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导学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6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课型:独立阅读课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生:想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
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
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
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生:不知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案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自然特性和历史变迁。
2. 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自然特性: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
2. 黄河的历史变迁:从古至今黄河的变化过程。
3. 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治理黄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的自然特性和历史变迁,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难点:理解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变化原因和后果。
2. 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性和历史变迁。
2. 讲解黄河的自然特性: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
3. 分析黄河的历史变迁:从古至今黄河的变化过程。
4. 探讨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治理黄河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保护黄河。
7. 课堂小结:强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自然特性和历史变迁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对黄河变化原因和后果的理解,以及他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黄河流域的治理工程。
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黄河变化的最新研究。
3.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如制作黄河变化的展板、海报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图表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九、教学建议:1. 提前准备:教师应提前熟悉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3. 定期回顾:定期回顾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教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发展变化及引发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河的地理特点、发展变化及引发的问题。
难点:如何通过学习黄河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讲述黄河的特点和历史故事来开启学生的思维。
导入问题:你了解黄河吗?它有哪些特点?一、黄河的地理特点(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区以及河势变化等基本情况。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二、黄河的发展变化(20分钟)1.黄河的历史变迁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不断变迁的历史,如灌、===============唐朝灌、夏、商、周、汉、隋、唐、宋、明、清等时期。
2.黄河的今天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现在的情况,如改道、淤积、减水等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三、黄河问题引发的影响(30分钟)1.黄河的洪水问题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洪水频发的原因以及给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2.黄河的生态问题通过教师讲解PPT,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的破坏以及采取的措施。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四、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让学生对黄河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1.黄河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黄河?3.你们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黄河的问题?五、课堂作业(10分钟)1.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对于保护黄河的建议。
2.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黄河变化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的地理特点、发展变化及引发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激发学生对黄河变化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黄河的基本情况: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黄河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黄河的起源与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分析黄河变化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黄河的起源:古黄河的形成。
黄河的演变过程:从古黄河到现代黄河。
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播放关于黄河起源和演变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黄河演变的特点。
第三章:黄河的变迁与人类活动让学生了解黄河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分析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黄河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
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水土流失、污染等。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四章:黄河治理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
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4.3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教师讲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环境,保护黄河。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维护生态环境。
回顾黄河的起源、演变、变迁以及治理与保护。
思考个人如何参与保护黄河的行动。
5.3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黄河,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
第六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案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黄河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河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探究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变化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效果。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及人文素养。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黄河变化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河道特点;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黄河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导学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导学案) D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1.播放视频: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问: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视频,你最想说什么?2.板书课题。
引导交流黄河的资料。
3.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1.学生跟随视频一起认识黄河,走进黄河,抒发看到黄河后的感受。
2.自由交流黄河的资料。
3.学生自由解析课题。
1.黄河是我国的第______长河。
发源于____________,流经______个省,最后注入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自学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出示图片,辅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课文思路。
1.学生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交流汇报。
(1)检查字词,认读常规词语。
(摇篮、折腾、忧患、植被、多灾多难、随心所欲、不折不扣)(2)理解专业词语。
(流域、堤坝、河道、河床、悬河、沉积、水土流失)3.交流问题,理清顺序:按照“首先……接着……2.给下列生字注音。
侵()垦()营()扣()3.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悬河:____________________沉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的顺序说一说本课的记叙顺序。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围绕阅读提示的问题,在文中圈点批画,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言。
2.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
(2)指导学生研读黄河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围绕“阅读提示”的问题,在文中圈点批画,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言。
2.(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2)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
4.理解课文填空。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准备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景象。
1.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黄河吗?黄河是中国的哪条河流?”引导学生回答。
1.3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如源头、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1.4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第二章:黄河的起源与演变2.1 教师介绍黄河的起源,如古代的黄河与现在的黄河有何不同。
2.2 教师讲解黄河的演变过程,包括黄河的流域地貌、水文特征等。
2.3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黄河的变化。
第三章:黄河的治理与保护3.1 教师介绍黄河治理的历史,如大禹治水、明朝的黄河治理等。
3.2 教师讲解现代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如河道疏浚、水库建设等。
3.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治理的意义,如防止洪水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等。
第四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4.1 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4.2 教师讲解生态环境问题对黄河的影响,如泥沙增多、水质恶化等。
4.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五章: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5.1 教师介绍黄河文化,如黄河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的历史人物等。
5.2 教师讲解黄河文化的特点,如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
5.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如何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第六章:黄河流域的经济与发展6.1 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6.2 教师讲解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6.3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第七章:黄河流域的社会变迁7.1 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社会结构,如人口、民族、城乡差异等。
7.2 教师讲解黄河流域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7.3 学生通过观察社会变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社会的变化。
第八章: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8.1 教师介绍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历史,如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科技成就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导学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导学案一、背景知识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
自古以来,它一直被尊称为“中华母亲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黄河也是我国主要河流中受到水土流失影响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由于长期的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黄河的水文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黄河的变化1. 河道变迁黄河的河道变迁足以说明黄河的变化。
近几千年来,黄河的发源地和下游河床位置发生过多次变迁。
其中,以黄河下游河道的变化最为明显。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化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向南迁移和向北迁移,这主要是由于黄河下游的沉积量较大,导致了河道的升高和侧向分流,同时人类活动也对河道的变迁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 水量变化黄河的水量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黄河流域有两个极端的季节,一是干旱季节水流量极低,流域很多地方出现了“干河断流”的现象;二是汛期水势汹涌,出现了巨大的洪水灾害。
这种水量变化的背后,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3. 水沙变化黄河的水沙变化也非常显著。
由于黄河流域土地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黄河水沙含量的增加。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所带来的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了黄河河床的升高和黄河上游森林覆盖的减少等问题,使黄河水土流失量不断增加,黄河水沙含量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三、黄河变化的原因1. 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变化是黄河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河流域的降水和蒸发量、气温、地形、地质条件等会直接影响到黄河的水文特征,进而影响到黄河的河道和水量。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黄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
水利工程建设、土地开垦和河岸开发等人类活动,对黄河的水文特征、河道、水量和水沙等产生了影响。
四、对策和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环保力度,对于黄河周边的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进行治理,促进黄河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学
质
疑
1、我能把下列字按音、形、义区别,并能组词。
祸()择()衍()沃()
锅()译()衔()跃()
蚀()构()域()
浊()钩()或()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我能理解下列词语。
摇篮高原叫苦不迭生息繁衍忧患流域水土流失
3、通过朗读课文,我能解决下列问题。
(1)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题: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案
学
习
目
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举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达
标
检
测
1、说说带点的字与括号里的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江淮(准)叫苦不迭(选)开垦(恳)放牧(收)
2、我能说说对治理黄河的意见和看法。
(3)怎样治理黄河?
交
流
解
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3、从文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4、为保护环境该怎样做。学Leabharlann 过程展示点
拨
1、我已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黄河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2、我已从文中受到不少的启示。
3、治理母亲河应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