麦幼苗叶片抗寒性。
关键词:低温;小麦;冻害;抗寒性本次试验主要讨论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低温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细胞膜,从而影响膜系统所维持的生理功能。
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大部分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的地区都处于温带,冬夏温差巨大,因此研究低温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小麦(学名):市售1.2方法将小麦叶片置于-20℃冰箱中冷冻处理10分钟作为处理,另一份小麦叶片置于室温做对照。
分别用愈创木酚法和电导率仪法测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外渗电导率。
1.3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愈创木酚法[1]外渗电导率测定:电导率仪法[1]2 结果与分析表1 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各生理指标的测定相对电导率(L) 伤害率(%)品种温度(℃) 过氧化物酶活性(U·g-1·min-1)小麦-20 64 0.3974 13.7室温147 0.51232.1外渗电导率的变化外渗电导率岁低温胁迫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外渗电导率都是反映生物膜通透性的重要参数,、而膜的通透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植物低温冻害中最核心的伤害还是膜系统被低温破坏。
从而使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胞内部离子外渗,从而使外渗电导率增加,外渗电导率随冻害而升高,表明了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细胞的破坏。
2.2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过氧化氢将愈创木酚氧化为茶褐色产物,此产物在470nm下有最大吸光值,股通过测470nm下的吸光值变化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20℃大幅度降低3 讨论低温胁迫会破坏生物膜,造成生物膜失效,降低植物的生理活性。
植物科学 植物生理学 大学期末论文

植物科学植物生理学大学期末论文植物科学与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科学领域,旨在揭示植物生命的奥秘和其无与伦比的适应性。
本论文将全面探讨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农业与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应用。
植物科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分类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领域。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演化历程对于我们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机制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植物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研究结果,使我们对植物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植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植物生理学关注植物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我们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和代谢等方面的机制,进而改进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
例如,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有助于我们设计更高效的育种策略,以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作物的抗逆性。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通过了解植物的适应性机制,我们可以寻找培育适应恶劣环境的新品种,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研究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与昆虫、细菌和真菌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害和害虫侵袭。
除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之外,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还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
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研究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湿地和草原等生态系统。
此外,研究植物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演化。
综上所述,植物科学与植物生理学在现代农业和生态系统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机制,为农业生产的改进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对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理学论文--缺钾

缺K+溶液培养对玉米生长及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摘要:实验小组以玉米幼苗为材料,经过水培法培养3周后,分别以其根尖、叶片作为材料,测定完全液苗与缺素苗在根系活力(TTC法)、SOD活力(NBT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Folin-酚法)测定、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实验周期后,我们发现缺素(K+)培养与完全液培养使玉米根系活力下降了49.5%、使叶片的SOD活力下降较大、叶绿素含量下降接近一半、可溶性蛋白含量也下降等结果。
关键词:玉米无土培养根系活力叶绿素 SOD活力可溶性蛋白引言:我国耕地普遍缺钾,严重缺钾耕地(速效钾<50mg/kg)和一般缺钾耕地(速效钾为50~70mg/kg)总计2267万多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2.6%。
各地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无论南方或北方,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呈下降趋势,年降幅为0.58~3.32mg/kg。
而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故研究缺钾现象有利于农业生产。
郭焕茹[1]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在缺钾条件下,对钾离子的吸收能力与根形态有较大的相关性。
即耐低钾植株在K+吸收能力上优于不耐低钾者。
高清华[2]等人也研究发现钾素可以通过影响气孔开度而对光合起作用。
另外,王垠敦[3]等人研究得出结论,钾能健壮番茄植株的生长势,增强抗逆性,延迟早衰。
钾肥能促进番茄根系发达,保持一定值的K+浓度。
提高番茄对盐和干旱的胁迫。
增强抗旱性和水分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
因此,本实验组的研究结果将会作为理论指导应用于农业生产。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于2012年4月7日以水培法种植2株玉米幼苗,分别为完全叶培养和缺素液培养。
3周后取其功能叶、根尖,置于冰箱备用。
1.植物的无土培养与缺素症状观察水培法可人为地添加或减少某一种元素,以观察植物生长的状况,出现缺素症状后,可加入这种元素,观察植物是否恢复正常生长。
相比于土培,可目的明确地观察某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故经常用于确定矿质元素作用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论文..

题目:紫杉醇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学院:林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班级:水保122学生姓名:徐永服指导教师:江龙2014年5月摘要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
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目录1简介 (1)2发现缘由 (3)提取方法 (3)4功用作用 (4)5药理毒理 (4)6药代动力学 (4)7适应症 (4)8用法用量 (5)9不良反应 (5)10禁忌症 (6)11注意事项 (6)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13药物相互作用 (6)14药物过量 (6)15规格 (6)16贮藏 (7)17分离方法 (7)1简介【药物名称】紫杉醇【结构式】【药物别名】泰素,TAXOL,紫素,特素【英文名称】 Paclitaxel【说明】注射液:每支30mg(5ml)。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2【CA S NO】33069-62-4【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规格含量】99.6%【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体粉末。
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鉴别】a.红外吸收:红外光谱图中的主要吸收带与对照品一致。
b.HPLC鉴别:在含量检测中,检测制备的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制备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纯度】99-100%,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有关物质】相关物质总≤2.0%有机挥发性杂质:符合美国药典 (USP)和中国药典(CP)有机挥发性杂质要求.【比旋度】[α]20 D=-49.0°~55.0°(10mg/mL的甲醇溶液),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
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2008-06-04 20:05:04)转载标签:杂谈光合作用的反应——碳同化植物不同于动物,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但总的来看总反应仍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转变问题。
光合作用需要光,但并不是光合作用中任何过程都需要光,它能笼统的分为两个反应,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光下才能进行,暗反应则是在暗处进行的,根据现代资料,光合作用大致分为下列三个步骤,即: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CO2同化。
1. 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通过原初反应把光能转变为电能(高能态电子)。
2. 电子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传递的同时伴随有光合磷酸化,把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ATP 和NADPH + H+中。
3.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是通过CO2同化过程完成的。
这里我就主要讨论光合作用的第三步,碳同化。
绿色植物碳同化是利用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形成的同化力,还原CO2合成碳水化合物,是活跃的化学能进一步。
途径: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
其中C3途径是绿色植物碳同化最基本的共同途径。
其他两条碳同化途径所固定的CO2,最终都必须通过C3途径才能被还原成糖(一) C3途径(C3pathway )也称为卡尔文循环还原磷酸戊糖途径( RPPP )等RuBP羧化酶 ATP和NADPH+HRuBP CO2→ 2分子PGA → GAP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运转器” 运到细胞质中去合成蔗糖,也可以在叶绿体的间质中合成淀粉,暂时积累。
RuBP 的再生和光合产物的形成GAP 经过C4糖、C5糖、C6糖、C7糖等多种糖的转化,形成核酮糖-5-磷酸( Ru5P )后再生,使整个途径形成一个循环。
其中有部分C6糖转变为光合产物(淀粉、蔗糖)。
参与C3途径的酶类很多。
光调节酶( light negulator engyme )RuBP羧化酶、NADP GAP脱氢酶、FBP酯酶、SBP酯酶以及Ru5P激酶等在光下活化,以适应光合作用的需要;在黑暗中钝化,以减少底物的消耗。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试验名称: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比较姓名:**学号:2011&&&&&&所在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年级专业:11园艺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比较*** 2011******* 园林园艺学院 2011级园艺摘要: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如根菜类:胡萝卜;署类:洋芋;叶菜类:白菜、莲花白;瓜类:黄瓜、小瓜等含有含量不等的硝酸盐,利用硝酸根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峰(219nm),测定提取液的消光值,从标准曲线可查得相应浓度,从而得到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
关键词:叶菜类和根菜类;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危害;蔬菜品质指标前言:硝态氮是植物重要的氮源之一,也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可以反映土壤氮供应情况,因此常作为施肥指标,特别是叶菜类和根菜类中常含有大量硝酸盐,在烹饪和腌制过程中可转化为硝酸盐而危害健康,因此硝酸盐又成为蔬菜及其加工的重要指标。
测定植物体内的硝酸含量不仅能后反应出植物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鉴定蔬菜及其加工品的品质也有重要意义。
对于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比较,我们又一次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学习培养操作的同时以补充和完善对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的认识,为更好地食用蔬菜提供科学依据。
本组中的实验由2人共同完成,本人做黄瓜和白菜硝酸盐鲜重含量测定的工作,以下是方法和操作介绍,实验结论为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1 实验方法1.1实验材料根菜类:胡萝卜署类:洋芋叶菜类:白菜、莲花白1.2实验方法步骤①称叶菜类黄瓜、胡萝卜,各1克;瓜类:黄瓜、小瓜各1克,署类:洋芋1克;瓜果类1克,叶菜类:白菜、莲花白各0.5克,分别于乳钵中磨碎;②用330ml蒸馏水冲入到100ml容量瓶中,加入氨缓冲溶液,加入蒸馏水,再加入0.5克活性炭,均匀静置20min;③加入蛋白质沉淀剂I液1ml,蛋白质沉淀剂II液2ml,均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④倒入比色杯比色,读取C值,代入公式计算,比较分析。
改进植物生理学实验评价体系探讨论文(大全五篇)

改进植物生理学实验评价体系探讨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改进植物生理学实验评价体系探讨论文摘要:从加强对实验预习阶段、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改进对实验报告及学期结束考核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评价体系;科学素养植物生理学是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
实验课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标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性作用。
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学期结束考核成绩。
以往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一份书写工整、实验结果正确的报告往往能得到高分。
期末考核仅仅是检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仪器的使用。
这样的评价标准会引导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学生极力回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有甚者更改实验结果或拼凑实验数据,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了提高师范专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做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改进对平时成绩的评价1.1增加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反复强调易出错的环节,尽量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然后,学生利用实验室精心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按照板书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得出所要验证的结论,最终完成实验报告。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实验,很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过程遇到问题时只能依赖老师,学生被动地做实验,难以激发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实验(设计)论文题目探究不同pH对菠菜叶气孔开度的影响班级 2012及生物本科班队员符广勇赵英松罗昌琴聂艳梅王伟李茂吉指导老师胥老师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27日目录摘要: (i)引言 (1)1.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1仪器药品 (2)1.1.1研究仪器 (2)1.1.2研究药品 (2)1.2研究材料 (2)1.3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结果记录 (2)2.1.1 结果与讨论一 (3)2.1.2 结果与讨论二 (4)3. 结论 (5)4. 结果分析 (5)参考文献 (6)致谢 (7)附录 (8)探究不同pH对菠菜叶气孔开度的影响作者姓名:符广勇赵英松罗昌琴聂艳梅王伟李茂吉专业班级:2012级生物本科班指导教师:胥献宇摘要:为了探讨pH是否对气孔开度有所影响,配置了柠檬酸—磷酸缓冲液pH为3 4 5 6 7 五个梯度,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在光照培养箱中25℃培养1小时显微镜测得各个pH处理的气孔开度,结果表明:气孔纵径在pH=3—4有所上升。
在pH=4—5下降,pH=5—6又上升,pH=6—7时有所下降。
横径在pH=3—7慢慢的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气孔的开闭随着pH的升高慢慢关闭。
因此pH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关键词: pH ;气孔开度;菠菜引言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鹦鹉菜等,属苋科藜亚科菠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高可达1米,根圆锥状,带红色,较少为白色,叶戟形至卵形,鲜绿色,全缘或有少数牙齿状裂片。
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有很多。
为此有学者提出气孔运动的机理有K+积累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淀粉与糖转化学说。
认为影响气孔开放的渗透物质代谢有三条途径:1、伴随着K+的进入,苹果酸和Cl-也不断地进入,以维持电中性;2、淀粉水解或通过卡尔文循环形成的中间产物转变为蔗糖,同时也形成苹果酸;3、叶肉细胞产生的蔗糖,从之外提进入保卫细胞。
影响气孔的因素有蓝光、温度、CO2、脱落酸。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孔的开闭[1]。
以上的气孔运动机理中K+积累学说中提到pH的升高会会驱动K离子从表皮细胞经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钾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在进入液泡。
脱落酸会引起胞质pH升高,激活外向钾离子通道,导致钾离子从保卫细胞流出,引起保卫细胞丧失膨压,气孔变关闭。
由此可见pH会对气孔的开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较少,田秀红等[2]研究表明植物经历逆境胁迫时,木质部汁液pH常常升高。
pH升高本身可诱导气孔开放,导致过度失水,对植物的生存具有危害作用。
然而,木质部汁液pH升高与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低浓度ABA交互作用,却使气孔开度减小,蒸腾速率下降。
张华等[3]干旱胁迫后pH升高很可能通过改变组织和器官之间ABA含量比例,使叶片ABA达到足够浓度,从而调节气孔关闭,调控蒸腾速率。
杨毅[4]以蚕豆为实验材料,运用细胞压力探针技术在不同pH值下对单个保卫细胞的弹性模量进行了直接测定,发现:(1)保卫细胞壁在相同pH(4.50)下随着气孔开度的增加(5.55μm增加到15.20μm),弹性模量发生了相同趋势的变化(20.95bar增加到87.78bar)。
(2)相似的气孔开度(8.43μm与9.76μm)下随着保卫细胞壁的酸化(pH8.60到pH6.50),弹性模量有明显的下降(从70.98bar下降为56.90bar),由此可见pH会对气孔的开度有影响。
王晓黎等[5],以黄瓜品种'中农203'(Cucumis sativus L.cv.Zhongnong 203)幼苗为试材,采用SA溶液根部施用和子叶表皮浸泡两种方式,显微观测了不同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溶液处理对其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影响,溶液低pH值,增强了SA对气孔开度的抑制作用,且SA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0.1 mmol/L SA处理后,pH为8、7、6溶液的气孔开度抑制率分别为90.2%、93.8%和96.3%,即SA溶液对气孔开度的抑制率随着溶液pH降低而升高.可见,外源SA能够促进气孔关闭,其作用随着SA浓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和溶液pH值降低而增强,相对于磷酸缓冲液,以蒸馏水作为溶剂的SA溶液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更大。
由此可见pH对气孔的开度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实验就是为了探究不同pH对气孔开度的影响希望会对农业以及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材料及方法1.1 仪器药品1.1.1 仪器: RXZ型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东南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有限公司;大烧杯6套培养皿小烧杯6个容量瓶250mL 100mL 各1个显微镜电脑1.1.2药品:柠檬酸分析纯国营重庆无机化学试剂厂;磷酸氢二钠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1.2研究材料新鲜菠菜叶1.3研究方法柠檬酸—磷酸缓冲液(0.1mol/L柠檬酸、0.2mol/L磷酸氢二钠)详细配置见植物生理学指导[20]。
配置pH为3、4、5、6、7的溶液各50mL。
在6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50mL pH为3、4、5、6、7的溶液,取菠菜叶撕取下表皮若干分别放在上述6个培养皿中。
培养皿放入25℃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个小时,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蒸馏水做空白对照。
记录2. 结果与讨论2.1 结果记录不同pH处理气孔开度记录如下:pH=3 pH=4 pH=5 pH=6 pH=7编号横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纵径横径纵径① 5.742 15.303 4.185 13.324 3.490 7.060 3.157 17.727 2.140 12.259② 3.939 14.812 2.333 14.392 3.536 6.696 2.423 16.856 1.354 13.465③ 2.871 11.602 2.775 13.106 3.743 4.830 2.140 14.543 1.696 18.535④ 3.779 7.060 3.427 13.337 5.439 11.983 2.321 12.158 2.190 16.600⑤ 2.321 12.786 3.283 16.164 4.152 7.071 2.298 18.635 2.871 17.655⑥ 6.168 15.273 3.670 14.887 2.321 7.207 2.647 17.149 2.140 13.619⑦ 3.513 10.949 5.091 16.299 3.750 10.281 2.341 15.880 2.140 14.183⑧ 3.018 7.230 3.994 14.431 4.785 10.912 2.909 19.467 3.946 15.104⑨ 2.368 14.631 3.891 15.432 3.626 9.215 2.432 16.755 2.298 11.202 ⑩ 4.880 12.311 4.830 17.337 4.483 10.489 2.190 16.389 5.303 17.632总和38.599 121.957 37.479 148.709 39.325 85.744 24.858 165.559 26.078 150.254平均值 3.860 12.196 3.748 14.871 3.933 8.574 2.486 16.556 2.608 15.025 (注释:其中以蒸馏水为对照组的记录由于气孔大多关闭因此没有记录)2.1.1 结果与讨论一由表1可以看出各个pH处理的气孔开度有所不同,其中纵径最大的是pH=6时,横径最小。
其中横径最大为pH=5时,纵径最小。
由此看出pH对气孔开度可能有所影响蒸馏水处理的菠菜叶气孔也有一定的开度,因此水分也是影响气孔开度的因素之一。
把蒸馏水处理的与用pH处理的相比较,能够看出用pH处理的气孔开度较大,猜测是由于缓冲液中有Na+存在所致。
3 4 5 6 7横径 3.86 3.748 3.933 2.486 2.608纵径12.2 14.87 8.574 16.56 15.032.1.2 结果与讨论二由表二可以看书气孔在pH=5时开度最大,而其他的则相对较小。
可能与植物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有关。
对于酸度过高时会影响植物的吸水。
由图1可以看出气孔的开度有一定的曲线,纵径在pH=3—4有所上升。
在pH=4—5下降,pH=5—6又上升,pH=6—7时有所下降。
纵径在pH=3—7慢慢的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气孔的开闭随着pH的升高慢慢关闭。
随着pH的升高缓冲液中Na+浓度也逐渐升高,但是气孔的开度并没有随着N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由此可见:影响此时气孔开度的因素主要是Ph.3. 结论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pH是影响气孔开度的一个因素。
气孔的开闭随着pH 的升高慢慢关闭4. 结果分析菠菜是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为肾形,内壁厚而外壁薄,微纤丝从气孔呈扇形辐射排列。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壁易于伸长,向外扩张,但微纤丝难以伸长,于是将力量作用于内壁,把内壁拉过来,于是气孔张开[1]。
气孔是会运动的。
一般来说,气孔在白天开放,晚上关闭。
气孔的开闭原因的实质是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或失水,受到保卫细胞膨压的调节。
保卫细胞体积比其它表皮细胞小得多,少量的渗透物质积累就可使其渗透势明显下降,降低水势,促进吸水,改变膨压。
气孔运动机理中“K+积累学说”中提到pH的升高会会驱动钾离子从表皮细胞经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钾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在进入液泡。
脱落酸会引起胞质pH升高,激活外向钾离子通道,导致钾离子从保卫细胞流出,引起保卫细胞丧失膨压,气孔变关闭。
因此支持该学说。
保卫细胞的质膜上也存在Na+/H+离子交换泵,但数量比K+/H+泵少;钠离子对气孔的开度的影响是通过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
会导致保卫细胞水势降低吸水。
气孔张开因此Na+也能影响气孔的开度水分的多少直接与水势有关,蒸馏水的水势比细胞的水势要高,因此会导致细胞吸水,从而使气孔张开。
关于pH是否会影响苹果酸代谢、淀粉与糖转化来引起气孔的开闭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潘睿炽, 王小箐, 李娘辉,等.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23-27.[2] 田秀红, 李广敏. pH作为逆境胁迫信号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2001, 18(4): 466-472[3] 张华, 刘子会, 马春红,等. 干旱胁迫下玉米木质部汁液pH和ABA含量变化及其与气孔关系[J].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8(2): 35-39.[4] 杨毅. 气孔保卫细胞壁弹性模量ε与pH的关系[D]. 中国农业大学, 2006.[5] 王晓黎, 崔世茂, 张志刚,等. 水杨酸对黄瓜子叶表皮气孔开度的调节作用[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2): 305-314.[6]张志良, 瞿伟箐, 李小芳,等.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 288-299.致谢感谢胥献宇老师对我们细心的教学,对该实验的建议为我们实验成功提供了最好的帮助,衷心的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该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找全仪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