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拼音
声律启蒙拼音版

声律启蒙拼音注解版一y ī 东d ōng云y ún 对du ì 雨y ǔ,雪xu ě 对du ì 风f ēng ,晚w ǎn 照zh ào 对du ì 晴q íng 空k ōng 。
来l ái 鸿h óng 对du ì 去q ù 燕y àn ,宿su 鸟ni ǎo 对du ì 鸣m íng 虫ch óng。
三s ān 尺ch ǐ 剑ji àn ,六li ù 钧j ūn 弓g ōng ,岭l ǐng 北b ěi 对du ì 江ji āng 东d ōng 。
人r én 间ji ān 清q īng 暑sh ǔ 殿di àn ,天ti ān 上sh àng 广gu ǎng 寒h án宫g ōng。
两li ǎng 岸àn 晓xi ǎo 烟y ān 杨y áng 柳li ǔ 绿l ǜ,一y ī 园yu án 春ch ūn 雨y ǔ 杏x ìng 花hu ā 红h óng 。
两li ǎng 鬓b ìn 风f ēng 霜shu āng , 途t ú 次c ì 早z ǎo 行xing 之zh ī 客k è;一y ī蓑su ō烟y ān 雨y ǔ,溪x ī边bi ān 晚w ǎn 钓di ào 之zh ī 翁w ēng。
沿y án 对du ì 革g é,异y ì 对du ì 同tong ,白b ái 叟s ǒu 对du ì 黄hu áng 童t óng 。
江ji āng 风f ēng 对du ì海h ǎi 雾w ù,牧m ù 子z ǐ 对du ì 渔y ú翁w ēng。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 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 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 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 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 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 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 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 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 畅,世谓竹林七贤。
阮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 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 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 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 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 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 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 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 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月”、“清风”
衬托其高洁不群
“薄帷”、
“吹我襟”
让人感觉丝丝冷意
明月相伴、清风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
征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 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 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 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 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 自己。
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之 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有能 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痕的雪 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躲。世上 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他们防身, 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里,躲在悠远 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想里,最后醉死、 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妙的罪名杀死。
高中语文选修1.3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含解析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鉴.别(jiàn)哀号.(háo)徘徊.(huí) 夜不能寐.(mèi)B.沉沦.(lún) 驰骋.(chěng)唱和.(hé) 孤注一掷.(zhì)C.鹧.鸪(zhè) 春殿.(diàn)玉簟.(tán) 悄.然无声(qiǎo)D.绸缪.(móu) 倏.然(shū)留滞(zhì) 杳.无音讯(yǎo)项,“徊”应读“huái”;B项,“和”应读“hè”;C项,“簟”应读“d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帷幕商榷文过饰非飞皇腾达B.缘分倦殆不经之谈老羞成怒C.坐落差池浮想联翩甘之如饴踌躇披星带月弥天大谎项,“皇”应为“黄”;B项,“殆”应为“怠”;D项,“带”应为“戴”。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50710007)A.薄帷鉴.明月鉴:审察。
孤鸿号.外野号:哀号。
B.荡荡空中景.景:景色。
白日沦.西河沦:落下。
C.义士还家尽.锦衣尽:完毕。
红藕香残玉簟秋.秋:秋凉、凉意。
D.不眠知夕永.永:长久。
望影倏不见倏:疾速,忽然。
项,“鉴”意为“照”;B项,“景”通“影”,意为“月光”;C项,“尽”意为“全,都”。
4.下列各句中,抒情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忧思独伤心B.只今惟有鹧鸪飞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D.念此怀悲凄项,间接抒情,其余为直抒胸臆。
5.名句默写。
(1),。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2)越王勾践破吴归,。
,只今惟有鹧鸪飞。
(3)。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4)花自飘零水自流。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2)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3)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PPT课件(湖北省省级优课)

比较欣赏
陶渊明 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以意逆志
孟子提出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
孟子提出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 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 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 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 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 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 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意象,意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作业
再次品味这两首诗,并背诵。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 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 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说破,而是 “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 含蓄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 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 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畔。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 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即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 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 而应该从作品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 本意。
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
作为铺垫,“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 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晚风、冷席的意象, 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 “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 的凄寒心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 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编稿:程彦芳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了解阮籍、陶渊明及其诗文,了解两首诗创作的背景;2、理解体会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这两首诗歌中借景抒情或运用对比等表达技巧。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阮籍(201-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其父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与嵇康齐名,同为为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全身远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
《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高中语文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1]
![高中语文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1]](https://img.taocdn.com/s3/m/f415b472168884868762d61d.png)
人与路
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 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翻白 眼。上方,落单的飞雁寂寞冷落鸣叫。此时,牛车停 了,老牛回过头来,似乎在说:“没有路了,该往哪 儿走?”他怎奈,只有怎奈地答道:“路在哪里,我怎 晓得?”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门大呼,继而 大号,最后一把卒酸泪,沿原路而回。此所说的,阮 籍狂妄放肆,岂效路的尽头之哭。 只然而没有路而已,为什么痛哭?他哭的不是眼 前的路的尽头,而是人的生活的路的尽头。
[答案]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才能出众。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 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 “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 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 门”)的悲伤情怀。
(1)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 阮籍风格。 (2)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醴泉:lǐquá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直对:凤凰清明的早晨饮用提甘甜的泉水,黄昏 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 不凡,亦即诗人的高超精神。
3)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直译:凤凰鸟高声鸣叫响彻全国,伸长头颈眺望 八方荒远的地方。 赏析:以两句以凤凰鸟的鸣声和行动,表现了凤 凰鸟心怀天下的气慨,此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4)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适逢:恰好遇到。 商风:秋风,西风。 摧藏:cuī cáng,收敛,隐藏。 直译: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 藏起来了。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能 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_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阮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_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阮籍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魏晋:阮籍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
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
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
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
“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
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鉴赏佚名“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
句式与曹植《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相同,表现出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生感情。
只不过阮诗未写“白日”匿于何处,曹诗落实是“西山”。
一偏于形象、一偏于说理;一重在写景起兴,一重在寓意象征故也。
“去此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闻人倓说“去此”指“去魏盛时”,谓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间转瞬即逝。
由此可知,首句“朝阳”、“白日”之谓,不仅象征时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的深层寓意。
在这里,诗人把人生短促的挽歌与曹魏国运式微的感叹交融在一起,双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发,置于诗端而笼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统摄。
先是“人生若尘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强烈对比,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下“齐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齐景公惜命,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韩诗外传》曾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诗歌的艺术成就
• 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
•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阮籍抒其怨愤,不 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故风格隐晦曲折,“言 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 难求”(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时代和他的身 世所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 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 言,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 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美人 香草寓写怀抱,使诗歌变得非常隐晦。李善《文选 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因兹发咏, 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蔽,百代 以下,难以情测。”
阮籍的反礼法思想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 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 之,伺察,终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 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 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 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 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 饮啖不辍,神色自若。”(同上)
• 2、就诗歌的精神而言,《咏怀诗》大抵 又具备各自的个性,它们远承《风》、 《雅》、《离骚》,近取乐府、《古诗十 九首》,在艺术表现上兼收并蓄,寓多样 于统一。
• 3、诗歌精神而言,阮籍《咏怀诗》与建 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黄初之后,惟 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 骨。”(严羽《沧浪诗话》)
竹林七贤图(局部)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 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竹林七贤
阮籍及其创作
阮籍为阮瑀之子,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 有《阮步兵集》,诗以《咏怀诗》八十二首、 文以《大人先生传》为代表作。其作品内容 大致有三类:(一)表现诗人“身在乱朝, 常恐罹谤”的孤寂和苦闷,如“夜中不能 寐” 、“嘉树下成蹊” 、“独坐空堂上” 、 “一日复一夕” 等;(二)讽谕时政之作, 如“湛湛长江长” 、“驾言发魏都” 等, (三)揭露和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如“洪 生资制度” 、《大人先生传》等。 其中, 忧生之嗟是其诗歌的主调。